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务英语专业“双证融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1-09-28徐福文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职业资格融通商务英语

徐福文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商务外语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商务英语专业“双证融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徐福文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商务外语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双证融通”是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才需求的一种专业及课程设计思路。根据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口的岗位群技能素质要求可以梳理出翻译类、外贸类、文秘类、旅游类和商务服务五大类岗位。针对这五类岗位,遵照“双证融通”原则实施专业教学计划需要进行一系列有别于传统学科知识体系的教学改革。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双证融通;课程教学改革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前景和改革方向是近几年广为社会争议的一个问题。毕业生就业率下滑、专业对口率不高、招生人数过多等现象是人们怀疑和担忧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存在的必要性、合理性的主要依据。不可否认,商务英语专业,乃至全国本专科外语类专业目前面临着许多困难和危机,这些困难和挑战究其根源主要是各级各类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无限制扩张而造成的数量危机,而非质量危机。目前既懂外语又通专业技术的人才在社会各行各业仍然备受热捧。根据“双证融通”原则设计和实施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可以化解当前商务英语专业所面临的众多困难和挑战。

一、“双证融通”是化解危机、专业提升发展的良药

高职教育的基本规律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定位、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始终牢记职业技能和岗位技能导向。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始终瞄准毕业生未来所面对的职业及岗位群。“双证融通”模式是将毕业生职业岗位技能与专业课程教学目标融合实施的一种有效策略。实施“双证融通”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环节:一是针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对应岗位群确定专业“双证融通”的构成要素(职业资格证书种类、级别、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职业岗位导向课程、“双师型”教师等);二是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配置教学资源:师资选聘、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考核方式等)、教学设备及场所、实践教学及企业实习环节的设计组织;三是“双证融通”模式实施过程及效果评价和完善。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自2001年开始招生以来招生人数稳步增长,历年毕业生就业率都保持在95%以上。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立足长三角外向型经济对于商务服务人才的需求来设计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2001-2007年间我们在设计专业教学计划时主要针对涉外文秘和国际贸易两个职业岗位方向设置课程及实训项目。每届学生中都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参加了秘书证和外贸单证员、业务员、跟单员等资格证考试并取得证书。这期间,我们认识到原先的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虽开设了几门与秘书证和外贸单证员岗位技能相关的课程及实训项目,但课程教学要求及目标与职业岗位技能考证并未真正融合,而且所开设与职业岗位技能考证相关的课程也不能系统地培养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鉴于这些缺陷,从2008年起,我们在原有“基础素能模块+核心素能模块”专业课程模块中适当减少了英语语言基础课程的权重,增加了国际贸易、涉外文秘和报关实务三组“岗位导向”课程模块(见图1)。岗位导向模块的课程设计思路即是为实施“双证融通”专业教学模式而进行的一种探索。这一思路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一是较好地解决了“商务英语专业”被诟病为“万金油”专业的问题。商务英语专业在发展过程中事实上的确存在专业定位与毕业生岗位针对性不足的问题,而大约200课时岗位导向课程模块教学能够使学生达到相应岗位知识技能要求。二是岗位导向课程模块能使商务英语专业在 “跨文化商务沟通”这一核心技能的基础上衍生拓展出更多国际商务沟通领域所需的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方向。岗位导向模块既保证了核心技能的培养,又能打造学生从事特定岗位工作的知识技能优势。三是岗位导向课程模块以学生自愿选修方式实施,可以充分照顾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岗位选择意愿,同时也能确保专业改革与调整的灵活性。根据人才市场对于外语人才知识技能的需求变化,我们可以随时调整岗位导向模块的类别和课程。

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实施基于“双证融通”原则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但可以帮助商务英语专业走出目前的趋同化数量危机,而且可以帮助大胆改革创新的院校打造特色和竞争优势。

二、商务英语专业“双证融通”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1.提高岗位导向课程的系统性,整合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推行“双证制度”的关键是将学校教学计划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技能证书相结合,将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技能培训相融合,将岗位导向课程标准与岗位技能要求相融合。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毕业生就业岗位群确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种类、级别、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进而确定职业岗位导向课程种类、课时数、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考核方法等。“双证融通”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业岗位导向课程的系统性、科学性。

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技能是跨文化商务沟通,在外向型经济成分较大的生产加工、贸易营销、行政管理与服务等各行业、各领域都需要跨文化商务沟通人才。而国际贸易、涉外文秘相关岗位又是商务英语专业最典型的对口岗位。因此,在设计岗位导向的双证融通课程时就要充分考虑国家秘书资格证、外贸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以及报关员等资格认证的要求。岗位导向课程组合要包含相关职业资格认证所需的基本知识技能,相关课程标准要与职业资格认证要求基本统一。岗位导向课程要基本确保能够训练学生掌握职业资格或岗位技能证书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与职业资格或岗位技能证书的知识技能考核要求相统一。部分岗位基础知识类课程(如国际商务、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实务等)可以通过双语教学模式将语言应用技能训练与职业岗位知识学习相统一。

