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让情感教育贯穿小学语文教学
2011-10-13闫军燕
闫军燕
情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是人的主观体验。语文是一门生动而富有情感的学科,每篇课文,不但有优美的文笔,而且有丰富的情感,教师的准确“传情”则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要运用情感的有效途径,通过文字的表述,多媒体的呈现,启发、引导学生去琢磨作者感情的脉搏,激活学生内心的情感,以达到思想教育和知识传授的目标。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围绕课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呢?
1 倾注真情,声像诱情
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之间情谊通。语文是最需要倾注情感的一门学科,没有感情的契合和投入,是无法体验到作品的情感之美的,而这种全身心的投入,需要良好的情感氛围作保证。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简明扼要的插图,根据课文的特点,我利用多媒体,创设一种特殊的课堂气氛,诱发求知欲,吸引注意力,以情传情,用形呼情,让学生欢快地进入课文的情境。我在教《观潮》时,先播出声音,让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声势浩大,使学生先感知课文的内容,接着看录像,观赏大潮的雄伟壮观,再听朗读,跟录音朗读,学生伴乐背诵课文,体会文中描绘的气势磅礴的大潮给人带来的震撼场面,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2 创境激趣,有声有色
小学语文教材为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使学生的情感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则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可以说,情感因素是语文教学中的锐利武器,语文教师应当掌握这个武器,做一个好导演,调动学生的喜怒哀乐各种情感。教师在引领学生感知描述优美的语言时,创境激趣,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像看电影一样,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透过语言文字达到领悟作者表达之情的目的。我在教《十里长街送总理》这课时,在总结这一环节,转身把黑板上的板书擦得干干净净,回身后用右手指着黑板说:“请大家看这里!”学生面面相觑,疑惑不解:“那是乌黑的黑板,有什么好看的?”此时此景,我因势利导:“同学们,你们看到吗?这是一条大街,而且是一条十里大街,纷纷扬扬的雪花大片大片地往下落,多么冷的天气啊!在此时此地,人们眼望灵车,向灵车默默致敬,灵车缓缓前行,人们为什么追着灵车奔跑呢?”说到这里,我捧起课本,用低沉的语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重点句:“灵车缓缓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并把重音落在“牵动”这个词语上。朗读完毕,轻轻放下课本,表情严肃,内心沉重,静静地站着,似乎自己站在十里大街的现场上,目睹这一依依不舍的场景,结果学生静静地坐着,双眼紧紧盯住黑板,表情悲伤,学生已进入了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之中。
3 借物启情,敲击心弦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是最富有感情的,真挚的感情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情感教育不是孤立的,也不是游离于语言文字以外的,它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语文学习活动的方方面面。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要善于抓住文中情、作者情、自我情、社会情的四位一体的联系桥梁,让学生自由倾吐情感,尽情施展才华,并从中受到启迪。如教学《永生的眼睛》时,我引导学生根据作者情感变化的线索,找出有关语句,充满深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然后指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是由家人捐献眼角膜引起,感情由悲伤不解到骄傲自豪。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读了课文后,了解作者思想升华的历程,受到教育,引起共鸣。以至我在授完课后用低沉的声调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就在作者写完这篇文章后不久,她的年仅14岁的女儿出车祸永远离她而去。她强忍悲痛尊重女儿的遗愿,把女儿的眼角膜捐献给别人。多伟大的一家人啊!”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沉浸在作者的情感世界,感受到作者博大的情怀。此时的教育真是无声胜有声。
4 体验情感,放飞梦想
文章的意境是作者把客观的景和主观的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语文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和沟通的过程,教师费尽心思地创设情境就是为了学生能够触“境”生情,积极地参与进来,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自己去体验,最终能真正深刻地体会到文中的情感,同时也通过文中的真善美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丰富学生美好的心灵,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小学生是一个有着自身独特情感特征的群体,他们在自己和他人的世界里体验着情感,表现着情感。语文教学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尽力让学生领悟课文中所蕴含的纯真、善良和美好。因此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创造出情感教育的浓厚氛围,把情感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