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化档案馆工作人员现象及其防治策略
2011-10-21于源
于源
摘要:本文通过对“边缘化”档案馆人员现象的存在与分析,指出了这一现象对档案馆工作的可能性影响及其防治策略。
关键词:档案馆人员;边缘化;防治策略
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中的职业发展和变化》表明,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中,社会职业发生了增长和发展、衰落和消退、调整和变化三种趋势。其中,“图书与档案管理员”以平均年增长负1.0%被列在“衰落和消退”的职业之中。
一、边缘化和边缘化档案馆工作人员的释义
(一) “边缘化”
1、什么是“边缘化”?
边缘化理论最初出现在西方经济学界。后来它被广泛应用在社会各个方面。
边缘化是向人或事物发展主流的反方向移动、变化。边缘化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说法,就是非中心,非主流,或者说被主流(主流社会、主流人群、主流意识形态、主流文化、主流经济...)所排斥,所不包容。
2、“边缘化”的特点
边缘化不是简单说就是被淘汰,准确说就是不入主流,没有号召力、没有影响力、没有权威力,容易被忽视被冷落。任何处于边缘的事物并不等同于消亡,事物的边缘化有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这种演变的原因是由于事物本身的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它的结局无非有两种,要么是从边缘重新返回中心,要么是从边缘走向消亡 。
(二)边缘化档案馆工作人员
1、档案馆工作的特点
档案馆管理是一项被动、单调、繁杂、机械而又默默无闻的管理活动,工作的程序化明显,它需要工作人员具有高昂的工作热情、良好的业务知识、甘于寂寞的心理素质。
2、什么是边缘化档案馆工作人员?
边缘化档案馆工作人员是由“边缘化”理论中引出的新概念,意思就是档案馆工作人员由于自身或外界的种种因素,对自身所从事的档案馆工作失去兴趣,呈现边缘化的现象。
3、边缘化档案馆工作人员的表现
在实际的档案馆工作中,边缘化档案馆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着。这些档案馆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责任心和进取心不强,机械的应付着表面的工作,工作不认真不负责,对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闻不问、不注意思考,摆出一副事不关己的工作态度。根据现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群体环境中,一种社会心理状态和情绪,通过感染和模仿等途径可以从一个个体蔓延到另一个个体,一部分人的情绪可以传染给另一部分人甚至全体成员,从而造成群体行为。边缘化档案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会对日后的档案管理工作埋下了隐患。因此这一现象必须得到关注。
二、档案馆工作人员边缘化的原因
1、来自于外界对档案馆职业认同的偏移。
在当今信息社会高度发展、信息行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档案学科的发展却滞后于社会发展的水平,档案馆的社会地位并未提高,档案学科领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服务的价值也没有得到回报,等等。加之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档案馆工作只是看好库房而已的、毫无技术含量的工作,从而轻视档案工作,使得档案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受到打击。
2、职业自信心的缺失。
科技的进步,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部分工作人员由于自身的知识水平跟不上社会的需要,工作观念和方法老化,许多工作感觉力不从心,慢慢选择放弃,失去工作的激情。
3、行业“技术贵族”的出现。
近些年对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视,档案馆内的工作人员阶层出现巨大的变化,处于信息技术岗位的工作人员受到领导的重视,而处于借阅等部门的工作人员由于受到冷落以及较少的职业发展机会,内心不平衡,于是对现有工作失去热情,渐渐边缘化。
4、档案馆历来被认为是“清水衙门”, “人在曹营心在汉” 是某些馆员心态的真实反映,他们功利心重,认为档案工作太过繁琐、不出成绩,没有前途,他们期望着向薪金待遇高的单位流动。
5、档案馆工作人员属于公务员、事业编制,其工作人员工作待遇稳定,感受不到社会上激烈的就业压力,因此出现倦怠、消极的工作态度。
四、档案馆工作人员边缘化的防治措施
1、开展广泛深入的档案宣传,增强社会档案意识
突出重点的做好档案宣传工作,扩大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得到社会各界的信赖与支持,让社会各界了解档案、认识档案、利用档案,吸引更多的公众进入档案馆,使档案馆不再是深居机关大院的闭关状态;同时做好档案宣传可以有效地提升档案工作人员的社会形象,增强档案工作人员的荣誉感、自豪感,提高工作的自觉性与积极性,重新树立和塑造档案工作人员的形象从而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投入到档案工作中,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实现档案事业的创新与进步。
