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女教师业余生活安排和体育锻炼制约因素调查

2011-10-26关道权张永保

运动 2011年6期
关键词:业余生活制约比例

关道权,张永保

(1.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文理科学系,安徽 合肥 230051;2.皖西学院体育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实验与调查

高校女教师业余生活安排和体育锻炼制约因素调查

关道权1,张永保2

(1.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文理科学系,安徽 合肥 230051;2.皖西学院体育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高校女教师业余生活安排和体育锻炼制约因素进行研究。从学校加强宣传教育、注重组织指导、加大投入并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以及教师积极主动等方面,为促成高校女教师参加体育锻炼提出建设性意见。

业余生活安排;体育锻炼;制约因素;高校女教师

1 研究目的

高校女教师承受着来自工作、科研、学习、家庭生活、教育子女等多重压力,其身心健康状况对高等教育乃至社会的发展都将产生较大的影响[1]。调查高校女教师业余生活安排和参加体育锻炼的制约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意见,旨在为促成高校女教师积极合理参加体育锻炼和提高女教师身心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我国中部地区安徽省的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财经大学等12所院校的非体育专业在职女教师为调查对象,对高校女教师的业余生活安排和体育锻炼制约因素进行研究。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查阅了大量与生活方式、体育生活方式、高校教师体育锻炼等主题相关的期刊和学位论文,为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2.2.2 问卷调查法设计了《高校教师业余生活安排和体育锻炼现状调查问卷》,采用专家判断法对问卷的效度进行评定合格后,在12所院校中委托专人进行发放和回收。问卷共发放720份(每校60份),在回收的681份中获有效问卷652份,有效问卷中各年龄段教师的人数比例符合高校女教师的实际情况。

2.2.3 数理统计法将有效问卷的调查结果输入Excel2003,根据研究需要进行相应的频数统计和图表绘制,分析和说明问题提供数据和图形效果支撑。

3 结果与分析

3.1 高校女教师业余生活的主要安排

图1显示,看书报电视、忙家务、体育锻炼和上网人数比例较高(46.9%),是高校女教师业余生活安排的最主要内容;逛街、教育子女、美容保健、学术研究和参与社交也占取了一定的人数比例,是高校女教师业余生活安排中较为重要的内容;相比之下,打牌下棋、其他和第二职业的人数比例较低,只是少数高校女教师业余生活安排内容。总体看来,高校女教师的业余生活安排内容与生活实际、个人喜好和职业需求等关系较为密切。

再看图1所反映的不同年龄段高校女教师在业余生活安排上的主要特征。30岁以下的女教师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没有繁重的家庭负担,学术研究意义淡薄,自由支配时间较多,再加上爱美好动、喜欢游戏和聊天等,相比之下,上网、看书报电视、体育锻炼、逛街、美容保健、参与社交和打牌下棋的人数比例偏高。30~40岁女教师不仅大多成家有了孩子,而且这个时段也恰恰是个人事业发展中提升学历和职称的关键阶段。因此,在教育子女、忙家务和学术研究等安排上的人数比例较30岁以下的有较大幅度上升,而在逛街、上网、打牌下棋、体育锻炼、美容保健、看书报电视和参与社交等方面的人数比例偏低。40~50岁女教师较30~40岁女教师在体育锻炼、看书报电视、逛街、第二职业和打牌下棋的人数比例上有了较小幅度的上升,这与家庭和个人生活规律相对稳定有着一定的关系。另外, 40~50岁女教师学术研究的人数比例较30~40岁的有所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年龄段女教师事业进取心相对削弱,这从某种意义上说与中国女性的传统思想,如易满足、家庭观念重等有着直接的联系。50 ~岁女教师虽说多要忙于家务,但生活还是相对稳定,余暇时间较为固定,再加上年龄的上升使体质、爱美之心在逐步下降和减弱。因此,出现了参加体育锻炼和看书报电视的人数比例也会随之上升,而美容保健和逛街的人数比例却大大降低。值得一提的是, 50岁以上的部分女教师可能是因为生活负担较轻而又重新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事业上来,故学术研究的人数比例有了一定程度的回升。总体看来,就参加体育锻炼而言, 30~40岁女教师的人数比例最低, 50岁以上的女教师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教师,各年龄段女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呈“√”型。

