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课程改革分析
2011-10-23张甲秋
张甲秋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8)
“平面设计”课程改革分析
张甲秋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8)
“平面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设计专业核心课。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上课效率,有效锻炼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对该课程的改革进行分析,同时,就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考核方法改革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论述。
课程改革;高职高专;案例库
一、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改革前的教学模式是“理论+实践”的教学方法,也就是先上投影课,之后再配合上机实践操作,从而实现学生掌握各个技能点的目的。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发现这种教学方法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在上投影课时只是单纯的看教师的演示过程,记忆不深刻。等到下次课上机实践时学生就会忘了各个工具的具体使用方法了,教师就要再给学生重复一遍操作过程。这样导致教师一个知识点要讲授两遍的现象,而不能及时让学生去尝试实践操作过程,学习效果差。
改革后的教学模式是“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就是上课主要是以学生上机完成案例为主,教师指导为辅。不再有用投影上课的形式了。每次上课都是教师先根据案例演示操作过程,介绍各个技能点、案例完成流程,然后给学生分配任务,让学生主动去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了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加大了快捷键的使用(专业设计师习惯用快捷键)。原来的理论课教学中,主要是介绍工具的使用,主要使用鼠标,一步一步的详细介绍。改革后的教学中,强调了快捷键的使用。以前沿理念指导教学、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根据该软件版本更新速度快,知识更新迅速的特点,整合教学内容,理论讲解力求够用为益,着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坚持学科知识前沿性、学习方法探究性、学科内容整合性、学习方式互动性,倡导“少讲精讲”、“以案例来拉动教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参与到实际案例中,从而掌握本软件的相关操作技能,养成良好的实际工作习惯。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教学内容改革中,主要是案例库的应用,现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案例库进行具体介绍。
(一)课程的案例库描述
1.案例库的案例来源。(1)平面设计公司。主要通过社会调研,进行问卷分析,了解目前广告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为了培养出具有综合性设计策划、实施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应结合“平面设计”课程特点和实际工作案例特点,明确案例库中案例创建的类型。(2)校企合作单位。与校外企事业单位广泛联系,主要通过与平面设计师的交流沟通,形成校外实习案例,对其进行归类总结,形成特色案例。(3)网络教学资源。通过访问http://www.zhubajie.com/(猪八戒威客网)这个网址,查看平面设计课程典型任务。根据任务需求可以明确案例要求,通过查看作品可以看到作者的创意思路,通过加工整理,建立适合教学需要的案例库。
2.案例库的案例组织形式。(1)案例源文件。主要是案例效果图的psd源文件格式,包含了各个图层信息、各个流程图,可以明确案例任务每个环节应完成的内容。(2)案例任务需求说明。主要是案例在完成前,客户提出的一些设计要求及说明,以及提供的相关文字及图片资料。(3)案例包含技能点。每个案例所涉及“平面设计”课程中的技能点都要具体说明,指出各个技能点的应用特点。
3.案例库的案例特点。案例的主要特点是能反映设计流行趋势、能将课程中的知识点及技能点贯穿其中,能反映具体工作流程,能让学生有真正的工作经历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程案例库应用过程
案例的设计是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备课,案例的实施是传统教学中的授课过程。案例式教学法的特点是以“以做促学”,教师在布置案例任务时,通过相应的讲解及演示,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在教师的适时指导和跟同学的相互讨论过程中完成自己的案例制作。在整个案例制作过程中,学生有明确的任务目标,一切学习探索过程围绕案例的制作进行,学生完成了案例的制作,也基本达到了教学和训练的目标,教师在小结中再把相关的知识点进行一些梳理,这样学生既学到了技能又掌握了知识。下面以“实物绘制”案例为例来介绍案例式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
首先,教师介绍本次案例的内容,并把事先做好的范例显现在学生面前,介绍一些平面设计软件的基本知识,明确操作内容的基本步骤,让学生对案例有一个整体认识和相关知识的了解。其次,学生通过阅读操作案例库讲义,明确操作要求,查阅有关资料以及同学间分组讨论,从而了解平面设计软件中绘制实物的一般步骤及知识技能。第三,学生根据案例库讲义内容进行操作,这就要求案例库讲义步骤详尽要求具体,学生只要按照指导书规范自己的操作,就能保证技能的正确形成。第四,完成书面作业。此作业反应了绘制实物的理论和操作上的一些关键技能点,通过这些作业的完成达到理论上知识的系统化,和对关键技术难点的进一步消化。第五,教师进行验收,检查作业,并进行总结性发言,简要概括本案例所涵盖的知识点及操作技巧。
三、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
(一)考核形式改革
原有考核形式。闭卷书面考试,其总成绩=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一种3+7的考核形式。平时成绩主要包括作业成绩、平时纪律分、出勤情况分。期末考试主要是一张“笔试+实践操作”的试卷,以实践操作题为主。这种考核方法存在着重知识、轻实践,偏离教学目标;重理论、轻能力,偏离素质教育目标;不能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偏离人才的培养目标等弊端。加之,相对落后的传统的考试方式,还会带来学生作弊、厌学等不良行为。
改革后考核形式。课程考核从内容、要求、方式等诸多方面实施改革。考核内容以案例库中的案例为主,考核要求以完成案例情况及平时表现为主,考核方式为阶段性考核,主要以平时的实践操作过程为评分依据。总成绩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责任意识、环境卫生意识、案例完成情况、自创作品、自评及互评和知识综合性运用等内容来进行评定。为了充分实现教学目标、培养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与考核。我们采取了这种阶段性考核形式,通过大量的实战案例的测试过程,让学生具备过硬的实践技能,同时,还能具备良好的通用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二)考核方法改革具体实施方法
对于“平面设计”这门课程的考核方法改革设计主要从目标和基本原则出发,考核评价方法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有利于发展学生平面设计应用能力和平面设计技能水平、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阶段性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方法改革的基本原则是:考核评价方法的内容和方式为实现培养平面设计师的目标服务,通过考核评价方法的改革推动专业教学改革。探索“案例阶段考核”方法。
1.案例阶段考核的基本要求。具体的说,“案例阶段考核”是从企业中搜集精选的具有实际应用背景的案例,对案例进行阶段性考核。“案例阶段考核”为学生提供在实际案例中体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这个能力包括专业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般每节课程都会根据知识点安排5-6个“案例阶段考核”。本门课程的全部“案例阶段考核”应覆盖教学目标中规定的所有知识点及技能点,与此同时,每次“案例阶段考核”还规定学生必须利用发散思维,独立创作作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尝试完整的工作过程。
2.“案例阶段考核”的实施设计过程:①任课教师负责案例阶段考核的选题与案例库的设计;②教改科研小组成员负责案例阶段考核的选题与案例库设计的审议;③任课教师向学生布置考核要求,并以任务书的形式发给学生;④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完成考核,可采用讨论、案例分析、实验活动、小组合作等多种活动方式;⑤学生提交考核成果,成果形式要符合案例要求,要加自己的创意,独立完成效果图,按照要求进行文件保存;⑥教师每次上课前拿出典型考核成果给予评价,并提供修改意见,反馈给学生进行完善;⑦根据案例阶段考核结果,上报本学期学生成绩。
3.案例阶段考核的具体分值安排如下表所示。
案例阶段考核具体分值安排表
张甲秋,女,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是图形图像处理及平面设计。
G712
A
1674-7747(2011)01-0007-03
[责任编辑 秦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