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收入不平等、政策偏向与最优财政再分配政策

2011-10-10刘穷志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偏向居民收入富人

刘穷志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收入不平等、政策偏向与最优财政再分配政策

刘穷志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本文构建的理论模型探讨了收入不平等、政策偏向与最优财政再分配之间的关系。模型显示:政策偏向是收入不平等与财政再分配恶性循环的决定因素。当政策偏向于穷人时,最优财政再分配系统的选择是提高税率,扩大对穷人的转移支付;当政策偏向于富人时,最优财政再分配系统的选择是降低税率,减少对穷人的转移支付。依据中国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1)中国收入不平等不断恶化,针对恶化的不平等而采取的财政再分配政策效果差,没能扭转不平等恶化趋势,政策偏向严重。(2)税收再分配政策偏向富人,使富人税负相对轻于穷人,居民收入不平等加剧;偏向于穷人的转移支付多为消费券(物),导致越扶越贫。为此,需要从调整所得税和转移支付政策等方面采取相关对策。

收入不平等;政策偏向;财政再分配;转移支付;所得税

一、引言

针对市场机制形成的居民收入不平等,财政作为弥补市场失灵的主要手段具有显著的再分配功能,但是,财政的纠错效果决定于政策偏向[1](P1—3)。如果政府政策偏向于穷人,那么对富人的税收增加,对穷人的转移支付也增加,从而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相反,如果政府政策偏向于富人,那么对富人的税收减少,对穷人的转移支付也相应减少,从而收入不平等进一步恶化。那么,收入不平等、政策偏向与财政再分配之间的互动机制是怎样的呢?中国三者关联的现状如何?

Romer和Roberts对政策偏向下的财政再分配政策效应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他们认为,政策偏向是财政再分配政策方向的决定机制[2][3]。在此基础上,Acemoglu和Robinson进一步明确了政策偏向是收入不平等与财政再分配互动机制的决定因素[4](P81—104)。但是,他们均没能在政策偏向下求解出最优财政再分配政策的运算解。在实证分析方面,Fellman考察了政策偏离系数下财政再分配弹性的数学特征[5],Leigh还运用数据计算了政策偏离系数,但没有计算出政策偏向下平抑收入不平等的最优财政再分配系统的数值[6]。

在中国,政策偏向下的财政再分配政策同样影响收入不平等。陆铭、陈钊指出政策偏向相对富裕的城市使更多的财政支出流向城市,导致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7]。汤玉刚、赵大平研究了中国财政政策供给偏向的短期决定问题,他们认为,在“有管理的竞争性政治市场”和政府追求政治支持最大化等假定下,政治均衡决定财政供给偏向的过程及其效率;权威因素对“政治价格”的管理在利益分化严重的当前形势下具有建设性作用[8]。吕冰洋甚至研究了财政权力(特别是税权)配置与政策偏向决定的关系[9]。但是,国内尚无人研究政策偏向下的最优财政再分配政策。

本文拟从两方面取得突破:其一,从理论上构建收入不平等、政策偏向以及最优财政再分配之间的关联模型,以揭示三者的互动机制;其二,依据理论模型,实证分析中国政策偏向状态,研究政策偏向如何决定最优财政再分配系统,进而描述最优财政再分配政策纠正居民收入不平等的程度。本文接下来的结构安排是:第二部分是构建理论模型;第三部分是以定量指标为基础,运用中国数据分析收入不平等、政策偏向以及最优财政再分配之间的关系,以验证理论模型的结论;最后部分是结语。

二、理论模型

(一)居民收入差异与税收—转移支付政策:基本政策偏向模型

沿袭Acemoglu和Robinson的思路[4](P81—104),我们构建一个由n个居民构成的收入不平等社会

(中位居民收入位于人均收入之下),个人i(i=1,2,…,n)所得收入为为社会平均收入。

假定政策偏向体系决定的税率是ξ(0≤ξ≤1),税收收益一次性地通过转移支付 T等量地再分配给所有居民。在转移支付归属于居民之前,存在一个与税率相关的征税成本C(ξ)。这里,C:[0,1]→R+,C′(·)>0,C″(·)>0。由此,我们得到政府的平衡预算为:

假定征税与接受转移支付后居民i的收入为^yi(ξ),由(1)式得,居民i的间接效用为:

考虑到U(Ii|ξ)是严格凹的并且二次连续可导,居民寻求效用最大化,根据(2)式,令 U(Ii|ξ)对ξ的导数为0,我们得到ξi的一阶条件:

假定政府政策偏向于低收入者(收入为IL),其偏好的税率为ξL,由(3)式得:

由(4)式可知,政策均衡点为高税率和更多的再分配,居民收入差距将缩小。

同理,假如政府政策偏向于高收入者,政策均衡点必然是低税率和更少的再分配,居民收入差距将扩大。于是,我们得到:

