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二五”西部新建文科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新举措探讨

2011-10-19谭义东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年1期
关键词:校级十二五文科

谭义东

(广西财经学院 现代教育技术部,广西南宁 530003)

“十二五”西部新建文科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新举措探讨

谭义东

(广西财经学院 现代教育技术部,广西南宁 530003)

本文以西部新建文科高校为对象,总结了“十一五”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概况,指出了此类高校数字化校园存在的问题,探讨“十二五”此类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新举措,包括大集中方式建设数字化校园,扩大数字化校园服务领域等。

西部新建文科高校;数字化校园;大集中方式

一、“十一五”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概述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近十年得到了迅猛发展,从国内外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历程来看,高校信息化建设总体上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是校园网硬件平台建设阶段、综合信息系统建设(系统集成)阶段和数字化校园建设(信息集成)阶段,可见数字化校园是高校信息化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产物。高校数字化校园主要是指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将实际校园的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实现数字信息化,构建出一个全方位的数字化虚拟空间,使现实校园在时间和空间获得延伸。它以网络为基础,将环境(设备、教室、办公室等)、资源(课件、图书、各种素材等)、活动(教学、管理、科研、服务等)全部实现信息化。数字校园建设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打破学校内的“信息孤岛”,其核心是在人、流程和信息三个层面的全面整合。数字校园应该能够为全校师生员工及校外用户提供统一的、一站式的服务渠道,能够将学校内的各种业务流程穿接起来,实现各种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能够实现公共信息的应用系统间的共享和统一,建立学校一级的统一共享数据库,实现学生基本数据、教师基本数据、成绩、教务、公文等基础数据的共享。数字化校园建设是高校“十一五”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完成了校园网硬件平台建设和综合信息系统建设阶段,已经建立起来的校园网大多采用千兆以太网 (部分万兆),提供电子邮件、DNS、网络杀毒等基础服务,引进或开发了一批信息应用管理系统,如教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设备资产管理系统等,建设了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库。数字化校园在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效率等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推动了学校部分管理流程的再造和优化,在提升了学校信息化水平的同时增强了学校的综合竞争力。

二、西部新建文科高校数字化校园存在的问题

1.数字化校园建设相对落后,“信息孤岛”现象较严重

目前许多先进学校已基本完成信息集成建设,有的学校甚至是多次升级数字化校园版本,清华大学2006年提出建设新一代数字化校园,全面提升校级统一信息系统。[1]西部新建的文科高校,由于历史和客观原因,信息化建设往往没有从整体规划角度出发,而是从各自为政的需求分散独立建设的,信息化应用只着眼于自己范围的、立竿见影的效果,只基于部门的整体业务设计,未考虑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业务关联和数据共享,分散系统各自独立运行,由此形成相当多的“信息孤岛”。此外校级信息化保障机构不健全,信息化建设职责不落实,使技术部门很难从学校总体出发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2.没有真正实现校级数据的统一

目前对原有分散系统一般是通过技术手段整合集成原有系统与新建系统,从而实现各系统集成到统一门户,实现单点登录和数据交换,但这种集成还是没有真正实现数据共享和相关系统的业务关联。为了降低成本,利用原有系统,一般采用建设共享数据中心将原有系统与新建的系统集成在一起,实现了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但是这种集成方式不能区分新建应用与原有应用,新旧系统之间仍无法实现业务关联,各个系统的数据保存、运行方式都不相同,没有真正实现校级数据的统一,这样的集成是不彻底、不完全的。

3.数字化校园的教学科研功能不能满足学校中心工作的需要

目前建设的数字化校园,内容主要包括:统一门户(身份认证)、公共数据中心、办公自动化、招生就业、迎新、教务、教材、学生工作、实验室、收费、科研、人力资源、离校、资产、校友和研究生教学等等方面的管理信息系统,可见“十一五”数字化校园平台基本是围绕学校管理信息化来建设的,对学校教学方面,比如教学质量、教学内容以及科研项目信息化方面的功能还很薄弱。

三、“十二五”西部新建文科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新举措

1.正确认识和积极把握“十二五”高校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新机遇,围绕学校中心任务开展数字化校园新一轮建设

