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证研究

2011-10-18刘细良刘迪扬

统计与决策 2011年5期
关键词:均衡化均等化差距

刘细良,刘迪扬

(湖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长沙410082)

我国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证研究

刘细良,刘迪扬

(湖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长沙410082)

文章采用差异系数法,测算东中西部的样本省即浙江省、湖南省、贵州省的均衡指数,构建指标体系,对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基础教育指标均等化程度比较高、医疗卫生基本达到均等化、社会保障指标均等化化不够。由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生产能力与消费能力存在差异,对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产生消极影响。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0 引言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为了确保一国范围内各地区所有居民在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方面所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逐步缩小,而促使各级政府增加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和进行区域协调的过程。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体制转轨所带来成本最小化,社会成员在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差异呈逐渐扩大的趋势。如果不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扭转,必然会影响到社会成员对改革成果的分享。

为分析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区域差距及影响因素,本文定量分析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生产能力与消费能力等因素各自对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区域性差距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

1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区域性差距的各项指标与分析方法选择

1.1 样本的选择及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国务院提出的划分我国经济区域的方法,把全国分为三个部分:东部、中部、西部。但由于篇幅的限制,不能将全部省市作为研究对象。所以,在3个区域中,各选取能够代表本地区整体经济水平的行政省作为样本。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中地区间的生产总值数据的平均值及各省份的生产总值,选取浙江省、湖南省、贵州省代表东、中、西部。由于基本公共服务区域间的差距缩小是个渐进式的过程,所以我们选取2007这一年的数据,这样也能够反映现阶段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8》,学龄入学率的数据来源于3省的2007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公报。

表1 2007年区域GDP平均值与样本省份GDP单位:亿元

表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的指标体系

1.2 指标体系的构建

要使不同区域的居民享有比较均等的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给地区发展提供公平的环境。就要寻找适当的指标来衡量各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建立衡量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指标体系。本文借鉴了及大多数经济学家关于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的共识和安体富教授的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选择了师生比、人均教育费用、学龄入学率、人均医疗机构、卫人比、人均卫生费用、养老保险覆盖率、人均社会保障费用等10个指标作为衡量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的指标体系。并用SPSS16.0来计算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具体值。师生比、人均教育费用、学龄入学率3个指标构成区域义务教育均等化指数(X1),人均医疗机构、卫人比、人均卫生费用3个指标构成区域医疗卫生均等化指数(X2),养老保险覆盖率、人均社会保障费用2个指标构成区域社会保障均等化指数(X3)。

1.3 测算具体步骤

(1)测算指标差异系数

差异系数用V表示。它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均值之比,是测算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指标。差异系数主要用于比较不同总体或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差异系数越大,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那么均衡程度越小;差异系数越小,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小,那么均衡程度越大。由于差异系数可以用来反映二级指标的相对差异,所以1减去差异系数就是均衡指数。其计算公式为:

(2)测算均等化分项指数(X1、X2、X3)

分项均等化指数包括:义务教育均等化指数(X1)、医疗卫生均等化指数(X2)、社会保障均等化指数(X3)。其计算公式为[5]:

根据公式(1)、(2),我们分别计算出分项X1、X2、X3。

(3)测算均等化指数(X)

调和平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3个分项均等化指数的平均值,所以本文采用调和平均数法来计算均等化总指数,数值倒数的平均数的倒数。其计算公式为:

根据公式(3),我们可以最终算出X1、X2、X3。

2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区域性差距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2.1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区域性差距的指数分析

(1)基础教育指标均等化比较高

表3反映了3省基础教育均等化程度比较高,均衡指数达到0.71926。特别是学龄入学率均衡指数达到0.99218,我们欣喜看到,贵州省的学龄入学率也达到0.9857,西部教育投资成果显著,这也说明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普及义务教育的目标。这些成就跟国家重视基础教育发展,不断加大对基础教育的财政支出分不开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3省在人均教育费用方面,浙江省是湖南省的2.1倍,贵州省的1.7倍,均衡指数只有0.59488,差距较大。其中以湖南省的人均教育经费最低,只有359.59103元。

表3 2007年3省基础教育均等化指标

表4 2007年3省医疗卫生均等化指标

表5 2007年3省社会保障均等化指标

(2)医疗卫生指标基本达到均等化

表4反映了三省医疗卫生基本达到均等化,均衡指数为0.62599。在人均医疗机构方面,浙江省是贵州省的两倍;在卫人比方面,浙江省也是贵州省的2倍;在人均公共卫生费用方面,浙江省是湖南省的2.3倍,贵州省的1.7倍,均衡指数只有0.55243,差距较大。特别是湖南省的人均卫生费用最低,只有93.15028元。

(3)社会保障指标均衡化不够

表5反映了3省社会保障均衡化不够,均衡指数只有0.39603。在养老保险覆盖率方面,浙江省是湖南省的2倍,贵州省的4.2倍,均衡指数只有0.34928,差距很大;在人均社会保障费用方面,浙江省是湖南省的1.7倍,贵州省的3.2倍,均衡指数只有0.45723,差距很大。综合考虑,浙江省和贵州省的差距非常明显。

2.2 基本公共服务区域性差距的影响因素

(1)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主要包括财政能力、制度能力和行政能力,这些能力对不同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的投入和保障有很大的影响。其中财政能力是影响当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关键因素,财政能力主要以地方财政收入来衡量。一般而言,财政收入越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就越高。只有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才能够逐步提高。

