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工作总结与2011年工作展望
——秘书长刘学民在专委会年会上的讲话
2011-10-13刘学民
2010年工作总结与2011年工作展望
——秘书长刘学民在专委会年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嘉宾、理事代表,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及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管理信息化专业委员会秘书处向出席本次会议的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对过去一年来支持专委会秘书处工作的广大理事单位及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管理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自成立以来,在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及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的双重领导下,积极稳妥地开展工作,在组织机构的建设、专家资源的整合、学术课题的申请立项、绩效评价指标的制订评比、产品项目评审、专项技术的培训、专题研讨会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下面我就专委会自2009年3月正式成立至今开展的主要工作向大家简要汇报如下。
一、健全组织机构
作为新成立的行业性专业委员会,秘书处从基础工作着手,根据第一届理事会各位理事的意见和建议,重新修改完善了 《专委会章程》,制定了 《专委会服务细则》,设置了秘书处办公室,有5位专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会员的日常工作。下发了《关于遴选专业委员会会员的通知》,从各教育管理部门及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遴选会员的工作。并整合了原来的中国教育信息化理事会,下发了《关于中国教育信息化理事会会员转为专业委员会会员的函》,将原中国教育信息化理事会理事单位转为教育管理信息化专业委员会的理事单位。截止到目前,专委会已经拥有近千家会员单位,其中包括高职在内的高等院校524所,包括中职在内的中小学校310所,各级教育机构的信息中心近百个。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们学会的队伍还是很庞大的。但在基础教育领域,我们的工作开展得还不够深入,特别是在我们组建的“中国教育信息化专家数据库”中收录的基础教育领域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专家比较少,还需要进一步开展工作,做好为“十二五”期间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服务的人力资源储备。
二、充分利用专委会行业资源,为理事单位学术课题立项服务,组织专家开展项目评议与推荐
因为专委会的办公地点在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与相关部门的联系比较多,在理事单位上报部级科研课题时起到了一定的桥梁和渠道的服务作用。为高校传递了课题申请材料,为部分理事代表争取到了课题。还对个别专家库收录专家的课题在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进行了立项。
为了向教育领域推广优质、适用的信息化产品,我们已经连续组织完成了七次相关软硬件产品及平台的专家评议活动。这些评议活动为商家提供了最好的技术改进与市场应用的建议,参加评议活动的专家认真为项目产品把关号脉,为产品的研发献计献策,为推动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评议活动本身也为教育行业的专家深入了解市场与技术,信息化企业深入了解教育行业特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获得了专家的大力支持与肯定,更得到了行业与企业的欢迎,其社会影响面逐渐扩大。
三、为提高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绩效,积极拓展标准制订与推广
在过去的十年,国家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但是,具体的实施与应用并不乐观。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根本是人的应用水平,只有能够调动起从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进一步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推动教育电子政务建设。专委会认真开展调研、深入讨论,并结合主管单位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的职能,建立了专家项目组,结合部分省开展此项工作的经验,进行了《教育门户网站评比指标》的制订,并开展了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的门户网站评选活动。评选活动的反响之强烈超出了我的想象。各省地市对其都很重视。我们的评选过程透明度很高,在网上进行了公示,做到了公正公平,评审的专家也都是这个领域的专家。评选在教育部内部也得到了认同,基础教育二司对我们的工作很支持,希望以后对中小学也能开展类似的活动,评选的范围有望继续扩大。网站评选是手段,我们希望达到的真正目的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促使电子政务、信息公开等在评选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为大家更好地服务。
评选活动启动后,得到了全国各省地市县教育机构的支持。各省首先开展了本地区的初评活动。为了支持省级初评,提高大家的参与意识,我们还在全国分大区举办了六场门户网站建设的研讨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最终表彰了省级教育门户网站20家,地市级教育门户网站50佳,县级教育门户网站50佳,同时,对门户网站建设的相关工作人员颁发了《全国教育信息化先进工作者》证书,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教育信息化工作者的士气。表彰活动在第十届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上进行。今后,我们专委会还将继续开展中小学、高校的网站评选指标制订工作。目前,专家组已经完成了《中小学网站评选指标》的初稿。
四、在全国各地举办教育信息化专题研讨会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其在教育行业的应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结合当前技术发展的热点,我们在全国各地陆续举办了十几场专题研讨会,重点围绕公共教学资源平台建设、门户网站建设、校园安全建设、移动教育等等,每场研讨会规模都在100~300人,对提高专业委员会的行业影响力,以及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提高教育管理人员及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五、刊登理事单位稿件,建设网络平台,为各会员单位提供宣传与交流的窗口
2010年在《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上刊登了理事单位代表的稿件16篇、理事单位其他老师的稿件近百篇。下半年开通了专委会网站(www.ict.edu.cn),将各会员单位提供给我们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动态即时发布、成果充分展示,也是给各会员单位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提供一个平台;同时,为了满足各理事单位以及众多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设的IT企业的更多需求,我们计划把网站建设成具有全面服务功能的行业内具有权威性与影响力的网站。