命题1:当收入不平等出现时,政策偏向控制着财政再分配,从而决定了居民收入不平等的趋势。

(二)贫富分化与税收再分配:政策偏向拓展模型

现在我们假定收入不平等加剧,使得n个人组成的收入不平等社会分化成两大集团:富人与穷人,并且假定总人口标准化为1,富人人口为δ,穷人为1-δ,并且1-δ>1/2;富人个体的收入为 Ir,穷人个体的收入为Ip,Ir>Ip。用θ表示富人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并以之表示不平等的程度。于是:

基于 Ir>Ip的事实,由(5)式和(6)式可知θ>δ。

我们仍然假定政策体系决定一个非负的所得税税率ξ,并且税收收益一次性地再分配给所有居民。同理,我们可以观察到政府平衡预算,并且得到个人的间接效用U(Ii|ξ)。

假定政策偏向于穷人,均衡税率为穷人偏好的税率ξp,最大化穷人的U(Ip|ξ),其一阶条件是:

由(5)式和(6)式,我们改写(7)式:

利用隐函数定理,并考虑到C″(ξp)>0,我们有:

由(9)式可知,当不平等加剧(θ增加)时,在转移支付政策既定的前提下,政策偏向于穷人的最优选择是提高税率(ξp增加),从而使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同理,假如政府政策偏向于富人,则政策均衡点必然是降低税率,居民收入差距将扩大。于是,我们得到:

命题2:在居民收入不平等加剧时,如果政策偏向于穷人,则在转移支付政策既定的情况下最优税收政策是提高税率,从而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如果政策偏向于富人,则在转移支付政策既定的情况下最优税收政策是降低税率,从而扩大居民收入差距。

(三)收入不平等与转移支付再分配:政策偏向再拓展模型

上述两集团(穷人与富人)模型假定所有居民得到等量的再分配,但在现实中,转移支付是歧视性的(必须注意的是:这里的转移支付是对缩小收入差距有激励作用的“造血”式转移支付,而不是对不平等影响不大的“输血”式转移支付),即富人得到的转移支付 Tr和穷人得到的转移支付 Tp是不相等的。在政府平衡预算下,假定政府政策偏向于穷人,政府不会将收入再分配给富人,因而 Tr=0。穷人最大化自己的效用,其一阶条件是:

比较(11)式和(8)式,我们发现ξTp>ξp。这也就是说,歧视性转移支付下的税率大于非歧视性转移支付下的税率。由此我们可知,当收入不平等不断恶化时,政策偏向于穷人的最优选择是:对穷人给予更多的转移支付,提高税率,从而使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同理,假如政府政策偏向于富人,最优财政政策是:对穷人减少转移支付,降低税率,从而使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于是,我们得到:

命题3:在居民收入差距恶化的情况下,如果政策偏向于穷人,则最优财政政策是对穷人增加转移支付,提高税率,从而使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如果政策偏向于富人,则最优财政政策是对穷人减少转移支付,降低税率,从而使收入差距扩大。

三、数据模拟

在本部分,我们将设计实证方法,并利用中国数据考察中国居民收入不平等、政策偏向与财政再分配之间的关系。

(一)方法设计

研究方法包括两个方面:不同政策偏向情况下税收政策减少不平等的效果评估和转移支付减少不平等的效果评估。

1.最优税收政策。假定个人收入为 I,人均收入为μΙ,收入在底层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p,Lorenz曲线为LI(p),η为平均税收,L0(p)=(μI/(μI-η))LI(p)。我们将v定义为政策偏向系数,当1<v<2时,政府政策偏向于穷人;当 v=2时,政府政策无偏向;当 v>2时,政府政策偏向于富人[10](P100—152)。依据 Yitzhaki的思路[11],并考虑到中国所得税分类征收从而对总所得收入征税可以视为无起征点,最优所得税后的广义基尼系数为:

对 G0(v)的实际计算是困难的 ,我们假定 I1∶n≤I2∶n≤…≤In∶n(I1∶n为 min Ii(i∈[1,n]),其他符号意义类推),则 G0(v)的一致估计是:

令 GI(v)和 GI-η(v)分别为实际税前和实际税后基尼系数,依据 Fellman的思路[5],我们得到税收政策减少收入不平等最优效果的指标为:

2.最优转移支付政策。我们仍然假定个人收入为I,人均收入为μI,Lorenz曲线为LI(p),但现在个人接受平均转移支付ρ。依据Fellman的思路[5],并考虑中国转移支付制度的纵向性(比如税收返还的来源地原则)即任何人都有可能接受转移支付(包括富人),令L1(p)=ρ/(μI+ρ)+(μI/(μI+ρ))LI(p),则最优转移支付后的基尼系数为:

