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不同水平幼儿运用多媒体教学的适宜性及策略

2011-10-24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1年20期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

李 贤

针对不同水平幼儿运用多媒体教学的适宜性及策略

李 贤

新世纪的教学改革几乎都面临一个共同的课题:如何改变简单传授、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构建学生的主体性。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显然增加视觉、听觉信息量是获取信息最可取的方法,而多媒体手段恰恰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所以,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运用多媒体手段对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提高教学活动效率大有裨益。

在我国,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幼儿教育中,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育手段,还是一个较新的研究课题。已有的一些研究将重点落在课件的设计与制作上,有的课件在科学性、实用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有些课件更是限制了教师的“即兴发挥”,把原本的“课件辅助教师”,变成了“教师辅助课件”,使本身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又套上了现代化的枷锁。不少教师更是认为只要用多媒体课件来教学,教学效果就一定能够大大提高,因而走入了误区,削弱、消减了多媒体的优势,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如何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开发幼儿潜能,发挥多媒体技术个性化教育的优势呢?

一、多媒体课件使用价值的肯定

1.多媒体课件使幼儿主动地融入活动

多媒体课件往往以色彩艳丽、形象生动的画面,富有童趣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栩栩如生。对于学龄前幼儿来说,增加了活动的吸引力,使幼儿能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增强了有意注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激发了幼儿主动参与的兴趣,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2.多媒体课件可弥补传统教学具的不足

我们并不能用多媒体课件完全替代传统教学具,然而却能用多媒体课件弥补其不足,从而达到传统教学具无法达到的效果。如利用课件的动态特性表现一些动态画面或抽象的概念。

二、使用多媒体设备应注意的问题

1.活动前,教师首先衡量使用多媒体设备的必要性

以中班散文欣赏《小树叶》为例。散文以拟人化的手法描述了小树叶在四季里的不同形态、不同经历。教师考虑如果制作多媒体课件,活动中运用计算机、电视机或是计算机、无线关联投影仪,有以下几个优点:①与静态的图片相比,多媒体课件在声音、图像、动画方面的完美结合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视觉、听觉的主动参与;②计算机的可控性强,教师可根据活动需要随机控制场景的转换、动画的播放,而免去了更换图片所浪费的时间或者图片掉落的尴尬;③电视机、投影仪的使用使幼儿有一种观看动画片的兴奋感,活动中更投入。

研究提示:当磁性黑板、演示图片这些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满足活动需要时,应考虑使用多媒体设备。

2.活动前,教师还应考虑选用何种多媒体设备

以大班活动《别和它们做朋友》为例。教师选用了计算机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件中表现苍蝇在垃圾堆上飞舞的场景,为求得画面的真实性花费了教师不少的工夫。如果此时使用摄像机到小区垃圾桶拍摄实景,再经过编辑插入课件,不仅能节省时间,而且由于是幼儿熟悉的生活环境更能引起共鸣。

3.活动中,教师必须考虑各类设备组合使用的效果

大部分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活动,设备的使用都不是单一的。

比较常见的有计算机、无线关联投影仪或电视机、录音机的组合;电视机、影碟机的组合;摄像机、电视机的组合等。选用时力求设备最优化,教师使用更简便。

另外,教师还可根据自身能力需要,组合使用各类多媒体设备。比如课件制作中声音与动画合成是一个难点,未掌握此技术的教师可尝试把动画制作在课件中、声音录制在磁带里,将计算机与录音机组合使用。

研究提示:多媒体设备种类多,应从活动需要、使用效率、运用效果等方面考虑,选用合适的多媒体设备。

三、多媒体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运用

1.运用于小班阶段

(1)激发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鉴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兴趣往往是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因。然而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天生就固有的,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幼儿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多媒体生动形象、多彩变换的特点能更好地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关注学习内容,引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活动“谁的耳朵”为例,课件开始画面中出现兔子、小猫、熊猫、小猪的耳朵,其他部分用问号覆盖,幼儿根据耳朵的特征推测出是什么动物,教师点击问号公布正确答案。画面二、画面三中的设置大致相同。这样的形式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兴趣特点及喜欢重复的年龄特征。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对动物基本外形特征的认识,并不知不觉地理解记住了儿歌内容。较之以往教师念、幼儿跟的教学方法,孩子们学得轻松、学得高兴、学得主动,仔细看、认真听、积极想、大胆说的学习习惯逐渐养成。

