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官员的教子之道

2011-09-27伊雪绘

西部大开发 2011年11期
关键词:家法柳氏颜之推

◎ 文/伊雪绘

我国古代,人们的理想人生模式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而齐家则是家庭教育所要达到的理想目标。官员的一言一行,对国家、对社会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正因为如此,官员们的教子之道便会成为人们教育子女的重要参考模式。

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官至给事黄门侍郎,他对子女的教育一直遵循着“读书为上”的原则。北齐灭亡后,颜之推被迫举家迁徙到长安,朝无禄位,家无积财。面对窘迫的生活,其子思鲁问道:“现在我们既没有朝廷的俸禄,也没有积蓄的财产,我们就应当尽全力劳作,来养家糊口,但您却经常督促我们学习,让我们勤习经史,可是您知道吗,我们做儿子的,不能供养双亲,心里感到非常不安啊。”颜之推听罢,语重心长地说道:“做儿子的把供养双亲的责任放在心上是对的,但做父亲的更应该用学到的知识来教育子女。如果我的丰衣足食是用你们放弃学业换来的,那我真是食不知味,衣不觉暖。只要你们能够努力读书,继承祖上的基业,即使是粗茶淡饭、粗布短衣,我也是心甘情愿的。”

唐代柳公绰一门显贵,柳公绰与其弟柳公权、其子柳仲郢、其孙柳璧、柳玭等皆至高官。柳家也以治家严谨闻名于世,柳氏家法成为时人教育子孙的榜样。柳公绰对子女们要求十分严格,一到灾荒的年月,家中虽然储备甚足,但摆在子侄们面前的却始终是一碟菜。他还经常让他们吃野菜,对他们说:“你们爷爷在世的时候,曾经因为我们兄弟学习不好,就不给我们肉吃,我们终身没有忘记他老人家的教诲啊!”柳家子侄们听后很受教育。柳公绰试图通过这种方法,教育子孙一方面要勤俭持家,同时还要勤学苦读。

柳公绰十分重视长幼之序。他在外任官时,一次其子柳仲郢前来看望。柳公绰要求他在距离衙门很远的地方就要下马,以示对长辈的尊敬。同时还要求他要尊重府中的各种职员,不要因为职位低而轻视他们,也要对他们行晚辈之礼。在严谨家法的影响下,柳玭写下了《诫子弟书》和《柳氏序训》,从做人到治家,集中体现了柳氏家法的精髓。

综观中国古代官员的教子之道,一方面与普通百姓之家的家庭教育内容颇有重合之处,如关于尊敬长辈和立志勤学等,这反映出家庭教育所具有的普遍的社会性;另一方面,倡导为官俭朴、清正廉明则充分体现出官员的教子特色。

古往今来,很多名人政要都选择以书信的形式教育子女。例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曾国藩身居要职,公务繁忙,长年在外,无法经常督促子女,于是写信成为他教育子女的重要手段。即使工作到深夜,他也要抽空阅读子女书信。以他的长子曾纪泽为代表的曾家后代,多为一时才俊。因此,在曾国藩的著作中,以教育子女为主要内容的《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傅雷家书》是傅雷和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的书信摘编。傅雷在表达父子亲情之外,更多的是像朋友一样讨论艺术理论、音乐造诣,并借以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使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在现代,外交部原部长李肇星写给儿子的书信集《黑色,是美丽的》,收录了他20多年前第一次作为外交官在非洲国家莱索托和肯尼亚常驻期间写给儿子的部分书信。他思乡念子,“心头泛浪花”;非洲人民的真诚友好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又深深感染了他,使他深感“天涯有故乡”。于是,他将当地的精彩传说一一记下,捎给远方的幼子和他的小伙伴们,字里行间涌动着对中非友谊的讴歌和对下一代的殷切期盼。

猜你喜欢

家法柳氏颜之推
党派之争与颜之推的历史书写
家法
折一枝青柳,寄一场别离
家法:整齐门内,提斯子孙
折一枝青柳,寄一场别离
柳氏家 因韩剧走红的铁板炒鸡
颜氏家训千古传
浅析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今家庭教育的启迪
跪出来的情趣
“老子这是执行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