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011-09-28王晓芳
许 婕,王晓芳
(1.江苏科技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3;2.昌吉学院体育系,新疆 昌吉 831100)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许 婕1,王晓芳2
(1.江苏科技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3;2.昌吉学院体育系,新疆 昌吉 831100)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构建高校竞技体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依据、原则以及指标的确定和权重进行了综合的分析,提出了高校竞技体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模型。
竞技体育;指标体系;现代化;高校
在举国体制制度的保障下,我国竞技体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国的高校竞技体育还远不能为国家的竞技体育的需要提供高质量的后备人才,高校竞技体育远远滞后于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因此,对我国普通高校竞技体育现代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与深远的历史意义。判断高校竞技体育现代化的水平或进程需要由一个合理的、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主要就高校竞技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展开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检索与本文有关的文献期刊、专著,并进行整理与归类;通过互网收集高校竞技体育现代化的有关数据资料,为本文研究提供相关参考资料。
1.2.2 德尔菲法 访谈在体育现代化与竞技体育研究领域有较高造诣的专家、学者,共12人,通过两轮专家调查,在专家意见基本达成一致的情况下,以便确定高校竞技体育现代化的各项评价指标。
1.2.3 层次分析法 在指标初步确定的情况下,采用层次分析法分配各个指标的权重,最后通过求几何平均数的方法,得出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相对权重。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学校体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中的定量指标进行了处理。
1.2.5 移植法 移植其他领域的评价研究成果,优化评价方案。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校竞技体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本文主要以人本社会发展论理论、科学人文主义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依据,论述高校竞技体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2.1.1 人本发展理论 以人为本的理论是高校竞技体育现代化的重要理论基础。高校竞技体育现代化,首先强调的是实现人的现代化,没有人的现代化就没有竞技体育的现代化。实现人的现代化,制定相关人的现代话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应该以人本发展理论为基础。
2.1.2 科学人文主义理论 科学人文主义都是以科学为中心来考虑、解决这一问题的,其主要措施是把科学进行人性化改造,或者把人文因素融入现代科学,实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与统一。面对高校竞技体育现代化这一复杂系统,客观性的量化或者主观性的描述都不可能真实反映出高校竞技体育的质量。科学人文主义提示我们,在构建高校竞技体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时要注重多元化和整体性,是我们处理高校竞技体育现代化评价方法中的两类评价方法的关系、绝对性与相对性和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封闭与开放的关系以及对评价过程中评价信息资料的收集方法与手段等问题中的一个基本依据,它对高校竞技体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1]
2.1.3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高校竞技体育现代化评价的核心,从严格意义上讲,评价的目的不是得出一个客观公正准确的结论,以此来反映高校竞技体育体育现代化的实际水平或者为评选、评优服务,而是通过评价,发现高校竞技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认识高校竞技体育对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性,从而为高校竞技体育现代化的建设与发展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促进高校竞技体育的健康持续发展。高校竞技体育现代化的可持续性发展,必然要求评价注重高校竞技体育的可持续性,以实现高校竞技体育协调健康发展的目标。
2.2 高校竞技体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社会依据
2.2.1 高校竞技体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应以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根据中国各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表,到2050年,中国作为一个国家整体,将全面达到当时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实现在这个阶段的现代化目标。”[2]到2050年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水平应该达到或接近当时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因此,了解中等发达国家竞技体育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也是我们确定评价指标的重要依据。
2.2.2 高校竞技体育现代化评价体系实际上是对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一种预测,而这种预测必须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的。因此,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现状也是我们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依据。
2.2.3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2年)的研究认为 ,“现代化的本质度量包括三个最基础的内涵识别,即现代化的动力表征、现代化的质量表征、现代化的公平表征。这三者具有高度的逻辑统一性,只有这三者同时包容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社会领域中,不同时段、不同领域的现代化才具有了统一的基础。”[3]因此,我们认为高校竞技体育现代化的内涵也应包括动力表征、质量表征和公平表征三个基本内容,这也成为我们建立高校竞技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重要依据。
2.3 高校竞技体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高校竞技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是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必须遵循的准则和依据。作为社会学的一种研究工具,竞技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应具有具体性、计量性、易于解释性、时间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根据研究的目的和指标的功能,本项评价指标设置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2.3.1 人本原则 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尤其是人才资源在高校竞技体育事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彻底扭转在学术研究中见物不见人的错误倾向。