(2)直观演示,突破教学重难点

图1

在教学中,有些重难点往往不易突破,因此教师要采用幼儿比较容易接受的教学手段,达到知识的迁移。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就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活动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一种有效手段。

以故事《小动物回家》为例,故事中出现7个角色,故事的发生发展又以对话贯穿,小班幼儿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课件中设计的动画首先帮助孩子分清7种动物的不同走路方法(小鸟、蝴蝶飞,乌龟、小鱼游,小猫、小狗走。在比较后孩子们发现故事的主角小熊走路方法和小猫、小狗一样),从而为理解故事内容奠定基础。故事中的对话随着小动物的出现响起在孩子们耳畔,他们不由自主地模仿起来:“你好”“我们做朋友好吗?”“请和我一起……”“谢谢”不仅学会了这些礼貌用语,也在情境发展中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如果采用传统的幼儿看图片或图书、教师讲的方式,难免带有灌输的意味。现在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能很好地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加以突破,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发展。

(3)亦玩亦学,帮助积累操作经验

随着电脑在家庭中的普及,小班孩子表现出对电脑的极大兴趣,也有能力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

于是在小班下学期,我们开始尝试制作一些可供小班幼儿操作的多媒体学习软件。比如在主题活动《“炎热的夏天”中,设计制作了课件“夏天的服装店”“服装分类”。采用做游戏的学习形式,不仅使孩子们了解了夏天服装的主要特点,而且对鼠标“选中”“单击”“拖曳”这些动作也有了一定的体验。

2.运用于中、大班阶段

多媒体除了有激发兴趣、解决活动重难点的作用外,在我园中大班还被运用于:

(1)拓展绘画方式,提高创造能力

传统的儿童绘画是在纸上,运用蜡笔、水笔或颜料完成。孩子们画画时出错在所难免,要么费力地擦除,要么继续涂抹,最后往往不可收拾,大大挫伤了他们的自信心和绘画兴趣,也限制了他们创造力的发挥。而计算机的强大功能与其可逆操作可以避免以上问题,允许他们任意地添加与修改。从创造力培养的角度看,孩子能毫无顾忌地大胆挥洒,更加有利于他们即兴的联想和创造。

图2

以“借形想象画”的创作为例,教师巧妙地利用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物(如玩具、盒子等),用数码相机拍摄后导入电脑。当幼儿选择一张图片时,启发其对同一张照片上出现的图纹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左看看像什么?右看看像什么?上下看看又像什么?”然后展开想像、联想,添画上想象中缺少的部分。如:同样给幼儿一张雪片照片,有的直接添画,将雪片变成小熊头、太阳等;有的用橡皮擦去一部分再添画;有的剪辑一部分……添画出的作品各不相同。孩子们在电脑这个天地中自由地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他们独特的电脑绘画语言描绘出富有童趣、情趣、乐趣的画卷。

(2)优化活动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①“以幼儿为中心”,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

在运用多媒体手段的活动中,教师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着眼于激发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以中班活动“打开冰箱看一看”为例,其中一个环节是由幼儿操作鼠标,将各种食品合理地放进冰箱的冷藏室或冷冻室,并能摆放整齐。观摩第一位教师执教的活动,我们发现虽然教师提出了“边分边说”的要求,但是孩子们只顾着操作鼠标,需要教师引导才能完成说的要求,而教师的指导只能针对个别幼儿,无法兼顾所有孩子。

讨论分析后,我们在课件中加入妈妈的形象,为孩子提供一个可倾诉的对象,并在活动中设计了帮助妈妈的情境,由第二位教师再次组织活动。我们发现相同的环节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效果,孩子们一边操作一边说:“妈妈,我帮你把冷饮放在冷冻室里。”“妈妈,我帮你把蘑菇放进冷藏室。”有的孩子将所有食品都摆放好后,更是兴致勃勃地把它们全拿了出来,对妈妈说:“妈妈,我再帮你放一遍。”修改后的课件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仅在获得分类经验基础上促进了语言的发展,更在情感上体验了帮助妈妈的快乐。

