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的内涵、核心要素及其作用机制分析
2011-10-25马建平
马建平
低碳经济的内涵、核心要素及其作用机制分析
马建平
低碳经济是一种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新形态,其核心要素是低碳技术、低碳产业和低碳管理制度。其中,低碳技术通过降碳、零碳和去碳等机制促进减排;低碳产业通过代替、改造传统高碳产业,稀释高碳产业碳排放等机制促进经济低碳发展;低碳管理制度通过引导、激励、监督、管控等机制促进经济低碳转型。
低碳经济;内涵;核心要素;作用机制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识辨
英国政府在其《能源白皮书》中首先表达了创建低碳经济的意愿,分析了创建低碳经济的气候变化背景及紧迫性,指出可通过提高工业、商业、公共部门、交通等领域的能效,增加可再生能源及排放贸易计划等途径实现减排目标,设计了气候变化税和排放贸易计划的长期政策框架,同时强调要维持英国的国际竞争力及兼顾其他环境问题。[1]在此基础上,国内学者进一步深化、充实和丰富了低碳经济的内涵。庄贵阳指出,发展低碳经济的前提是经济的正增长,“低碳”的情形有相对减排、零排放和绝对减排三种,发达国家应追求绝对减排,发展中国家宜追求相对减排,并构建了脱钩指数以便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增长脱钩程度进行国内评估和国际比较,利用这一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全球经济低碳转型具有阶段性特征。[2]周生贤认为,“低碳经济是以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大进步。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3],对低碳经济的性质、意义、实质、核心和覆盖范围给出了他的总体判断。何建坤认为,发展低碳经济关键是低碳技术创新,本质要求是提高碳的生产力。[4]潘家华等进一步将低碳排放与人文发展目标联系起来,认为“低碳经济是指碳生产力和人文发展均达到一定水平的一种经济形态”,一方面对人文发展施加了碳排放约束,另一方面强调碳排约束不能损害人文发展目标。他们还认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且受制于资源禀赋、技术水平、消费模式等多种驱动因素”。[5]袁男优将低碳经济分解成低碳技术、低碳能源(含零碳能源)、低碳产业、低碳城市和低碳管理5个要素,认为低碳经济既是一种发展理念,更是一种模式。[6]笔者认为这些研究均有其价值和偏颇,需综合各方观点重新梳理低碳经济的性质、本质、覆盖范围、实施途径及需要谨慎处理好的特殊关系等内容,再提取出低碳经济的核心内涵。具体如下:
1.性质。首先,本文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新形态。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是为了协调经济增长和气候安全矛盾而提出的全新的发展理念;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是一种发展新模式的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低碳经济的最终建成是一种经济新形态的构建成型。
2.本质。发展低碳经济必然要求转变生产方式,提高能源效率,清洁能源结构,节约能源消费,全面推行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同时通过增加森林碳汇等途径来增强碳吸收能力,以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温室气体的实质性减排,这便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本质要求。
3.覆盖范围。显然,低碳转型过程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生产和生活领域、经济和社会领域、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城市和乡村、企业(个人)行为和政府管理等方面。
4.实施途径。主要途径有:第一,大力发展低碳技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第二,积极开发低碳能源,优化能源结构。第三,努力培育低碳产业。第四,着力打造低碳城市。低碳城市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以低碳理念为指导,以低碳技术为基础,以低碳规划为抓手,从生产、消费、交通、建筑等方面推行低碳发展模式,实现碳排放与碳处理动态平衡的城市。第五,精心设计低碳新政。低碳新政包括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促进低碳发展的政策措施,改革调整不利于节能减排的体制机制,这些低碳管理制度体系为顺利推进低碳经济提供了制度保障。第六,广泛宣传低碳消费。一方面引导广大群众自觉践行低碳消费,另一方面创造条件便利群众进行低碳消费。既应保护广大群众合理、必要的消费及消费增长,也须约束消费过程中的无谓浪费。第七,重视增加森林碳汇。这是比较经济的减排手段,各级政府应予以足够重视。[7]
5.需要处理好的几对关系。一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减少排放的关系,我国历史碳债较轻,发展任务较重,目前只宜追求相对减排,同时要求历史碳债较高的发达国家尽可能多地绝对减排;二是处理好自主减排与维持国际竞争力的关系,在承担由自主减排所产生的成本的同时,尽量不削弱本土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三是处理好节能减排与节约其他稀缺资源和减少其他污染物排放的关系,力求气候问题与其他资源环境问题的协同解决,不可偏废,更不可因为缓解了气候问题却加重了其他资源环境问题;四是处理好减排成本与收益的关系,尽可能降低转型成本而扩大其收益,加强减排成本和收益的研究和核算。
