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之茶
2011-09-29叶琳
叶 琳
灵之茶
叶 琳
芳香,一丝一丝,从碧澄的茶面氤氲开,一双葱白似的手儿,在侍弄着,茶如丝光从玉白的壶里,缓缓倾出……
眉如远山的琴女,端坐在古筝前,兰花指一挑,渔舟湖水乍然泛起。细看她,唇如丹,面如月,双目如潭,清水映兰花一般。晚风撩起她的裙裾,一如月光云影起伏,她仍轻挑慢拢,仙子一般,丝弦淙淙,一曲《渔舟唱晚》,渐近尾声……
婀娜的茶女出来,给客人续茶,尔后,款款离去。这些茶女,文文静静,个个桃红李白,举手投足分寸有度,装束古雅,是我见过的与茶艺要求甚为默契,令人赏心悦目的茶艺员。
西湖龙井、云南普洱、黄山毛峰、蒙顶石花、洞庭香雨……又是那个貌若婉君的茶女来向我报茶名,我只莞尔一笑,她像记起了什么,合上茶簿,歉意地转身去了。不多时,手托茶盘,送来一壶武夷毛尖茶。茶水之清绿,如那阳春三月、那一个武夷山真仙境,都在剔透的玻璃茶壶里,绿色盎然,春意盈盈。
我端视着,面前碧绿的茶水里,粟粒芽释放的绿,好似一座青山绿水,令人惊讶它眩晕的绿,神奇的绿,透明的绿,不能染指的绿,不忍入口的绿……
武夷山,灵山秀水,茶,是一味天地灵物。这灵物,从几千年前的文人雅士,尤其是叫那锦心绣口的清人陆廷灿,一首《武夷茶》“……轻涛松下烹溪月,含露梅边煮岭云”,诵为我今生的期许。期许到了今天,终是到了今天!这壶武夷毛尖,资费180元,非入不敷出的我所能受之。想想也罢,如能含英咀美入诗肠,一篇秀章出笔下,也值!奉壶微倾,茶入小盏,低头轻呷,绿水白牙,满口溢香,芳从鼻出,口舌生津,翠染咽喉,心喜不已。慢,含茶往复之,觉馥郁香浓,久含愈清,愈香,愈是味儿绵长。
午起,闲暇,宜品茗。选茶肆,宜在幽静处。最好静能闻琴,鸟鸣声,溪咽声,风萧声。当然,饮者的心情是这一切和谐的根本。饮茶,要心无杂念,无牵挂,更要无愁。不能以茶消烦,以茶解愁,这将比饮酒更生愁烦。茶有灵性,忧则涩,愁则苦,痛则凉,悲则炽……茶在壶中焚,味在水中泣,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情,什么样的景,其茶味是不一样的。品茶,不全在感官,更在心里。“舌根未得天真味”,余得天怨地愁为哪般?这一想,便不要可惜了茶,对古人的话,“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也了然于心了。
茶,质洁性灵,纤尘不染。饮者有心,茶有心;饮者有意,茶有意。要想饮得茶真味,心有灵犀一点通。而这一点通,大约就是古人所说的最高境界吧。品人生百态,品世间百味,莫过于品出淡泊宁静,莫过于品茶如参禅。茶香如风来,茶波如蝶影,人生如长河,树草花鸟,水光山色,四季枯荣,其实都在一盏茶,只是看自己给自己一盏什么样的茶了。品茗,贵在懂之,惜之爱之,心智如茶者,大约宠辱不惊。此时的荣耀,何尝不是此后的苍凉?此时水穷,何尝不是彼时云起?当无能为力,何不学会远离?饮茶释怀,教人明白事理,分寸有度,不卑不亢,学会隐忍,学会无视。茶能养大道,养稳重,养锋芒不露,养上进而不出风头,养出好人缘。捧茶在手,如知己在心,如佛陀拈花微笑,归去来兮,大隐于世,能伸能屈,能拿能放,真个是,人生如茶,茶如人生。
饮茶,宜孤独,淡定,宜心境如诗。与人共饮,必为知己,至少心气相投。但滔滔天下,知己一人谁是?不懂得粗茶淡饭,不明白人生如水,最好,不与共茶。茶逢知己,远胜酒逢知己,因为,酒友易寻,茶友难得。想想这世上,谁不愿意出入社交,高朋满座在酒店,多为利弊而周旋呢?
