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一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的追求
2011-10-26■雨林
■雨 林
白求恩:一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的追求
■雨 林
早春时节,阳光明媚,我们一行五人来到位于山西省五台县松岩口村的白求恩纪念馆,缅怀这位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巍峨山峦环抱下的白求恩纪念馆宁静而肃穆,1961年这里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革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纪念馆在当时“模范医院”的旧址毗邻处修建。纪念馆大院中立有7米多高的汉白玉题字塔,正面镌刻着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一文,其他三面分别刻有徐向前、聂荣臻、薄一波的题词。
1890年3月3日,白求恩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城的一个牧师家庭。青年时代当过工人,卖过报纸,成为外科医生后,仍和劳动人民有广泛的接触。
1936年,德、意法西斯进犯民主西班牙时,白求恩参加了加拿大自愿军,率医疗队亲赴前线,为反法西斯的西班牙人民服务。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走进纪念馆,一幅幅黑白照片和泛黄的文字资料映入眼帘。馆内工作人员介绍说:馆内陈列的图片大部分是白求恩在中国工作时期留下的。展窗内摆放的手术器械有些是他亲手制作而成的,看似简易的器械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却派上了很大用场。白求恩唯一留下的生活用品是生了锈的剃须刀片。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白求恩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遣,率医疗队远涉重洋来到中国。1938年春到达延安。他谢绝了毛主席和八路军总部的挽留,坚决要求到战斗激烈的晋察冀边区工作。那一年6月,白求恩来到晋察冀军区后方医院,也就是位于五台县城东45公里处的松岩口村。为了改善医疗条件和培养医务干部,他亲自设计并参与施工,于9月15日将松岩口村的龙王庙改建成有手术室、消毒室、医务室、洗涤室、病房等的外科病室,后被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命名为“白求恩模范病室”。
在松岩口村的日子里,这位加拿大共产党员、外科医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技术上精益求精,把满腔的热情都投入到忘我的工作中。他说:“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休息的,你们要拿我当机关枪使。”1938年11月,白求恩在广灵、灵丘伏击战前线设立手术站,连续两昼夜做手术71例,由于治疗及时,三分之一的伤员没有发生感染。
纪念馆内,在一幅白求恩身着八路军军服、面带微笑的照片前我们驻足而立,上面写着这样一段话:“过去的生活曾引诱过我,但为了理想,那些日子就让它一去不复返了吧。这儿的生活相当苦,而且有时非常艰难,但我过得很快乐……我已选定了道路,我是共产党员。”望着照片,让人不由得猜想:留下这瞬间的白求恩也许刚刚做完一台成功的手术,正享受着没有枪炮声的片刻安宁。这位加拿大共产党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如此的坚定。
1939年11目12日,白求恩,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因抢救一名患丹毒感染的伤员而中毒,经多方救治无效,在河北省唐县光荣牺牲。
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说:“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白求恩精神是不随时代变迁的,信念的光芒是永恒的。
白求恩日记摘抄
1938年9月13日
我很累,可是我想我好久没有这样快乐了。我很满足,我正在做我所要做的事情。而且请瞧瞧,我的财富包括些什么!我有重要的工作,我把每分钟的时间都占据了。这里需要我。
我没有钱,也不需要钱,可是我万分幸运,能够来到这些人中间,在他们中间工作。对于他们,共产主义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说一套或想一套。他们的共产主义是又简单又深刻,像膝关节颤动一样的反射动作,像肺呼吸一样用不着思索,像心脏跳动一样完全出于自动。他们的仇恨是不共戴天的,他们的爱能包容全世界。
还说什么不懂感情的中国人!在这里我找到了最富于人性的同志们。他们遭遇过残酷,可是懂得什么是仁慈;他们尝受过苦痛,可是知道怎么笑;他们受过无穷的苦难,可是依旧保持着他们的耐性、乐观精神和静谧的智慧。我已经爱上他们了;我知道他们也爱我。
这是白求恩同志在晋察冀边区松岩口写的日记。两天以后,模范医院正式落成。
1938年10月18日
董和我离开其他代表的时候,天空的黑幕上正闪耀着无数的繁星。天气寒冷而清爽,一点声音都没有,这种深沉的寂静是中国的夜晚所特有的。在一所烧掉了的房屋的秃墙上,我们手里的电筒照出了一句用黑色大字写的标语:“抗战是唯一的生路。”这句话把这一天充分地描写了出来。
1938年10月,白求恩同志在河北省平山县附近的洪子店参加了一次当地干部会议,回来后写了这篇日记。
1939年3月3日
今天是我49岁的生日。我有这个足以自豪的荣誉——在前线我是年纪最大的战士。这会儿我是在床上消磨的。我是在早晨六点钟上的床,从昨天下午七点钟起我一直在动手术。我们做了19个手术。我们先给伤比较轻的伤员上药,然后给那些需要马上动手术的人做手术。一共做了三个锯治头颅碎骨手术,两个截断大腿手术,两个缝合小肠穿孔手术,六七个胳膊和腿部严重碎骨手术——其余的是比较小的手术。在我动手术的人中间有两个日军的伤员。以前有好几次,我们也都用给自己伤员的那种照顾来对待被俘的日军。在这个后方医院里,我和两个被俘的日军伤员一起照过像。他们写信到日本,告诉家里人我们照顾他们的情形,信中还附着那张照片。
我们击败了敌人。敌人在战场上遗留下了50具尸体。我们缴获了40支步枪,我们损失了40个人。一条性命换一支步枪!我们的枪就是这样得来的。
这是白求恩同志在他四十九岁生日那天写的日记。头一天,他为救治伤病员忙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下午,他一觉醒来,才想起这天是自己的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