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二十年汉语新词英译探析
——汉语新词英译中的异化趋向

2011-09-25张京平

怀化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译语新词归化

张京平

(怀化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湖南怀化 418008)

近二十年汉语新词英译探析
——汉语新词英译中的异化趋向

张京平

(怀化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湖南怀化 418008)

作为语言中最活跃组成部分,词汇直接体现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的发展。新词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能直观迅速地反映社会的发展,历史上社会发展的时期往往也是新词语产生的高峰时期。在文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新词的翻译也极其重要,尤其对语言文化的传播。通过对对汉语新词的定义、来源的了解,分析新词翻译中存在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运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提出新词翻译的评价准则及其基本策略,并通过实例研究证明异化策略在汉语新词翻译中的使用倾向。

新词翻译; 功能对等; 异化

Abstract:Vocabulary,as the most active component in a language,reflects the culture,politics and economy developments. Neologism is just like a mirror to the society which reflects the social developments directly and rapidly.The social development periods are usually the peak time of word producing.In the globalization today,the translation of neologisms is of prime importance,especially in promoting the transmission of language and culture.The writer begins with the researches into neologisms definition and origins,significance and difficulties of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neologisms.Then borrow Eugene A.Nida's theory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o improve the current conditions of Chinese neologism translation and find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Finally,based on sample analysis,the author presents foreignization strategy in Chinese neologisms translation.

Key words:neologism translation; functional equivalence; foreignization

语言作为社会交流的工具,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化,社会的变化又通过当时的词汇表现出来。社会发展与语言的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同样也通过新词得以证明,新词被明显赋予社会、文化以及历史的特点。能产性强可以说是当今汉语新词语的一个相当突出的特点。据统计,当前汉语中每年产生的新词约有一千个左右,平均每天产生三个。《新词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12月版)收录1978~2002年共二十五年产生的新词语两万条。这样计算,平均每年有八百条。随着新词的不断增加,将它们翻译成英语、让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已成为翻译工作者们的挑战。翻译者面临不仅要尽可能多的提供译本,而且要探寻出翻译过程中可行的准则。

一、汉语新词的简介

1.汉语新词的定义

什么是新词?什么样的词才能被定义为新词?由于不同的背景知识,学者们有着各种不同的定义。在牛津高阶词典中,新词被解释为“newly-invented words”。韦伯斯特词典将之定义为“a new word or a new meaning for an established word”。皮特纽马克[1](P140)将之定义为“newly coined lexical units or existing lexical units that acquire a new sense。”林承璋[2](P39)将它定义为“新合成的词或者因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学和人类社会的技术变化而被赋予新意义的旧词。”王德春[3](P21)认为“新词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新词可以通过新建、借词、衍生、增词、转借、旧词来合成。”

除了以上定义,还有许多关于新词的诠释。虽然它们来自不同的思想流派,但是“新”是所有定义的共同点。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更清晰的阐释这点:1)语义上的新。通常人们认为时间上的新才是新词,如“网络经济”、“信息工业”、“维和行动”等等,那“充电”、“出台”、“窗口”这些词呢?从时间角度来看,它们是旧词,但是有着新的含义。赵克勤[4]曾指出:“一方面,新词不断出现,旧词不断淡出。另一方面,新意义不断出现,旧意义不断消失。”那么,新词就不应该只局限于新出现的词,它们应该包括有着新含义的旧词,如“婆婆”、“起飞”。也有一些已经消失了很久、已经被人们遗忘的词,突然再出现的。“拍卖”、“债券”在1949年前是很流行的,慢慢的又重新出现在生活里。当这类词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语言环境下,被赋予一个全新的意义时,这类词也属于新词。2)时间上的新。刘叔新[5](P3)曾说:“当新词出现一段时间后,人们渐渐的熟悉了。随着“新”的消失,它们会从新词变成旧词”。那么怎样对这种新的时间范围做个界定呢?