2.夯实核心专业技能,打造职业岗位专能

如上文所述,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技能是跨文化商务沟通,因此,语言文化沟通类课程就构成了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参看图1中的核心素能模块)。核心课程的目标是培养本专业学生的核心专业技能。扎实的核心专业技能将确保学生具备本专业相关岗位群所需的基本知识技能。在此基础上,根据国际贸易类岗位(外贸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以及报关员)和涉外秘书类岗位通过岗位导向课程模块的教学培养学生从事某些具体岗位工作的专项技能,从而使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打造专能和竞争优势的岗位导向课程设置必需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及产业发展情况。可以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课程体系,建设一些具有区域特色的岗位导向课程。如商务英语专业可以根据外包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开设一些与呼叫中心服务或信息服务外包岗位相关的课程。鉴于职业资格标准或岗位技能标准可能会与人才市场对于劳动力技能素质的要求不完全匹配,因此,“双证融通”模式的实施既要考虑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又要根据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有所创新,通过一定数量的“前瞻性”技能拓展课程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专业课程体系要在夯实核心技能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意愿为他们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岗位专能。

3.重视岗位技能的实践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

职业资格及岗位技能认证要求一般都十分重视实践操作能力,而传统的学校课程教学普遍存在重知识、轻实践的缺点。“双证融通”的实施不仅需要职业岗位导向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及岗位技能认证要求相一致,同时,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还必须确保教学活动与岗位工作流程相一致,要做到课程与岗位技能要求内容相一致、行为(教学活动与岗位操作流程)相统一。职业岗位导向课程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理论实践并重、突出实践的教学组织原则。商务英语专业大部分语言沟通类课程都强调交际互动和实践教学,但语言交际互动必须融入工作情境和任务才能真正达到锻炼学生职业岗位技能的实效。岗位技能课程要在保证软硬件设备的基础上通过项目实训、岗位操作模拟等方式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和实效。要通过加大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实践课程教师的双师素质提升避免“纸上谈兵”式的实践教学。

4.摆脱格式化课程设置、拓展和开发选修课程

“双证融通”课程体系建设要在专业培养目标的框架内依照职业资格及岗位技能认证要求适度开发和拓展“双证融通”课程模块的种类和数量。就业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意愿是课程体系建设的两个重要参考坐标。岗位导向模块课程和选修课程模块是打造不同院校相同专业特色优势的主要领域。岗位导向课程和选修课程模块间灵活有机的组合(见图2)可以帮助学生打造各自有别于他人的知识技能专长。目前商务英语专业所面临的危机和挑战就在于一方面大部分院校的学生都学习大致相同的课程,另一方面不少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都是三五门商务类课程加上英语语言课程,缺少职业及岗位的针对性。而岗位导向课程和选修课程是解决这一缺陷的最佳策略。

三、“双证融通”教学改革的难点及对策

1.专业设置要跟进职业岗位的分化和变化

“双证融通”的专业培养模式要求专业培养目标要尽可能地契合人才市场的岗位需求。我国《职业分类与代码》(GB6565-86)将职业分位8大类近两千个职业类别,而美国最新2010年职业分类包括461个职业大类,840个细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会催生出更多的职业类别,另一方面在激烈竞争压力下,用人单位对于传统职业或岗位会提出更高的素能要求。专业培养目标与专业课程体系要根据职业岗位的分化和变化适时调整。我国目前的高职专业设置仍然不能充分反映社会职业的分化。同时我国的职业分类标准也不能满足教育机构设计教育项目的要求,我们应当积极借鉴国际上比较科学先进的职业分类标准(如英国SOC2010,美国2010SOC,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ISCO-08等)并对照我国国情适时调整职业岗位标准和职业教育目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既要关注通用的职业技能培养,更要突出针对一种或几种特色岗位技能的培养。通过“专业+方向”或“专业+方向+岗位(一个或多个)”的课程体系设置可以做到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就业市场岗位技能需求的契合度。

