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闻
2011-10-26
科技新闻
中国科协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
一、序言
二、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主要目标
三、重点任务
(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二)推动学术交流繁荣发展
(三)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四)促进科技人才成长
(五)提升科技开放与交流水平
(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四、规划实施与保障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依照《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章程》,结合科协事业发展的根本要求,编制《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本规划主要明确中国科协的重点任务,指导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的工作,是科协组织共同的行动指南,是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的依据。
一、序 言
“十一五”时期是科协事业快速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科协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12.15重要讲话要求,根据中国科协“七大”的总体部署,坚持“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着力营造科协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搭建重要工作平台。颁布实施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组织实施了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等一系列重大项目,打造了中国科协年会、全国科普日、中国科协会员日、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表彰奖励等一系列重要活动品牌。基础设施和工作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事业经费实现了大幅增长,中国科技馆新馆等一大批科普场馆相继建成开放,圆满完成中国科协“七大”确定的各项任务。科协工作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得到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普遍认可,科协组织的社会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实现科协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今后五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对科协组织繁荣学术交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我国科技工作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科技人员的时代特征越来越明显,对科协组织在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群众对科学生产、文明生活和提升自身科学素质强烈的向往和追求,使得科协组织在满足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科普需求方面承担更加繁重的任务。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任务,为科协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发挥协同作用方面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科技竞争力和合作能力不断增强,为科协组织在更广阔的领域开展国际民间科技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提供了新机遇。
面对机遇和挑战,必须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主动适应形势和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工作思路,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心无旁骛、埋头苦干、开拓创新、狠抓落实,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科协事业科学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科协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根据中国科协“八大”的总体部署,坚持“三服务一加强”工作定位,坚持“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方式,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服务科学发
今后五年科协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更加突出。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的政治自觉性更加牢固,代表广大科技工作者参政议政能力明显增强,参与社会建设和管理的作用更加突出,科技决策咨询能力显著提高,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和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
——学术交流质量和实效显著增强。学术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交流的形式和机制不断创新,学术会议和期刊质量明显提高,产生一大批有重大影响的学术论文,使学术交流更加有利于通过技术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有利于攻克科技前沿问题,提高科技整体水平,更加有利于中国科技界融入国际科技界,提升国际地位。
