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路上的小闫

2011-09-28毛守仁

湖南文学 2011年3期
关键词:刊物都市生活

■毛守仁

在路上的小闫

■毛守仁

2004年7月在晋北荷叶坪旅游区

作协一行人,乘辆“面包”,前往霍村去参加小闫的婚礼。

霍村挨着一级公路,远远就从车里看见村边围着一两段垂头丧气的土墙,那是堡墙,如今没有堡门,没有垛口,成了半截子历史拉下的硬屎,没用了。只是土堡墙的走向,让我们想到当初围拢村子的生活情状。小闫已经不在这个堡子里了,已经在省城行走,他选择在故乡办婚礼,自然是为了顾全父母的面子,说不定,也是对他乡村生活的一个交待。他小闫的一路风尘,都是从这儿出发的。他现在仍然没有后悔过他的出走。出发的时分,意气奋发,情绪激昂。

本地人知道,霍村居住的尽是外路家,逃荒流浪到此地落脚生根的农民。小闫的爷爷也是挑着担子从山那边逃难来的。到小闫,已经第三代。第三代又要娶妻生子,安身立命了。

——只不过,小闫已经不在霍村生活。

小闫从这个村子走出去后,县城做过小报编辑,甚至闯荡深圳做过文案,做过广告,如今漂泊省城,出入报社继续笔耕。他离开这个城堡,这方土地,走进都市,寻找着新的生活节律,寻找着自己的精神领地。

这是一座连门楼门洞门扇都没有的城堡,无可奈何地开放的外表,然而真正走出它却也需要一番勇气,一番执著。小闫走路,迈着小八字,落脚轻轻,不带出什么动静。却走出去了,上路了。

他这样描述自己的行走:由村西第三个老旧的院落出发,经过一段大树遮蔽的黑暗时空,穿行在已经沉入夜幕的土路上。悄然地、颤抖着双足移动步履。足音茫然而无序地敲击大地,像一个迷路者在忘怀中永久地迷失。

从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农家,走出来,自己用文字码出一条生路,绝非易事。要知道,他不是循规蹈矩考出来,分配单位,挤入城区,而是自己别着一枝水笔,挟着一摞文稿,轻声静气地走进都市,走进报社,走进了文学圈,也走上人生青春岭。这一点,竟与从呼兰河河畔走出到哈尔滨的萧红相似。

那一走,成就了萧红,这一走,成就了文盛。

走出去,是对乡村生活重新审视的高点建立,流浪生涯,又是一种珍贵的库存,生活的厚钝的茧正酝酿。

于是,小闫报上的文字多起来,刊物上的作品多起来。先是市内、省内,然后,到了省外,到了时下流行的刊物上。闫文盛的名字,在文学圈里不再生疏了。闫文盛的作品,引起读者注意了,放到了刊物的主稿位置上了。他先从诗歌起手,《诗刊》《诗歌月刊》什么的,写诗。把心中的困惑说出来。然后,写散文和小说。把世事中的浮土拭去,使它露出沉静的内核。又是《黄河》《红豆》,又是《山花》又是《布老虎》的,这些刊物名称虽然带着民间泥土色,却又是十足的新潮新派。打的是青春旗号,这种摆在都市立体交叉桥上的布老虎,是现代人的一味情趣。恰恰是小闫出身印痕与踏浪都市的行踪缩影,精神写照。

也正是他走出去,形成了自己的气候,才能有今天这样一场婚礼。

小闫西服领尖上别了一朵红花,领回个婷婷玉立的新娘。新嫁娘是学中文的,眼下在公司做经济,是个标准的晋中女人,而小闫个头袖珍,面目清秀,轮廓线分明,不但不像从庄稼院里走出来,甚至不像北方人,高原人。倒像从小桥流水的粉墙下走出来的南方人。

一对都市新人,回到乡村,扮一回传统的乡间婚礼,按着本地乡俗走流程。有趣的是,他家的小院子,一排青砖正房,并没有前脸院墙,为了挂喜联,栽了几根树枝,象征性地搭了个门,像是漫画家黄永玉寥寥数笔的速写。小闫的婚联就贴在这些枝枝棍棍上,真正像《山花》《布老虎》等刊物的封面。

而内文,也就是小闫的生活内容精神领地,却是用乡愁构成的一幅都市行走长卷,一个不停地探索,不停地回顾,又不停脚步地在路上奔波的行者。

他在都市,心底却是一片空茫怀旧的柔暖。“那个暗红色的窗帘,每一个夜晚囚禁我的视线,使我沉入黑暗,使我回到对一个乡村的记忆和想象之中。”

他常常与乡间的那些意象对视,那个在村路上奔跑的、在草滩上牧牛的、在庄稼地里拔草以及在小河边洗手的文盛,便产生了光晕,滴水不漏地漫溢过来。他常常在这样的对视中迷失。想起来只是一次次扑朔迷离的相逢,但他竟然觉得所容纳的空间却远比真正经历过的广泛而空阔。本雅明的《柏林记事》写到,一个人可能在城市的迷宫中迷失自己。于是,乡村生活的那些淳朴影子又成为他的隐性伴侣。

在繁华的市相中,在纷乱的现代生活页面上,他是一个纯粹的,娴静的沉思者。在这个意义,让我们想起三十年代住在上海亭子间的那些顾影自怜的作家。甚至在小闫后来的一些散文文字中,还能闻到那个时代的些微气息。

现代人的交往是频繁的,多义的,灵动的,礼貌的,而小闫却没有四顾不暇,他只把自己的炯炯目光盯在文学上。进了屋子,不管这间屋子里有几个人,谁是客人,谁是主人,也不管大人,小人,男人,女人,这些人都是什么关系,他一概视而不见,置若罔闻。他只与那个要找的文学人说话,连普通的招呼也不打。这就是小闫直奔主题的社会方式。

他不说题外话。这在许多人看来,太不人情理道了。可这就是小闫。贾政的那副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他没读出味道,他不做这等文章,所以,他的另外一些文章,如《你往哪里去》《光线》《一个人的散步》等,才可以做得早慧,做得纯静。他不去洞明世事,转身来把眼睛安在胸口,洞察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也是一种视角。小闫是七○后,他们的同龄人,登上文坛都是风声鹤唳的,小闫即使在文坛行走也如在路上行走,小八字,轻抬脚,轻落脚,便是摆在掀开封面就看到的篇首,也不满世界张扬。

当然,时下有许多作家诗人是不掷地地便有声的,在官场上可以左右逢源,在生活中可以声色俱浓,在社会上做得人物领袖,在场面上叱咤风云。这样文武皆备的人固然昂贵,可那只能是张三李四,不是闫文盛。小闫就是这个样子,静静写着,低声说着,悄悄走着。

我们离开霍村的时候,小闫的神态业已经要离开村庄了。我仿佛能看到脱去新郎装束的小闫,不声不响地走在都市,拖着长长短短的身影。

猜你喜欢

刊物都市生活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刊物贺词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读者论坛等
编后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