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矿产资源产业科学发展水平的测度

2011-10-18罗能生刘小庆李白

统计与决策 2011年5期
关键词:矿产资源指标体系科学

罗能生,刘小庆,李白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长沙410079)

矿产资源产业科学发展水平的测度

罗能生,刘小庆,李白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长沙410079)

文章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从产业的发展水平、产业协调度、产业可持续性和产业人文关怀四个层次构建了我国矿产资源产业科学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2004~2008的矿产资源五大行业的统计数据,对我国矿产资源产业科学发展的水平进行了测度。

矿产资源产业;科学发展观;评价指标体系;体制机制创新

0 引言

矿产资源作为自然界的一种不可再生的物质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产业作为一种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产业,在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我国矿产资源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环境保护意识不强、人文关怀力度不够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矿产资源产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矿产资源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很多有价值成果。国外学者对矿产资源产业发展战略的相关研究的主流方向是资源的可持续性。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及思路,学者们构建了一系列用以评价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Clark等研究了矿业可持续发展及其管理体系问题,从环境、矿业企业的社会责任、矿业生态文化等层次构建了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的科学评价体系。A disa Azapagic(2004)构建了矿业可持续发展力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方面阐述矿业可持续力。Damjan Krajnc et al(2005)也基于经济、环境和社会三方面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标模型,并运用AHP法详细计算该模型。Gavin.M.Hilson(2006)则认为矿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可以分解为环境管理系统(EMS)、矿业企业的社会责任(CSR)、矿业生态(IE)等。

国内学者对矿产资源产业发展比较关注。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在就提出了“资源产业”的概念。李金昌、仲志伟(1990)则对资源产业概念进行了界定。吴巧生等探讨了矿产资源产业的特质和构成,研究了不同矿产资源产业发展中问题及其发展对策。近年来,由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共鸣,对矿产资源产业发展的可持续研究越来越多。朱训(2000)认为可持续发展问题有四个要素。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者之中人口处于核心地位,资源是基础,环境是条件,发展是关键。杨昌明、洪水峰(2001)从系统工程角度,对矿产资源进行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并基于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矿产资源行业自身可持续发展三方面建立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余敬等(2002)认为矿产资源与经济、社会、环境、智力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矿产资源可持续力巨系统。矿产资源可持续力MRSP是矿产资源禀赋和结构(MR)、经济发展水平(Ec)、社会发展和生活质量(S)、环境质量(En)、智力水平(I)以及矿产资源、经济、社会、环境、智力间协调力(C)的函数。王玉平等(1998)在“我国矿产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课题成果中,基于“物质生产、人口生产、环境生产”三大生产分类理论,将矿产资源承载力进一步分成对物质生产的承载力、对人口生产的承载力和对环境生产的承载力,并提出了矿产资源承载力的指标体系。

以上文献和研究大多是从一般意义上来研究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较少从产业发展层面来进行研究,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对象是矿产资源而不是产业,且研究的视角主要是技术和效率的。另外,针对矿产资源产业开发了一系列可持续发展或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而目前还没有研究基于科学发展观建立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基于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在国内首次大胆尝试利用AHP模型构建“矿产资源产业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1 AHP模型的构建

资源型产业的科学发展评价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主体分析的过程,其涉及的因素涵盖经济、社会、民生、生态各个方面,因此评价工作适宜采用层次分析法。根据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新的发展观、新的协调观、新的可持续观、新的民本观,对矿产资源产业科学发展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在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上,设计出矿产资源产业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产业发展水平、产业协调程度、产业可持续性、产业人文关怀四个方面,相应地设计出指标反映其水平。

(1)产业发展水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富国强民的根本手段,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取得跨越式发展的成功实践。它包括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创新发展两方面。利用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产值年增长率、产业利润率这三个指标从产业发展的规模、速度、经济效益三方面评价产业发展现状。而产业R&D经费、产业R&D人员、产业自主专利拥有量这三个指标从产业研发经费程度、研发人员强度、产业技术储备与创新活动的活动程度三个方面共同反映产业创新能力。

(2)产业协调程度。产业协调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我国产业发展中的具体体现。矿产资源产业的协调发展理论,是一种新的市场结构和协调机制,是以矿产资源产业的科学发展为最终目标,是矿产资源产业系统与其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的发展战略。衡量产业发展的协调程度首先应从整体上考虑其协调性,考虑这个系统内部各子系统或各系统因素之间、系统各功能之间、结构之间的融合关系,从而描述系统的整体协调效应,这种协调效应可称之为产业关联。描述矿产资源产业内各行业的关联水平的指标可以用行业之间相互依附度来衡量,依附度越高产业之间的关联效应越大。其次,矿产资源产业协调发展不仅要求产业内各子系统之间相互依存、互相进步,还要求突破系统的限制,分析整个矿产资源市场的协调机制。而市场集中度是对整个矿产资源行业的市场结构集中程度的测量指标,集中体现了矿产资源市场的竞争和垄断程度,是决定市场结构最核心、最重要的因素。第三,协调机制是促进产业协调发展的基本方式,矿产资源产业的协调发展需要灵活性的协调机制来确保产业协调发展的实现。协调机制是促进协调的基本方式,而市场机制是促进产业协调的最好机制,因此市场化(进入与退出壁垒)是基本指标。

