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价值链视域下的中华武术对外发展战略思考

2011-09-28栗胜夫栗晓文

体育科学 2011年3期
关键词:价值链武术发展

栗胜夫,栗晓文

全球价值链视域下的中华武术对外发展战略思考

栗胜夫,栗晓文

1 前言

武术(包括健身气功)是世人公认的中华民族文化品牌。新中国成立以来,武术在国内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相比之下,中华武术在国外的发展状况还存在着明显不足。如何让中华武术走向世界,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发挥服务作用,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

全球化时代的今天,挑战与机遇相交织,国际竞争日益表现为战略的竞争、软实力的竞争。世界各国为拓展本民族的国际利益,文化间的交流、交锋、交融现象日渐突出,尤其是随着海外利益在国家利益结构中地位的不断攀升,各国对文化软实力的功能比任何时期都倍感重要。纵观中国崛起的进程,与西方大国崛起的路径并不相同,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走的是奋发图强的和平崛起之路,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在其过程中更具战略价值。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中国文化正在悄然地令世人肃然起敬。一个热爱、敬重中国文化的世界风向正在逐渐兴起,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正在凸显着它的强劲功能。

文化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全球化的时代需要全球化的发展理论做指导,全球价值链理论体系随着全球化进程的突飞猛进,早已突破商界,广泛应用到其他领域。纵观人类文化,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虽然他们之间的研究区域有区别,但其研究目的是一致的,都是围绕人类文明、科学进步这一大方向进行的。全球价值链理论着眼时代发展实际,对商品的制造与推销具有科学的战略智慧,尤其是它的价值链条中的文化理念,对武术的向外发展同样具有积极的启迪作用。

概括全球价值链的核心理念:一是,在确保品牌质量的基础上,立足世界视野,面向国际市场;二是,强化、优化治理专业各环节结构,形成科学严密的产销通道;三是,注重文化功能,强化服务意识,争取大众信任。笔者认为,全球价值链理论是系统论、控制论、人性论、水桶短板论基础上的发展论,历史的今天,借助其成功的核心理念,对促进武术的对外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河南开封475001

目前,体育领域基于全球价值链的相关研究成果十分少见,结合中华武术对外发展的相关研究更是尚付阙如。武术走向世界的口号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提出,可时至今日,武术走向世界的具体行动并不那么迅速,相关研究成果也稀薄凋零。经查询,除了数篇竞技武术赛事活动和一些民间团体或个人在国外表演的零星报道之外,真正以文化层面,以国学视角,从战略思维角度研究的相关论著还不多。中华武术在对外推广方面的理论研究明显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

中华武术是促进人类幸福、研究人生安全的民族文化系统,在它身上,形而上的“道”与形而下的“术”,都折射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特有基因。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正在加剧,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激荡已经成了世界文化发展的新特征。中华武术既有博大的技术含量,又有宝贵的精神风范,品位不可简单论之,其对外传播已成为历史的必然,民族的需要,时代的呼唤。

武术的对外发展,重在认识文化名牌的国际效益,立足全球,谋划发展战略。通过全球价值链理念,力争使中华武术这支民族文化之花开遍世界,让世人感知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借以宣传民族形象,提升国际地位、扩大影响力,为国家争取国际话语权做贡献。

2 关于全球价值链

1985年,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在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示”。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环节活动实现的,这些环节,虽然各有职责,互不相同,但它们又彼此联系,紧密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在《竞争优势》中,迈克尔·波特还突破企业的界限,将视角扩展到不同企业之间的经济交往,提出了价值系统(value system)概念,这是全球价值链概念的基础。其后,全球价值链理论又有新的发展,围绕“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涉及从原料采集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和分销,直至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它包括所有参与者和生产销售等活动的组织及其价值、利润分配等等”[1]。

其实,大凡世界名牌产品的制造商,他们无一不是典型的全球价值链理论的成功实践者。市场经济给了企业家们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空间,科学技术这一生产力又为他们增添了展翅翱翔的充沛能量。产品的背后不仅是质量的拼比,更有其文化份量与精神的作用。当人们的身心感受到优秀品牌文化的浸润时,品牌就会为国家(或地区)赢得无数忠实的粉丝或跟随者。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就是这么细雨无声,润人心灵。

从某种角度讲,品牌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但要看到的是,品牌并不等于实际效益,好的品牌没有好的营销战略思想,好产品也未必能有好销路。过去,人们常把战略视为军事战争的专用概念,它多指军事将领们在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计谋或策略,更直接地说,战略是为达到战争目的而对战术的灵活运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军事理论也早已被延伸到经济领域,如革命战略、发展战略、营销战略、商场如战场等等。

目前,商界精英仍将古今的军事战略思想视为他们经商的制胜法宝,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趋势也正逐渐步入现代化的实际工作中。我们重视全球价值链理论,目的是要将其进步的核心理念融入到中华武术的对外发展战略中,拓宽思路,开阔眼界,而绝非是盲目简单的跟随临摹、机械套用。

