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两全两多”的五年制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2011-10-23梁辉
梁 辉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 100070
构建“两全两多”的五年制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梁 辉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 100070
通过心理普查发现,五年制高职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高达22.1%,其突出表现的问题主要是人际关系、情绪等。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更好的调整心态,必须认真分析现有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积极构建“两全两多”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心理;两全两多;五年制高职生
Abstract: Through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we found that the detection rate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f ve-year vocational students raise to 22.1%. The main problems are 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s, emotions and so 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students and help them to better adjust their mentality, we must carefully analyze the current lack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positively build “two-overall and two-multi”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odel.
Key words: psychology; two-overall and two-multi; f ve-year vocational students
2005年,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中指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不只是为了减少和避免心理障碍的发生,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调适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开发潜能,完善人格,促进全面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构建适应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模式就显得尤为必要。
1 五年制高职生的心理特点分析
2010年11月,我院对2010级五年制高职生进行了心理普查,采用的量表是SCL-90,样本人数为352人,其中男生271人;女生81人。2010级五年制学生心理问题总体检出率为22.1%,男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普遍高于女生,男生的检查率为24.4%,女生的检出率为14.6%。各因子检出率从高到低的排序分别是人际敏感、强迫、敌对、偏执、抑郁、恐怖、焦虑、精神病性、躯体化,见表1。
表1 SCL-90心理问题检出率
通过对以上图分析,发现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人际关系问题
由于五年制高职生的学业压力不重,人际交往问题便较为突显。尤其新生年龄普遍偏小,且大多数是在长辈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因此,自我中心意识过强,靠随心所欲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方法来处理新环境中的人际关系。他们在认识和评价他人时往往带有主观、极端、简单化的倾向,导致形成其交际困难和人际关系紧张。
1.2 情绪问题
五年制高职生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逆反心理与攻击性行为等。青春期本身情绪变化起伏大且不容易把握,冲动性强,理智性差,容易出现高强度的兴奋、激动、执拗、暴躁,喜怒无常。由于五年制高职生个性强且不受过多的纪律约束和升学压力要求,他们的逆反心理更甚且乐于结交社会不良朋友,攻击性行为稍遇刺激,即刻爆发。
1.3 学习心理问题
五年制高职生生源素质受高校扩招的影响急剧下降,学生文化课基础比较差,多数学生没有达到初中毕业生所具备的知识水平,走进职校的目的就是想摆脱文化基础课,能够在短期内学得一技之长。然而一进校首先面对的仍然是文化基础课,而这些课程的设置又没能很好地突出为专业课服务的特点,学生寻找不到学习的兴趣,没有学习的目标。
1.4 自我意识问题
由于缺乏必要的辩证思维能力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五年制高职生自我觉察的能力弱,对自我的认识比较片面,常常表现出自以为是的人格特质。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突出表现就是不崇拜权威,认识不到自身的弱点,有些同学会盲目自信或盲目自卑。
2 五年制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我院五年制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将心理健康课设为必修课、心理咨询室每天对学生开放、坚持进行新生心理普查等。但随着学生人数的突增和学生心理问题的凸显,我院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表现出如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缺乏一些有心理学知识背景的学生工作者队伍
在咨访中发现,与三年制高职生相比,五年制高职生遇到问题后常常会不知所措,而不是主动求助。因此,来心理咨询室求助的五年制高职生常常是班主任或辅导员发现并推荐的。但这毕竟只是少数有经验的学生工作者能够做到,大部分学生工作者缺乏必要的识别学生心理问题的常识。
2.2 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少,惠及面窄
目前我院的心理健康课虽是必修课,但毕竟学时较短(一个学期),而且多在第一学期,而其后四年中不能有效的跟踪指导。另外,仅仅通过一门课程和个别的讲座来完成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传递和心理自我维护技巧的培养,显然是不够的。
2.3 心理健康教育的硬件设施不完善,影响教育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学生有主动配合的精神和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而要做到这两点,必须有良好的教育环境,但我院的必要设施(备)比较匮乏。比如,大班教学学生活动难以控制,教育效果差;咨询室设备简陋,咨询环境不舒适,咨询效果难以保证等等。
2.4 缺乏长效信息沟通机制,学生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配合力度不够
学生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仿佛是“车之双轮,鸟之双翼”,必须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目前我院的学生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联系力度不够,亟待建设长效的信息沟通机制。