——全民科学素质水平大幅提升。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逐步完善,优秀科普作品不断涌现,科普基础设施和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得到显著加强,热点、焦点科技问题得到迅速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科普服务需求得到不断满足,到2015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比例从3.27%提高到5%。
——科技工作者对科协组织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作为科技工作者群众组织的特色更加突出,与科技工作者的联系更加紧密,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渠道进一步拓展、内容更加丰富、方式不断创新,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进一步改善,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科技工作者之家的社会形象更加鲜明。
——科技开放与交流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科协作为民间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主要代表的作用逐步加强,利用国际科技资源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国科技工作的国际地位明显提高,基本形成覆盖面广、重点突出、相互协调的国际民间科技交流新格局;同港澳台科技界的交流更加广泛,形成一系列有影响的重点活动。
——自身能力切实增强。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科协组织建设进一步优化,基层组织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学习型组织建设达到新水平,工作条件逐步改善,科学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着力点,大力开展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导向的学术交流活动,充分发挥学会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组成部分的重要作用。优化面向企业农村开展的各项科技服务,把更多创新要素和科技资源引进企业、引向农村。充分发挥科协组织智力密集、人才荟萃、学科齐全、公正客观的优势,参与社会建设,创新科技服务,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1.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题。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学术交流与产业优化升级紧密结合起来,把提升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共性技术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前沿关键技术作为开展学术交流的重点,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突出国家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围绕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信息网络、现代农业、健康、生态环境保护、空间和海洋、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等重要领域搭建不同形式和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营造民主、自由的学术氛围,启迪科学思维,激发创新活力。
——突出基层一线技术创新的需要。鼓励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面向基层和一线科技工作者广泛开展层次不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术交流活动,鼓励科技工作者的基础性、应用性研究,以高水平的交流研讨活动带动基层一线技术创新。
2.推进企业技术创新
——深化“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围绕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以节能、降耗、减排、增效为重点,动员组织一线科技工作者投入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拓展活动内容,创新活动方式,建立长效机制。在全国范围组织评选表彰750个先进集体、500个科技标兵、500个优秀组织者。
——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推动建设1000个院士专家工作站,重点围绕企业重大科技需要和技术创新难题,开展联合研发和攻关;依托全国学会、高校、科研机构和地方科协在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各类产业聚集区组建200个专家院展,推动自主创新,提升科学素质,促进社会和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二)主要目标
三、重点任务
(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士专家服务中心,根据产业技术创新需求,解决跨行业、跨学科、跨地区的共性问题;动员地方科协及所属学会组建各类专家服务团队,引导广大科技专家带技术和成果深入企业一线,推动产学研用相结合。
——建设企业科协科技信息服务系统。跟踪和优选高新技术信息,进行专业化加工,形成适于企业应用、滚动扩充的信息资源库;建立企业科协科技信息推广应用服务平台,加快现有技术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破解发展难题。