2.1 全球价值链的品牌战略观

全球价值链理论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它的可贵之处,首先在于全球意识和战略眼光。遍及世界各地的名牌产品背后,蕴藏着诸多巧妙的营销方略和丰富的品牌文化精神。陈云岗在其《品牌批判》一书中写道:“在人们眼里,有的品牌就像传世的长篇巨作,浓缩世间风云,厚实稳健,富有历史感,如福特、杜邦;有的品牌就像是文思飘逸的散文,神采飘逸,俊永优美,散发着人类智慧的光芒,像苹果、微软;有的品牌像黎明前诞生的诗歌,凝露般珍贵,拥有直刺肌肤深处的炫目之美,像娇韵诗、露华浓。”这是对不同品牌分别给予的精炼评述,突出了品牌在当今竞争社会中的特征与优势。品牌是和平时代的娇子,它的根本价值在于利益特点与个性被世人所共识、共享、肯定和忠诚。在品牌问题上,大众的亲身经历是对产品忠诚度的直接验证。品牌的内涵丰富,魅力诱人,全球化时代里,只有具有优秀实质内涵、被世人所共识、所信任的产品才能称得起品牌这个称谓,商品是这样,文化也是如此,武术更不例外。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借助全球价值链理论向世界推广中华武术的基本原因之一。

今日的武术,既不是一种纯粹的技术、技能,也不是只讲思想文化的理论学科,而是一门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博大精深的生命与人文相交融的文化系统。现代化信息的普及与推广,武术早已成了世人心目中所敬仰的生命保护神。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武术所特有的防身自卫、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功能与作用,不论是当代还是未来,都是最具魅力、受人欢迎的文化形式。

2.2 全球价值链的驱动机制

由于全球价值链是建立在全球产业链基础上的,因此,全球价值链的驱动力主要来自生产者和购买者两个方面。表面看,产销是一对很常见的统一体,其实,简单东西的背后还遮蔽着浑厚的人文元素,附着在科学系统的动力机制上。今天,我们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催化中华武术对外发展的动力,目的也在于促使商品发生转移,即打破传统观念,切实有效地把武术向世界推广。

就武术而言,其对外传播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在如何推广方面,我们可能不缺认识,但缺少方法,缺少科学周密具有实践性的战略模式。令我们值得骄傲的是,武术这个名词,在不同国度,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面前都是魅力四射的金字招牌,它的所到之处只有欢迎,没有障碍。因此,武术的对外推广,我们要有品牌意识,产销战略,着眼全球,重视全球价值链理论科学性的一面,在驱动机制方面,把握产出与购销这两个动力的启动,激活武术对外推广的积极性与创新机制,卓有成效地将呼喊了近半个世纪的“武术走向世界”的口号化为现实。

武术对外发展的动力可用最基本的三要素来表明:一是天时:知识信息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家以战略的眼光支持民族文化对外推广,为打造中华武术的对外推广链条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天时也即机遇,但机遇并不是长存的,对于多变的当今世界,稍有怠慢机遇就会瞬间流逝。因此,对于天时(机遇)的认识,我们应有判断力和敏感性;二是地利:武术是中国的独有特产,中国是武术的发源地,雄厚的武术资源不但是推动其自身发展的不竭动力,而且是世界武术理所当然的引领者,对此,我们应以主人翁的姿态,豪迈而主动地承担这份重任;三是人和:当今世界,人们对生命科学与人文价值的追求使得武术事业大有所为,武术与生命科学的契合和它对人的全面教育功能预示着武术发展的美好前景。

2.3 全球价值链的治理

武术源于中国,在推广到全球的价值链中,中国是扛大旗的先行者,为使武术的推广持久有效,建立一个坚强有力的管理组织机构尤显重要,因为,这是武术全球价值链条中的龙头部位。武术的人才培养、技术推广等相关活动过程中,都需统一指挥,统筹协调。中国在这一价值链中的领导地位以及引领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武术工作的中心偏重于竞技武术,以竞技武术套路发展为龙头。不可否认,在武术发展的战略进程中,竞技武术固然重要,而传统武术的发展更有其重要性,两者平衡使力才是最佳策略。无论是当今,还是未来,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挽手并进永远是武术全球价值链中的平衡器。

武术的国际推广是一个宏大工程,它的实施必须有一个科学高效的龙头机构组织。这个龙头的位置与责任理所当然地要由中国来担当。武术的对外推广工作是一个看似简单而实为复杂的新课题。国际推广,需有国际意识和国际经营的战略战术,推广也需由不同地区的不同部门共同承担,既可以将整体运作分解为一个个单独的、具体的活动,也可以聚集于某个特定的地理范围内,围绕武术推广形成一种全球性的跨国性组织体系。这样一来,武术全球价值链中的机构组织、治理作用就会显得更为关键。机构的设立、人才的培养、跨国分支组织的设立、具体内容的传播、指令的下达与反馈等,都需要这个相当于司令部的机构来统领。所以,武术对外发展的组织建设及强有力的治理方案与措施,都是价值链条中的智能部分,关乎武术对外发展的成功与失败。

3 武术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优势

3.1 文化优势

武术不仅是一个技艺问题,而且是一种文化现象,是经过千锤百炼凝聚而成的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它与文、史、哲、理、医、兵等诸学科有着相互渗透的密切关系,成了人体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武术属于体育,但高于体育”[2]。凡系统习练武术的人,都会亲身体会到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