所以总体说来,所谓新词,是指近二、三十年出现的、内容新、形式新,原来的词汇系统中没有或虽有但内容意义是全新的词语。

2.汉语新词的来源

当前汉语中的新词大部分是新造词。比如,手机、网民、年薪、听证会、入世、网购。也有一部分词语的形式是旧的,但在新时期产生了新义。而旧词产生新义主要通过引申和比喻两种途径,比如,“下课”,新义指被解职;“内功”,新义指自身的素质、实力;“变脸”,新义比喻事物的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末班车”新意是指最后一次机会。也有的是旧词新用,即旧词的再度复活。如股东、破产、捐卖。也有通过缩略来产生新词的,如:婚姻介绍→婚介,体育彩票→体彩,卫星电视→卫视,维护和平→维和,物资流通→物流,个人演唱会→个唱,世界博览会→世博会等。还有一部分新词是外来词。外来词有音译的,如,克隆、镭射、麦当劳、肯德基、摩托罗拉、因特尔等;有音意兼译的,如迷你、伊妹儿等;也有夹用外文字母或全部使用外文字母的,如IC卡、卡拉OK、BASIC语言、CCTV等。还有些词在日语中就是以汉字形式出现,但读音和意义都和汉语不同。如,量贩店(指零售商店)、料理、人气、写真等。另外,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广东、香港等地经济的迅猛发展,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台湾和内地的交流,粤台方言伴随着经济浪潮大量进入普通话。如:传媒、斥资、个案、转型、廉政、按揭、瓶颈、峰会、写字楼、音乐人、发烧友、靓、派对、的士、搞定、大排档等。其中吸收的不少词语在普通话中已经有了同义表达的词语,但由于方言中的词语形式比较活泼,用法比较新鲜,并多有个性,这些词语也就逐步从并存共用转到部分替代。如的士、拍拖、巴士、买单等。此外,当前新词语中还有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那就是利用某一新兴的“准词缀”形成一批带有该词缀的新词。例如,“超”:超音速、超短波、超负荷、超现实、超高压;“零”:零首付、零风险、零事故、零缺陷、零接待、零中介、零增长、零投诉;“软”:软广告、软环境、软科学、软杀伤、软指标;“迷你”:迷你裙、迷你花园、迷你汽车;“看”:看旺、看涨、看跌;“吧”:网吧、影吧、冰吧、书吧、氧吧、果吧、陶吧。

二、汉语新词翻译的意义和困难

新词是时代变化的脉搏。新词反映着中国当前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及中国人的思维。所以某种程度上,及时准确的把新词介绍到国外也是一项外交工作,是翻译工作者紧迫而又至关重要的任务。

而新词的翻译势必是一项极其困难的任务。一是因为汉语与英语的起源不同,前者属于汉藏语系,后者属于印欧语系。汉语是表意文字,英语是表音文字。因此,它们在本质上是不同的。虽然汉英词汇都由词素构成,但两种词汇的构词法是不一样的:汉语注重句法,英语偏重形态。二是因为翻译不仅是传递意义,更是交流。汉语新词的翻译,是跨文化的交流。不同的社会体系,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可避免导致信仰、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不同。而文化、思维模式、表达方式、社会体系、信仰的不同更是加大了翻译的难度。翻译代表着中国的信息被传递到国外,包括中国辉煌传统、改革的成就和现代文明。因此,新词的意义是否有效准确的传达给外国读者将直接影响世界对中国的印象。