而我饮茶,多在夜间,多在月光朗朗之夜。看轻云如絮,簇拥着一轮明月,从天际冉冉上升。月光照窗,一如月仙驾临,如赴仙之约。每在这时,室内烛光相映,清水白玫,心宁如镜,这样的景致,不闻茶香如缕,难道还不遗憾吗?能忍了茶瘾,忍了那份饮茶的好心情吗?当然不能。那样的月光之夜,真是人邀月亮,月约人。茶水如玉,映月光,月如茶,茶似月。是人,是茶,还是月,似人似仙这一切,大约都需在茶醒后。想想看,这岂是在饮茶?不连整个朗朗乾坤,都一同饮下去了么!
映照碧茶,最好是一轮圆圆的、满满的月。不要有欠缺,因为,那样的月,才属于灵性的月,灵性的茶。属于阿炳的月,他曲中的水月。饮茶,其实我总感觉,带一点点忧伤也行,因为我总是多饮苦茶,在饮苦茶的清香中,似闻到了阿炳的琴香,月香,他的心香。我总觉得,苦茶与他,与那个在幽深处的月下,幽幽地走着的他,好似一盏苦清茶,一盏苦苦的清茶,叫人共饮。他的《二泉映月》,似从苦茶波里飘出的仙乐,一曲百年人生的绝唱。我不知道,如果这世上没有茶,没有这天地间的灵物,这《二泉映月》,它是只配我们跪着听,跪着去欣赏的是仙乐,还是从大海月波里飘来的?阿炳穷,不能饮茶,但音乐不穷,气质硬,骨头重,有茶香壮怀!
阿炳的月亮出来,夜空明洁,又该品茶赏清音了。
有“老茶壶泡,嫩茶杯冲”之说,所以,花茶宜壶泡,然后斟入杯;红茶和绿茶,注重茶的韵味,可用有盖的壶、杯、碗;乌龙茶重在啜,宜紫砂茶具;饮红碎茶与功夫红茶,可用瓷壶或紫砂壶,然后茶汤入白瓷杯饮;至于细嫩的茗茶,除用玻璃杯冲泡外,也可用白瓷杯冲泡饮用。当然,小杯饮茶不在解渴,而在闻香玩味,会意那份难得的情致与艺术。《红楼梦》里,妙玉戏谑宝玉,一杯为品,二杯为饮,三杯是牛饮的蠢物了。这话,大约是约束人,饮茶要斯文,要懂得善待灵物,毕竟不是那俗透了的酒,应当举止得体。茶,性质洁静,煮茶前,须先洁手,去油污异味,茶质嫩贵易败坏。要体味这些素质,静默是一个必要的条件,以宁静的心品茶,以冷静的头脑去看世道,思忖人生,才能够真正品出茶的素质。而一泡茶为上,当饮者专心思想的时候,或受邻座嘈杂、或粗女侍茶,常会忽略了淡茶的美妙滋味。古人说,一泡茶如幼女,二泡茶如妙女,三泡茶如少妇。大约鸿儒雅士,品茶不论这些,多是窗明几净,谢客避事,鼓琴赏画,茶盏在手,如惜珍玉,心闲情适,哪管它幼女妙女的呢。只讲究将雨水、清明、白露、大雪节气的头天里,能下的雨雪,收集了埋起来,作烹茶用,就够繁琐不堪了。
夏夜,黄葛树下品茶,是一种绝好的享受,一道绝好的风景。万州多黄葛树,树荫下品茗,是最好不过的了。如果在夜里,嘈杂没有了,只听多了水声,蝉声,能将一只水盆放在茶几一侧,看着那月儿出凌波而来,不是与月共饮,与月共欢吗?
这茶,实难说清楚呢!如此洁净,性甘质嫩之物,却与月与水,与霜与雪,与天与地,与雅与俗,与灵与肉,与爱与恨,与愁与怨,与智与愚,与晴与缺……有着千丝万缕的连缀,那份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性与感悟,奇了去了,绝了去了……
责任编辑/吴 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