武术植根于中华沃土,从一种技能延伸到文化,脱离不了中华大文化的熏陶。首先,他在技击内核的基础上,直接吸收了中国传统兵法理论精华武装自身,形成了一套支撑自身发展的理论体系:攻与防、进与退、虚与实、真与假、曲与直、偏与正、起与伏、伸与缩、静与动、刚与柔、形与神等都是武术运动技术的基本成份,也是华夏古典哲学的特有元素。中华武术门派众多,每一个流派都有其自身的理论基础。如太极拳是基于《周易》理论、道家阴阳学说而创造出来的以柔克刚性质的拳种;形意拳是以“五行学说”发展起来的拳种;少林拳是基于中国古典兵学理论,后采诸家之长不断扩展起来的拳种;另有多彩的象形拳种猴拳、鹰爪拳、虎拳、蛇拳等则是依据自然界相应动物的主要技能创编而成的。就连各家各派武术套路的动作名称,也都带有鲜明的中华印记。

先哲们在崇尚自然的基础上,就地取材,以形喻势,对于武术的每一架势,其命名多采用术语、比喻、成语、谚语、典故等,通体流淌着中华文化的基因。如术语类:马步架打、虚步插掌、腾空飞脚、仆步穿掌等;比喻类:提膝亮掌称为金鸡独立,后蹬腿称为乌龙摆尾,坐盘称为古树盘根等;成语类:二指前探称为二龙戏珠,弓步双推掌称为饿虎扑食等;谚语类:手是两扇门,全靠脚打人;出拳如放箭,收拳似火烧;远用手,近用肘,挨身挤靠情不留等;典故类:荆轲背剑、项庄舞剑、哪吒闹海、武松脱铐、八仙过海等。所有这些带文化用意的辞令,字牌之下都遮蔽着耐人寻味的人文意味。

文化是精神的杠杆,尽管武术流派纵横,门类繁多,技术各具特色,但在习武动机、习武宗旨的要求上,他们都把习武与做人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把道德放在统领地位。综合武术各家门规诫约 ,仁、义、礼、智、信、忠、勇等 ,都是他们十分强调的传承内容。儒、释、道文化体系中的经典精神、传统美德是其共同遵守与践行的基础信条。在“技”与“道”这一复合体上,武术唤醒的是民族品质的自觉,民族文化的认同,民族血脉的根与魂。因此,武术教育不单是一种技术传授,更是一种民族文化、传统道德、民族精神的教育过程。既然如此,武术对外传播的作用及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

3.2 功能的优势

武术受人尊崇的原因是由它自身的价值决定的。武术的功能是多元的,其核心的部分是防身与健身。正是这种功能,才使代代不乏鲜活的楷模出现,影响到世人的追求,进而实践学习。所以,武术的价值是通过修炼得来的,没有磨砺的过程就不会有真切的体悟。

目前,对于武术的看法可谓五花八门,解释也十分随意,不时还会看到有“休闲武术”,“消遣武术”,“文化武术”,“娱乐武术”,“教育武术”等称谓出现。这种时髦的名词究竟能否真正地体现武术的实质性内涵,还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学术问题。就武术的主要功能来讲,首先是它的防卫功能,人都有自己的希望和梦想,都曾有超凡脱俗、成为英雄的情结。武侠小说、神话传奇等作品就是迎合这种心理的有力佐证。一身好武功也自然是人们的精神追求。由于武术脱胎于古代的军事训练,所以,在它身上至今保留有攻防的价值特征,这也是武术的灵魂所在。武术动作千变万化,其动作规格以技击含义为依据。若失去攻防这一核心,那么,武术的本质就会发生变异。

套路是武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它是由单个动作逐步发展成为套路的。武术套路动动皆法、非攻即防的核心价值给自身发展留下了无限的空间。为了武术的延续,一代又一代的先哲们不断为武术的进化贡献智慧,逐步使武术门派多元化,形式多彩化,内容多样化,功能实效化。

所谓的门派多元化,是指武术流派的众多。这是受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思想影响而发展形成的。至今为止,129个拳种是武术界默认的大致派系。每一个拳种流派都有自己的历史、代表人物、文化渊源、技术特征。

形式多彩化是指武术在表现形式方面的突出优势。它作为一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套路也有散打;有单练也有对练;有各种拳术也有各种器械;有桩功也有行功;有静功也有动功;有养生功法也有气功绝技。

内容多样化是世人对武术的一致共识,但多样化的内容都趋向于一个目标,这就是健康身心,全面发展。武术与任何一个体育项目相比,所需要的专项素质都要全面得多。柔韧、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协调、弹跳等,都是武术练习常见的基本功内容。加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一日空等谚语,不断激励着习武之人的恒心志向。也正是如此,才会有“天天练武术,不用上药铺”的健康格言。武术内容的多样化使各个年龄层的人们都能选择适合自身的练习内容,具有广泛的群众适应性。中老年可以选择太极拳(器械)为主的练习内容;中年人可以选择形意、八卦等内容进行练习,青少年可以长拳(刀、枪、剑、棍)为主的练习内容,少年儿童可以选择武术操、小短套等内容;身体虚弱者则可以从事健身气功(桩功、气功)方面练习。练习过程中,从健身角度讲,既可以成套演练,也可以成段进行,还可以有目的地筛选个别动作重复进行练习。

