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1-09-27张丹平王洪飞
张丹平,王洪飞
(1.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后勤服务中心,辽宁 沈阳 110136;2.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高校后勤的服务育人是主要是通过后勤人自身的服务形象和服务行为来完成的。后勤人在日常服务工作中,以其默默无闻、不惧脏累、无怨无悔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学生,以其良好的服务技术、优质的服务态度和文明的语言影响着服务对象,其作用与为人师表的作用是一样的。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思维及原有体制的影响,高校后勤在服务育人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结合多年的高校后勤工作实践并对一些高校进行实地调研后,发现高校后勤在服务育人工作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1 学生对高校后勤服务育人认识存在问题分析
高校后勤是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是为教学、科研提供保障的部门,后勤工作是高校所有工作中最基础的工作,掌管着教师和学生的吃喝拉撒睡,而后勤职工是高校职工中最不显眼的,用一句通俗的话说是后勤职工只是干活的。因此,有的学生认为后勤工作和服务育人根本是井水不犯河水。很多事情,如果不身临其境,是很难体会其中所蕴含的各种深刻含义的,通俗一点说,就是“不入厨房,安知柴米油盐贵”。同样地,对于后勤工作,如果未曾经历过,或者说未作深层次的了解,是难以理解其中的酸甜苦辣的。更何况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不少从小到大都是处于一种舒适的环境之中,根本无法体会后勤工作的艰辛。
在本文写作之前,主要选取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大学生以集体座谈及专人访谈的形式进行交流。座谈、访谈主要内容是大学生对后勤是否了解及了解程度如何;学生对后勤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公寓管理、饮食服务、卫生医疗、校园环境是否满意。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基本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即大学生群体对高校后勤服务育人概念处于“集体无意识”状态。大学生普遍都是只知有后勤服务,不知后勤服务中还蕴涵有育人的功能,甚至可以说,当代的大学生并未意识到后勤一直所倡导的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很有一些自作多情的味道,是一种一厢情愿的表现。
由于大学生对后勤工作缺少了解,处于集体无意识的状态,这样导致了大学生对后勤的活动缺乏参与热情。况且当代大学生是一群高敏感性、高参与性、高互动性的群体,他们朝气蓬勃、充满热情,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有极大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的同时,又反过来以极大的热情参与社会活动,但前提条件是他们参与的事件或活动能够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兴趣,或者说某人或某群体能够让他们产生接近和融入的渴望,从而引发高参与、高互动的行为。如果无心关注,兴趣索然,必定谈不上参与,从而也就不可能促进了解,产生理解,这也就使得后勤服务潜移默化、言传身教式的影响作用失去了用武之地。
2 高校后勤工作者自身条件与服务育人要求的差距分析
众所周知,育人先育己。高校后勤要想达到服务育人的目的,首先必须要拥有一支综合素质与服务育人要求相匹配的员工队伍。然而,就当前现状来看,服务主体的整体素质与育人要求仍然相距甚远,主要存在3方面的问题。
2.1 员工队伍质量偏低,服务育人意识不强
高校后勤干部、员工文化水平偏低,领导班子中具有高学历的也不多,职工队伍老龄化严重,在许多高校后勤实体中35岁以下员工占后勤全体人员不足5%的比例,因此对新事物、新观点接受能力相对较弱。虽然后勤企业开展了多渠道的“育己”途径以提高员工队伍素质,但这些培训对他们而言,效果并不如预期中的理想。可以说,一些员工对于后勤企业的宗旨、理念很难理解,对于企业所规定的一些服务标准、要求也需经过反复培训才能加以执行,甚至是经过反复培训之后仍难以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相当困难,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在短时期内难以得到较大的提升。
2.2 员工的文化水平低,服务育人水平不高
从受教育程度来讲,后勤的员工与大学生是不可在同一个层次上进行对比的。虽然我们可以说,文化水平低的人未必素质就低,但从整体上来讲,这必然是呈现正向关系的。后勤服务活动即使做得再好,也不会像英雄事迹那样轰轰烈烈,可以在瞬间感染人,这其实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并且大多数后勤员工属于会干不会说的“老黄牛”型,基本不具备教育的能力,也很难从教育的角度与学生进行交流。且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当代大学生都是比较具有独立思想甚至叛逆思维的年青人,一方面,他们不喜欢他人经常对他们进行说教,因为从小到大的灌输式道德教育模式使他们从内心对这种教育方式产生了排斥心理;另一方面,他们也对后勤员工缺少应有的尊重,很难去倾听一名文化知识水平与其相差甚远的后勤员工对其所进行的教育。