其一致性估计是:

令 GI(v)和 GI+ρ(v)分别为实际转移支付前和实际转移支付后的基尼系数,我们可以得到转移支付减少不平等最优效果的指标:

3.财政政策减少不平等的实际效果与最大幅度。Fη(v)和Fρ(v)是给定税收η和转移支付ρ下最优财政政策减少不平等效果的指标,那么,实际效果指标和最大调整幅度有待给出。考虑Pechman和 Okner设计的指标 Pη(v)=(GI(v)-GI-η(v))/GI(v)(这里对税收而言)[12](P48—92),我们可以得到反映财政政策实际效果的指标:

在这里,Dη(v)和Dρ(v)可以定义为:

Dη(v)和Dρ(v)正好能够反映减少不平等效果的最大幅度。

(二)数据与模拟结果

以上设计的数据模拟方法需要的数据显然必须是家庭住户调查数据,我们可以从官方统计年鉴中去寻找。经过搜集,只有黑龙江和福建两省统计年鉴数据满足指标设计需要。考虑到我国收入不平等加剧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我们的样本期确定为1997~2007年,由于数据的可得性,只得到福建省的样本。考虑到与农村收入不平等相比,城镇收入不平等更具有代表性,最后,我们采用福建省统计年鉴中按收入分组的“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中的数据。下面对一些指标做出说明:

1.所得税和转移支付。(1)所得税。在城镇居民家庭基本生活情况调查的指标中,总收入-可支配收入=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记账补贴。记账补贴是国家统计局或财政局为了更好地统计收入,对那些坚持自行记账核算自家收入的人士给的补贴,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得到的,只有家庭条件有代表性、记账核算完整、持续记账才可能被统计局或财政局选定,而且补贴数额不大,因此,我们可以忽略记账补贴项。另外,考虑到家庭或个人社会保障支出与所得税一样上交给政府机构,因而具有所得税的特点,我们权且将其作为所得税看待。这样,我们得到所得税的粗略计算公式:所得税=总收入—可支配收入。(2)转移支付。城镇居民家庭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薪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其中,转移性收入是指住户无需付出任何对应物而获得的货物、服务、资金或资产所有权等,不包括无偿提供的用于固定资本形成的资金。一般情况下,是指住户在二次分配中的所有收入。显然,这部分收入可以视为财政的转移支付。

2.基尼系数和v。“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数据为分组数据,即将所有调查户依户人均收入由低到高排队,一般按10%、10%、20%、20%、20%、10%、10%的比例依次分成:最低收入户、低收入户、中等偏下收入户、中等收入户、中等偏上收入户、高收入户、最高收入户等7组。我们将前后两端的两个10%分别合并,这样就形成等分的5组。从而使基尼系数中的n=5,计算也相对简便,当然,这样计算出来的一致估计的基尼系数却是粗略的。另外,依据Liu和Wang的思路[13],我们对v取值:1.5、2和2.5。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税收和转移支付政策的实际、最优与最大减少不平等效果

根据表1我们发现,从1997年到2007年,居民收入不平等不断恶化,并且不平等恶化下的财政政策效果甚弱,表现为财政政策前的基尼系数不断增大(无论v取何值),实际政策效果(Pη(v)和Pρ(v))与最优政策效果(Fη(v)和 Fρ(v))均为负值,虽然政策提升具有一定空间(Dη(v)和Dρ(v)均为正值)。我们还发现:(1)从政策偏向后果看,政策偏向于富人(v=2.5)和政策偏向于穷人(v=1.5)时的税收政策与转移支付政策减少收入不平等的效果完全不同。也就是说,政府政策偏向是决定财政政策效果的机制。从而命题1得证。(2)从最优税收政策看,|Fη(1.5)|<|Fη(2.5)|,但符号一般为负(2007年和2003年例外),说明政策偏向穷人时,对富人重税,更能减少不平等。从而命题2得证。(3)从最优转移支付政策看,|Fρ(1.5)|>|Fρ(2.5)|,但符号均为负,说明政策偏向穷人时,给穷人更多的转移支付,减少不平等的效果更差。这似乎与命题3相矛盾。但是,正如理论部分所指出的,命题3中的转移支付更多地应该是能力上的资助即“造血”式扶贫(如以工代赈),而中国对穷人的转移支付一般是消费券(物)即“输血”式扶贫,对穷人越多转移支付使之越贫困,“输血”扶贫与“造血”扶贫的现实功能相反[14]。基于此,我们认为命题3成立。