“十二五”西部新建文科高校进入关键的发展时期,许多学校将面临教育部新一轮的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前不久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是:高校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在“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一章中特别指出,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2]这将给高校教育信息化带来新的机遇,我们应该深刻领会纲要对高等教育尤其是教育信息化的宏观要求,以及其中透露出的指导信息,在“十二五”期间,认真把握新机遇,转变思路,创新思维,紧紧围绕高校“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根本任务进行高校新一轮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对西部新建文科高校来说,“十二五”时期要抓住国家加大对西部高等教育支持力度的机遇,采取正确的、创新的举措,努力实现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对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实现学校建设合格本科院校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技术部门(教育技术中心或网络中心)要设法通过广泛宣传纲要中对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以及引用目前国内先进的高校数字化校园例子等多种方式,促进学校管理层加深从学校总体上建设信息化的认识,设法完善学校信息化建设保障体系,包括明确信息化建设职能部门 (建议由技术部门承担),保证和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建立完善建设规章制度等措施,为“十二五”学校新一轮数字化校园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探索大集中方式建设数字化校园,实现新一轮数字化校园的跨越式发展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信息资源共享,如前所述,“十一五”部分学校数字化校园系统的不完全整合集成,存在很大的技术难度,[3]是不可能完全融合的。要建设校级完全意义上的数字化校园,真正实现数据共享、交换,以及关联业务、信息的实时变化,需要在学校统一标准体系下建立统一的公共数据平台和各个信息管理子系统,需要实施校级应用解决方案,将学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设计时统一考虑了各部门的业务关联,所有业务共享一套公共代码和信息项,如果所有系统和数据都统一到同一个数据中心,全校就可以真正实现数据的完全共享。在建设校级应用的数字化校园方面,高校可以借鉴银行系统数据大集中的做法,探索大集中方式建设数字化校园。

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各大国有商业银行实施以数据统一集中到总行数据中心,在全国范围统一业务平台为目的的银行数据大集中工程,该工程将原来分散在全国各省的业务数据全部集中到银行的总行数据中心,将原来各省独立建设的业务系统全部用全国统一的系统替代,某银行实现全国数据大集中和业务系统统一后,该银行在全国各地的相同业务都是统一的,客户无论在哪里,都可以享受到在开户所在地同样的服务,银行数据大集中和业务系统的统一,使各地银行共享总行中心的数据信息,各地银行按照全国统一标准提供标准化服务,极大地推动了银行业务的发展,为后来出现的网络银行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数据基础。[4]目前各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运行模式一般都是所有数据都集中在总中心,另外再建立一到两个异地灾备中心(数据更新与总中心同步),全国业务系统都是统一的,因此其服务也是全国统一的,各省中心只是设置前置设备,柜台业务请求通过前置设备向总中心发送,实现该银行全行数据共享。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学校办学条件的逐步改善,西部新建文科高校在“十二五”期间数字化校园必须向校级应用解决方向发展,探索采用大集中的方式建设全新的数字化校园平台,实现校级数据大集中和应用系统的统一,对个别特殊(第三方)系统确实不允许重建的,则通过平台进行高效集成和整合,从根源上彻底解决“信息孤岛”问题。采用大集中方式建设的数字化校园,由于数据集中在总中心,所有应用子系统都是统一在一个平台中,真正实现了校级信息资源共享,由于所有的数据、应用服务系统以及相关设备都由学校数据总中心 (一般设在网络中心或教育技术中心)维护,克服了原来分散在各个职能单位的数据和系统维护技术力量薄弱的缺点。大集中方式的数字化校园,其所有业务都集中到数据总中心,因此对应用系统、操作系统、数据库和硬件设备的并发性、事务处理能力、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要求较高,根据银行业的经验,选择Unix类操作系统、大型数据库、高性能的小型机或服务器是较理想的组合,有条件的学校最好建立数据与主中心数据同步改变的灾备中心。

3.“十二五”数字化校园要围绕纲要要求谋求新的提高和突破,尤其是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扩大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效果

“十一五”期间建设的数字化校园信息管理功能较为完善,而在教学、培养人才、科研和服务社会等方面的功能比较薄弱,我们应该突破原有建设思维,围绕纲要和学校中心工作要求,扩大数字化校园的功能和服务范围,向教学、培养人才、科研和服务社会领域扩展。一方面,文科学校的部分教学软件具有一定相关性,但它们又是独立开发的,在数字化校园平台通过开发数据接口、建立交换平台等手段使这些独立但又相关的教学软件实现数据交换、共享,就能更好提高教学效果,使师生实现跨专业甚至跨学科的学习交流;另一方面,文科院校在教学实践、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往往配套建设有各种专业的电子信息中心,部分中心之间信息具有较密切的关联性,有些信息中心还承担着为公众或地方社会经济服务的任务,同样可以通过数字化校园平台实现这些中心的信息交换、共享,更好地促进科研项目的研究,有效提高教学实践水平,增强它们服务社会的效果。大集中方式的数字化校园发布以及服务领域扩展效果设想如图所示。☉

[1]蒋东兴.信息集成阶段新一代数字化校园建设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6(11).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教育部门户网站:http://www.moe.gov.cn.

[3]谭义东,张亚伟.关于文科类数字化校园建设问题的探讨[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28(6).

[4]谭义东.数据大集中后无数据行科技部门的职责转变[J].中国金融电脑,2004(3).

(编辑:隗爽)

D267.6

B

1673-8454(2011)01-0032-03

猜你喜欢

校级十二五文科
黄山学院校级重点学科简介
——生态学
我校党委荣获“陕西省高校先进校级党委”称号
黄山学院校级重点学科简介
——马克思主义学科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孙文科
2014 年西安航空学院校级科研基金项目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