3.3 美之优势

美是最具魅力、最令人向往和追求的东西。美是世界学术领域论述最多的研究对象。人世间,一个被世人所共识、所赞颂的项目,肯定有其大美的一面。武术更不例外,它既有内在的美,也有外型的美。

3.3.1 意蕴美

武术虽然门派众多,其内容类型则是融通的。以长拳为例,武术的先哲们早将长拳的精华归纳为四击、八法、十二形。

四击是指踢、打、摔、拿。简单四字,高度概括了武术的本质与内核,点出了武术技击方法的基本内涵与生命所在。

八法则是指手、眼、身法、步 ,精神、气、力、功。手 ,是指手法,要求动作干净利索,疾出快收,出入无形。眼法,要求是目光敏锐,炯炯有神,内涵刀剑气势。虽为眼法,实为心法、技法。此法不经过专门练习则达不到如此水准。身法,是指武人的躯干部分的运动方法,要求腰如蛇形,前俯后仰,曲伸之时,内劲运行,节节连通,弯而不折,曲而有力,灵活变化。这种状态既是素质的展示,更是功夫的体现。步,武术中的步法很重要,“手到步不到,不知其中妙”,“练武不练步,房屋无支柱”。这些都是对步法的形容。武术中的步法既需灵活又需稳固,练武时的步子一定要抬脚轻、落地稳、进退灵活快捷。

精神原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活动,这里是指武术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气质。运动时,神情抖擞,气势如虹,加之眼法的配合,可呈现出威武的不凡气质。气,在武术运动中也有其特殊的规律性。少林拳认为:“法是拳,力是气,练气行功,送去必用呼,接来必用吸,运气贵乎缓,用气贵乎急,气在先行,力在后随”[3]。长拳运动中,还有发力用“聚气”;跃起用“提气”,静止气下沉;独立用“托气”等方法。气的合理运用,能有效助推武术的动作质量。

十二形是指武术运动中的十二种动作姿态。即:动静起落,站立转折,轻重缓疾。其具体要求是: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雀;站如松;立如鸡;转如轮;折如弓;轻如叶;重似铁;缓如鹰;疾(快)如风。十二形言简意赅,形象逼真,它借用的是自然界生活中常见之物的运动形态。人与自然的结合,饱含着中国古典哲学观的意蕴,给人以意味深长的启发。我们既感受到武术动作动如滔滔江浪猛烈冲击礁石或拍打江岸的澎湃气势,又能发现武术静止动作的不凡内涵,即身如磐石,似处万籁无声的巍峨峻岭之旁。站如松的写意是那么挺拔坚强,立如鸡则又呈现雄鸡一腿收缩、一腿直立、昂首挺胸的矫健英姿。转如轮,说明武术动作中的旋转均需立轮成圆,围绕一个轴心运动,这样才有速度,有力量。折如弓犹如利箭上弦,弓身拉满的蓄劲之势……,十二形以形喻势就、像唐诗宋词一样,永远是武术发展的经典之作、启蒙篇章。

3.3.2 器械美

就套路而言,武术分拳术套路和器械套路。武术器械丰富多彩,俗称“十八般兵器”。其实,武术的各种兵器远远不止十八种。为了捋顺类别,人们把它们归为长兵器(枪、棍等)、短兵器 (刀、剑等)、双器械 (双枪、双刀等)、软器械(九节鞭、流星锤等)等。

武术的每一种兵器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它们从实用性的角度讲,属于罪恶的范畴,是恶之花。从艺术的角度讲,他们又具艺术的创造力,是美的体现。以短兵器的剑来讲,它是中国最早的兵器之一。一把宝剑,通身闪烁着古人智慧的锋芒:锐利的剑尖,锋快的剑刃,对称的剑脊,巧妙的护手,敦实的把柄,闪烁的亮光,加之华丽的剑鞘和饰佩,使剑简直成了珍贵无比的宝物,这当然也是“宝剑”的由来。在中国历史上,它几乎成了武的象征。春秋战国、秦汉时期,侠客均以剑术为长,剑侠的英雄事迹曾是中国历史的亮点。剑又是古代权贵们的不可缺少的护身武器、装饰物。它也曾经是王者权威的象征,尚方宝剑就曾发挥着特别作用。由于剑的名贵,在社会底层,神汉巫师也常常以剑作为斩妖辟邪的专用道具。随着军事战争的发展,剑的军事功能逐渐被弱化,人们再也看不到军事战场上的刀光剑影了,现如今,它们已成了人们支撑精神、回眸古时的艺术珍品。有的人仍把剑挂在家中视若镇宅之物,有的把它作为艺术欣赏品进行交流,剑的精神价值远远超越兵器自身,成为英雄与正义的化身。

一种长兵器——枪是古战争中最常见、最具使用价值的兵器,也是今天武术器械四大兵器(枪刀剑棍)之首。枪有兵中之王的说法,它在历朝历代的战争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夏商到隋唐,从明清到民国时期的国内战争,枪都显示了军事价值。枪通常有枪头、枪缨、枪杆三部分构成。闪亮的枪锋、鲜红的枪缨、笔直的枪杆构成了一支完整的枪体。枪的技术简明而又实用,作战中它出如箭,收如线,配合左右拦拿等技法,使它变得无孔不入,锐不可当。熟练的枪法可以使其攻防自如,古朴之枪能演说出无数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联想起许许多多令人肃然起敬的英雄,给人们的遐想是复杂的、深层的、久远的、富有民族精神的。