由表6可知,3省政府财政能力差距大,直接表明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差距大。在人均财政收入方面,浙江省的人均财政收入是贵州省的4.3倍,湖南省的3.4倍。通过表3、表4、表5的3省人均教育教育费用、人均公共卫生费用、人均社会保障费用均衡化程度不够得到反映。

(2)基本公共服务生产能力

基本公共服务生产能力主要是指地方政府对基本公共服务所依赖的机构或场所等载体投入的能力,主要反映在固定资产投资上。医疗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由于生产服务的主体多种多样,在缺乏服务标准规范以及服务质量的监管下,很容易出现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均衡现象。如不同区域的人均医疗机构和职业介绍所数量上的差异。

从表7我们可以看出,反映3省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人均固定资产投资费用差距较大,直接表明基本公共服务生产能力差距大。在人均教育固定资产投资费用方面,浙江省是湖南省和贵州省的2.5倍,贵州省的1.7倍;在人均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固定投资费用方面,浙江省是湖南省的2倍,贵州省的3.9倍。这也通过表4的人均医疗机构均衡化程度不够得到反映。

表6 3省人均一般预算财政收入

表7 3省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人均固定资产投资费用

表8 3省可支配收入与恩格尔系数

(3)基本公共服务消费能力

基本公共服务消费能力主要是指基本公共服务接受者的消费能力。基本公共服务的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他性,直接导致“拥挤”现象,某些服务对象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容易在缺乏相关保障程序的条件下沦落为“弱势群体”,无法享受到应该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如不同的区域,可支配收入不一样,导致收入相对低的地区更多居民享受不到基本公共服务。

表8反映3省的可支配收入差距大,直接表明基本公共服务消费能力差距大。在可支配收入方面,浙江省是湖南省的1.7倍,贵州省的2倍;在农村恩格尔系数方面,浙江省比湖南省少14个百分点,比贵州省少16个百分点。通过表6的养老保险覆盖率均衡化程度不够得到反映。

3 结论及对策

3.1 结论

(1)通过上述结果,我们可以知道,基础教育指标均等化程度比较高、医疗卫生基本达到均等化、社会保障指标均等化化不够,相比基础教育,东中西部的医疗卫生与社会保障差距较明显。而且,在基础教育与医疗卫生方面,中部的人均支出低于东西部,在社会保障方面,西部的人均支出要低于东中部。

(2)影响东中西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因素包括:供给能力、生产能力与消费能力。人均教育教育费用、人均公共卫生费用、人均社会保障费用均衡化程度较低可以反映供给能力差异大,人均医疗机构均衡化程度不够可以反映生产能力的差异大,养老保险覆盖率均衡化程度较低可以反映消费能力差异大。

3.2 对策

(1)明确基本公共服务投资领域的政府职责

美国经济学家Tiebout指出,公共服务的供给是区域政府间开展竞争的基本手段。政府要充分重视基本公共服务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推动作用,统筹确定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投资规划,提高投资效率。在投资区域方面,区域政府通过基本财力需求的分析和测算,科学核定最低标准和支出规模,对财力存在缺口的实行基本财力保障。在投资领域方面,中部地区政府应认识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面与东部的差距,改善地区本身的区位劣势和投资环境。

(2)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是通过中央政府及经济发达省份支持欠发达地区,进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制度安排[6]。一方面要有步骤地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将其中用于弥补财政不足的补助逐步纳入到一般性转移支付中去,在倾斜西部地区的同时,要兼顾中部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真正做好“抓好两头,带动中间”;另一方面要规范与清理专项性转移支付,对相应的项目配套资金,要明确支出责任,事权划分清楚。还需确定配套政策,原则上东部地区配套资金高些,中西部地区低些。

(3)构建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帮扶机制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一方面,均等化的公共财政安排有利于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所产生的效用要大于投向财力充裕地区;另一方面,有利于实现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有助于促进统一市场形成,使生产要素在地区间自由流动,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所以,东部地区地方政府应该主动建立起一种长效帮扶机制,建立横向转移支付模式,加快缩小地区间的财力差距,切实帮助西部地区改善基本公共服务状况。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领域的对口支援,帮扶的重点应该放在基础性公共服务,特别是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方面。

(4)建立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激励机制

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的激励机制,其中包括目标测定、执行和评估环节,要以相应的立法为基础,选择客观中立的评估主体,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和适当的沟通和反馈机制。要保证评估方法的透明性、公开性和系统性。通过社会公众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效率进行及时评价。特别是将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一项纳入激励机制中,促使东中西部地方政府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以提高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消费能力。

[1]世界银行.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重塑世界经济地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C·M·Tiebout.A Pure Theory of Local Expenditure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56,(64).

[3]安体富,任强.中国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指标体系的构建[J].财贸经济,2008,(6).

[4]杨林.青岛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实证研究[J].地方财政研究,2009,(10).

[5]王桢桢.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因素及标准化体系建构[J].学术研究,2009,(6).

[6]胡悦,刘彤,刘剑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视阀下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J].中国行政管理,2010,(1).

(责任编辑/易永生)

D305.5

A

1002-6487(2011)05-0096-03

刘细良(1971-),女,湖南双峰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猜你喜欢

均衡化均等化差距
基于数字图像直方图均衡化改进算法的设计研究①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PSO约束优化耦合直方图均衡化的图像增强算法
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建设
制度变迁是资源均衡化的关键
均等化服务试点一年间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当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综述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