——组织创新方法培训。大力开展创新方法宣传培训和知识产权战略巡讲等活动,着力提高企业一线科技人员的创新思维和技术创新能力,培训企业创新工程师和专利应用工程师5万人次。
德国大力支持可再生原料研究
可再生原料在全球市场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应用是用生物质产生能源,此外,生物塑料作为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的市场前景也被看好。在德国,农林业中用于生产可再生原料的作物种植面积在2010年达到了215万英亩,占德国耕地总面积的18%。德国联邦政府每年为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应用提供五千万欧元的经费。德国工业使用的原料中,有百分之十是可再生原料。
德国在可再生材料方面的主要应用包括:一、生物塑料,例如用于包装或者一次性餐具的具有可降解特性的塑料产品;二、医疗缝合材料和植入材料,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和肌体溶合,不需要进一步手术拆除;三、生物建材,主要是木材,还有一些保温材料,装饰材料和涂料,特别是环保木地板和可再生清洁保养材料特别受欢迎,近年来还研究出了木塑复合材料;四、用于汽车工业的生物塑料,采用了天然纤维增强塑料(N F C)技术;五、可迅速降解的生物润滑剂,目前德国市场上已经有超过500种的生物润滑剂,如齿轮油、机油和液压油。
德国在可再生原料的应用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现有生物塑料的生产成本为普通塑料的二到四倍,高昂的生产成本阻碍了大规模的生产和应用。将来还需要大力研发从淀粉、纤维素或糖制备新材料的工艺。
可再生原料最重要的应用领域是能源生产,今天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可再生能源来自生物能。这方面的应用是多方面的:生物质发酵产生沼气发电、热和燃料,其残留物仍然是宝贵的肥料;许多家庭重新采用木材取暖;生物柴油、乙醇和植物油大量地作为燃料或燃料添加剂使用,业界还在研究从固体生物质生产合成燃料的工艺。
可再生原料的应用不仅有利于保护有限的石化资源,降低排放,还能在农村地区创造就业岗位。德国联邦政府通过“可再生原料”资助计划支持这方面的研发,今年为此拨款5300万欧元,此外还通过“能源和气候基金”提供九百万欧元用于支持生物能研究。
韩国称成功地开发出新一代DNA分析技术
韩国教育科技部和韩国研究财团5月5日报道,韩国西江大学赵圭峰(音译)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近日成功开发了可在短时间内正确分析遗传基因(D N A)信息的下一代遗传基因分析技术。
该技术可将遗传基因分子链条长度拉长为接近理论长度90%的19微米,并将其放入纳米通道进行分析,正确度比以往提高了1.5倍。研究小组称,为迅速分析大量遗传基因信息,必须最大限度地拉长遗传基因链条,此次研究结果实现了这一目标,可迅速而准确地分析大量遗传基因信息。
该项研究成果已在英国皇家化学会“芯片实验室”杂志(Lab on a chip)上作为封面论文刊登。
以色列“免触屏”技术有望取代“触屏”技术
以色列《环球报》2011年4月11日消息,正当“触屏”技术发展的如火如荼的时候,一项新的技术—“免触屏”技术(Touch-Free Technology)已在以色列悄然问世,该技术又称“自然用户界面”(Natural User Interface,NUI)。由以色列 EyeSight和PrimeSense两家公司分别独立设计完成。
EyeSight公司“免触屏”技术的原理是,通过摄像机内置专用软件捕捉用户的手势和表情、分析含义、最后发出操作指令。运用该技术,E y e S i g h t公司先后开发出了“免触屏”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导航系统及电视机等产品。公司的C E O Gideon Shmuel先生称:“免触屏”技术的产品不需要通过手指触摸屏幕来发出指令,只需在空中做出手势即可发出指令。
而PrimeSense公司开发出一种类似于三维摄像机和相应软件,该摄像机能对复杂的表情做出辨析和反应,进而发出操作指令。著名视频游戏主机XBOX360的最新产品Kinect以及Wii游戏主机的最新产品已经使用了这项技术。整个游戏过程中,游戏者的手完全自由,只需按照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动作如打、跳等玩游戏,无需通过操作按钮来完成这些动作。目前该公司正将该技术应用到其他的电子产品中。相信不久的将来,“免触屏”技术将有望取代“触屏”技术。
加拿大科学家发明纸手机 将改变智能通讯技术发展方向
据加拿大CBC电视台5月6日报道,加拿大安大略省女王大学(Queen's University)人类媒体实验室主任罗埃尔·沃特加尔(Roel Vertegaal)领导的研发团队最近开发出一种薄如纸张的智能通讯设备,称为“纸手机”。“纸手机”的原型产品能够存储图书、播放音乐和拨打电话,形状就像一张小的互动纸,操作控制通过弯曲纸面、翻动角部或在纸面上手写输入,也可以把它卷起来戴在手腕上。所谓纸手机的“纸”是它的显示部分,采用薄膜柔性的电子墨水显示屏,在静态时不消耗任何电源,只有在互动操作时才会消耗电源。纸手机的电子控制部分是非常薄的集成电路板,与纸附在一起。
沃特加尔称,这种名为“Snaplet”的装置,将极大改变手机的未来发展方向,打破对现在手机的认识,预计在五年内就会在市场上看到这种如同纸张一样薄并且可以任意卷曲的全新手机,能够戴在手腕上,像一块手表,也可以把它展平,像一款平板电脑或掌上电脑。沃特加尔还表示,“纸手机”能够进行所有的数字存储和显示,操作和存储文件,可以像叠放纸张一样把这些计算机叠放在一起,实现无纸办公室。
马普科学家实现用单个原子存储量子信息
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以Gerhard Rempe教授为首的研究人员成功地将单个光子的量子态写入一个铷原子中,存储一段时间后又将其读出。他们认为这一方法原理上可用于设计功能强大的量子计算机并实现大距离间联网。
量子计算机能在转瞬之间完成现在的计算机需要数年才能完成的计算量。这种巨大的计算能力得益于量子计算机强大的并行信息处理能力。量子计算机处理的信息以量子态存储于微观物理系统之中,譬如单个原子或光子中。量子计算机要能工作,就必须实现量子计算机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的信息交换。光子就特别适合用来做信息交换,因为不必用它传输物质。存储和处理信息则相反,要利用物质粒子。因此,研究人员试图找到在光子和物质之间交换量子信息的方法。迄今为止,单个原子和光子之间以可控方式实现量子信息交换却一直未获成功。这一次马普量子光学所的研究人员首次以可控方式成功实现了单个原子和光子之间的量子信息交换。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