教师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孩子的年龄特征、发展水平、学习方式,从而使多媒体教学活动促进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②创设情境,使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并学会生活

图3

活动内容取材于孩子生活实际、符合孩子的兴趣需要,活动情境与生活实际相连,使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并获得生活的能力。

以中班活动“看望阿姨”为例,教师制作了幼儿操作课件,将10以内序数的认知融入去阿姨家做客的情境。如在课件开始部分,幼儿需根据提示正确找出阿姨家住的楼房是第几排、第几幢,点击后(即敲门)“阿姨”就会开门出来迎接,找错则无法进入下一步。通过活动,孩子们不仅获得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字方面的知识,更了解到做客的礼仪,进一步萌发关心、热爱阿姨的情感。活动后孩子们纷纷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帮助阿姨的机会,有的在午餐后帮助阿姨将桌面上的垃圾收拾干净、有的帮助阿姨将掉落在地上的玩具放进篮筐。

多媒体教学活动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使孩子们的学习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获得真正对发展有益的知识经验。

③ 重视多向交流,使幼儿获得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告诉我们: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始终是活动的主体,多媒体技术在与课程的整合中成为基本的知识载体、教学媒介和交流工具。

以大班活动“学做小导游”为例,多媒体课件中演示的内容是孩子们前期探索松江古塔获得的经验,孩子们扮演小导游,将每座塔的主要外形特征、神话传说介绍给其他班的教师、小朋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这一媒介在交流中提升认知,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进一步激发爱家乡的情感。

以中班活动“瓢虫”为例,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将害虫“抓”(拖曳动作)进篮中。操作中孩子们发现有的瓢虫会从篮子里爬出来,有的却不会,这时他们就会思考其中的原因 “是不是我抓错了?到底哪些是害虫?”再数一遍瓢虫身上的黑点,发现原来自己把益虫抓进了篮里。在操作―验证―再操作的人机交互过程中,孩子们提高了数数、接着数的能力,巩固了对瓢虫的认知。

比如孩子们可以得到富有情感的惊叹声,或是一张笑脸“哦,祝贺你,你答对喽”,或者是漫天的鲜花、气球,还有“电脑博士”的奖励等,这些鼓励和表扬会再次刺激幼儿的学习兴趣。电脑也总是以幼儿可以理解的方式(给一个泄气的声音、哇哇大哭的宝宝等)告诉孩子们:你错了!这样,孩子发现自己的错误时并不是特别沮丧,并激起他们再次学习的愿望。

多媒体教学中,师生、生生、人机之间积极、友好的互动,提高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及能力。

④ 重视活动过程,使幼儿获得更好发展

幼儿园二期课改倡导新的课程价值观,即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强调活动的价值,注重活动的过程体验,以改变幼儿学习方式为突破口,优化教与学的方式。

以中班操作游戏“家”为例,教师以幼儿已经学过的儿歌为载体,引导幼儿在分类游戏中分辨不同动物的生活环境,将之拖曳其中,然后在不同环境生活的动物中各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尝试仿编一首新的儿歌。孩子们的思维角度各异,出现了不同的结果。比如有的孩子把青蛙送入小河,说“清清的小河是青蛙的家”,有的却把青蛙送入草地,认为“绿绿的草地是青蛙的家”;有的孩子将小鸟移入天空,说“蓝蓝的天空是小鸟的家”,有的却将小鸟移入森林,觉得“密密的森林是小鸟的家”。教师并没有给孩子一个正确的答案,也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你们都对”,而是引导大家说说自己的理由。由于鼠标操作较之传统的图片摆放或粘贴更方便,使孩子有更多的思考时间,考虑更充分,从而能更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思维的碰撞中孩子们的认知得以充实,语言得以发展,质疑的学习态度得以养成。

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的,只有在自主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才能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与价值,更好地获得发展。

四、多媒体针对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运用

《纲要》指出要注重幼儿的个性化教育,为每一名幼儿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为每一个幼儿的多元智能的发展创造机会。

