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英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差异

2011-10-12陶劲松张淑娟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必修课学时硕士

陶劲松,张淑娟

(武汉大学1.电气工程学院,2.自然科学学报编辑部,湖北武汉430072)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推进,研究国外的研究生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借鉴他们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理念,并把这些经验和国内的研究生教学研究结合在一起,对于完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质的飞跃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有幸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做访问学者,深入研究了英国硕士研究生,特别是电气工程类研究生的培养方式,比较分析了我国在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一些优势,以及细节上需要改进的措施[1-5]。

本文对中英两国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实践和科研方法进行比较,以找到英国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可取之处,使之合理地应用到国内的教学实践中,完善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制度。

1 教学课程比较

曼彻斯特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电气工程系共有教师12位,其中教授有6位。全部教师都参与了硕士研究生的教学。电气工程系2006级有28名硕士研究生,其中大部分是国外留学生,分别来自中国、印度、巴基斯坦、非洲和中东等地,本土的研究生只有3名。

英国硕士研究生学期一学年中包含20周的课程学习。其中上学期11周,下学期9周和一个多月的毕业设计和论文写作。应该说英国的硕士研究生的学制较短与他们的课程设置有关。我国的硕士研究生课程中英语和政治占了很多课时,英国学生可以直接上专业课。

表1中列出了曼彻斯特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的课程。

表1 电气工程专业硕士课程

以上12门课程模块分别由12位教师牵头组成课题组,每组成员有2到7位不等。课题组织者要根据组内每位教师的研究方向,选择包含具体内容的小模块,并且分配给每个成员讲解。课题组每个教师都是结合自身最新的研究成果,各有自己的专题。如“电力系统概论”中对电力系统介绍,就有七位教师分别对电力系统分析、电站保护、电力系统构成、市场构建和计算机辅助软件等进行讲解。甚至对于同样专题模块,每位教师将从不同的角度讲解。比如在“电力系统概论”中的设备介绍小模块,一位教师是研究电力系统通讯的所以主题就是通讯协议;另一位教师研究变压器等高压电器,所以主题就是高压电器设备。所有的原理和理论部分都被有机地分布到各个小模块中。由于课程组合的合理性,很少出现教师讲课内容重复现象。每两门课程学习完成后专门留出半周至一周的时间进行答疑和安排自学。在这一周内,教师会在教室或自己的办公室等待学生答疑。同时,学生可以通过查找文献资料,解决疑难问题。

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学制2~3年,其中第一年以课堂教学为主,包括四类课程:公共必修课,学科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前两者是所有研究生必须修习的。公共必修课包括英语(72学时)政治(共54学时)数学(共162学时),合计288学时。就电气工程学科而言,还有学科必修课:“工程电磁场”(36学时)、“机电能量转换”(36学时)、“现代电网络理论”(36学时),“现代控制理论”(36学时)和“现代数字信号处理”(36学时),共计180学时。公共必修课和学科必修课学时相加已经超过了表1英国硕士研究生全部课程的291学时。这还不包括专业必修课和专业课。

笔者认为我国研究生的教学时间过长。有一些课程如英语,完全没有必要单独开设。因为学生在本科期间已经有两年时间的英语必修课,如果在研究生阶段稍加训练,足以达到直接看外文资料的水平。另外,数学和政治课的课时过多,有些数学课程可以嵌套在专业课中讲解,无需单独列出。国内的专业划分过细,课程设置还包括了研究方向专业课,其实这些课程完全可以由导师在自己的实验室里讲授。

2 课堂教学比较

英国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会发放大量的相关教学资料。教师并不是完全依照课本进行讲解,这样的方式能把本学科国际先进学术研究及时传递给学生。教师讲课时有所侧重,有些问题只是提出,没有在解法上面做更多的展开。而在国内,哪怕是对研究生,讲解任何课程都要把思路讲得清楚明白,没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思考空间。

教师在分发的教学资料中有规定的参考文献。一般来说,老师要求学生参考的文献非常多,有些达到20多篇,这些文献包括教材的某一个或几个章节,发表在IET和IEEE上的文章。某些网站上的案例,比如北美大面积停电的调查报告等。并且标注各参考文献的重要程度。他们非常重视学生是否真正阅读了参考文献,在课外作业和期末考试中都有一定的反映。如果在课后学生没有仔细阅读参考文献,考试很难取得好成绩。

而我国的一些教师只强调讲授的教材,即使在课堂上列出了参考文献,也是笼统的某几本书,没有细化文献的阅读范围和重要程度。因为没有综合性的课外作业,所以客观上不能激励学生去阅读,同时也无法督促学生仔细研读。而且,考试也只以教科书作为蓝本,列出的参考文献没有太大的作用。这样做会使学生只重视教科书,不习惯参看参考文献,不会从文献中找到新的思想,难以为今后的科研作铺垫。

英国的课堂气氛非常踊跃,讨论的问题有些能切中核心,有些却很初级,看起来只是国内中学物理的一些概念性的问题。但课堂因此而活跃,教师也乐于回答。国内教学的一节课45分钟通常是授课教师唱独角戏,缺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来形成的互动状态。

英国硕士研究生在实验室使用的电力系统分析软件非常丰富,包括CDEGS(接地系统和电磁场分析)、OPERA-3D(静电场有限元分析)、EMTDC和EMTP等。软件为学生的课外练习和课程设计提供很好的工具,也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我国很多硕士研究生已经通过英语六级,完全有能力跳过基础英语而直接让专业课程用英语教学。诚然,目前国内师资方面尚不能完全满足全英语教学,但可以是使用英语课本,或者使用双语教学。以我校电气工程学院为例,目前教师中已有十多名有出国经历,同时拥有一批英语较好的年轻教师。如果采用几名教师上一门课的方法,这样能把各大教师的优势组合在一起,对于两年制的硕士研究生,完全可以把课程压缩到一学期完成,剩下的一年半可以投入到课题研究中。

3 结语

笔者认为,研究生课程必须依照培养目标设置,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和研究能力的提高。我国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若能把分解给不同的教师,让他们结合自己的优势讲解最新研究成果的同时,穿插理论学习,将能促进学生尽早确定研究方向。同时适当增加双语教学和全英语教学的课程比例,至少占据所授课程的一半。

英国硕士研究生的教学时间比我们的要短近一半,课程量虽不大,但内容丰富。我们也可以根据课程的安排,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后有时间查阅文献资料,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如果教师能针对学科领域的研究动态和现实问题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拓展自身潜能的方式方法,用学生的研究能力就能获得更快的提升。

[1] 付瑛,傅飙.英国莱斯特大学的研究生教育述评[J] .北京:出国与就业,2009,10:77-78

[2] 王正杰,郭士钧,汪滢,等。也谈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英国Cranfield大学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模式启示[J]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06-109

[3] 王衡生.论创新教育与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英国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启示[J] .广州:高教探索,2003(1)

[4] 余嘉云.英国研究生教育的研究与启示—以格拉斯哥大学为例[J] .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97-100

[5] 马楠,Peter Sun,李天工,等.英国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以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为例[J] .北京:计算机教育,2008(11)

猜你喜欢

必修课学时硕士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鲸宝宝的必修课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评注是法学生的必修课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凉山羊
让有效沟通成为医生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