世界上,每一个人都爱美,只有面对美丽,心中才能产生爱的种子。关于丰富多彩的武术器械,他们身上独具匠心的艺术之美永远是人类赞叹不已的实证,是感召世人对其学习掌握、实践演练的魅力所在。

3.3.3 形式美

一提到武术,就会有博大精深等赞誉之词。正是有了博大,才会产生形式上的五彩缤纷,多种多样。多样化是广泛适应性的基础,是吸引众多练习者、欣赏者、营造人气的前提。

3.3.3.1 套路

武术发展到今天,其主要形式之一是套路。套路是武术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代代传人把武术动作以套路形式流传于世,这是中华文化的一支,民族智慧的传承。纵观武术各流派套路的大体面貌,无不凝聚着代代宗师们的血汗之晶。

以长拳(查拳、华拳)为例,套路动作招式舒展,姿势雄壮,灵活多变,力法快长。技法上踢打摔拿,刁领锁扣,劈抡扫挂,斩刺撩截等涵盖着武术拳术与器械的基本方法。演练过程中,快似闪电,定若磐石,起伏转折,窜蹦跳耀,跌扑滚翻之间的巧妙结合,更给观者以神奇之感。好的套路如同一首诗,一幅画,一部曲,能淋漓尽致地展现一个习武者的技艺水平。一个成功的武术家,他的背后肯定有着让人敬佩的坚毅品质。因此,磨砺意志精神,培育吃苦品格,促进健康与长寿也就自然成了武术功能之一。武术套路的演练带给人们的不只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无形中它也向人们表达一种积极向上、催人奋进、鼓舞斗志的尚武精神、民族风格。

3.3.3.2 对练

攻防是武术运动的核心,是武术生生不息的动力之所在。对练则是使技术实用化的一种交流方式。早在汉代,武术对练就有较多的记载。据《中国武术史》所述:“汉画像石中有不少表现斗剑的画面,河南登封少室阙上的击剑图像为两名身着紧身衣裤的剑士,正执剑相博斗。河南唐河针织厂出土的汉像画石中亦有两勇士各执长剑相击的图像”[4]。宋代,弓箭手为提高准确性,双方穿戴护具,实施对攻,名曰“亲射”。明代,长枪手为习练实战枪法,以防意外,以毛毡裹矛头进行攻防练习。现代军队士兵练刺杀,身披护具,手持木制枪杆为刺杀武器。

随着时间推移,军事兵器的不断精良,武术便逐步脱离军事交锋的舞台,现已变成了一种富有艺术性的表现形式。目前,我们所看到的对练,是一种以固定的套路形式所展现的假设性攻防实战练习,内容主要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在徒手对练中,不同的拳种风格不尽一致。如查拳、华拳、少林拳的对练多闪展腾挪,窜蹦跳跃;也时有跌扑滚翻加裹其中。观看起来,生龙活虎,灵巧多变。南拳的对练就不同,它下肢步法简洁稳健,上肢肘臂桥法居多,表演者身姿矫健,气力十足,拳掌粘连,步稳势烈。另外,对练还有对擒拿,其风格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总之,对练是套路演练的配套体系,是武术练习的高层内容,若没有单练做基础,对练是学不好、练不好的。优秀的对练套路,表现为方法正确,攻防合理,动作熟练,配合严密,内容充实,意识逼真,其观赏更令人精神振奋,心弦紧绷,惊险不断,精彩的表演往往能把观者引向激动的海洋。

3.3.3.3 集体项目

随着历史的发展,武术也在不断地繁衍新支,集体项目也成了最具感染力的表演项目。它多指6人或六人以上的集体演练。现如今,除了竞技武术项目中的集体项目外,传统武术的赛事活动和各类庆祝活动中,武术表演有既有百人规模、千人规模、甚至万人规模的境况也已不乏其见。

集体项目表演有其自身的优势,其中,最为主要的还是着装统一,队形整齐,动作划一,变化有章法,图案有内涵。演练过程中,每个参与者,精神专注,姿势正确,动静分明,协调配合。加之优美动听的音乐伴奏,庞大的阵势体现出磅礴之势、恢弘之气。

3.3.3.4 散打

散打是武术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指两人按照规则,使用踢打摔等技法制胜对方的搏斗运动。它与前面讲的对练并不相同。对练是事先编排好的固定套路,而散打则是二人身着简单护具,在裁判约束下的真打实战。古时候,武林英雄以擂台的方式试比高低。而今天的散打就是擂台方式的拓展与延伸。散打自1979年开展以来,不断开拓进取。现代化的技术和训练,锻炼了散打运动员的真功夫、高水平,竞赛成了它前进的动力,技击实战成了它魅力独特的项目特色。

回顾历史,散打运动试行之初,各种异议接连不断,实践证明,适度的批评可有效增加改革者的信心与决心。改革与创新向来属于有胆识、有远见、善思考之人的事业。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决不能忽视新项目散打的特殊作用。知识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民族搏击项目间的挑战越来越频繁、越严峻。面对叫板,散打没有辜负国人的培育和重托,常以胜利者的姿态,同来自世界各地的武林高手切磋交流,有力地维护了中华武术的地位。散打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成果,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包容吸收的成功代表。散打的未来不只是守门迎战,而是要主动地走出国门,传播自我,相互交流,为中华武术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3.3.3.5 其他功法

