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长轴理论的交通经济带建设的思考

2011-10-20陈明蔚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9期
关键词:海西经济带福建

陈明蔚

(1.长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4;2.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基于生长轴理论的交通经济带建设的思考

陈明蔚1,2

(1.长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4;2.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交通经济带是一种依托交通干线或综合运输通道的独特空间地域综合体,它是融合了人口、产业、城镇、物流、信息的空间地域综合体.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规划的进一步完善,交通经济带得到了迅速发展.建设交通经济带是推动福建海西地区发展的重要途径.

交通经济带;海西地区;发展;途径

交通经济带是一种依托交通干线或综合运输通道的独特空间地域综合体,因此建设海西交通经济带可以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有力推进福建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区域协作,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布局的完善.

1 海西概念及建设海西的意义研究

所谓海峡概念是以福建为主体,涵盖周边区域,对应台湾海峡,具有自身特点、自然集聚、独特优势的区域经济综合体.它依托沿海核心区福州、厦门、泉州、温州、汕头五大中心城市及其所形成的经济圈,意在构筑地域分工明确、市场体系统一、经济联系紧密的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经济综合体[1].

1.1 有利于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布局的完善

福建省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面对台湾,毗邻台湾海峡,地处海峡西岸,是一个肩负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两岸同胞交流融合的特殊地域经济综合体.

1.2 有利于在加快东部发展中发挥海西经济区优势

海峡西岸在新一轮发展中树立新理念、拓展新思路、开辟新空间,充分发挥沿海港口、外向带动、对台合作、生态资源和对内联接等优势.

1.3 有利于形成服务中西部发展的东南沿海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

以高速公路、快速铁路、大型海港、空港为主骨架、主枢纽的海峡西岸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为促进中部崛起、西部开发提供一条快捷顺畅的对外开放战略通道,并不断拓展海峡西岸的发展空间.这个通道的热点在于“新”和“综合”上.所谓“新”就是介于长三角、珠三角之间具有独特优势,服务周边地区发展,主要面对台湾海峡,走向世界的通道;所谓“综合”,就是以交通通道为骨架,带动物流通道、产业走廊、信息通道和旅游通道等相互促进的综合通道.

1.4 有利于构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前沿平台

台湾同胞中,约有80%祖籍福建,闽台之间有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的“五缘”,具有对台交往得天独厚的发展潜力.

2 交通经济带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依托交通干线,形成人口、产业、城镇集聚,能够实现畅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具有自我发展功能的带状地域,被称为交通经济带;或者指以交通干线或综合运输通道作为发展主轴,以轴上或其吸引范围内的大中城市为依托,以发达的产业,特别是二三产业为主体的发达带状经济区域[2].

影响或支配交通经济带形成与发展的主要方面有交通条件、产业条件、城市积聚和区位条件.

以德国规划专家沃纳.松巴特(Werner Sombart)为代表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生长轴理论,直接把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并强调交通干线建设对经济活动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该理论认为,随着连接中心城市的重要交通干线(铁路、公路)的建设将形成新的有利的区位,方便了人口的流动,降低了运输费用,从而降低了产品成本.

3 具有潜力的海西交通经济带

狭义的“海西”是台湾海峡西岸的福建省,核心区为厦门、金门、澎湖,在福建省内的交通经济带由福州、厦门、泉州3大核心,漳州、泉州、莆田、宁德4个次中心和10余个地方城市组成,城镇人口达1 329万左右,占全省城镇总人口的79.2%[3],《福建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壮大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试行)》提出:“加快以港兴市步伐,促进海峡西岸城市群崛起”,以港城互动加快临港城市发展,并在初步形成的五大港口产业集群基础上,形成以闽江口、厦门湾、泉州湾三大城市圈和沿海城市带为主导,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规模协调的海峡西岸城市体系[4],如图1、2所示.

图1 海峡西岸经济区结构

图2 台海区位示意图

目前海西铁路网有厦(门)深(圳)铁路、向(江西向塘)莆(福建莆田)铁路等9条之多.海西经济区内的主要铁路有温福铁路、福厦铁路、厦深铁路、浙赣铁路、沪昆铁路、鹰厦铁路、龙厦铁路、京福铁路、京九铁路等.未来还将陆续修建沟通区内的多条铁路干道:京台高铁、杭广高铁、向莆快铁、昆台高铁、景宁快铁、建武铁路等.

福建未来将加速建成和完善京台线、沈海线、福银线、厦成线、泉南线、长深线、宁上线等国家高速公路福建段,加快建设中心城市绕城高速公路和跨设区市高速公路联络线以及连接县城、重要旅游区、沿海港口的高速公路支线、连接线,海西高速公路网总规划里程达4820公里,建成目标构筑以“三纵八横”为主骨架,“三环、二十联”的高速公路网[5],如图3所示.

