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河蚌埠段水环境质量状况分析

2011-10-20范梦影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10期
关键词:入河蚌埠市蚌埠

范梦影,陈 敏,田 娟

(徐州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淮河蚌埠段水环境质量状况分析

范梦影,陈 敏,田 娟

(徐州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根据2003-2010年淮河流域重点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排污状况通报,分析蚌埠市主要排污口污染物的变化规律,同时采用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各排污口的水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2003-2010年淮河蚌埠段几大排污口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均大于2.0,属于严重污染;基于污染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与保护措施,为改善淮河蚌埠段水环境质量状况提供依据.

淮河蚌埠段;综合污染指数法;水污染;水环境质量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东部,总面积约为27万km2,其中淮河水系约为19万km2,沂沭泗水系约为8万km2.根据水质资料[1,2]可知,2000-2009年水质较好的Ⅰ类、Ⅱ类水河长占全年期评价河长的百分比呈上升趋势,2009年比2000年上升8.7%,尽管淮河流域水质较好的河段数量不断增多,但由于淮河流域污染物基数大,整体而言其水质污染程度仍然十分严重.

目前国内对淮河流域研究的成果很多,主要集中在以淮河全流域或省界水为单位进行生态环境、水资源承载能力、水质状况的研究或进行某一污染物的调查以及环境健康影响评价等[3-9],但对淮河蚌埠段最近几年水质状况的分析研究却很少.蚌埠市位于淮河中游,且以淮河为重要水源地,近年来淮河蚌埠段污染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蚌埠市水环境质量状况.本文以淮河蚌埠段为研究对象,在对水环境质量状况分析的基础上找出污染的源头,并评价几大主要排污口的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而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和保护措施,为改善淮河蚌埠段

水环境质量状况提供依据.

1 淮河蚌埠段水质状况调查

排入淮河蚌埠段的污水排放口主要有八里桥排污口、席家沟排污口、三号码头排污口、一号码头排污口、交通路涵排污口和龙子河排污口等,主要排污口如图1所示.

其中,八里桥排污口是淮河蚌埠段上游第一个排污口,污水性质是工业污水,以明渠方式入河,排污单位主要有电化厂、化工厂、织布厂等;席家沟排污口污水性质为工业污水与生活污水混合排放,以明渠方式入河,排污单位主要有酒厂、酒精厂、蚌埠市龙头企业丰原集团等;三号码头排污口是全市最大的一个排污口,污水性质为工业污水与生活污水混合排放,以暗管方式入河,排污单位主要有玻璃厂、果糖饮料厂等;一号码头排污口是蚌埠市最主要的生活污水排污口,排污区位于人口密集的市中心,所排放的生活污水包括厕所冲洗水、衣物洗涤水、厨房洗涤水、沐浴排水等等,以涵闸方式入河;交通路涵排污口污水性质为工业污水与生活污水混合排放,以涵闸方式入河,主要排污单位有药厂、化工厂以及医院等;龙子河排污口是市区最下游的一个排污口,污水性质为工业污水与生活污水混合排放,以泵站方式入河,排污单位主要有染料化工厂、造纸厂、肉联厂、油脂厂等.

图1 蚌埠市主要入河排污口位置示意图

另外,农业面污染源也是淮河蚌埠段主要污染类型之一,是附近居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因使用农药和化肥,以及畜禽粪便、废水等因素形成的污染源.农业面源污染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明显,并逐渐成为影响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随着蚌埠市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污染比较严重,并且作为主要污染物出现.因此,本文选取COD和氨氮作为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

2 水环境水质状况分析

2.1 主要污染物变化分析

从图2中可以看出淮河蚌埠段各主要排污口COD和氨氮浓度最高值均出现在2003年,随后大体呈下降趋势,结果表明2003年蚌埠市第一污水处理厂的建成运营以及重点企业工业污染治理设施的投运等环境保护工作对于改善水质具有重要作用.

COD污染主要来自食品工业、造纸工业、化纤工业排放的废水及生活污水.八里桥排污口、席家沟排污口、一号码头排污口和交通路涵排污口COD浓度2010年比2003年分别下降93.4%、93.5%、56.1%、45.7%;八里桥排污口和席家沟排污口COD浓度基数大且下降显著,这两个位于上游的排污口接纳了蚌埠市大多数重点企业所排放的废水,这说明COD排放得到一定的控制;而三号码头排污口COD浓度上升56.6%,这与该排污口接纳和平乳业有限公司等蚌埠市主要食品企业所排放的污水有关.

氨氮主要来自人和动物排泄物,雨水径流以及农用化肥的流失也是氮的重要来源.此外氨氮还来自化工、冶金、油漆燃料、煤气、炼焦、化肥等工业中.八里桥排污口、席家沟排污口、三号码头、一号码头排污口和交通路涵排污口氨氮浓度2010年比2003年分别下降 36.9%、96.3%、12%、0.2%、68.1%;氨氮浓度在席家沟排污口下降显著,在其他排污口下降幅度比较小,这表明氨氮污染严重.

