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实践探索
2011-10-13毛立锋陈士凡
毛立锋陈士凡
1.浙江省慈溪市浒山中学 浙江宁波 315300 2.慈溪市教师进修学校 浙江宁波 315300
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实践探索
毛立锋1陈士凡2
1.浙江省慈溪市浒山中学 浙江宁波 315300 2.慈溪市教师进修学校 浙江宁波 315300
本文针对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与发展中的区域性失衡现象,结合慈溪市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实际,提出了三级建设主体协调联动的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有利于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中的教育价值的功利取向和共享理念中的资源独占趋向,教育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缺失及相应政策的滞后,致使多年来教育信息化建设中“高投入”,并没有得到预期效果和有效益的回报。因此,在区域内如何更好地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教育信息资源广泛普及和应用,已成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问题。6年来慈溪市教育机构通过对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模式与共享机制的实践和探索,初步形成了以技术体系为基础,以组织管理机制作为协调,并以有效的激励政策作为促进,在实施过程中三级建设主体协调联动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模式,从而突破本地区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瓶颈”,促进了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二、现状与意义
文献调研表明:2003年以来,我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已非常重视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学术研究成果丰硕,但在区域中观层面的教育信息资源研究成果还不多。对从2000年到2010年期间收录在CNKI主要学术期刊(如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等)发表的有关教育信息资源和网络教学资源相关文章数量来看,中小学多于高等院校,二者比例约为8:2,说明我国中小学十分重视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力度和取得成效远大于高校。
2003年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联合主办的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http://www.cbern.gov.cn)是专为我国广大中小学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和网络化学习的平台类门户网站。网站所提供的丰富的“教学素材类资源、主题学习性资源、网络课程资源”,满足中小学师生“教与学”的需要,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中小学对教育教学资源的迫切需求,对于广大中小学的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08年12月开通的浙江教育资源网(http://www.zjer.cn)为切实加强浙江省教育资源建设,依托网络辐射优质资源,推进教育创新和教育均衡起到积极作用。北京市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创新采用“教师先选择,财政后付费”的政府采购优化模式,为全市中小学师生提供服务。北京教育资源网(http://www.edures.bjedu.cn/)资源模式强调资源整合,突出了个性化服务,打通了供需渠道,盘活资源工作。部分地区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出现了一批具有区域资源建设特色的优秀地区,见表1。
表1 国内四个教育信息资源典型区域共建共享特色对比
从总体而言,区域教育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研究还较为初步,尤其是对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和模式的系统研究更为缺乏,因此研究与实践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和模式,对推动区域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和优化配置、提升整体应用效益、促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均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三、慈溪市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个案研究
慈溪市自2005年自主设计开发慈溪教学资源平台(http://www.cixiedu.cn)并投入使用,积极对教育信息资源进行区域共建和共享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慈溪市教育网(资源平台)先后被评为宁波市首届网站评比一等奖,浙江省十佳优秀城域网站。慈溪市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为慈溪中小学校、教师、学生提供了高水平、高质量的网上教学资源,丰富了教学资源的应用,实现资源共享,对推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优质教育教学机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框架
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化工程,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涉及技术支撑体系、管理机制、共建共享方式、激励机制、评价机制等(如图1所示)。如何从整体上协调处理好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厘清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协调各要素使得相互促进以发挥最大功效,将直接关系到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成效。在实施区域内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时,上述机制的应用涉及三级建设主体的协调联动。
图1
(1)市级教育资源建设主管部门:引导和推动本区域内达成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合作愿景,建立积极的政策导向和宏观协调;
(2)市级教育资源建设管理、实施机构:立足于区域的实际条件,在市级教育部门引导下开展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科学规划,对自身资源特色进行良好定位和建设发展;
(3)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在区域教育资源建设管理机构的指引下,将资源建设与教学应用相结合,构建以实用为导向的教育信息资源应用环境,同时积极鼓励和培育一批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骨干教师队伍,以点带面、促进资源共建与有效应用的深入开展。
2.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定位策略
以县为中心,集中资金建设一个大型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库,满足本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区域内各级各类学校不再单独组建本学校的教育信息资源库,而是直接通过“校校通”共享区域中心资源库的教育信息资源。资源库的建设考虑建在教育资源管理中心。辖区内只要是网络互通,任何一所学校都可以完全共享该资源。所有的学生都拥有了一样的学习资源。
(1)在内容上的四结合
