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优秀女子20km竞走运动员分段速度特征研究
——第29届北京奥运会优秀女子20km竞走比赛成绩分析

2011-10-24康林善张广林

运动 2011年3期
关键词:后半程平均速度总成绩

康林善,张广林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世界优秀女子20km竞走运动员分段速度特征研究
——第29届北京奥运会优秀女子20km竞走比赛成绩分析

康林善,张广林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第29届奥运会竞走比赛女子20km优秀运动员的分段速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优秀运动员的速度特征呈现前半程快、后半程慢,全程的速度变化体现“匀速”走的特点。本研究旨在为教练员、运动员改进训练中的薄弱环节,制定训练计划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20km竞走;女子;分段速度;灰色关联度分析

通过对北京奥运会上获得女子20km竞走比赛前8名的世界优秀运动员的总成绩、分段成绩特征,分段成绩与总成绩的灰色斜率关联度分析,从而揭示运动员的总成绩与分段成绩之间的关系,以期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竞走运动水平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第29届北京奥运会女子20km竞走比赛获得前8名的运动员为例,分析世界优秀女子20km竞走运动员分段速度特征。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大量查阅竞走方面的文献资料,以第29届北京奥运会官方公布的女子20km竞走比赛总成绩、分段计时成绩作为研究数据。

1.2.2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2003对相关数据统计、整理,制作了女子20km优秀运动员分段速度的折线图和灰色系统理论斜率关联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女子20km竞走比赛成绩前8名运动员的分段速度特征分析

2.1.1 女子20km竞走比赛成绩前8名运动员的分段速度个体特征 从表1和图1中可以看出,俄罗斯的卡尼斯金娜在比赛刚开始就采取了“先发制人”的战术,领走在大部队的最前方,在前2km的平均速度达到了3.95m/s,以8 :26的成绩确定了自己的领先地位,这也是她全程中最快的分段。2 ~ 4km是卡尼斯金娜的调整阶段,由于前2km领走造成体力上的下降,因此在此阶段速度有所下降,平均速度也达到了3.89m/s。4 ~ 6km逐渐开始加速,平均速度为3.91m/s,用时8 : 31。从6 ~ 14km阶段,卡尼斯金娜的速度都保持在3.86m/s以上,变化幅度不大。进入到最后6km,卡尼斯金娜开始加快速度,继续拉开和后面的运动员的差距,走到16km时她领先后面的运动员1分钟左右。走到18km时,卡尼斯金娜的优势已经无人匹敌,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18 ~ 20km是她全程中最慢的一个分段,用时9 : 07,平均速度为3.66m/s。卡尼斯金娜的战术从全程来看是先快(0 ~ 2km)、再慢(2~ 4km)、再快(4 ~ 6km),达到平稳(6 ~14km),全程平均速度3.85m/s。节奏性明显是卡尼斯金娜全程速度变化的重要特征,也是最后打破我国运动员王丽萍保持的奥运会纪录的战术手段。

其他运动员则走在“大部队”之中。挪威的普拉策全程中最快的分段是8 ~12km,用时8 : 39,平均速度为3.85m/s。最慢的一个分段是14 ~ 16km,用时8 : 48,平均速度为3.79m/s。意大利的里高多全程中最快的分段是18 ~ 20km,走出了8 :36,平均速度为3.88m/s。最慢的分段是14 ~ 16km,用时8 : 48,平均速度为3.79m/s。

我国运动员刘虹主要采取了“跟随”战术,对她的速度变化分析可见,在前10km保持3.8m/s的平均速度始终处于第一追赶集团,速度稳定,波动不大。而10 ~ 14km和16 ~ 18km是刘虹最弱的环节,在这三个分段中速度下降幅度较大,平均速度仅为3.78m/s。在18 ~ 20km,一次警告也没有的刘虹全力冲刺,对排在第三位的里卡多发起了强力挑战,最终里卡多艰难的把第三的位置保持到了最后,刘虹的第四名固然可惜,但她也创造了个人的最好成绩。全程中,刘虹最慢的分段是16 ~18km,用时8 : 56,平均速度为3.73m/s,最快的分段是18 ~ 20km,平均速度达到了3.92m/s,用时仅8 : 30。前半程用时43 : 28,后半程用时44 : 29,后半程比前半程慢61秒,全程比卡尼斯金娜慢了46秒。纵观全程,刘虹的前半程明显快于后半程,这也提示教练员在刘虹的日常训练中,应加强后半程的专项训练,根据刘虹的技术特点,制定合理的战术。

2.1.2 女子20km竞走比赛成绩前8名运动员的分段速度总体特征 从表1可知,大多数运动员在8 ~ 10 km和18 ~ 20 km这两个分段用时最短。8 ~ 10km运动员逐步适应了比赛的节奏等因素之后,进入了一个速度高峰。18 ~ 20 km是最后的冲刺阶段,运动员为了取得更好的名次,都发挥出了自己最大的速度水平。最慢的分段大多数集中在14 ~ 16 km或者16 ~ 18 km,经过前半程的比赛,机体的能量都已经得到大量的消耗,体能储备下降,速度也就自然降低,用时较多也就在情理之中。大多数运动员的前半程都比后半程要快。各分段的速度曲线大致上呈现“一条线”的特征,体现在全程的速度变化中,就是“匀速”走的特点。

