医专学生通识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011-10-26李润民来松海
李润民,来松海
(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昆明 650031)
医专学生通识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李润民,来松海
(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昆明 650031)
为促进医学专科院校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本研究通过调查学生对通识教育课程的认知现状,提出加强医专教师了解通识教育并重视对通识教育课程的开发、妥善处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和提高通识教育的可接受性等三点建议。
医专学生;通识教育;专业教育
科南特认为“通识教育就是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首先作为人类的一个成员和一个公民所接受的那部分教育”。专业教育蕴含在通识教育之中,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提供学生在学校所学与毕业后生活的连接,帮助学生了解世界的复杂性及个人在其中的角色。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医学专科教育高度专业化培养模式的弊端也越来越显现。本调查拟了解学生对通识教育课程的相关认知情况,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开设通识教育课程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与实践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对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和临床医学2个专业3个年级共计143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问卷1258份,回收率为87.97%;剔除不合格问卷,得到有效问卷1160份,有效回收率为92.21%。其中,一年级学生525名,二年级学生330名,三年级学生305名;护理专业学生431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729名。
1.2 问卷调查设计
研究工具为自编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在通识教育上的态度及期待、学生通识教育信息的获取途径、授课形式、课程评价方式等4个方面。
1.3 调查方法
调查前,对实施问卷调查的校学生会干部进行统一培训,对全校护理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普查,当场收回问卷。
1.4 资料整理和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和χ2检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对有效问卷分别做总体、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和不同学历背景等4个维度的描述性统计,并进行χ2检验分析,统计结果如下。
2.1 学生通识教育信息的获取途径方面(见表1)
表1 医专学生对于通识教育课程了解的信息来源情况[n(%)]
由表1可知,医专学生中绝大部分学生对通识教育课程的了解是通过报刊(86.3%),少数学生是通过网络或教师和同学了解的。
2.2 通识教育课程开设的必要性方面(见表2)
表2 医专学生对通识教育课程必要性认识的情况及差异情况[n(%)]
由表2可知,就开设通识教育课程的必要性问题的调查中,被调查学生中大多数学生(60.3%)倾向于“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少部分学生(4.1%)倾向于“没有必要”,2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0)。其中,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开设通识教育课程的认识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不同专业学生之间在认识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6);不同学历的学生之间认识上无显著性差异(P=0.231)。
2.3 通识教育课程评价问题(见表3)
表3 对通识教育课程考核必要性认识的情况及差异检验情况[n(%)]
由表3可知,在对通识教育课程考核必要性问题的调查中,被调查学生中,多数学生(45.4%)倾向于“没有必要”,少数学生(25.7%)倾向于“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2者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00)。其中,不同专业学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7);不同年级学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0);不同学历学生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465)。
2.4 通识教育课程授课方式(见表4)
表4 对通识教育课程授课方式认识的情况及差异检查情况[n(%)]
由表4可知,对通识教育课程的授课方式,全体医专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倾向于兴趣班的形式(59.3%)。
3 讨论
3.1 重视对通识教育课程的开发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通识教育课程的认识,绝大部分医专学生是通过报刊获知的,这一方面表明医专学生对通识教育获知途径单一,另一方面也表明医专教师对通识教育认识的缺位,故应加强医专教师对通识教育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要使医专学生对通识教育的认识到位,关键在于对通识教育课程内容及实施方式的设计和开发。学校可将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作为突破口和重点,推进通识教育改革。基本构想是:一年级学生主要完成国家、省规定性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二年级学生可以通过兴趣班、讲座等形式学习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三年级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通过社会角色的转变认识到通识教育课程对于今后职业生涯的重要性,可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扩大视野、了解社会、学会生存、自主创业、积极适应社会的通识教育。
3.2 妥善处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目前,各高校普遍开设了很多通选课,但内容杂、结构乱、质量差、地位低。与必修课的强制性和专业课的有用性相比,通选课的选修性和无用性直接影响到其在师生心目中的地位。
总体上,医专学生对通识教育课程的认识具有低认知和对开设必要性的高认同并存的特点。被调查的大多数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其中不同年级之间的学生对通识教育课程开设的必要性的认识有差异,即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对通识课程开设的必要性的认识程度也随之加深。究其原因,与不同年级医专学生的学习任务、社会角色转变,对社会、职业了解的逐步深入息息相关。
这就提示我们,在推进医专学生通识教育的过程中,学生虽认可通识教育的理念,但是考虑到学生就业的需要,医专学制方面对专业课学习带来的压力,是否会造成医专学生对通识教育的态度与参与意愿之间的矛盾。如果通识教育课程在知识、学生兴趣与就业之间取得平衡,在医专学生中推行通识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行的。医专通识教育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是能否消解学生的专业焦虑。
3.3 处理好通识教育形式上的可接受性
目前通识教育课程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授课方式没有吸引力、课程考核形式传统化等。因此,要在获得学生较高认可的情况下,重视对此类课程的开发和设计,以达到让学生“慕名而来、满意而归”的目的。
调查结果显示,在开展通识教育时,需注意改进对通识教育课程的评价方式。具体地说,不同专业开设不同的通识教育选修课,并相应地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临床医学专业可以采用闭卷考、开卷考等评价方式来检查学生对通识教育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给学生确定自己需要补充和完善的知识内容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提供评价依据。而对护理专业,笔者则建议主要采取开卷考、随堂考等形式进行。
综上所述,我们在开发课程中,应根据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和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在实施通识教育过程中尽量向学生提供他们喜闻乐见、愿意接受的内容,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正具有专业的学养、品格的修养和文化的涵养,富有同情心和职业责任感。
[1]黄俊杰.大学通识教育的理论和实践[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张一蕃.通识教育与大学特色[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1:65~69.
[3]郭芳芳.新世纪以来通识教育研究文献的文本内容分析[J].江苏高教,2010,1:24.
[4]胡莉芳,王亚敏.理念和行为的矛盾与思考——基于某研究型大学师生通识教育观念调查的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10,1:8.
G526.5
B
1671-1246(2011)02-01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