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大学信息化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2011-10-18山东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副主任葛连升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年17期
关键词:山东大学信息中心校园网

山东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副主任 葛连升

山东大学信息化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山东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副主任 葛连升

一、山东大学信息化工作探索和实践

山东大学结合自身一校三地八校区的实际情况,致力于寻求校园信息化的持续发展途径,探索形成有效的工作理念和模式,解决了思想路线、工作路线、技术路线问题。推动成立卓有成效的组织和领导机构,学校重视,领导挂帅;各负其责,紧密协作。在山东大学信息化实施架构下,建立健全运行良好的网络管理服务体制。探索信息化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模式,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信息化建设团队,吸引、培育、提升、激励、保护人才,强化在职学习及科研和技术开发。贯彻“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的大人才观,不断提升工作执行力。

二、山东大学信息化工作进展

校园网建设发展历程分为网络建设阶段、网络建设与运行管理阶段、网络运行管理与网络优化阶段。网络连接济南、威海两地七个校园、五个附属医院的大型、高速、电信级校园网广域/城域网络,技术领先,运维质量高。建设多业务的网络平台。明确信息基础设施目标定位,打造安全高可用的信息基础设施:电信级校园网络和数据中心(IaaS、PaaS);实践新一代校园网要求先进技术和服务。积极建设校园信息化标准及平台、综合服务平台、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主动设定IT战略和信息化目标,并将IT战略和信息化目标与学校发展战略及目标相融合,形成“数字山大”工程的思想。

三、高校信息化工作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明晰高校信息化目标,梳理高校信息化工作任务,了解高校信息化特点,认清高校信息化的实质,对学校信息化部门准确定位,明确信息化工作主体和服务对象,找准信息化工作切入点和工作模式。

(本页根据现场录音及PPT整理)

猜你喜欢

山东大学信息中心校园网
数字化校园网建设及运行的几点思考
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作品选登
2019年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7大期刊电子版联合订阅:
试论最大匹配算法在校园网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2019年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7大期刊电子版联合订阅: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基于VRRP和MSTP协议实现校园网高可靠性
A review of Fukuyama’s notion of “The End of History”and its competing ontologicaland epistemological standpoints
NAT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
世界经济主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