图2 2003-2010年淮河蚌埠段主要排污口COD和氨氮变化

2.2 水环境质量评价

本文根据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所提供的淮河流域重点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排污状况通报(2003年第1期-2010年第12期),采用加权平均法对蚌埠市八里桥排污口、席家沟排污口、三号码头排污口、一号码头排污口、交通路涵排污口和龙子河排污口进行综合污染指数分析.

综合污染指数法计算公式为:

式中:Pi——水质指数;

Ii——第i种污染物的分指数;

Ci——第i种污染物浓度实测值,mg/L;

Si——第i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

Wi——第i种污染物的权重值;

n——污染物的种类数.

计算结果见表1,Pj的值按表2所列分类标准进行水质类别评价.

由表1和表2可知,2003-2010年几乎所有排污口综合污染指数大于2.0,属于严重污染,只有席家沟排污口2008-2010年的综合污染指数在1.0-2.0,属于重污染.八里桥排污口和席家沟排污口2003-2010年综合污染分别减小86.80%、95.36%,水质明显好转,这与位于淮河蚌埠段上游工厂(最主要是丰原集团)推行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达标排放有着密切的联系;位于中游的三号码头排污口2003-2010年综合污染减小11.90%,而一号码头排污口污染指数增加3.15%,一号码头是蚌埠市主要的生活污水排污口,而且蚌埠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和第二污水处理厂已经高效地运营,这说明伴随蚌埠市经济的发展污水排放大量增加,环保工作压力很大;位于下游的交通路涵排污口污染指数虽减小69.50%,但综合污染程度2010年高达16.72,较上游而言污染依然严重.

表1 淮河蚌埠段各排污口水质综合污染指数

表2 水质评价分级标准

3 治理与保护措施

近几年蚌埠市对于淮河蚌埠段的治理已经卓有成效但水环境质量状况依然不乐观,所以政府在治理与环境保护方面依然面临严峻的挑战.要想治理与保护淮河归根到底就是要减少水中污染物的含量,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①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速度,保证污水处理厂正常高效运作;

②进一步优化蚌埠市产业结构,严格控制发展染料化工厂、造纸厂等重污染型企业,对污染严重的企业实行限期治理;发展轻污染或少污染的绿色产业,如可以在淮河岸边开展以水景为主的旅游活动,让游客游览水库、大坝,进行以垂钓为主的农家乐活动;

③发展生态农业,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充分利用农村各种废弃物,如可以使用人以及畜禽粪便等农家肥,将农业面源污染减少到最大程度;

④提高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如在淮河岸边及水体环境建立植物保护带、水生维管束植物保护带,以提高吸收和分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能力.

4 结语

通过对蚌埠市主要排污口水环境水质状况分析可知,淮河蚌埠段2003-2010年COD污染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氨氮污染依然严重;从整体上来看蚌埠段近几年水环境质量状况整体污染较为严重,几大主要排污口水质属于严重污染,距离水质Ⅲ类标准还有比较大的差距.需要进一步控制污染源头,加强对几个排污口的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排放达标的监督,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从而有效的改善淮河水环境质量状况.

〔1〕程西方,贾利,刘华春.淮河流域水质及回顾分析[J].水资源保护,2001(3):19-21.

〔2〕郁丹英,贾利.2003-2008年淮河流域省界水质变化趋势分析[J].2009.

〔3〕李宏明,姚凤.淮河蚌埠段水环境容量的研究[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2):46.

〔4〕余建杰.构建淮河流域生态环境途径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2011,27(3):163-166.

〔5〕盈尚轩,王军.淮河凤台大桥至淮南段水域的水质分析及治理措施[J].水资源研究,2009,30(2):39.

〔6〕张汉霞,卢伟华,李希国,贺玉林,何蔚,王耀.东莞市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评价及变化趋势分析[J].环境保护科学,2011,37(1):63-65.

〔7〕董亚萍,任建东.2007年黄河干流宁夏段水环境质量综合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24(5):42-44.

〔8〕王薇,王宁,袁星.图们江流域水环境质量变化规律[J].水资源保护,2010,26(5):15.

〔9〕赵志泉.2001-2010年淮河干流蚌埠段水质污染及环境污染治理现状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1(5):269-273.

X842

A

1673-260X(2011)10-0100-03

江苏省徐州师范大学环境与发展创新实验室研究课题(HJ201021Y)

猜你喜欢

入河蚌埠市蚌埠
磬云岫
通 幽
知磬堂
禅 悟
黔南州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对话蚌埠:药品采购究竟咋啦?
蚌埠药采是非热议
蚌埠药采事件回放
枣庄市2011年入河排污口调查分析
浅谈淮河流域入河排污量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