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西安模式”面临新的选择
2011-09-27王春泉西北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 王春泉 西北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硕士生导师
“曲江模式”的“下一转”
在“西安进步”的大旗下,曲江新区选择“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有效地切入了针对“四方城”的现代改造,制造了密集的景观组团,并产生了相当的晕轮效应,已经在事实上启动了古城西安的“城市更新”工程,扮演了西安发展的代理商角色。所谓“曲江模式”更有意义的描述,应该是“西安模式”。
在我看来,曲江文化产业建设的重要性恰巧就在于它是西安这个历史古都再生史上的“伦理事件”。作为“点火装置”,它有效地突破了“四方城”的都市想象,让西安转身迈向现代都市时代。“曲江模式”的重要性在于政府扮演都市建设的核心主体,以及整合运作的资源处置思路。“曲江模式”最微妙的价值在于,如何将现代知识工具和地方化文化资源有效地结合起来,寻找出“在地化发展”的具体性可能。
正是这样的格外授权与整合动员所带来的新成果,引发了关于“曲江模式”的激烈争论,给“曲江模式”的“下一转”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新的考验。
西安构建的传播语境
按照传播学的观点,这样的历史行动应当面对最核心的几个问题——我们在哪里?我们为什么在这里?我们要去哪里?我们将如何去那里?第一个思考涉及“西安身处”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涉及西安的批判与反省;第三个问题涉及西安发展的“愿景”而非单纯的“远景”;第四个问题涉及西安建构的资源梳理以及建构路径、修辞化语等。
为此,西安建构与传播首先需要面对的是西安愿景描述问题。也就是西
作为“点火装置”,它有效地突破了“四方城”的都市想象,让西安转身迈向现代都市时代。安与它的“目标市场”在未来交集、碰面、共处“同一”结构的“聚焦点”的勾勒和表述问题。
“曲江—西安模式”的品牌构建
将全球视作“品牌市场”,从西安角度而言,是“都市品牌市场”。在这个意义上,当下引起注意的给西安每条街道重新命名等,都还只是“品牌符号”建设工作,仍然不是西安再构的全部和重点。在“西安愿景”没有得到很好的照料之前,一切运作都是松散的和缺乏关联的。包括曲江发展和以“现代田园城市”相期待的西咸新区建设,都将如此。
按照产制与传播的思路,西安发展需要“品牌管家”——品牌管家是一种完整的哲学;是一个“地方的”生活方式。具体地讲,是思考这个地方所作的每件事的一种新方式,是对待他们的工作、他们的生活、他们的问题、他们的策略、他们的每天的方式。
基于这样的视野看“曲江—西安模式”将会是另一种意味。在未来的探索中,需要深入检讨的是,“西安将在哪里”;需要深化思考的是,曲江建设如何将“西安品牌”逐一发想并表达出来,例如西安的都市哲学、西安的都市基调、西安的气息捕捉、西安的空间建构、西安的伦理性表征、西安的论述资本发展等,都需要曲江建设者这样的“西安建构之先锋”费心设想。西安究竟朝向“巨型城市”抑或“拼贴城市”,西安成为乌托邦的典范还是异托邦的楷模,西安发展成“快城”抑或“慢城”,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曲江模式”的经营者们的心智与想象力。
西安建设与传播恐怕不仅仅需要考虑现代性发展问题,更需要认真思考“城市”、“生活”及其相关人类性的健全发展问题,警惕西安的消费主义转向……
实践可以灵活地弯曲和变形,但所有的实践最终都应该落实到“西安品牌”的建构与传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