2.3.2 动态发展性原则 指标要能反映高校竞技体育未来发展的方向,对高校竞技体育发展具有预警和导向作用。
2.3.3 代表性原则 力求指标的设置能够反映现代化的本质的、基本的要求,既全面、准确、简明,又防止指标过多、过繁。一个指标已经包含的内容,不重复设置指标。
2.3.4 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一是指标体系的确定要充分考虑计算数据能否取得,尽量利用和开发统计部门现有的资料;二是计算方法力求简便易行,便于实际工作部门参照采用,有利于体育部门普遍接受。
2.4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4.1 运用经验选择法初步确定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现代化评价指标 首先,通过参考国内外社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与体育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同时对多名熟悉高校竞技体育现代化的专家的个别访谈,遵循研究制定的评价原则,按照研究的目的、目标,对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进行了经验预选,形成经验性评价指标体系。
2.4.2 指标的筛选确定 第二轮,我们把评价指标设计成问卷咨询表,请12位全国具有权威性的专家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判断和选择。根据专家意见,删除一些不能较好地反映评价对象的评价指标,保留专家认可的指标。对于第二轮的专家调查数据,我们采用SPSS12.0 软件,经过描述统计量和非参数检验的统计分析,利用变异系数公式[4]:(其中:分析结果显示,3个一级指标中,效果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0.2048 ,低于0.25,说明指标具有很好的集中度;专家评的一致性系数为0.463,且一致性检验值小于0.01。由此认定专家意见的评价的可信度高、评价结果可靠。二级和三级指标调查结果通过分析显示,所有指标的得分均在3.4分以上,所选指标均得到专家的一致认可。各个指标的变异系数均小于0.25,专家评价的一致性系数为0.586,且P值小于0.01,说明专家对二级和三级指标评价的可信度好,评价结果可信。最后确定了包括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18个三级指标的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现代化评价指标,具体见表1。
表1 高校竞技体育现代化评判矩阵一览表
2.4.3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现代化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构建判断矩阵进行数据分析。本次调查共发出12份专家权重系数评定表(专家评分标准采用1~10分制形式),回收12封,回收率100%,其中有效评定10份(这里的有效问卷是指所填数据全部合理有效、且能够通过一致性检验)。所选调查对象在该研究领域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具有教授职称的比例占83.33%,调查结果的可信度高。权重的判断从下面四个步骤进行运算。
第一步:构建判断矩阵,如表1所示(判断尺度表与专家评判表略)。
第四步:判断的相容性和误差分析。对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为 max进行对特征向量的检验 ,首先计算一致性指标,其中n为判断矩阵的阶数,根据随机一致性指标RI表(表2)计算当CR<0.1时,则认为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否则需要调整矩阵,使之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按照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以及三级指标的权重系数,最后得出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如表3所示。
表3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2.5 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价值
2.5.1 本文确立的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现代化评价体系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对于不同的评价主体,不管是行政部门评价还是各院校自评,对于了解高校竞技体育现代化存在的问题都具有指导意义。
2.5.2 通过该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及权重系数,各高校的竞技体育的管理者可以了解当前高校竞技体育的现状,再结合自己学校的办队实际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改进竞技体育现代化的方向、条件、管理等方面。通过评价,反映问题,抓住问题的根源所在,把人力、物力、财力用在关键的地方,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尽早实现高校竞技体育的现代化。
2.5.3 在高校竞技体育的管理、监察、等级评定的过程中,管理部门可把这个评价体系的内容作为评价的依据,对高校竞技体育进行管理、评定。这一评价体系可以帮助体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者对高校竞技体育的现代化进行理论上的指导,为高校竞技体育现代化的管理和决策过程中提供参考。
3 结 论
3.1 高校竞技体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人本发展理论、科学人文主义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
3.2 高校竞技体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应以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依据,以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现状为依据,以动力表征、质量表征和公平表征三个基本内容为依据。
3.3 高校竞技体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主要有人本原则、动态发展性原则、 代表性原则、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3.4 高校竞技体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为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18个三级指标。
[1]孙庆祝,陈家起,陈培友.学校体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2,3]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现代化进程战略构想[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95,12.
[4]周登松,余道明.首都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5):485.
[5]陈颇,殷樱.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与评价体系的构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
[6]赵焕臣.层次分析法——一种建议的新决策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26.
G807.4
A
1674-151X(2011)02-022-03
投稿日期:2010-09-30
许婕(1982~),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
10.3969/j.issn.1674-151x.2011.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