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始终都是各国体育和卫生行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2]。高校女教师中只有47.5%的人在业余生活中安排了体育锻炼,距离我国1995年以来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同时,研究还发现,在不考虑运动强度的情况下,参照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标准中的频度和时间(即每周身体活动不低于3次,每次身体活动时间 30分钟以上[3]),参加体育锻炼的高校女教师中有49.9%的人达不到我国体育人口的标准,高校女教师体育人口比例只达到23.8%,明显低于“我国科教文人员2000年的34.3%的体育人口比例”[4]。值得关注的是,高校女教师上网的人数比例高达46.9%。据观察和了解,很多教师上网并不是为了查寻相关资料和信息来服务于教学、科研和生活,而是沉迷于网络游戏、QQ聊天和炒股等,这不仅不利于自身的身心健康,甚至有损高校教师形象。

图1 高校女教师业余生活安排的人数比例示意图

图2 高校女教师参加体育锻炼制约因素的人数比例示意图

3.2 高校女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制约因素

首先,看总体情况。对652名高校女教师参加体育锻炼制约因素的调查结果(图2)表明,高校女教师参加体育活动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太忙没有时间(人数比例为53.7%);其次是缺乏毅力怕吃苦、没有体育锻炼习惯、缺乏组织指导、缺少运动伙伴和缺乏场地器材(人数比例均在20~30%);再后是没有擅长的运动项目、对体育没兴趣和体育氛围差(人数比例均在10~20%);最后是体质运动能力差、其他原因和认为体育锻炼不重要(人数比例均在10%以下);没有制约因素的人数比例相对较低(13.6%)。调查结果与“工作紧张”“家务太忙”“无啥可练”和“场地器材不足”以及“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大,没有余暇时间”“高校不重视教师参加体育活动”“高校教师体育知识欠缺,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体育锻炼”和“高校的体育场地短缺,体育活动空间不足”[5]等制约浙江省高校女教师和湖南省高校教师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基本一致。

其次,看不同年龄段特征。图2显示,在总体比例最高的太忙没时间上,30~40岁和40~50岁女教师表现较为突出,50岁以上的女教师的人数比例最低(23.8%),不到总体比例的1/2;在缺毅力怕吃苦和缺少运动伙伴上,随着年龄的增加,各年龄段的人数比例呈较为明显的逐步下降趋势;30~40岁的女教师在太忙没时间、没有体育锻炼习惯、缺乏组织指导和无擅长运动项目等方面的人数比例最高;30岁以下的女教师在太忙没时间、缺毅力怕吃苦、缺少运动伙伴、缺乏场地器材、对体育没兴趣和没有体育锻炼习惯等中的人数比例偏高;40~50岁的女教师除在太忙没时间中的人数比例较为突出,在其他因素的人数比例表现相对一般,特别是较30岁以下的和30~40岁的女教师的人数比例偏低;相比之下,50岁以上的女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制约因素较小,但在缺乏组织指导、无擅长运动项目和周边氛围差等因素上表现较为突出。总体看来,不同年龄段教师参加体育锻炼制约因素与其生活实际、工作压力、体育活动能力、身体健康程度以及体育锻炼认识水平等存在较大的关联。