六、承办第十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
2010年8月,专委会与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共同承办了第十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在论坛上同步进行了网站评比的颁奖。论坛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届,今年有近1000人的规模,但是,其学术的引领性还有待于提高,举办形式也有待于进一步创新。
下面我来谈谈专委会今后的发展,抛砖引玉,也希望各位代表积极建言、献计献策。
在学习《规划纲要》时,我看到在第四十七条“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中专门强调了要“完善教育中介组织的准入、资助、监管和行业自律制度。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专业学会、基金会等各类社会组织在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而前不久成立的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给了我们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信号,我认为,专业委员会将在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管理的有效性方面发挥的作用有:汇总调研群众意见、进行咨询论证、制定相关行业标准与评测体系、相关项目的监督与评估等这几个方面,进一步为教育的问责制提供充分的现实依据。这是我们专委会以后要发挥的作用,我们将来的任务会越来越重。
基于我们前期工作的基础,今后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业务:
第一,进一步完善组织机构。
吸引发展基础教育领域的专家,尤其是学前教育领域的专家;鉴于专业委员会的社会职能,围绕着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的主要工作,为了满足行业需求,我们将进一步扩展业务范围。在专委会秘书处现设办公室的基础上,逐渐设立课题立项管理办公室、项目评审评估办公室、评测标准制订管理办公室、技术培训办公室、对外交流办公室、成果推广办公室。并同时完善相关的流程与管理制度,继续增加专家库人才储备。
第二,继续进行各种教育信息化评比活动,不断完善评估评价指标体系。
进一步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评比、资源平台技术评比、门户网站安全性能评比、学校管理信息化程度评比、利用门户网站实施校务公开评比、教师应用网络资源教学评比、门户网站维护技能大赛等。初步计划明年开展中小学网站评比,该项得到了教育部基础二司的指导和支持;后年开展高校的门户网站评比,希望大家积极参与,也请各位专家在标准制定等方面给予支持,献计献策。
第三,开展跨国家、跨地区的交流考察活动。
实现教育的现代化离不开教育的信息化,也离不开教育的国际交流。目前海外的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关注我们,希望跟我们合作,包括美国、德国、韩国、日本等在内的一些国家都提出希望与我们开展交流活动。我们围绕着教育信息化这个主题,将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通过交流来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的教育信息化理念和经验,促进各理事单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前,为了满足部分理事单位对台湾地区院校(包括职业院校)的信息化管理方面的学习考察需求,今年下半年,我们已着手筹备这项工作,前期工作基本就绪,明年上半年就可以组织赴台考察交流活动。希望各理事代表能够通过我们组织的考察活动获取你们所需要的最新信息与资料,进一步达成学校间的合作。在这些交流的组织工作中,我们将逐渐完善和扩展交流方式,提高跨地区、跨国间的交流与合作水平。
第四,加强行业技术培训,为本行业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服务。
我们希望国际大型企业如IBM、微软等的高端技术培训加入进来,开展这类前沿的技术培训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应该对高端技术和设备有所了解。积极参与相关的培训能够提高我们的整体内在素质,使我们专委会的各位专家成为实打实的顶尖的信息化领域的专家。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教育机构和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与维护人员针对本职工作继续学习的机会不多,信息化产品的更新换代又很快,因此,先进信息网络技术技能的培训十分必要。我们将整合国际优秀IT企业技术、国内优秀高校师资、工信部考核体系等,开展行业性技能培训,达到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能力,进一步提高个人职业岗位的竞争力。
第五,围绕热点问题开展探讨活动,提高学术水平。
(一)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我们并不缺少写论文的,但是缺少发展战略方面的研究。比如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功能是什么,现在就还没有成体系的说法。战略研究不能闭门造车,我们可以和国外专家联系,进一步发展专家库资源,结合国内实际情况,为各地区制定相关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提供智力支持。
(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建立国外院校信息库,开展国际院校教育信息化经验交流及技术咨询与展示活动。
(三)确定几个重点课题,争取在部里立项,各高校、中小学申请参加课题研究工作。
第六,开展专家咨询与产品评价与推荐服务。
继续利用专家库资源,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对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决策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扩大产品评价与推荐范围,成立评价机构,开展专家认证,达到提高教育信息化实施水平的效果,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这一点对于专委会来说任务重、压力大,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
最后,专委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各理事单位的支持,为理事单位服务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将利用好专委会、《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以及相关网站等平台,继续提高工作组织能力与服务水平,也希望继续得到各理事单位、各热衷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IT企业的支持与配合。让我们团结起来,共同为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这个伟大的战略目标贡献我们的力量!
谢谢大家!
2010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