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让“整合”更有价值
——浅论信息技术与科学课整合的三个层次

2011-10-18姚正东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年14期
关键词:科学课灯泡电子白板

姚正东

(常熟市吴市中心小学,江苏常熟 215536)

“创新”让“整合”更有价值
——浅论信息技术与科学课整合的三个层次

姚正东

(常熟市吴市中心小学,江苏常熟 215536)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整合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者试图从三个层次来论述信息技术促使小学科学的教学更加高效:一是找准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的“整合点”,突破教学难点;二是提升整合的“价值点”,挖掘学生思维深度,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三是把握“整合”的“创新点”,增强学生在科学课中自主创新的力度。逐层推进,让信息技术和小学科学课的“整合”更有“价值”,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

信息技术;科学课;课程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与科学课 “整合”的深入,其教学形式也越来越五彩纷呈。但是,要真正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科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我们需要推进“整合”向纵深发展,瞄准“优化”课堂教学的目标,不断“创新”,让整合更高效。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必须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是教学过程和方式的有机成分。在科学课的实践中,我们不应该把“整合”的视角放在技术上,而应放在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上。在科学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主导着教学进程,信息技术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要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育技术不能成为教学的附庸,而应该促使教学高效进行。

例如,在教学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时候,我们使用了电子白板和科学课进行整合,找准了电子白板的“画箭头”功能可以用来进行“食物网”的教学这一特点,利用电子白板,展示了麻雀、田鼠、稻谷、蛇、鹰、菜青虫、猫头鹰等大量有食物链关系的生物,模拟了一个菜园子的环境,(见图1)让学生自由讨论谁被谁吃,让学生忆起原有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前概念。学生用电子白板的直接书写的“画箭头”功能,在上面画箭头,“谁被吃就从谁指出来”,边画边想,“能量从植物开始流向凶猛的食肉动物”。学生把一条条“食物链”都画完,就逐步形成一张食物网,促进了学生自主建构“食物网”的概念。(见图2)

信息技术与科学课整合的关键在于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是否能够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知识。找

一、找准“整合点”,突破教学难点

在科学课的设计中,找准“整合点”至关重要。我们要寻找适合整合的教学难点,要善于发现信息技术在突破难点上的优势作用。让信息技术照亮学生学习的道路,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教准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 “整合点”,整合就有了目标和方向,才能设计出有利于教学有效开展的课件来。在本例中,利用电子白板,把“食物网”的箭头和电子白板的“箭头”进行了有效整合,突破了教学难点,促进学生对“食物网”概念的自主建构,让“整合”逐步成为科学课教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二、提升“价值点”,挖掘思维深度

在科学课上,要特别关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思维方面的作用。教师在执教的过程中,要把教学的关注点放在信息技术对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提升上。判断信息化是否有效,我们应该看整合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

表1 磁力的大小统计表

例如,在教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磁铁的两极》的时候,笔者设计了表格(见表1),在计算机上自动生成曲线图(见图3)来探究磁铁ABCDE什么地方的磁力大的规律。

通过比较 A、B、C、D、E 各点吸取的回形针数量,学生就能自主比较归纳出A、E两点磁力最强,B、D两点磁力次之,C点磁力最弱,逐步理解磁极概念,而且更深层次地理解磁铁磁性大小变化的线性规律。在这个例子中,图形所能揭示的内容,往往数据是没有办法直接展示的,我们要从纷繁复杂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内容,利用数学的图形思想的手段,把数据转化成图形来分析问题,这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更是信息技术在提升科学课教学价值上的有效体现。

科学教学要注重提升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价值”,在本例中,我们把实验数据用信息化手段转化成图形,提升了信息技术在学生思维发展上所能产生的价值。让学生一眼就能洞穿数据背后的规律,发现“磁铁两端磁性强,中间磁性弱”,同时,通过读图,能够进一步发现“磁铁的磁性是从两端到中间逐渐减弱的”这一隐含的科学规律,这是信息技术在提升学科整合“价值”中的非常重要的尝试。

三、把握“创新点”,增强创新力度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将最终引领教育改革的前进方向。通过“整合”,我们要实现发展学生以“创新思维”为核心的高级思维的目标。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促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的建立。只有沉下心来积极研究学生主体地位下的“整合”,才能找到发展学生 “创新思维”的方式方法。例如,在教学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点亮小灯泡》一课时,在学生自主设计点亮“小灯泡”方案的环节,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小灯泡、导线、电池”等材料(见图4),让学生设计点亮小灯泡的各种可能方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利用电子白板,学生设计出了 “创新”方案(见图5),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创新能力,而这恰恰是科学教育的灵魂。

我们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育上,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设计出了若干种点亮小灯泡的方案,为后面建构学生“电流可以使灯泡发光”的科学概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紧接着“动手做”——正确连接电路并想象电流动的路线,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在点亮小灯泡的过程中得到了发展。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过程中,只有把“创新”放在首位,才有利于建构真正的学生自主的“科学”课堂,在本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可以帮助学生在更广的范围内实现“创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创新融入到科学课的血液里。

今天,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小学科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科学教师要努力带领学生深入科学探究,用信息化来促进学生主动 “创新”,促使学生动脑思考,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金陵.“整合”的三个层次及其相互关系[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21).

[2]小学科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郝金华.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4]郁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编辑:王天鹏)

G434

A

1673-8454(2011)14-0045-02

猜你喜欢

科学课灯泡电子白板
灯泡创意秀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点亮小灯泡
点亮小灯泡
灯泡创意展
巧用电子白板 激活英语课堂
电子白板助力初中化学教学改革
科学课教学反思
科学课不利因素的实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