除此之外,由于新词的新,有时甚至让本族语者也难以理解。所以译者应该先理解新词的意义,然后才能翻译。比如,“三角债”经常被直译为“triangle debts”。而事实上,它不是描述三角债务,也不是三个企业的债务关系,而是多个企业之间一种复杂的链条债务关系。“chain”的概念意思是“许多联系的事情或事件”,这与汉语“三角”的内涵意义是相符的,所以把“三角债”译成“chain debts”更好。另一方面,新词的翻译没有先例可循,新词通常通过媒体、报纸、网络、杂志和其他的一些渠道被人们认识。大多数情况下,译者几乎不可能从字典中找到现成的版本。这都需要翻译者的创造力。杨全红说[6]:“汉英翻译很难,而没有现成例子可循的汉语新词翻译更难。”如“开涮”和“扣帽子”,它们在英语中没有完全对等的词语,对说英语的人来说是不能理解的。那么,我们就需要选择接受者所熟悉的词汇来转达,而不是直接的字面翻译。这两个词可以被分别译为“to make a nasty joke;make a fool of”和“put a label on”。再一方面,同样的词有着不同的关联意义和情感意义。奈达[7](P93)指出翻译即翻译意义。对于词汇而言,意义的内涵牵涉三个方面:指称意义、关联意义和情感意义。由于文化的不同,有同样指称意义的词可能蕴含着不一样的关联意义和情感意义。如“三陪”,通常情况下被译为“escort girl”。“escort”是“person,especially a man and usually not a regular companion,who accompanies a member of the opposite sex on a particular social occasion.”(Oxford AdvancedLearner's Dictionary 1997)它有着和“三陪”一样的指称意义,但英语中的“escort girl”是一个中性词,而“三陪”是个贬义词,其关联意义和“妓女”(street walker)相近。要把汉语的指称意义和关联意义同时准确的传达出来是不容易的,这给译者带来巨大的挑战。

三、汉语新词翻译的原则和策略

为了避免汉语新词翻译的误译,我们应该探寻其原则或准则。

1.汉语新词翻译的原则

翻译就是传达信息。奈达[8](P116)说:“如果字面上的对应能做到在指称意义和关联意义上的几乎对等,那就没有必要再做形式上的调整。”然而,这种情况很少。经常需要调整形式以获得“在功能对等上让读者满意的译本”。汉语新词翻译可以遵循三个原则:

第一,如果形式上的对应会导致对指称意义的误解,那么翻译时就要做出一定的调整,或者也可以采用直译加注以避免可能的误解。

第二,如果采用形式上的统一会造成毫无意义,也就是说,形式上的对等混淆了其指称意义,译本则要在形式上做一定的改变。

第三,如果形式上的对应可能会导致对源语关联意义的严重误解,或者是对源语文体欣赏造成很大损失,那么做出调整就很有必要。

根据以上这些达到功能对等的原则,翻译汉语新词时,不同情况要采取不同的策略。

2.汉语新词翻译中为达到功能对等采取的策略

1813年,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在“翻译的不同方法”讲座上提出:“只有两种方法,不论是译者尽可能让读者尽量靠近原作,或者是让译作尽量靠近读者。”劳伦斯·韦努蒂在他《译者的隐形》[9](P19)中首次用两个术语来表述这两种方法,即归化和异化。无论归化还是异化,都取决于文化构成的复杂重建[10](P243)。

第一,归化策略。归化是指趋向译语文化的翻译,翻译时采用译语文化所能接受的表达,让译语读者能理解和接受。也就是将源语文化接近译语文化,让译作变得熟悉而认识。

汉语新词的翻译是跨文化交流,而交流的前提是理解,所以翻译的重点应放在达到有效而成功的交流上。根据奈达[11](P10)“优先考虑意义的翻译”,如果译作不能被读者所理解,那么交流也就失败了。由于语言和文化的不同,语义有时是无法被完全传递的,加之汉语新词的独特特点,我们不能直接字字翻译,否则会让译语晦涩难懂。通过适当的改动,汉语新词的核心语义可以被完整的传达给译语读者。适当的归化,译者可以很好的利用译语,让译语更接近读者而让他们获得与源语读者同样的感受。

第二,异化策略。异化是趋向于源语文化的策略,旨在尽可能的保留源语特色。当译语读者渴望了解异语文化和风俗时,译者便可采用异化策略以保留异国文化给读者。随着国力的增强和政治地位的上升,中国的文化越来越吸引外国的注意,他们期望更加了解中国,尤其是中国与他们国家的不同之处。而且,中国文化和风俗的引入会长远的丰富译语文化,同时也促进中国文化的繁荣,乃至世界。