第一,选择国内著名重点中小学的同时,亦融入了慈溪中学、慈溪实验小学等本地重点中小学的优质资源,实现了国内重点学校优质资源与慈溪本地优质资源的有效结合。第二,充分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声、图、文同步,实现了教学文本资源与教学流媒体资源的高度结合。第三,资源平台共设立高中、初中和小学三个版本,每一版本又分教师版块和学生版块,做到格式上分类分轨,内容上相互交叉,以资源定位实现数据整合,实现了教师资源与学生资源在版本上的有序分类和内容上的有规则结合。第四,资源平台重在知识点上的授课计划而非教材内容的授课计划,实现了各种教材、版本的知识点的结合。
(2)学科网格化教学资源建设体系构建
学科的网格化教学资源网站模式建设旨在“使资源的使用更符合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和使用习惯,建设一个集资源共建共享、在线课件开发、联机备课、学科信息发布、交互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各学科、多层次的教学资源的应用环境。”基于此考虑,我市在制定区域教育资源建设方案中明确提出: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新教材教学中的实际需要和可以预见的潜在需求,以课和知识点为单元,提供多种媒体、多种类型和多级相关的教与学的资源,力争做到多种知识要素和多个知识单元之间有机互连,最终形成便于检索、能有效促进教与学的动态资源库。
(3)资源建设的优化筛选机制
在市教育资源建设过程中采用优化筛选机制,独立建设的教育资源采取“责任学校、责任上传员,责任审核员”三结合共同构建的模式:首先有市教研室和网管中心指定具有学科优势和资源积累较丰富的学校为“责任学校”,承担相应学科资源的主要建设任务;“责任学校”根据教师的教学经验与个人兴趣爱好,由一线教师作为“责任上传员”负责相应资料的收集与上传;“责任审核员”由学科教研员和一些学科骨干组成,负责对“责任上传员”上传的教学资料进行审查。最终审查通过的教学资源将以附件的形式上传给市教育网资源平台,以供教师下载。慈溪市教育资源的建设根据教学需要和《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收集和整合一些素材资料,资源的征集主要采用网络递交、审查、发布的方式进行。
(4)资源的访问
教育资源在使用过程提倡免费使用,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通过虚拟货币和积分制促进资源的共建共享。要形成高效率的资源建设机制,必须将所有相关人员的责任和义务有效地结合起来。免费发放资源使用的“电子货币”,但限定其使用的范围,在更大的教师使用基数上,运用激励机制促成教育资源的良性滚动发展。教师在访问资源时使用默认的帐户和密码进行资源的访问。如小学版用户访问默认帐号和密码均为xiaoxue,但默认用户只能下载二星级以下资源。如要访问二星级以上的教育信息资源必须进行注册,而且必须实名注册,输入相关的正确信息,用户注册。成功获得1000点积分,每下载一条资源自动减少10点积分,上载一条资源根据资源质量可获得20到100点的积分,这样就可以促进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良性发展。
3.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1)组织机制
成立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机构。慈溪市教育系统信息化工作是以局长为组长的市级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下设网络管理中心,具体实施教育网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工作。各镇、街道层层建立相应的组织实施机构。从而实现对整个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统一领导、规划、协调和管理。
(2)管理机制
积极宣传教学资源平台,广泛发动教师参与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实行资源建设骨干教师申报评审制度,骨干教师栏目负责制和经市教育局统一审核后通过的教师,将获得慈溪市教育局对其颁发“市资源建设骨干教师聘书”,以“实名制”参与资源建设,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及提高资源开发的有效性,实现对教师实行动态全程管理。全市66名审核员负责审核一般中小学教师前台上传的资源,同时也肩负上传资源的职责。
(3)评价机制
制定教育信息资源评价标准。对教育信息资源使用的便捷、价值、有效性等进行评价,并制定了相关的量化评价表。如制定的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评价标准就从资源的教学性、科学性、交互性等方面进行量化评分,每个指标占一定的权重比例,最后根据以上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教学设计评价标准就设计了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等6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分为优、良、中3个评价等级,每个评价等级对应一定成绩,最后进行总的评价和总分。
(4)保障机制
2001年开始陆续投资1000万用于教育网建设和学校与市教育网的联网工程;以后每年拨出专项资金80万元用以教育信息资源的的建设和应用,经过几年的建设,至今累计投资达2000万元。制订了《慈溪市教育网主干网管理暂行规定》《信息安全保障措施》等规章制度,确保教育网中心和各级各类校园网的稳定运作。
(5)激励机制
对资源建设骨干教师个人,根据其每年完成资源建设任务的情况和参与网站管理的情况,市教育局每年评出资源建设先进个人、优秀资源审核员等,可作为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之一。
4.成效反馈
经过6年多的运行,慈溪市资源建设模式与共享机制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效果。资源网站自开通以来到2010年10月底累计访问量超过35万人次;媒体素材、课件、案例等各年级各学科条目类教育资源达6万个,教育资源容量为152G。另外教育教学软件资源容量达6.3T,开通了慈溪市龙源中小学电子期刊阅览室(http://cixiedu.vip.qikan.com)和慈溪教育数字图书馆(http://ebook.cixiedu.cn),所有这些资源能在慈溪市教育网内供师生免费下载使用。网站日均访问量超过千人,创建各类主题工作室348个。资源建设模式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普遍认可。使教师了解到了更多更广泛的信息资源,增长了信息量,解决了教学活动的重点、难点,提高了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
四、结束语
研究与实践教育信息资源区域共建共享机制和模式,对推动区域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和优化配置、提升整体应用效益、推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优质教育教学机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并使得教育信息化在质量与效益均衡发展的信息资源保障下得到可持续发展。
[1]申军霞.整合资源 开拓创新 突出特色 畅快服务—全面推进北京教育资源的建设与服务[J].中国电化教育,2007,7:29~32
[2]胡小勇.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区域性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理论框架与个案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3:48~53
[3]胡小勇,刘琳,胡铁生.跨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协同共建与有效应用的机制与途径[J].中国电化教育,2010,3:67~71
[4]熊才平.以信息技术促进基础教育信息资源配置城乡一体化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3:17~20
[5]潘丽芳.网格化教学资源建设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06,10:78~79
[6]陈士凡.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教育资源建设的实践研究[J].学问•现代教学研究,2009,8:13~15
[7]曹晓明,何克抗.面向应用的区域资源建设支撑环境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5,8:77~79
[8]胡铁生,岑健林.佛山市区域性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机制实践[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10:10~12
2010-12-01
毛立锋,中教一级。陈士凡,教育硕士,中专高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