武术最大特点是与时俱进,不断拓展。仅就内容形式而言,除了以上所述,还有很多其他内容。比如,多种健身气功,对于男女老少都具有明显的实用性;硬气功,能巧妙地运用力学原理,创造出令人瞠目结舌的惊奇效果;桩功练习,简明实用,世人可以因人而异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相应内容进行习练而终生受益;功力项目,尽管是传统的习武基本方法,但对它的挖掘梳理和展现,是对传统精华的继承和发扬,突出的是时代精神,延续的是文化传统。

4 武术对外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考

面对世界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如何将中华武术推向世界,一个首要的问题就是谋划发展方略。笔者认为,武术对外发展的战略方案(武术全球价值链构建)的环节至少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4.1 武术的对外发展理应成为国家行为

武术的对外发展作为一个文化工程来讲,首要的是设立机构组织,没有组织的事业是无法取得成功的。武术是一个内含丰富,优势明显,有强大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它的对外推广是一个复合型的工程。过去,它的发展一是由国家体育职能部门的领导支持,二是靠民间传承的惯力来维系。发展目的是全民健身,项目拓展,其开展范围主要在国内,这是时代背景所决定的发展规模和方向。现在看来,全球化的今日,要把既有民族文化风格,又有民族技术特色的武术向国外推行,单以国家体育总局的力量是不够的。对于武术国宝的对外推广,其层面应该是国家级的。担负推广任务的单位应是多个而不应是单一的。因此,本研究建议,武术的对外推广至少有如下几个带有国字头的单位联手运作,即:由国家体育总局牵头,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国家旅游局等参与配合。这些国家机关对于中华文化教育发展各有自己的主攻目标,发展渠道。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他们之间往往又相互交织,矛盾不断。武术的对外推广,若能彼此配合,将会是一件目的一致,资源共享,效果良好的国家文化战略行为。

目前,国家成立有汉语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负责中华文化的对外推广工作,具体工作网点就是设在全球各地的孔子学院。在这个平台上,中华武术理应成为孔子学院教学的重要内容。国家汉语办有责任与相关部委联合制定武术的对外传播推广的方略,设立专门推广链条,筛选推广内容,选择推广路径,进行师资培训,确立方法方式,统筹谋划发展方略,相互协调配合,确保推广工作有质量、有秩序、有规律地进行。

武术的有效推广需要设立国家级别的协调领导小组。否则,各部委之间各自为政,相互之间不会有积极主动的协调配合,这样一来,再好的设计方案也只能是美梦一场。因此,国务院应设立中华武术对外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将武术的对外发展工程纳入到中华文化发展的国家计划中。在实施过程中,相关部委能通力协作,将民族的文化资源运用好,发挥好,争取效果利益最大化。

图1 武术对外发展战略的基本链条示意图

4.2 武术对外发展需要建立专业人才库

学科、专业的发展,必须熟悉内环境与外环境的情况,厘清专业家底,掌握专业人口是专业发展的基本性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虽然于20世纪80年代进行过一次全国性的武术挖掘整理工作,但由于当时的经济条件受限,此项工作不够深入细致。到目前为止,近30年过去了,究竟我国还有多少流派存在,有多少值得保护的民间拳师及大师级别的人物,有多少流派的骨干传人,多少专家教授,多少习武人口,他们到底都在练习什么内容,对武术的认知度有多深等,恐怕我们谁也说不清。这是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和广大武术工作者需要关注和落实的工作。

武术的对外发展,需要我们有一个系统完整的武术文化意识,必须设立专家库、人才库。这是事业的根基,发展的保证,生命活力所在。武术的对外发展战略如同军事上的调兵遣将,对所属的将帅士兵了如指掌,才可以随时根据情况变化合理地用兵布阵。梳理人才队伍,了解武术动态,不但是武术对外发展的需要,国内武术的发展又何尝不是。无论从何种角度出发,此项工程均须构筑。

4.3 建立师资培训基地

武术的推广方略一旦形成,紧接着就需要建立武术专业师资培训基地。在武术全球价值链条中,师资队伍的配备尤为重要。长期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外以武术传播为名的中国人数量并不算少,但由于过去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措施,他们中间,难免鱼目混珠,泥沙俱下,良莠交织。因此,以国家的名义,设立国际武术师资培训基地,是武术对外发展的关键环节。

基地主要包括三个环节:一是从武术界、高校挑选一些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且具敬业精神的武术名师、教授、高级教练、退役的优秀运动员等做师资培训基地的技术指导。教师队伍中要聘请一些外语老师、国学专家、对外礼仪专家等。武术培训基地的师资队伍不是过去单一的技术培训,而是一个以武术文化为主题,相关文化为依托的综合教学团队。因此,基地教师的队伍组合应该是综合性的、优秀的,师表型的。