所以,归化和异化都是汉语新词翻译时不可或缺的策略,都有其优缺点。归化更利于读者接受和了解但它会造成文化信息量的损失。比如“阳光采购”可以被翻译成“public purchase”以获得读者一样的反应,但“public purchase”丢失了汉语中“阳光”的独特语义。异化保留了源语的形式特点和文化色彩,但可能会引起信息的误解和文化冲突,而导致读者难于接受和理解。如“放心肉”被译成“quality assured meat”(CDW)和“rest assured meat”(朱诗向)。“放心”是指心理上的不担心,“放心肉”是指质量达标,消费者购买时无需担心。字字对应的翻译:“rest assured meat”是不符合英语读者的思维逻辑的,因为肉是不可能有心理活动的。这便引起了理解上的障碍,最后导致信息传达的失败。因此,译者要把重点放在肉上,那么比较合适的翻译应是“quality assured meat”。

四、汉语新词翻译中的异化倾向

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让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永远保持不变或者拒绝其他文化。任何国家或民族可以通过吸收不同文化来提高自己的文明、拓宽视野、丰富语言、促进国际交流。人们愿意理解新事物、获得新经验,他们渴望接触异国的事物。因此,虽然归化和异化在汉语新词翻译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但作者发现应用中也有其侧重。为了证明这点,作者对汉语新词翻译中的这两个策略做了样本分析统计。

下面的分析基于《新华词语词典》[12],从20-25页、134 -140页、215-220页、289-305页中进行抽样。分析的结果为异化策略比归化策略使用的更频繁。

表1 异化策略使用的情况

汉语新词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是文化附着词,作者又对这类词的翻译进行了随机的数据分析。情况如下:

表2 异化策略的使用情况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异化策略比归化策略使用的更频繁。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一定的损失在汉英互译中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不考虑翻译的具体环境,很难说哪种策略更好。我们不能走极端,否则便会产生中式英语和翻译腔,夸大其中任何一方都会导致可笑的结果。我们应根据具体需要将两种策略加以结合,当异化不可行的时候,应该采用归化手段,以获得最自然、最接近的对等语。因为完全的对等是一种理想,只能靠近而不能完全实现,而对等也只能用近似去理解(奈达)。因此,没有完全的归化或异化,只有不同程度的归化和异化。

[1]Newmark,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林承璋.英语词汇学引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

[3]王德春.多角度研究语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4]赵克勤.论新词语[J].语文研究,1998,(2):15.

[5]刘叔新.语文描写词汇学[M].北京:商务出版社,1990.

[6]杨全红.简论汉语新词新义的英译[J].中国翻译,1999,(3): 20-22.

[7]Nida,Eugene A.&Charles R.Tabe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Foreign LanguageEducation Press,2004.

[8]Nida,Eugene 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

[9]Venuti,Lawrence.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M].London and New Y ork:Routledge,1995.

[10]Venuti,Lawrence.The Scandals of Trasnaltion:T oward an ethics of difference[M].London and New Y ork:Routledge,1996.

[11]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12]周洪波.新华新词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An Approach to the Chinese Neologisms Translation——Foreignization Orientation in CNT

ZHANGJing-ping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Huaihua University,Huaihua,Hunan 418008)

H31519

A

1671-9743(2011)01-0105-03

2010-11-28

湖南省怀化学院资助项目“近二十年汉语新词英译研究”,项目编号:HHUY2008-42。

张京平(1977-),女,湖南怀化人,怀化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讲师,硕士,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译语新词归化
四川冷门绝学系列之九 《西番译语》:清代四川编纂的双语词典
归化(双语加油站)
《微群新词》选刊之十四
伦理视角下电影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归化翻译与江西诗法——以《鲁拜集》的三个七言绝句译本为例
乙种本《西番译语》藏汉对译音义关系辨析
关于量词的日中机器翻译规则的研究
小议网络新词“周边”
多元系统论视角下翻译“归化”与“异化”的不对称
外教新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