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记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市药监局保健食品专家委员会委员韩锐
2011-10-18徐玲玲
□本刊实习记者 徐玲玲
▲1979年韩锐(中)在美国Roswell Park肿瘤研究所
频发的癌症已经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无形杀手”,它犹如一个黑色的漩涡,吞噬着人们的生命,令人“谈癌色变”。癌症的难以攻克注定肿瘤的防治工作充满曲折与艰辛。面对巨大的压力,有一位杰出的研究者率领他的科研团队研制了甲酰溶肉瘤素、甘磷酰芥、三尖杉酯碱、光卟啉、维胺酯、紫杉醇等抗癌药物,重新燃起了肿瘤患者的人生希望。他就是年过八旬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韩锐。
5月13日,记者如约来到韩锐家里。韩锐身体健康,精神饱满。他笔直地坐在椅子上,爽朗地笑称自己是“80后”,精力正充沛。这位幽默健谈的老人,声音清脆洪亮,亲切和蔼。韩锐的书架里塞满了与肿瘤药物有关的书籍,旁边的电脑桌上堆积着厚厚的资料。工作之余,他喜欢在网上继续学习。他说:“人哪,要活到老,学到老,这样生活才会充实。”
少年勤奋志存高远
韩锐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母亲独自带着他们兄妹四个人生活。韩锐的母亲是个非常坚强的女性,在经济并不是很宽裕的情况下,仍旧支持他和哥哥的学业。两个年幼的妹妹非常懂事,到了入学的年龄也不吵不闹,陪着母亲在家里劳动,直到十几岁,家里的经济有所好转后,才进入小学。
韩锐上大学后,以优异的成绩申请到公费补助,基本上可以解决吃饭和学费的问题,这给家里减轻了很多负担。韩锐在假期会回到家里帮着母亲务农,为母亲分担生活的重担。看到母亲疲惫的身影,韩锐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取得更好的成绩,报答母亲,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韩锐非常勤奋,学习刻苦,1950年,被中国医科大学评为“最优等生”。这样的荣誉激励着韩锐,为他以后取得优异的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炽热的革命理想
韩锐读大学期间,国统区政治腐败、物价飞涨。在动荡的时局下,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困境。为了争取更好的学习机会,韩锐来到北京,接触了很多北大与清华的进步学生及共产主义的书籍,深受启发。
邹韬奋是当时进步的爱国人士,他所著的《患难余生记》、《萍踪寄语》等作品,介绍了外国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和思想,燃起了韩锐内心深处对革命的期待与向往。1947年,他参加了沈阳反内战、反饥饿、反压迫的群众运动。1948年,韩锐到达华北解放区,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艰苦中磨炼意志
60年代中期,韩锐在北京郊区的医疗队工作过一年。当地一户家境贫寒的人家负责他的吃饭问题。每天只有两顿饭,只吃小米饭,没有菜。而当时的工作量非常大,尤其在晚上大家结束农忙之后,如果遇到严重的病人,韩锐还要走很远的路亲自把病人送到医疗条件稍好些的上级医疗站里,忍饥挨饿是常事。在那里,300多户人家只有一口井,喝水是个难题,冬天的时候,只能把雪倒进锅里当水用。
1970年,韩锐被分配到青海省安家落户,在青海省第二医院工作,该院以北京下放干部为骨干,建立了青海省第一个肿瘤科。除了完成日常工作外,韩锐还在业余时间充实临床知识,为以后的科研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1978年韩锐(左二)在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临时顾问会上
韩锐记得,当时有一个急需要做手术、患有胃癌的中年男性病人,他没有钱交付住院押金,而医院又规定这样的手术无法进行。韩锐不忍心看他失望而归,关切地询问他是不是可以先借点钱,等身体康复以后再挣钱还给人家。那个病人苦笑着摇了摇头,弯着腰,神情落寞地走出了医院,韩锐心里一阵发酸。几天后,这个病人再次站到韩锐面前,颤巍巍的手里拿着皱巴巴的250元钱,他说:“我可以做手术了,您再给我开张住院单吧,我把家里的房梁卖了,正好够用。”韩锐拍拍他的肩膀安慰他,钱可以再挣,身体的健康最重要。那天晚上,韩锐失眠了,他的脑海里不停地闪现着那个病人的身影,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研究出更好、更便宜的药品,为更多的病人解除痛苦。