图3 三纵八横”高速公路网总体布局方案

海西地区海岸线漫长、海域广阔,拥有海岸线3752公里,大小港湾125个,7个港口、27个港区、71个作业区[6],多个国家一类开放海港口岸,主要港口有福州港、厦门港、湄洲湾港.可建设10级以上泊位的深水港7处,深水岸线246.3公里;可建设20-50万吨的超大型深水码头岸线约为47公里,大型深水港口岸线资源居全国第一位.

海西区山海资源丰富,背山面海,为山、海自然过渡带,海西区的北、西、南面基本上由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与江西中西部、长三角和珠三角隔开,福建省的山地和丘陵就占陆域总面积的80%以上.

海西区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0~70%,为我国四大林区之一,素有“南方绿色宝库”之称,生态环境良好.此外,海西区不仅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矿产资源,沿海地区还蕴藏着丰富的潮汐能、风能等各种可再生资源.

相对独立的地貌、水系及相应的气候、土壤和植被,依山傍海、山多海阔,为海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多样化的物产,是海西发展的一大基础性优势[7].

4 建设海西交通经济带的策略

规划学家沃纳·松巴特(WernerSombart)提出的生长轴理论强调“轴”的作用,区域内建设完善的交通干线纽带,能够有效地促进资源要素的自由流转和合理配置、运输费用和生产成本的降低,区域经济会依托着交通干线这一“生长轴”吸聚人口、资本等要素,从而获得更快发展.

研究世界各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我们也能够发现经济快速发展对交通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交通基础设施特别是铁路、高速公里、港口码头等对所在地区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人口结构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因此,未来海西交通经济带建设可以做如下的思考:

4.1 交通引导,点轴布局

沿海经济带的空间结构,特别是城市带内福州、厦门、泉州节点的布局决定了城际交通系统的整体布局,而轨道交通系统对于城市带的空间进一步拓展起到了引导作用[8].福—厦—漳沿海走廊拥有绵延的海岸线、广阔的海域和优良的港湾,港口资源是区域内主要的优势资源,海运在福建省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进一步合理规划和建设港口城市群和连接港口城市群的交通基础设施,并逐步以其为发展轴,以轴上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为核心的点轴空间布局将进一步发展,从而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

4.2 设立区域发展基金

依托海协会、海基会、台商会等协会,发挥福建9个城市作为核心区的先行先试作用,积极解决资金短缺和投融资困难的关键问题.

4.3 国家和地方政策的配套和优惠

海西交通经济带的交通干线已经建成,需要进行技术改造以提高其运输能力;产业在一些经济中心需要集聚,同时在一些大的经济中心开始产业扩散,从交通经济带演化的阶段来看,海西交通经济带正处于交通经济带的雏形期.

4.4 突出区位条件,积极引导发展

在过去的理论中,沿线资源是否丰富,偏重型的产业结构等被认为是交通经济带的特征和重要条件.但是目前研究认为,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的范围内,沿线资源是否丰富,偏重型的产业结构都不是一个具有影响力的交通经济带存在的必要条件.相反,区域的经济分工水平,产业结构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则是交通经济带存在的必要条件.我国的京津交通经济带、沪宁杭交通经济带、广深交通经济带等就可以证明这个结论.

4.5 交通经济带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交通运输系统是区域经济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任何一方的变化都会对另一方产生影响.两者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构成反馈环.在适当的条件下,两者可以形成相互促进的正反馈环,使双方协同发展,共同向更高水平演化[9].

交通经济带的内涵强调某交通运输干线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调经济带的发展依托于交通运输干线并以其为发展轴,以轴上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为核心,发挥经济集聚和辐射功能,带动交通轴两侧不同等级规模城市的经济发展.

〔1〕http://baike.baidu.com/view/2279983.htm.

〔2〕张文偿,等.交通经济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陈光耀.交通引导下的海西沿海城市经济带空间组织[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8(2).

〔4〕林坚飞.福建城市化发展研究[M].福州: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1.

〔5〕福建高速公里现状.百度图文,2011-04-29.

〔6〕庄则平.确立三大港口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中国交通报,2009-11-18.

〔7〕于今,肖劲松.用科学发展观统筹海西经济区发展.学习与实践——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官方网站,2009-8-3.

〔8〕解振全.福州—厦门—漳州沿海走廊“六线”铁路通道规划必要性研究[J].铁道勘测与设计,2006(2).

〔9〕杨明华,洪卫,高燕梅.论交通经济带的一些问题.[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4,4(4).

F127.3

A

1673-260X(2011)09-0043-02

猜你喜欢

海西经济带福建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孙海西、甘赛雄作品
那个梦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福建医改新在哪?
基于现代物流的RFID集装箱信息管理应用研究——以海西港口为例
服务海西建言献策·踔厉前行写华章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