表1 第29届奥运会竞走比赛女子20km前8名运动员的分段成绩、前后半程成绩及最好成绩

图1 女子20 km竞走比赛前8名运动员的速度曲线图

表2 原始数据

2.2 女子20 km竞走比赛前8名运动员分段成绩的灰色斜率关联度分段特征

(1)女子20 km竞走比赛前8名运动员各分段成绩与总成绩之间的关联度分析。统计各时间段的原始数据,如表2所示。

(2)对x0和xi做一次累减,按公式进行,结果见表3。

(4)女子20 km竞走比赛前8名运动员关联系数计算结果与分析,按公式(注:a:当与符号相同时取正号,异号是取负号。 b:当与为零时,将与的符号作正号处理。)进行,结果见表5。

(7)对计算结果进行排序,r4>r3>r5>r1>r7>r8>r2> r6>r10>r9,各分段成绩变化对总成绩的影响大小排序为:r4>r3>r5>r1> r7>r8>r2> r6>r10>r9,各分段依次为:6 ~ 8 km>4 ~ 6km>8 ~ 10km>0 ~ 2km>10~ 1 2 k m>1 2 ~ 1 4 k m>1 4 ~ 1 6 k m>2 ~ 4km>18 ~ 20km>16 ~ 18km。从计算结果看,x10(18 ~ 20km)和x9(16 ~ 18km)与全程的总成绩(x0)呈现负关联。这和实际情况是相吻合的。根据径赛成绩的计算特点,x10与x9数越大,则x0越小。x0越小就说明总成绩越好。因此,x10和x9显负相关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实际问题。那么为什么x10这个分段在灰色斜率关联度分析中会出现在不重要的位置呢?其实,这只是一个假象,它的影响力已经体现在了最后的排名中的重要缘故。

在北京奥运会获得女子20km竞走比赛前8名的运动员的总成绩中,贡献率最大的是6 ~ 8km,其次是4 ~ 6km、8 ~ 10km、0 ~ 2km、10 ~ 12km、12 ~ 14km、14 ~ 16km、2 ~ 4km、18 ~ 20km、16 ~ 18km。我们可以把这10个分段大体上分为4 ~ 10km、0 ~2km、10 ~ 16km、2 ~ 4km、16 ~ 20km 5个段落,这样更能清晰地描述速度特征。在前半程的4 ~ 10km是争夺最激烈的段落,0 ~ 2km是比赛开始的加速阶段,10 ~16km是后半程速度保持平稳高速的阶段,2 ~ 4km是调整阶段,16 ~ 20km是最后的冲刺阶段,其对总成绩的影响最小,但它的重要性却体现在最终的名次争夺上。由此可见,各分段成绩变化对总成绩的影响,总体上呈现前半程快、后半程慢的特点。从而提示我们在重视前半程训练的同时也要兼顾后半程的速度、耐力训练。同时也应根据项目特性和人体生理机能变化的特点,有计划地突出重点进行训练,形成明显的个人技术特点。

表4 各序列对应差数

表5 关联系数

3 结论与建议

3.1 大多数运动员在8 ~ 10 km和18 ~20 km这两个分段的平均速度最高,用时最短。在14 ~ 16 km或者16 ~ 18 km分段平均速度较低,用时较多。且前半程的速度比后半程快,前半程波动幅度较小,后半程则波动幅度明显。整体来看,各分段的速度曲线大致上呈现“一条线”的特征,体现在全程的速度变化中,就是“匀速”走的特点。

3.2 各分段成绩变化对总成绩的影响大小排序为:r4>r3>r5>r1>r7>r8>r2>r6>r10>r9各分段依次为6 ~ 8km>4 ~ 6km>8 ~ 10km>0 ~ 2km>12 ~ 14km>14 ~ 16km>2~ 4km>10 ~ 12km>18 ~ 20km>16 ~ 18km。对总成绩贡献率最大的是6 ~ 8km,这个阶段是一个速度较高的分段。各分段成绩变化对总成绩的影响,总体上呈现前半程快、后半程慢的特点。

3.3 我国女子20 km竞走加强前半程的加速能力和后半程的速度耐力训练,保持全程大致平稳的途中速度。加强在重大比赛前对选手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技战术特点、气候等信息的收集与研究,并依此制定出比赛中合理的速度节奏和体力分配方案,提高科研能力在训练中的应用水平。

[ 1 ] 王林,张弛,任占兵.50km竞走战术对比赛成绩的影响研究—2007年田径世锦赛50km竞走分析[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0):1416-1418.

[ 2 ] 文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 3 ] 王晏,周宏.第28届奥运会20km竞走比赛中、外优秀运动员表现的比较研究[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9).

[ 4 ] 王林,任占兵.2007年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中外优秀选手速度变化特征[ 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3)95-98.

[ 5 ] 王秉彝.体育科研数学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 6 ] 袁嘉祖.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G821

A

1674-151X(2010)09-023-04

10.3969/j.issn.1674-151x.2011.03.010

投稿日期:2010-10-18

康林善(1981 ~),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田径教学与训练、运动训练。

猜你喜欢

后半程平均速度总成绩
竞走运动员后半程动作技术影响因素分析
CBCT图像引导的放疗前后半程摆位误差分析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优秀竞走运动员后半程动作技术分析
农业产业如何赢利“后半程”——洛川县委书记王明智谈产业发展与果农收益的一致性
全国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举重锦标赛顺利举行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谢文骏与刘翔110m栏分段成绩与总成绩的灰色关联度对比分析
飞镖比赛
变速运动中的平均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