(3)产业可持续性。新时期可持续发展观具有新的特点和要求,并被赋予更加深刻的内涵。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因此现阶段,在探明我国资源承载力度的基础上,加大环境保护,是我国当前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外在表现。人均资源占有量、资源开采水平、万元产值能耗这3个指标从资源禀赋、资源开采效率和资源节约程度三方面体现我国矿产资源的利用情况。“三废”综合处理率、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这两个指标从环境保护角度评价矿产资源企业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过程中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

(4)产业人文关怀。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坐标,引导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方向和道路。从根本上来说,产业人文关怀主要体现对员工的物质需要的满足和发展提升自身能力的满足。劳工权益涉及就业保障、生活保障、安全保障,关系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是基本而重大的民生问题。其中,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员工安身立命的基础。由于不同产业的有机构成不同,不能简单就以就业人数多少来说明企业是否以人为本。我们可以引入就业增长率指标,就业增长率越高,产业的就业贡献越大。员工人均年收入体现员工的物质生活水平,在基本物质生活得以保障的前提下,民生改善工程才得以实施,人文关怀才得以体现。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反映在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下,社会及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程度。安全需要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安全保障是员工最基本的保障,企业体现以人为本,切实保障员工安全是重中之重。发展提升满足每个员工的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企业员工拥有的基本权利,是人文关怀的最直接有力的体现。以人为本不仅需要提供基本的生活、安全、劳动保障,还需要提供员工提升自身的平台和机会。

1.2 指标权重确定

根据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已完成层次模型的构建。接下来通过判断矩阵的构造、权向量及组合权向量的计算和一致性检验最终可得到各指标相对于A层的相对重要性权重,这样得到的结果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接下来的评价步骤如下:

(1)构造判断矩阵。根据专家打分法对两两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比较,判断矩阵的赋值按下述标度进行,如表1。

表1 判断矩阵标度及其定义

(2)计算权向量、组合权向量,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相对于上层某个单一准则下本层次各因素相对重要性排序问题,称为“层次单排序”,在数学上即为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层次单排序后,还需要进行总排序,即计算同一层次所有因素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为了测试判断的一致性,我们引入度量判断矩阵偏离一致性指标来检查决策者判断思维的一致性。一般说来,决策者判断一致性的难度是随着判断矩阵的阶数的增加而增大的。故引入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值,对于1-10阶RI的数值与矩阵阶数N的关系如表2所示:

表2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取值

记随机一致性比率为CR:

CR=CI/RI

当CR≤0.10时,一般认为判断矩阵具有较满意的一致性,否则就需调整判断矩阵。同样地,当层次总排序的随机一致性比率CR≤0.1时,认为层次总排序的结果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3)根据以上步骤得出指标的权重及最终的权重值,如表3所示。

表3 矿产资源产业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赋值

2 矿产资源产业科学发展水平的测度

2.1 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的是2004~2008年矿产资源产业五个行业的统计数据,共计500个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国矿业年鉴及网络资源。其中,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行业依附水平=行业资源年消耗量/(GDP-该行业年产值),反映其他行业对该行业的依赖水平。市场集中度指标在衡量时以大中型企业年生产总值占规模以上企业的年生产总值比重来测算。企业工会组织指标用以衡量行业成立工会组织的水平,一般情况下,规模以上企业成立工会组织,而中小企业成立工会组织的可能性较小,我们以规模以上企业占行业总企业的个数来衡量该指标值。另外,市场进入与退出壁垒、万元产值能耗、亿元产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三个指标是逆指标。市场进入与退出壁垒表示资源的平均价格与资源的平均成本之间的差额,通过市场的垄断竞争水平测度进入与退出的难易程度,该指标是个逆指标。万元产值能耗以万元产值消耗的标准吨煤折算,该指标也是个逆指标,能耗越高,资源消耗越快,越不利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亿元产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越多,企业的员工保障措施越不完善,行业的科学发展水平相应地更低。

2.2 科学发展水平的测度

根据AHP模型各指标权重的赋值,结合我们所搜集的数据,按照D→C→B层的顺序,以赋值的权重乘以查询的数据,后经层层加权,可以计算出各行业的发展水平、协调发展程度、可持续发展程度和人文关怀度。同时,利用AHP模型可以最终计算出衡量矿产资源产业科学发展程度的综合评价值,总评价值是各指标的权重,Pi是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4以后的最终权重。我们对矿产资源五大行业2004~2008年的数据进行搜集及处理,最终结果见表4。

表4 我国矿产资源产业科学发展水平

3 结果分析及结论

通过对矿产资源产业科学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我国矿产资源产业科学发展整体水平不高,进步较慢。

对矿产资源产业五大行业的科学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值取值0~1之间,并且将综合评价的等级标准划分为五级(表5)。