2.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与职业岗位技能培训标准同步发展

目前我国的许多职业及岗位还缺少统一的职业技能认证标准,随之产生的问题就是不同院校相同专业对相同的职业及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方面的定义存在差异。在岗位导向课程设置上随意向较大。例如,商务英语专业国际贸易方向的对应岗位群包括外贸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外销员等,而学校专业课程体系中难以充分体现所有这几个岗位的知识技能需求,而通用的岗位导向课程又不能体现“双证融通”课程体系中不同岗位技能证书与课程设置的对应关系。今后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与职业岗位技能培训标准的逐步科学化和规范化将使高职院校“双证融通”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更加科学合理。实施“双证融通”还要避免“唯证是从”的倾向。职业资格的认证考核标准往往会落后于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能的要求变化。高职院校在参考职业资格认证标准的同时更要积极响应企业对人才技能的现实需求。

3.“双证融通”专业课程师资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双证融通”课程教学模式要求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技能培训项目相融合,将岗位导向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证书标准相融合。这种融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基于学科知识体系的课程教学只要求教师做到知识的准确传授即可,“双证融通”则要求教师既具备职业资格及岗位技能认证相关的知识体系,同时能够胜任职业及岗位操作技能的实践教学任务。职业岗位技能往往又需要教师有相关行业和岗位的工作经历。目前高职院校实践类课程的师资力量普遍比较薄弱。国家各级相关部门应当与高职院校共同为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搭建平台,建立激励机制。学院则要从师资队伍建设的长远效益为出发点,真正为实践类课程教师的培养和进修进行有效投入。

4.正确认识专业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技能培养目标的关系

实施“双证融通”课程教学模式要避免将专业培养目标简单等同于一两种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目标。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与相关职业资格及岗位技能认证目标相融合是职业教育的特色和优点,但是这些岗位资格相关课程只构成高职相关专业教育的一小部分。一名厨师或电工或许只需数月即可取得相关的岗位技能证书,但是高职教育除了职业岗位技能以外还包括德育、人文素质教育、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教育。高职教育不仅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相关职业岗位的工作能力和谋生技能,同时,通过比较系统的专业学习为学生搭建起一个知识技能可以不断延伸扩展的发展平台。所以,不能因为“双证融通”课程教学模式具有突出岗位技能的优点就避重就轻,舍本逐末,将职业资格认证和岗位技能证书相关的课程教学作为专业教学的全部。高职教育作为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一环对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科技进步与创新、国家竞争力的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高职教育部门切不可完全成为部分实用技能岗前培训场所。

5.建立灵活实用的“双证融通”实施渠道,培育市场敏感度高的“双证融通”模式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起步较晚,由于社会制度及文化传统等各方面的差异,要真正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模式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探索。商务英语专业属于商务服务类专业,它与高职院校主流的工科技术类专业有很大区别,东施效颦式照搬工科“双证融通”模式和评价标准会使专业发展误入歧途。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服务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比重的提升等总趋势使我们坚信社会经济各领域都需要大量跨文化商务沟通人才。而要为社会提供合格称职的跨文化商务沟通人才就需要对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教学改革评价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用人单位。外语专业的“双证融通”既要避免以岗位技能性不突出的通用技能证书“凑证融通”,也要避免用与专业培养目标不一致的证书“隔山融通”。只要专业目标定位准确,企业对本专业人才所提出的任何知识技能指标都可以融入“双证融通”模式。因此,推行“双证融通”不必“以证为本”,即不可囿于现存的职业岗位技能证书,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先于职业岗位技能证书将用人企业急需的先进知识和技能融入“双证融通”模式,这样就更容易打造专业优势和特色。“双证融通”模式的价值评价与其本身的市场敏感度息息相关。只要能及时把握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知识技能的要求变化并及时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校级特色技能证书的含金量可能远远高于社会通行的技能证书。在推行“双证融通”模式过程中需及时收集用人单位和人才市场反馈信息并及时优化和完善“双证融通”相关的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师资、教学设施及方法等。我国职业分类和职业岗位技能认证体系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因此高职院校在确定人才培养决策的参考坐标时既要时刻关注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岗位技能认证体系同时又要以灵活实用的态度完善和弥补人才市场技能需求与学校技能供给间的缝隙。

[1]蒋志强.校企合作构建“双证融通”的高职课程体系[J].职业教育研究,2007(4):35-36.

[2]范爱民.构建“双证融通”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8(14):23-24.

[3]王会莉.高等职业院校实施“双证融通”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6(5):16-17.

[4]周大农,戚亚光.高职教育“双证”融通的探索与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5(3):10-13.

[5]壮国桢.高职院校“双证”融通的优势、难点与突破[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4):94-97.

[编辑:张雪梅]

H 319.1

A

1671-4806(2011)02-0076-04

2011-02-13

徐福文(1972— ),男,甘肃武威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与外语教学。

猜你喜欢

职业资格融通商务英语
四链融通 创新发展 推动新商业人才培养改革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解读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
圆满融通品佳境,《思泉鼎竹》意浓浓
国务院再取消62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