总之,低碳经济的核心内涵是:低碳经济是协调经济增长和气候安全矛盾的发展新理念,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点的发展新模式,是碳生产力和人文发展均达到一定水平的经济新形态,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以低碳技术和低碳能源为支撑,以低碳产业为载体,以低碳城市为平台,以低碳新政为保障,以低碳消费为根基,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同时减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提升减排能力的同时增加森林碳汇增强碳吸收能力,在承担减排成本的同时扩大减排收益且不削弱自身国际竞争力,在保护气候安全的同时兼顾其他资源环境问题的协同解决。低碳经济的本质要求是发展低碳技术以提高能源效率,开发低碳能源以净化能源结构,增加森林碳汇以增强碳吸收能力,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同时相对乃至绝对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低碳技术创新。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要素模型分析
本文借鉴Kaya的人均碳排放的计算公式,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碳排放总量及其变化率的数理模型,从中将不难理出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要素。模型如下:
(1)式是碳排放总量计算公式。其中,C表示碳排放总量,G表示GDP总量,I表示碳排放密集型行业的总产值,E表示碳排放密集型行业的能源消费总量,F表示含碳能源即化石能源的消费总量,P表示化石能源消费所产生的碳排放。由于E、F、P均代表合理的平均水平,如果管理松弛,实际数量势必会较平均值高;如果管理有效,实际数量可能会较平均值低。因此,模型(1)中还引入了代表管理制度有效性的变量β。如果管理制度合理,β值可能等于1;如果管理制度改进,β值可能小于1;如果管理制度落后,β值可能大于1。
(2)式表明,碳排放总量由经济规模、产业结构、能源利用效率、能源结构、能源清洁度、管理制度等因素共同决定。再对(2)式先求自然对数后求导,可得:
三、低碳经济核心要素的内在作用机制
(一)低碳技术促进低碳发展的作用机制
1.低碳技术的类型
从减排方式的角度划分,低碳技术大体可分成:降碳技术,包括电力、交通、建筑、冶金、石化等高能耗高排放领域的节能减排和提高能效技术及油气、煤的清洁利用技术;零碳技术,包括核能、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氢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去碳技术,包括温室气体的资源化利用、生物固碳、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等。[8]
2.低碳技术促进低碳发展的作用机制
首先,开发利用降碳技术可以提高高能耗高排放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其次,开发利用零碳技术可以增加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使经济增长直接与“碳”脱钩。第三,低碳技术进步直接推动和催生低碳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结构减排。第四,低碳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为消费市场提供了低碳产品,便利了低碳消费,减少了消费过程中的碳排放。第五,去碳技术不是着眼于温室气体排放前的环节,而是对温室气体排放后的处理,因而也是重要的减碳手段。
(二)低碳产业引领低碳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
低碳产业是指以减碳为导向,从事低碳技术研发、低碳产品生产,提供节能减排、碳融资和碳排放权交易等相关服务,以及进行温室气体的固定、封存和资源化利用等产业的集合体,是一国低碳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世界低碳经济时代的核心竞争领域。[9]具体而言,低碳产业大致包括:与传统高碳产业密切相关的行业,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提高能源生产和转换效率的行业,提供节能减排服务的节能服务业,提供碳融资、碳排放权交易等碳市场相关服务的碳金融服务业,产生去碳效果的陆地碳汇、CCS、温室气体资源化利用等行业。低碳产业发展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引擎,没有低碳产业的发展,则低碳经济的发展就有名无实。
低碳产业发展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具体作用机制体现在:一是发展低碳经济,就必然要压缩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高碳产业,由其释放的市场空间、释出的失业工人以及切割的经济份额都需要通过培植低碳产业来填补市场、重置就业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否则经济增长和减少排放不可能取得双赢,而是以停止发展甚至损害经济为代价;二是传统高碳行业节能和提高能效的设备和零部件制造业的发展有助于传统行业的产业升级,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新兴战略性低碳产业的创新有助于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因此发展低碳产业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三是无论是降碳型、零碳型还是去碳型低碳产业都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同步实现了相对乃至绝对减排,是稀释其他行业碳排放的重要因素,也是提高国民经济碳生产力的关键;四是在世界低碳发展的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下,低碳产品的国际国内需求急剧上升,为各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发达地区将因其低碳产业得到发展而保持其优势,落后地区将因抓住低碳产业发展机会而迅速崛起;五是在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低碳产业必然成为各国竞争的核心领域,只有大力发展低碳产业才能增强本国的国际竞争力而不是相反。