表5 综合得分评价等级

通过对矿产资源五大行业即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的科学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可以得出一些结论。首先可以看出,2004~2008年,煤炭行业的科学发展水平的平均值为0.2930;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科学发展水平的平均值为0.2142;黑色金属行业的科学发展水平的平均值为0.1071的水平;有色金属行业的科学发展水平的平均值为0.0302;非金属行业的产业科学发展水平的平均值为0.0255。可见,我国矿产资源产业的五大行业的科学发展水平都处于较低的水平且都处于传统的发展水平。五大行业中,煤炭行业的发展水平最高,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次之,黑色金属居中,有色金属位于其后,非金属行业的科学发展水平最低。其次,通过对五大行业科学发展水平的变化趋势进行描绘,我们可以看到煤炭和黑色金属行业的科学发展水平变动幅度小,石油天然气行业、有色金属和非金属行业的科学发展水平变动幅度大。其中,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科学发展水平呈现下降的趋势,有色金属和非金属行业的科学发展水平逐年增高。

(2)产业各行业之间科学发展水平不平衡。

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出煤炭行业的发展水平、协调程度、可持续发展程度和人文关怀指标都较高,其最终测算的科学发展水平也更高。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传统观念中认为煤炭行业生产安全事故频发,煤炭行业的科学发展水平必然最低,但计算出来的结果显然与传统的认识相左。究其原因,在新的科学发展水平理念指导下,亿元产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是衡量产业科学发展水平的一个指标,但是其并不是衡量产业科学发展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而衡量产业协调发展水平的行业依附水平、市场进入与退出壁垒、市场集中度成为权重最高的指标,这就表明提高产业的科学发展要求极大的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根据我们查询的数据发现,相比煤炭行业,非金属行业的产值占GDP比重、产业R&D人员、产业R&D经费、产业自主专利拥有量、行业依附水平、市场集中度、人均资源占有量、就业增长率、员工培训等指标数值都明显低于煤炭行业的指标值,这就影响了非金属行业的科学发展水平,导致其科学发展水平处于最低的水平。

(3)产业科学发展影响因素的作用差异明显。

对涉及的指标进行排序,指标权重排序靠前的指标分别是市场进入与退出壁垒、行业依附水平、市场集中度、“三废”综合处理率、工业污染源治理、员工培训。可见,制定良好的市场协调机制,消除市场进入与退出壁垒,提高产业关联度和市场集中度是提高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措施。其次,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是提高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它也是为实现产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保证。第三,在新的科学发展观理念指导下,在传统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员工培训的重要性已经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它已经成为衡量产业人文关怀的重要指标,更是企业体现以人为本重要理念的体现。

以上实证研究对影响我国矿产资源产业科学发展水平的指标进行了分析和权重排序,研究结果较为全面地显示了矿产资源产业五大行业的科学发展水平。目前,我国矿产资源产业仍处于传统发展阶段,不符合新时代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下一阶段对矿产资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消极因素及消极效应进行分析,进而探讨我国矿产资源产业发展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用科学发展观理念指导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后,在综合考察我国矿产资源产业科学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从体制机制层面深入研究我国矿产资源产业科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和创新我国矿产资源产业科学发展体制机制。

[1]RaymondF.MikesellViewpoint:SustainableDevelopmentand Mineral Resources[J].Resources Policy,1994,20(2).

[2]Dam Jan Krajnc,Peter Glavic.A Model for Integrated Assessmen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Resources,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2005,(43).

[3]Allen L.Clark,Jennifer Cook Clark.The New Reality of Mineral Development:Social and Cultural Issues in Asia and Pacific Nations[J].Resources Policy,1999,25(3).

[4]谢雄标,严良.矿产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9,(7).

[5]彭荣胜.区域间产业协调发展基本问题探讨[J].商业时代,2006,(36).

[6]刘水林,雷兴虎.论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理念[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1).

[7]田家华,张波.基于AHP法的资源性企业可持续发展力评价研究[J].企业改革与发展,2008,(3).

[8]杨昌明,洪水峰.焦点问题法——建立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方法探讨[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1,(2).

[9]李毅,李翔仪.矿业地区REES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0,(3).

[10]余敬,姚书振.矿产资源可持续力及其系统构建[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2,(1).

[11]朱训.论矿业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矿业,2000,(1~3).

(责任编辑/亦民)

F222.39

A

1002-6487(2011)05-0085-0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8BJY06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8JA790039);湖南省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湘财教指[200868])

罗能生(1957-),男,湖南新田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制度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学。

刘小庆(1987-),女,安徽宣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组织经济。

李白(1986-),男,河南南召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组织经济。

①无量纲化处理是为将含有单位的指标化成无单位的过程,在实际的操作中用每个行业的指标数值占五个行业的指标数值之和的比重来处理。

猜你喜欢

矿产资源指标体系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我国矿产资源保护法律制度完善路径分析
自然资源部发布《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8)》
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使用法将作重大修改——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与矿产资源使用法典(草案)》解析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科学拔牙
《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实施办法》12月1日起施行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