制约高校女教师参加体育锻炼,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原因。从调查结果看,太忙没有时间、缺乏组织指导、缺少运动伙伴和缺乏场地器材等客观原因的人数比例要远远高于缺乏毅力怕吃苦和对体育没兴趣等主观因素的人数比例。“在我国,85%的日常家务由女性承担”[6],高校女教师与其他女性一样,“一方面要像男性一样扮演社会角色,承担社会责任;另一方面要扮演家庭主妇的角色,承担相夫教子、操持家务的责任”[7],这势必成为高校女教师客观上“太忙没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另外,虽说我国“数千年来‘男尊女卑、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封建伦理道德教育已经内化的一种社会传统和社会制度被破除已有百年”[8],但“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制度以及视“淑女典范”和“贤妻良母”为美德的观念根植于人们头脑中,这种传统的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女性参加体育锻炼”[9]。值得关注的是,调查显示,有85.8%的高校女教师认为参加体育锻炼重要和比较重要,这与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47.5%)存在较大的悬差。可见,有相当一部分女教师对参加体育锻炼还停留在说起来比较重要而做起来不够重视的层面上。分析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中青年女教师身体的健康水平较高,尤其是30岁左右的女教师正处于人生健康水平的峰值期,通常没有健康的危机感。另外,中青年教师在家庭负担以及个人学历提高、职称晋升和工作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压力较大,再加上相对缺乏终身体育意识。因此,出现了对参加体育锻炼重要性认识水平较高,而实际参加的人数比例却偏低的现象。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 论

4.1.1 高校女教师业余生活安排的最主要内容是看书报电视、忙家务、体育锻炼和上网,逛街、教育子女、美容保健、学术研究和参与社交也占取了相当的人数比例,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距离“全民健身”相差甚远,体育人口比例相对偏低。

4.1.2 高校女教师参加体育活动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太忙没有时间,其次是缺毅力怕吃苦、没有体育锻炼习惯、缺乏组织指导、缺少运动伙伴和缺乏场地器材,再后是无擅长运动项目、对体育没兴趣和周边氛围差,最后是体质运动能力差、其他原因和认为体育锻炼不重要。

4.1.3 高校女教师在业余生活安排和体育锻炼的制约因素上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年龄段特征,各年龄段女教师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上呈“√”型,在忙家务、上网、缺毅力怕吃苦和缺少运动伙伴等部分业余生活安排和体育活动制约因素上呈一定程度的上升或下降趋势。

4.2 建 议

4.2.1 高校女教师应树立“健康第一”理念,提升“终身体育”意识,在业余时间中主动并合理安排和参加体育锻炼。

4.2.2 高校工会应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女职工体育活动,并切实关注中青年女教师体育锻炼的参与情况和老年女教师体育锻炼的组织指导问题。

4.2.3 高校工会女工委应积极倡导“分一半家务给男性,分一半权利给女性”,使女教师从繁重的家务中解脱,积极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

4.2.4 高校应合理利用现有的体育资源,尽可能地缓解教职工参加体育锻炼的场所不足和缺少组织指导问题。

[1] 李瑜,殷超.普通高校女性高级知识分子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7(7):95-97.

[2] 李可基,张宝慧.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关于运动促进健康政策及措施的分析与比较

[J].体育科学,2003,23(1):91-95.

[3] 卢元镇.体育社会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92.

[4]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EB/ OL].http://www.Sport.Org.cn/ziliaochaxun/ qunti/2003-12-28/122183.html.

[5] 张恳.对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参加体育活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5):615-616.

[6] 吴嘉玲.21世纪我国女性的健康体育观及其变化与发展[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26):66-68.

[7] 陈虹.中国城市职业女性双重角色冲突的原因及其化解途径[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15(2):12-16.

[8] 屈东华,史友宽.河南省城市女性体育健身状况调查[J].中国体育科技,2008,44(3):71-76.

[9] 徐富君,王华明.论女性文化观念的变迁与我国女子体育运动的关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5(5):1-2.

G807.7

A

1674-151X(2011)06-084-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1.06.041

投稿日期:2011-02-11

关道权,讲师,体育硕士。研究方向:学校体育。

猜你喜欢

业余生活制约比例
人体比例知多少
组成比例三法
借助折纸来解题
用比例解几何竞赛题
我的业余生活
我的业余生活
论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制约和促进因素
武陵山区民族村寨民生体育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浅析金融制约“三农”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
新形势下新闻舆论监督相关问题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