(三)低碳管理制度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
从宏观层面来看,政府可通过加强低碳经济的相关立法,建立健全低碳经济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引导低碳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形成,推动资本、资源等生产要素向低碳领域集中,并从原则上约束企业和个人的高碳行为;通过综合运用财税、金融等政策工具,支持或奖励企业和个人自主采取低碳行为;通过采取相关的管理措施,加强对企业和个人排放行为的行政监管,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碳排放的负外部性,纠正市场失灵;通过设计有效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纠正政府失灵;通过完善干部考核、绩效评估等内部管理制度,提高政府的低碳管理效率。[10]从中观和微观层面看,通过引入低碳管理理念,部门可以优化所辖资源的配置效率;企业可加强对碳资产和碳排放过程的管理,合理利用碳排放资源,提高节能减排效率;至于企业和个人在无纸化办公、电脑使用、热水、空调、通风、用水等日常办公生活方面加强管理,低碳办公,低碳消费,也能为低碳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四、结语
总之,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新形态,同时实现经济的增长和温室气体的减排,涉及经济、社会和环境各个领域,通过发展低碳技术、低碳产业、低碳城市、低碳消费、低碳新政等途径实现。碳排放总量及其变化率的模型分析充分说明,低碳技术、低碳产业和低碳管理制度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三个核心要素,这些核心要素将从不同层面促进经济的低碳发展。
(本文写作得到中华女子学院的资助支持,在此致谢!)
[1]DTI(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Energy White Paper: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M].TSO,London,2003.
[2]庄贵阳.低碳经济: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之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
[3]张坤民,潘家华,崔大鹏.低碳经济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4]何建坤.发展低碳经济,关键在于低碳技术创新[J].绿叶,2009,(1).
[5]潘家华,庄贵阳,郑艳,等.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核心要素分析[J].国际经济评论,2010,(4).
[6]袁男优.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1).
[7]马建平,庄贵阳.我国经济低碳转型的调整重点与政策选择[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0,(4).
[8]余仲飞.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J].浙江经济,2010,(3).
[9]崔奕,郝寿义,陈妍.低碳经济背景下看低碳产业发展方向[J].生态经济,2010,(6).
[10]李军鹏.面向低碳经济的政策管理创新[J].领导科学,2010,(4).
责任编辑:贾 春
Analysis on the Connotation,Core Factors and Their Action Mechanisms of Low-carbon Economy
MAJianping
Low-carbon economy is a new concept,pattern and shape of development,and its core factors are low-carbon technologies,low-carbon industries and low-carbon management system.Low-carbon technologies will promote emission reduction by mechanisms of decreasing carbon,zero carbon or absorbing carbon;low-carbon industries will promote economic low-carbon growth through replacing or transforming traditional high-carbon industries,and through diluting their emissions,while low-carbon management system will push economic low-carbon transition bymechanisms ofguidance,encouragement,supervision and control.
low-carbon economy;connotation;core factors;action mechanism
10.3969/j.issn.1007-3698.2011.04.022
2011-03-01
F12
A
1007-3698(2011)04-0121-04
马建平,男,中华女子学院金融系讲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绿色经济、绿色贸易、绿色金融。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