二是培养目标与对象。所培训的对象是从武术界挑选出来的中青年骨干分子,经系统的正规培训,学成之后,根据需要,派遣到世界各地,担负起中华武术传播使命。这批人,应该是明确自身责任,具有礼仪知识,一身武术功夫,深领武术理论与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懂外语,善于根据不同对象采用不同教学方法且素质高、形象好的专业外援教师。从大局讲,他们是国家的使者,武术的象征。

其三,基地还要接受来自国外的武术爱好者的业务培训。使他们经过基地的学习,迅速成为中华武术的骨干成员,回国之后,同样担当起中华武术传播的任务。

对于基地的作用,我们不能仅视它为一个简单的加工厂和培训场所,在整个发展链条中,他是产品的制造者、质量的保证者、战略的执行者。基地教师队伍的配备要着眼世界各地的具体情况,培养的对象整体素质要高,综合能力要强,业务技术过硬。

4.4 传播内容的基本设置

武术内容丰富,依据中外文化差异,对外传播需有计划、有步骤、有规律地逐步进行,不可能完全照搬国内全面推进的发展模式。因此,其内容选择应该注意重点突出,不失根本。

笔者认为,段位制教材可作为首选的基本内容。据笔者所知,段位制教材的编写目的就是为武术的普及打基础。其适应对象是国内、外的武术爱好者。段位制的特点是由浅入深,逐步升级,突出攻防,打练结合。到目前为止,已有数家流派拳种的教材出版面世,另有数家流派的教材也在修改之中。段位制教材的有效推广,会为武术的普及带来新气象。

第二是太极拳(包括推手),太极拳的优点在于老幼皆宜。套路演练、推手攻防能演绎出无穷无尽的变化。在整个武术领域,太极拳的优势最为明显,普及地域最广,习练人数最多,太极拳项目的对外推广,将会进一步推动太极拳学练的新高潮。

第三是少林拳,少林拳是中华武术的代表与缩影,“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的美誉由来已久,甚至达到了妇孺皆知的地步。少林拳内容丰富,普及面广,在国内、外久负盛名,它的推行,也会使更多的武术爱好者积极地参与其中。

第四是竞技武术套路系列,武术不能缺少高、难、美、新的竞技系列。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对竞技武术的投入量相当之重,如今,竞技武术已经拥有自身的优势。

第五是南拳,雄健的身姿,刚猛的动作,威武的气势都是它动人的一面,此拳种在国外也有一定的市场和人群。

第六是其他拳种,其中包括形意拳、八卦掌、查拳、八极拳、戳脚、翻子等。

第七是健身功法,健身功法内容十分丰富,现已另成一系,但在传统的分类概念中,各种健身气功和功法往往与武术捆绑在一起,形成健身文化的范畴。

4.5 推广途径与方法

产品再好,也需要有产销渠道。武术也需要良好的运营途径:

第一是国际武术联合会。国际武术联合会于1999年获得国际奥委会承认,时至今日,世界五大洲先后成立了洲际武术联合会,会员协会已发展到了近141个,这是一条专业性质的主渠道,它的主要目标虽然是竞技武术发展,但它的辐射作用,会给整个武术的发展开辟途径,拓宽内容。

第二是国家汉语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下的国际孔子学院。近几年来,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目前,设立在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多达500余所,如果加上武术的元素,文武兼修,定会完美体现中华文化的风采。2008年10月,河南大学与美国阿克伦大学联合设立了孔子学院,学院重视中华武术的重要价值。2009年暑期,在Barberton高中举办的暑期中文讲习班上,太极拳和太极剑的表演深受中学生欢迎,同学们习练太极拳的照片登上了当地很有影响力的《阿克伦灯塔报》(Akron Beacon Journal)的头版,引起良好反响。2010年2月3日至4日,河南省教育厅“汉办”率领汉语国际推广少林武术基地学生到美国俄亥俄州举行了名为“武林汉韵”的武术表演,震撼了俄亥俄州的青少年学生和社区居民,他们对中华武术的技艺赞不绝口,极大地增强了中国文化在美国的知名度、影响力。武术的对外发展可以单独进行,更可与汉文化的推广相结合,武术应该是汉文化推广中一门不可缺少的重要课程。

据笔者所知,全国还有很多高校极力要求在国外设立孔子学院,作为政府,应该科学地规划它的发展规模,发展过多,势必产生泛滥。孔子学院也有一个最佳价值链的问题,加强管理,办出质量,办出效益才是它的目的所在。

第三是发挥文化部对外联络局的作用,文化部的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指导、管理对外文化交流和对外文化宣传工作,组织拟订对外及对港澳台的文化交流政策,指导驻外使(领)馆及驻港澳文化机构的工作,代表国家签订中外文化合作协定,组织实施大型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这些条例,对武术的外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相信,有国家汉办的支持,有国家体育总局在业务方面的指导,加上文化部对外联络局的支持,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在世界各地加强网点建设,使武术大展宏图。

第四,迎进来,走出去。为了中华武术的对外发展,国家体育总局有关职能部门,应从长计议,利用国际武术联合会这一通道,利用师资培训基地这一平台积极地、有计划地对国外武术骨干进行培养、培训。他山之石为我所用,使更多的武术种子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着眼未来,以长远的规划发展中华武术。

