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艺术

2011-10-13顾素先

教育与管理 2011年9期
关键词:语速节奏思维

顾素先

教学是一门艺术,有其本身特有的节奏。一节课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终结。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平铺直叙,便缺乏课堂教学应有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如果节奏太快,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容易发生混乱,造成思维“脱节”;如果节奏太慢,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发生分散,既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把握教学节奏的变化,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造成快节奏课堂的成因分析

有些教师不能恰到好处地把握课堂节奏,经调查发现,主要是由以下一些原因造成的。

1.1 课堂的教学经验不足。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工作热情高,干劲足,上进心强。但他们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普遍存在教学经验不足,教学能力有限的弱点,同时他们对如何站好三尺讲台也存在很多的困惑。

1.2 对学生的能力了解不够。新教师往往将自己的能力水平影射到学生上,用他已有准备的定向思维来反衬学生的拓展思维,经常认为“如此简单的问题学生怎么不能接受呢?”所以有些老师常常这样想:“很简单,过去!有学生举手了,他们都会了,过去!”也有些教师上课就像开机关枪,只听到教师在课堂上“噼噼啪啪”地讲,学生还没听清前句话,老师已讲完后句话,整堂课下来,学生都是走马观花,应接不暇,学生的思维跟不上老师的思维。即使学生很努力了,但努力遭遇失败后,学生就产生“算了,反正也听不懂”的心理,而老师看到学生都不回答问题,心急了,就索性包办,“让老师来告诉你们”。

1.3 新课程的理念渗透不深。由于我们的一些教师,对学习方法的理解不是很透彻,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意识很淡薄,没有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真正意义上开展起来。有的从形式上看,似乎是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但由于学生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的能力比较差,合作意识,互相配合的能力也比较差,尤其是发现问题,设计实验,搜集处理和使用信息等方面的能力更差,教师也没有加以系统而有效地训练,因此,自主学习根本没有落到实处,合作学习也只是学生配合老师进行教学活动,致使师与生,生与生的互动合作流于形式。

2 课堂节奏过快所产生的后果

教学过程中的课堂节奏过快,容易使教师唱独角戏,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让学生的思维进入到教师所期望的教学环境中去,也不能有效地消化教师所传授的各种文化知识。如此下去,恶性循环,不完美的课堂最终产生了不完美的结局。

3 把握课堂教学节奏的应对策略

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优美动听的乐曲以鲜明的节奏感打动听众,成功的课堂教学也以鲜明的节奏吸引学生。课堂教学只有做到起伏有序,张弛有致,舒卷有度,才能充分发挥45分钟的课堂教学效能,优化教学质量。所以,教师要严格把握自己的教学节奏。下面是笔者的一些浅显看法。

3.1 要注重一堂课的高潮。对一些普通人来说,一首歌往往只能记住其高潮部分的几句,课堂教学也如此,教师不要指望学生能记住整堂课的内容,每个教师扪心自问一下,在你的学习生涯中,有没有记住某一堂课的全部内容呢?所以,要把最重要的东西放在高潮处。教师每堂课的时间分配都要讲究科学,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都会影响教学效果。有的教师讲课开始时,怕学生听不懂,于是反反复复,絮絮叨叨,把精讲变成了繁讲,到后来一看时间不多了,便任意删减授课内容,“草率收兵”;还有的教师随意拖堂,下课铃响了半天,还在不停地讲授,室外“喧闹四起”,室内“无心听讲”,“草率收兵”或“随意拖堂”都是不良的教学习惯,应努力克服。

3.2 要注重语言语调。教师讲课的语言应清楚流畅,精练朴实,通俗易懂,幽默风趣,讲课的语调要抑扬顿挫,绘声绘色。对重点内容,公式,定理应加重语气,重复1~2遍,这样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否则,语言平淡呆板,只能成为催眠曲,使学生昏昏欲睡。教师讲课的语速要适中,若语速太快,学生反应不及,难以消化,容易抑制学生的积极思维,产生消极影响。总之,教师讲课语速要始终与学生的思维协调合拍。

3.3 要注意课堂“四慢”。新知引入,要慢些。一般地说,数学知识是环环紧扣,节节相联的,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续和发展,新知识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新知的引入要慢些。引入新知时应留出时间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并运用已有的知识尝试构建新的知识结构。这样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语言节奏,要慢些。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学生易于理解接受的知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使课本知识变得浅显通俗,使学生易懂易学,数学教师讲课时语速要慢,发问要慢,叙述概念要咬文嚼字,讲授难点要注意停顿。同时,还要讲究语调、节奏和情感,应根据不同需要赋予数学语言以不同的情感色彩。

课堂提问,要慢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公开课教学中,有的教师刚提问就让学生举手发言,或同时连续提好几个问题,以致学生无言对答,或回答不到点子上,颠三倒四。究其原因,症结是提问后,学生缺少分析、思考的时间。如果教师的提问慢些,提问后,有意识地腾出时间给学生思考,就能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两个有理数相减结果是正数,对吗?”问题提出后,有的学生立刻举手,我没有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劝他们再认真思考。当时,教室里寂静无声,但学生都在积极思索,等大部分学生举手后,才让他们回答,结果学生都能说出正确答案。试想,如果提问后不留出充裕的时间,而让学生匆匆发言,多数学生一时能回答出来吗?

概括结论,要慢些。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之后,留出时间,让学生独立操作,思索,有利于他们从这些感性材料中归纳,概括出带规律性的数学结论。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教无定法,但不是无法,贵在得法。教师只有准确地把握课堂节奏,方能精彩演绎课堂。教师只有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不断地总结和开拓,才能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能娴熟驾驭课堂的“驾驶员”。

猜你喜欢

语速节奏思维
辩论赛之语速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节奏
说话时语速慢点有益身心
轻快漫舞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之我见
语速里的微妙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