3 构建“两全两多”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根据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建议构建“两全两多”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期望对五年制高职生的心理教育工作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所谓“两全两多”,即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多方配合、多层干预。具体来讲,构建“两全两多”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应做到以下几点:
3.1 全员参与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也就是要做的全员参与:
3.1.1 强化教师的心理教育理念和技能
从调查中发现,学生对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怀有特殊的尊崇感,比较信服教师的教导,但大部分教师却常常苦于缺乏心理辅导的相关知识和技巧而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因此,学校可以通过组织系统的理论学习、专题研讨、学术讲座、校外培训班等多种途径,向教师宣传心理学知识和技能,使每一位教师能够肩负起心理教育的责任。
3.1.2 建设一支具有专业知识的专、兼职辅导员(或班主任)队伍
五年制学生年龄小,对班主任或辅导员的依赖性强。然而,长期以来,班主任和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差,而且多为缺乏经验的年轻教师,这对于开展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极为不利。因此,稳定学生工作者队伍,并选取一些有相关知识背景教师担任班主任或辅导员将有利于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3.1.3 完善心理咨询中心建设
心理咨询中心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完善的心理咨询中心已经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题中之义。心理咨询中心应包括咨询室、团体辅导室、减压室等相关设置,以满足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需要。
3.2 全面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各个环节、各个领域中,才能形成有效的教育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得到教化:
3.2.1 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类课程的课改工作。心理健康课是向学生宣传心理学知识和心理维护技能的主阵地。为了进一步发挥主阵地的堡垒作用,建议改进以下两点:第一,设立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类课程体系,即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的基础上,再适当增设1~2门选修课;第二,心理健康课最好设为小班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学生自察和内省,但大班教学常常不能提供合适的体察环境,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2.2 开展丰富多彩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宣传工作
开展丰富多彩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文化氛围,是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北京市教工委和北京高校心理咨询学会倡导开展“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系列活动,可以以此为契机,组织相关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自我维护。
3.2.3 充分利用朋辈资源
国内有关研究发现,多数学生遇到心理困扰,最先向朋友倾诉和寻找帮助,极少数人寻求专业的帮助。所以,朋辈辅导逐渐受到重视和运用,应成为高校心理辅导重要的形式之一。参考有些院校的做法,可从每个班中(最好辐射到每个宿舍中)选取1~2名学生担任朋辈辅导员或心理联络员,并对其进行相关心理学知识和心理辅导技术的培训,以保证朋辈辅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3 多方配合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的各个方面必须通力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3.1 建立校内心理健康教育联络机制,密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学生工作者的配合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学生工作者各有分工,同时又是密切相关的。因此,两个队伍之间要多沟通,勤联系,相互配合,才能及时发现问题、适当解决问题,才能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做实、做稳。
3.3.2 组织制定相关保障措施,鼓励家长与学校积极配合
父母是影响学生的关键人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需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才能顺利的推进,建议学院组织制定相关政策,对教师与家长的沟通给予政策上的保障和支持,去除教师的后顾之忧。
3.3.3 安排专人加强外联,争取社区的大力配合
社会环境在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中同样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建议学院安排专人负责社区联络,争取社会的支持,一旦学生在学校周围的餐馆、网吧或商场中出现异常情况,可以及时与学校取得联系。
3.4 多层干预
随着学生心理问题的凸显,多层干预的心理健康保障制度越来越受到了各个高校的认可,而我院的心理危机干预尚待完善,特此提出以下建议:
3.4.1 建立学生心理危机评估制度
学生工作处心理危机评估小组对系、医务室、心理咨询教师等报告上来的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应及时进行心理危机风险评估。不确定或评估困难的,可邀请校外心理危机专家进行评估。
3.4.2 构建预警信息体系
按照早发现、早研制、早预防、早报告、早控制的信息预警要求,建立朋辈心理辅导员(班级和寝室心理委员)→学院心理辅导员→系部主任和心理咨询中心等四级信息网络,保证信息及时与畅通。
5 结束语
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总是危机与成长相伴随的,每个人都有可能受到心理危机的困扰。因此,提高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质量,丰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文化环境,建立完善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可以帮助大学生利用心理健康知识维护自我心理健康,并最终培养成健康健全的人格。
Build “two-overall and two-multi”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odel of f ve-year vocational students
Liang Hui
Beijing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college, Beijing, 100070, China
2010-12-07
梁辉,硕士,讲师,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