另外,要组织武术讲师团,利用企业渠道、民间交往、国外武术爱好者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实施武术对外培训行动。对此,财政部的任务是资金相助,为未来的武术文化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第五,专用教材的编写。教材是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学生们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最为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武术的对外发展要有自己的配套教材,要使读者能看懂、学者能自学。教材的编写要有针对性和专业性。针对性是为了便于传播,专业性是指武术的应有特点要保持,要体现中华文化的风貌。教材要有系统性、科学性,要有长期向世界推广中华武术的志向与打算。

4.6 发展动力

要使武术对外传播卓有成效,长久发展,除了有完善的战略规划外,关键还在于能否使习练者亲身感受到武术的良好功效,体验到武术的无穷魅力,从技术和精神层面享受武术所赋予的快乐。因此,要注重和开展如下工作:

4.6.1 有计划地在各国开展各类武术赛事活动

竞赛是促进武术发展的杠杆,比赛过程是对参赛者武术理念的教育过程,是开扩眼界、提高水平、以武会友的直接平台。经常进行各类武术赛事活动,可以使武术练习者不断地加强信念,精益求精,不断追求武术的更高境界。

4.6.2 经常开展不同类型的武术表演活动

当下的社会民众都十分注重生命质量。休闲娱乐成了时尚,武术表演活动可以更有效地彰显自我,增加交往,获得自信与愉悦。由于我们的研究对象是向对外推广,那么,充分发挥武术社团组织的作用,使武术活动融入到当地的各种庆典活动之中,会更有效地起到宣传作用。

4.6.3 定期举行国际性交流活动

武术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大范围的交流活动。国内、国际性质的赛事活动是激发武术爱好者的有效举措。目前,在郑州连续举办的国际少林拳活动,在焦作举办的国际太极拳年会,以及在武当山、在香港举办的国际武术活动等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些活动在海外其他国家和地区举办效果会更好。

4.6.4 重视科学研究,开展科学讲座活动

科研是学科的先导,武术的对外推广目标是发展武术的基本人群,传播中华文化的基本理念,弘扬民族精神。海外人群对武术的理解不可能像国内民众一样深入。所以,必要的科学讲座将会加快海外受众对武术的理解,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特别是通过武术健身对人体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测试会更具有说服力。由于武术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它的科学研究,20世纪70~80年代进行了一些,但一直没有被重视起来,研究成果甚少。据笔者所知,对于太极拳健身原理方面的研究,我们国内还不及国外重视。由此也说明一个问题,在武术科学研究领域,潜心研究之人少,学术浮躁之风盛行。

5 结束语

伟大的时代召唤伟大的事业与行动,武术的对外发展需要全球价值链的战略思维与具体方案。伴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宝武术应该是中华文化海外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中国的国际公共关系发展、树立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

对于优秀的武术文化,我们既要保护、传承、发展,又要以开放、交流、推广的姿态面对。“文化的价值不仅仅是拉动了多少 GDP,更在于文化本身对构建民族核心价值体系,承担民族精神的历史使命做出了多大的贡献”[6]。国家的日益强盛就是武术发展的良好机遇,国家所需就是武术发展的最大价值。

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中华武术的对外发展是一个充满理性、富有激情的突破性抉择,这是历史赋予当代中华武术人的责任和使命。为此,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进取意识,勇于担当历史重担,认真思考发展方略,并付诸行动,使武术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书写历史的新篇章。

[1]林毅夫,刘明兴.经济发展战略与中国的工业化[J].经济研究,2004,(7):48-58.

[2]伍绍祖.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3]栗胜夫.少林拳珍诀秘要[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4]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5]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

[6]王海洋.我们的答卷[N].光明日报,2010-09-28.

Global Value Chain Perspective of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ese Martial Arts towards to Foreign Counties

LI Sheng-Fu,LI Xiao-wen

武术的科学研究归根结蒂是传承与发展研究。从全球价值链的理论视角出发,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逻辑推理等方法,结合武术发展实际,提出中华武术国际发展的战略思考。研究认为,全球化的时代需要有全球化的理性思维,武术的对外发展如同商品的推广一样,既要有高远的发展理念,还需构建科学系统的全球化发展战略。武术的国际发展是一项综合性文化工程,它的有效推广应该在国务院协调小组的领导下,由国家体育总局牵头,由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等相关部委积极配合参与的国家级行为。

全球价值链;武术;发展

The martial arts scientific research in the final analysis is the heritage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Based on the theory of global value chain perspective,throug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logical reasoning,combining the martial arts development reality,this paper proposed the Chinese martial arts strategic thinking toward to foreign countries.It points out that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needs globalization of rational thinking,martial arts towards to foreign countries as commodity promoted as should have both a lofty development idea,still need to construct a scientific system of globaliz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chain.Martial arts towards to foreign countries is a comprehensive cultural project,its effective promotion should be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state council coordination group,led by state sport general administration,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ministry of culture,the ministry of finance related ministries to cooperate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national behavior.

global value chain;martial arts;development

G852

A

1000-677X(2011)03-0013-09

2010-10-29;

2011-02-1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0BTY004)后续研究。

栗胜夫(1951-),男,河南舞钢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武术发展,Tel:(0378)2851418;栗晓文(1983-),女,河南开封人,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

Henan University,Kaifeng 475001,China.

猜你喜欢

价值链武术发展
数字化转型与价值链成本管理研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价值链重构》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