2.3 后勤员工流动性大,服务育人重视不够
高校后勤大多数职工是临时工,他们的工作涉及到后勤工作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是后勤财富的主要创造者,是后勤的中坚力量。但是,由于高校的体制所决定,临时工根本得不到像学校事业编制职工一样的待遇,同时,在激励机制方面同样缺乏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性,同工不同酬,正式工和临时工待遇差距过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员工的公平感不高,导致人员流动性大。通过对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建筑大学、辽宁大学后勤临时工进行调研发现在后勤工作6年及以上的人员很少,有的部门甚至没有,而工作时间在1年以下的约占后勤总临时工人数的60.5%,工作时间在1年到2年人员的比例约占临时工总人数的31.5%,而工作3年以上的约占总人数的7.9%,这就无形中增加了管理难度。即使花大量的人力、财力对他们进行有关服务育人方面的培训,到头来还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还浪费人力和物力。调研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后勤临时员工情况调查表
3 提高高校后勤服务育人水平的对策
根据高校后勤服务育人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3.1 加强后勤自身的宣传及与学生的沟通,提高服务育人质量
针对大学生对后勤服务育人工作所产生的集体无意识现象,后勤必须要加强自身的宣传,同时还要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后勤工作的理解,同时也能促进后勤工作的更好地发展。比如后勤可以通过刊出一些有关后勤工作动态的报纸、杂志或利用广播、电台、网站等校内外媒介加大自身的宣传,并积极邀请学生参与后勤管理,让学生充分了解后勤工作,理解后勤工作,提高学生的理解和信任程度。
3.2 加强后勤队伍建设,强化“服务育人”意识
员工是企业的基石,是服务工作的实施者,是服务育人的主体要素。后勤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决定着后勤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高低,也影响着学校整体水平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高校后勤要真正肩负起服务育人的重任,必须建设好高素质的管理队伍、高水平的技术队伍以及甘于奉献的服务队伍,使后勤职工真正能够以良好的服务形象和服务行为感染身边的每一位学生。
3.3 加强后勤内部管理,使学生在优质服务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大学教育以“育人为本”,作为大学组织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后勤保障,也只有将育人使命真正融入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活动,才能真正与现代大学教育融为一体,否则将处于一种不适应、不和谐的状态。可以这样说,高校后勤在实践工作中积极地履行着服务育人的特殊职责,并努力使自身能够真正成为服务育人的有效实践者,使后勤的服务育人真正成为高校“三育人”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加强后勤的内部管理,严格按照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原则,使后勤职工真正的感受到公正、公平,才能提高后勤职工工作积极性及工作热情,使他们自觉的改进自身的不足,在服务形象和服务行为上不断得到完善。
总之,只有后勤工作者脚踏实地地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构筑美好的人际关系,去践行“服务育人”的承诺,用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格力量去震撼学生的心灵,才能促使学生健全人格,全面发展,同时也使我们的后勤服务育人工作在大学校园人文阳光的照耀下进一步得到发展。
[1]李旭新.大学后勤管理新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2]孙军昌.高校后勤的绩效管理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3]侯建设.高校后勤精心化管理[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4]郑雅萍.服务育人—高校后勤育人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
[5]黎玖高.现代大学后勤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6]盛裕良.21世纪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构想[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7]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8]王立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理论与实务[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