四、结论

本文构建了居民收入不平等、政策偏向与财政再分配关系的模型。该模型揭示:政策偏向是财政再分配政策乃至收入平等性的决定机制。当政府政策偏向于穷人时,最优财政再分配政策选择是提高税率,扩大转移支付;当政府政策偏向于富人时,最优选择是降低税率,减少转移支付。通过设计实证指标,利用中国的数据,我们发现:(1)居民收入不平等不断恶化,并且针对不平等恶化的财政再分配政策效果差,没能扭转不平等恶化趋势。(2)税收再分配政策偏向富人,使富人的税负相对轻于穷人,收入不平等更加恶化;偏向于穷人的转移支付多为“输血”式消费券(物),结果是越扶越贫。

据此,我们提出几点政策建议:(1)必须从理论上承认:针对收入不平等,财政再分配政策是主要的纠错手段,政策偏向是这种纠正效果的决定因素。中国的财政再分配功能差,以至于收入不平等不断恶化,政策偏向严重。(2)从税收再分配政策看,我国所得税采用超额累进制,应该说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但是,政策偏向于富人,富人税负相对较轻,导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因此,必须纠正这种政策偏向,加大对富人的征税力度,缩小收入差距。(3)在转移支付政策方面,政策偏向于穷人,只是多为“输血”式转移支付,使贫困更加严重。我们必须继续从政策上支持低收入者,加大“造血”式转移支付力度,使转移支付缓解贫困、缩小收入差距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1]M cnutt,P.A.The Economics of Public Choice[M].Dublin:Edward Elgar,2002.

[2]Romer,T.Individual Welfare,Majo rity Vo ting and the Propertiesof a Linear Income Tax[J].Journalof Public Economics,1975,4(2):163—185.

[3]Roberts,K.Voting over Income Tax Schedules[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1977,8(3):329—340.

[4]Acemoglu,D.,Robinson,J.A.Economic O rigins of Dictatorship and Democrac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

[5]Fellman,J.M athematical Properties of Classesof Income Redistributive Policies[J].European Journalof Political Economy,2001,17(1):179—192.

[6]Leigh,A.Do Redistributive State Taxes Reduce Inequality[J].National Tax Journal,2008,LXI(1):81—104.

[7]陆铭,陈钊.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4,(6):50—58.

[8]汤玉刚,赵大平.论政府供给偏好的短期决定:政治均衡与经济效率[J].经济研究,2007,(1):29—40.

[9]吕冰洋.政府间税收分权的配置选择和财政影响[J].经济研究,2009,(6):16—27.

[10]Lambert,P.J.The Distribution and Redistribution of Income:A Mathematical Analysis[M].2nd edition.Manchester,UK: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1993.

[11]Yitzhaki,S.On an Extension of the Gini Inequality Index[J].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1983,24(3):617—628.

[12]Pechman,P.A.,Okner,B.W ho Bears the Tax Burden?[M].Washington,DC:Brookings Institution,1974.

[13]Liu Qiongzhi,Wang Junjie.Income Inequality and Tax Redistribution:Mutual Incentive and Its Political Economy[Z].Proceedings of the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lic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Xiamen,China,2009.

[14]刘穷志.转移支付激励与贫困减少[J].中国软科学,2010,(9):8—15.

(责任编辑:易会文)

Income Inequality,Policy Biasand the Optimal Fiscal Redistributive Policy

LIU Qiongzh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China)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theoretic model for studying the relationship among income inequality,policy bias and the optimal fiscal redistribution.The model reveals that the policy bias is the decisive factor in vicious circle of both the fiscal redistribution and income equality.While policy is partial to the poor,the optimal option of fiscal redistribution is to raise taxes and to expand transfer payments;and while the policy is partial to the rich,the optimaloption of that is to lower the tax rate and to reduce transfer payments.According to empirical research using the data of China,we find the conclusions as follow s.Firstly,the income inequality is being worsened,and the effectsof the fiscal redistribution policy designed against the aggravating inequality are weak,which are unable to reverse the trend of aggravating inequality.Secondly,tax policy of income redistribution is partial to the rich;the tax burden on the rich is relatively lighter than the poor,which worsens the income inequality.The transfer payment to the poor is usually consump tion voucher,which counterbalances the effort of poverty relief.In the end,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everal policies and suggestions.

Income Inequality;Policy Bias;Fiscal Redistribution;Transfer Payment;Income Tax

F812

A

1003-5230(2011)02-0010-06

2010-12-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居民收入不平等与财政归宿效应:评估技术及应用”(70973091)

刘穷志(1965—),男,湖北浠水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偏向居民收入富人
中国整体与区域居民收入周期的协同效应分析
新疆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收入实证分析
8~12岁儿童抑郁与认知重评的关系:悲伤面孔注意偏向的中介作用*
“偏向”不是好导向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数说陕西70年”之居民收入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富人治村”:好得很,还是糟得很
2018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像富人一样去思考——读《富人是如何思考的》
渐富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