2、定期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创建学习型档案馆,不断提高档案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开展多层次、多角度、多方式的檔案工作业务培训,提高档案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质,丰富业务知识;创建学习型档案馆,使广大档案馆工作人员自觉树立自我发展、自我更新的意识,与时俱进,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早在1971年第十三次国际档案圆桌会议上,秘书长鲍狄埃强调,现在是确立档案部门应用计算机政策的时候了,否则各行政机关的电脑室将自行保管现代文献资料,各研究中心和各大学也将设置新的检索机构,取代档案部门。“如果档案人员对技术的发展漠然置之,将会导致档案职业的衰败” 。因此,档案馆应特别重视对档案馆工作人员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培训。
3、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档案馆内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考核激励机制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它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的调动档案工作人员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能力,不断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各界服务。一套高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可以对档案馆工作人员进行适当的激励和引导。个档案馆需要善于从物质和精神上进行鼓励,为档案馆工作人员实现自己的价值创造机会,档案馆内要形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文化氛围,以促进档案馆和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注重宣传档案工作的先进人物、先进业绩,大力营造“甘于平凡、甘于奉献”的精神,进一步增强作为档案工作者的光荣感和自豪感,提高干好档案事业的神圣使命感和崇高责任感,激励大家在本职工作中甘于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非凡的业绩 。
4、广泛吸纳高素质人才,建立完善人事聘任考核机制
对于档案馆人力资源的状况曾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概括:档案馆60年代是老弱病残的收容所,70年代是落实政策的接收站,80年代是干部家属和职工子女的安置办,90年代是一些人的跳板和中转站 。从档案从业人员资格来看,没有统一的标准,这样的档案队伍势必被边缘化。因此改善这一状况需要从源头上保证档案馆人才资源的专业性,突破人才瓶颈,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
5、构建档案馆与馆员的“心理契约”,建立通畅的沟通渠道。
心理契约这一隐性契约,其核心是员工满意度。达成与维持“心理契约”要以人为本的文化为氛围。健康向上的文化能创设出一种奋发、进取、和谐、平等的氛围和精神,为全体员工塑造强大的精神支柱,形成坚不可摧的生命共同体。建设以人为本的文化,实现人尽其能,人尽其用,高效开发员工的能力与潜力,提供相互沟通的平台和途径,了解档案馆工作人员的情感,满足馆员的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创设良好的氛围、空间,增强员工努力工作的热情与信念,激发共同信守“契约”所默示的各自对应的“承诺”。
6、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不断学习,使自身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
服务性是档案工作的基本属性之一,是档案工作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因素。档案馆工作人员应该清晰的认识到档案馆是属于公共服务机构,改变传统的封闭性视野和自足自满的意识,转变观念,为公众服务,满足公众各方面的档案需求是档案馆工作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档案馆工作人员自身需积极参加各项现代化管理业务技能知识培训,争取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使自己逐步从繁琐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档案资料的编研和利用等工作。
参考文献
[1]吴红.《档案职业的走势》.《档案与建设》.2004.4
[2]来自于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470158.htm
[3]李云吾.《边缘化教师现象分析及发展策略》.《教学与管理》.2009年4月
[4]颜海.《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全省档案宣传工作会议在淮安召开 谢波局长要求为档案事业科学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档案与建设》.2010.09
[6]黄宝春.《档案工作者角色的自我发现和重塑》.《档案编研》. 2009年06月(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