由于多媒体教学系统本身提供了比较充分的解答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因此幼儿个体在自己操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上学习,在程序的引导下,对认知工具方面的问题,对认知客体方面的问题,都能得到满意的答案。

另一方面,幼儿操作活动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幼儿的不同特点分别予以启发、指导和鼓励,也可以随时观察每一个幼儿的即时状态,在最适宜的时机给予最适当和适度的教育引导。以中班活动“动物过冬”为例,在引导幼儿了解不同动物过冬方式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活动隐含的语言、计算、情感等方面的教育价值,针对幼儿的发展差异给予相应的指导。比如对于数数能力较差的A幼儿,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其以目测数群的方式找出树洞里有几只小熊,泥洞里有几只蚂蚁;对于语言发展较弱的B幼儿,教师则更多地关注对其进行语言方面的培养,启发她用完整的语句表达画面上的内容“冬天到了,兔子换上了厚厚的皮毛”“冬天到了,松鼠……”,使其掌握一定的句式,丰富词汇。

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对个别幼儿的学习指导十分有效。教师们意识到:在教学中应以幼儿为主,改善学习方式,让每个幼儿自主参与学习过程,采用幼儿喜欢的多种学习方式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促使幼儿全面发展。

五、具体教学活动运用多媒体的适切性

1.积极尝试,挖掘整合教育价值

在以语言、科学、艺术、健康、情感五大领域划分的活动中,我园教师都积极尝试运用多媒体手段。比如在科学领域为主的大班活动“蜜蜂采蜜”中,书本中静止的花朵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引来了采蜜的蜜蜂,它们在花间飞舞,用触角觅食,用口器吸取。这些都是孩子们平时无法观察清楚的,多媒体帮助孩子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多媒体教学活动注重领域间的整合。

以中班活动“小鸡和小鸭”为例,活动较多地整合了语言、科学、情感方面的内容。比如当故事发展到小鸭已经过河,小鸡无法过河急得在岸上哭时,孩子们耐心地安慰小鸡,帮忙招呼小鸭回来,这时语言得到了练习;在帮助小鸡想办法的时候,通过教师提问“为什么小鸭会游泳,小鸡不会?”孩子们对小鸡和小鸭的身体构造进行了比较,获得了科学的认知,在阐述理由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高。

这样的整合在每次多媒体教学活动中都有所体现,教师们在二期课改新教育观引导下正努力调整和改变当前学前教育课程过于强调学科要求、缺少整合的现状。

2.不懈探索,把握多元发展契机

活动中,教师还注重挖掘多媒体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作用。

比如在中班活动“蚕宝宝找家”中,简单的动画加上煽情的故事、凄美的配乐,使孩子们完全投入了帮助蚕宝宝找妈妈的过程,焦急的神情浮现在每个孩子的脸上。当最后得知蚕宝宝的妈妈在蚕宝宝出生不久已经死了,不少孩子伤心地哭起来。在蚕宝宝的成长过程中,孩子们自觉承担起爸爸妈妈的职责,悉心地照顾着它们。即使再顽皮、再莽撞的孩子为蚕宝宝更换桑叶、清洁粪便时也是轻手轻脚、小心翼翼。他们还每天认真记录蚕宝宝的成长,为它们的点滴变化欣喜不已。此次多媒体教学活动对培养幼儿同情心、责任感、坚持性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效果可见一斑。

3.勤于实践,合理使用教学模式

在教学活动中,怎样用好多媒体技术是我们面临的最为实际的问题。在使用课件时,一定要突出其实用性,多从幼儿的角度出发,真正将现代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1] 教育信息化的特征、现状及发展趋势[EB/OL].http://wenku. baidu.com/view/fcc19931b90d6c85ec3ac6d4.html

李贤,大专,幼教一级。

北京市丰台区青塔第二幼儿园。

3.多媒体课件能减少资源的浪费

传统教学具由于制作材料的限制,不能长久保存或反复使用;传统学具需要教师重复制作多份;1份传统教具无法提供给多位教师同时使用。而多媒体课件完全能解决这些问题,减少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的浪费。

猜你喜欢

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课件综述——《识字三》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活用多媒体 构建高效初中历史课堂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小学多媒体教学刍议
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