“梅花香自苦寒来”
韩锐在科研的道路上执着追求,锲而不舍,在无数个不眠的夜里挑灯奋战,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汲取知识,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从未停止探索的步伐。
1955年,韩锐参与了中药犀黄丸抗肿瘤作用的研究,结果于1958年发表在《中华病理杂志》,这是韩锐用药物治疗肿瘤的最初尝试。在此激励下,60年代初期,韩锐率领团队研制了N-甲酰溶肉瘤素,并用于临床实践,实践证明,N-甲酰溶肉瘤素对男性精原细胞瘤有突出的疗效。病人经治疗后的5年存活率达71%,有的病人甚至保留了生殖能力。此药至今仍是临床上治疗精原细胞瘤的首选药物,80年代被收入我国卫生部和国家医药管理局公布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美国著名学者李振翩教授在他的《中国抗癌药物》一文中对此项研究给予很高评价。此项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受到鼓舞的韩锐,率领团队继而又研制出了另一个抗癌药物——甘磷酰芥。通过药理研究发现,甘磷酰芥对多种肿瘤有抑制作用,并可通过局部涂抹透皮吸收。临床试用表明它对恶性淋巴瘤、溃疡性乳腺癌有肯定疗效。这项成果获1982年卫生部重大科技成果甲级奖。
1973年,韩锐及其团队与解放军187医院协作,从我国特有植物海南粗榧中提取研制成功抗白血病新药三尖杉酯碱及高三尖杉酯碱,随后建立了三尖杉酯碱及高三尖杉酯碱的高效液相色谱及质谱测定方法。
韩锐研制成功的光卟啉对颜面部及某些管腔脏器肿瘤如舌癌、膀胱癌、乳腺癌、支气管癌等有较好疗效。此项研究成果获1985年三委一部颁发的“六五”科技攻关奖及1986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勤奋的韩锐在取得科研胜利的同时,并没有忘记理论的学习。在科研之余,他挤出零散的时间撰写论文。韩锐先后在国内外医药学杂志上发表论文270余篇,主编专著3部。他多次出国考察并应邀出国讲学、参加国际会议。先后三次应邀作为访问副教授及客座教授出国工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韩锐取得的成绩与他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密不可分。韩锐能熟练运用英、日、俄三种语言,对他的科研工作来说更是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老当益壮的“80后”
1996年,韩锐开始参加保健食品的评审工作。韩锐回忆说,当时的保健食品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产品五花八门,市场秩序混乱,缺乏管理。抱着一定要保证保健食品安全的决心,韩锐积极地响应保健食品的评审工作,一直坚持到现在。
2010年11月12日,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率先成立了全国首个地方性保健食品专家委员会,韩锐当选为首届专家委员会委员。韩锐非常赞赏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专家委员会的成立。来自多个专业的专家聚集到一起,针对同一个问题,可以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出发,从不同的侧面提供意见和建议,避免了片面的评审结论,专家们可以取长补短,保证保健食品的安全,为老百姓提供放心的保健食品。
韩锐提到,目前有部分保健食品中含有违法添加物,这令人非常气愤,这些人为了一己私利,根本不会在意是否会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和利益,他激动地表示,对于这样的人就应该严厉打击,绝不手软!韩锐感慨地说:“其实有些人就是因为有太多的贪念才会常常感到不满足,而事实上,只要好好地珍惜身边的人和物就会发现,其实幸福并不遥远,它一直都在,对于生活而言,平平淡淡才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