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金融发展不足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对策

2011-09-25冯元照

山东社会科学 2011年1期
关键词:金融资产金融指标

冯元照

(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山东济南 250012)

论金融发展不足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对策

冯元照

(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山东济南 250012)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金融发展既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又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没有金融发展的支持,实体经济便难以取得持续高速的发展。改善金融发展不足的政策建议: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健全金融体系,打破金融垄断;完善金融市场,提高金融发展程度;积极稳步推进国有银行改革,提高金融资产质量;加快和完善资本市场建设,提高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

金融发展;金融相关率;金融深化率;金融抑制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核心。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金融发展既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又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没有金融发展的支持,实体经济便难以取得持续高速的发展。金融发展通过将储蓄转化为投资、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和改变储蓄率等三种途径促进经济增长。但是,由于我国金融发展的相对滞后与不足,致使这三种途径不能充分发挥其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深入分析我国金融发展的现状与不足,积极寻找应对策略,对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具有现实意义。

一、金融发展作用于经济增长的途径

金融发展就是金融资产增长、金融机构发展、金融市场成长和金融体系开放等四个方面综合形成的动态变化的过程。据此,衡量金融发展的指标可以有以下四种:

其一,金融中介指标。金融中介指标包括金融中介规模指标、金融中介结构指标和金融中介效率指标。金融中介规模指标是金融机构贷款总额与GDP之比。金融中介结构指标主要是以国有银行发放贷款额/所有银行发放贷款额来进行量化。金融中介效率指标是指非国有经济获得银行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金融中介能够消除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正是金融中介的发展,为厂商提供了储蓄、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影响了储蓄率,将更高比例的储蓄转化为投资,促进了经济增长。

其二,金融市场结构指标。该指标表示资本市场的发展程度,等于债券和股票这两类非货币金融资产在金融资产总量中的比重。金融结构是指非银行金融资产额(以股票市场为主)/金融资产总额。该指标表示为股票市场市价总值/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额进行计量,或者以股票市场总成交额/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额来衡量。该指标着重衡量直接融资,充分体现经济证券化与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

其三,经济货币化进程指标。是指经济活动过程中一国以货币为媒介交易份额逐渐提高的过程,经济货币化是一国金融深化的重要指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金融相关率和金融深化率。金融相关率它是各类金融资产(包括货币性金融资产、证券性金融资产和具有各种用途的各类专项基金)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是度量金融发展水平的一项综合性指标。金融深化是广义货币(M2)与当期GDP的比率,表示银行金融中介相对于国民经济的规模,麦金农将其称作金融深化指标,代表了一国经济货币化与金融深化的程度。

其四,资本化率指标。资本化率是指一国的全部证券资产存量与该国全部实物资产之比率,该指标反映一国金融深化进程中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在一国经济中所占的地位,可以用全部证券资产存量与GDP之比来表示一国资本化水平。相应的,金融发展作用于经济增长的途径主要有三条:

第一,金融发展通过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将储蓄转化为投资,使得更多的储蓄资金转化为生产性资本,进而拉动经济增长。这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银行和证券市场,银行和证券市场的出现有效消除了投资者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和个别性风险,促进了闲散储蓄资金向生产性资本的转化,提高了储蓄转化为资本的比率。银行主要通过以下两条途径促进资本投资和经济增长:一是改变储蓄组合,提高资本投资在储蓄中的份额;二是分担储蓄者的流动性风险,防止资本投资的未到期变现现象。

第二,金融发展通过提高资本配置的效率,进而提高资本边际生产率来促进经济增长。在金融市场信息不完全条件下,投资者很难获得企业、经营者和市场的准确信息,即使能够获得,其成本也是极高的,高信息成本不仅挫伤了经济主体的投资积极性,而且造成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妨碍了资本流向边际产出水平最高的项目上,从而降低了资源的配置效率。金融发展使得由金融中介代替投资者专门从事搜集和处理企业及经营者的信息,避免了重复监督行为,节约了信息获取成本,提高了资本配置效率和资本边际生产率,极大的促进了经济增长。

第三,金融发展通过改变储蓄率来带动经济增长。关于金融发展改变储蓄率的认识,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金融发展将导致储蓄率提高。金融压制和银行部门的不完全竞争导致实际利率水平低于市场均衡水平,而过低的实际利率将通过压制储蓄的方式来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而金融市场的发展,通过促进风险性较高的生产性技术的投资,提高了均衡储蓄率。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金融发展将使得储蓄率下降。国际金融市场发展,通过共担国际风险,减少了技术投资风险,导致储蓄率下降,但风险性技术投资的增加,将能弥补储蓄率下降的负面效应,从而经济增长率提高。当然这两种观点也有共同之处,即都承认金融发展使得生产性技术的投资增加。

二、我国金融发展的现状与不足

(一)我国金融发展的现状

经过二十多年的金融体制改革,我国金融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以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为核心,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化、较完善的金融体系。通过创建多样化的金融体系、发展市场化融资体系、不断改进金融服务、建立有效的宏观调控和监管体系等方式,使稳定的金融制度成功地支持了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

1.金融制度的转变。我国金融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由完全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由严格的金融管制向逐步放松的审慎监管变化的过程。一方面中央银行从原先纯粹的计划金融管制转变为金融宏观调控,并且宏观调控的方式由直接调控转向间接调控,调控手段逐步采用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另一方面,对金融机构的管制有所放松,允许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全面直接竞争。允许各专业银行开办城乡人民币、外汇等多种业务,公平竞争,金融管制放松,给各家银行造成了市场竞争的外部压力,促使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2.金融机构的深化。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中国金融机构打破了大一统的国家银行机制,形成了多元化的金融结构,金融体系由单一银行结构体系转变为由银行、证券、保险以及外资金融机构构成的多层次金融结构体系。

3.金融工具的创新。中央银行放松对金融机构的业务管制后,我国金融机构的业务、金融工具的创新比较活跃,增加了多个种类的金融工具,如金融信托存款与贷款,城市信用社存款与贷款、政府债券、企业债券、金融债券、大额存单和股票等。尤其是随着金融电子化技术的应用,我国运用现代通讯技术建立起了全国金融专用通讯网络,为资金清算、股票交易和储蓄通存通兑等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技术保证。

4.金融市场的发展。目前我国已建立并形成了多种类、多层次、初具规模的金融市场体系。从市场种类看,我国建立了同业拆借、商业票据和短期政府债券为主的货币市场,建立了银行与企业间外汇零售市场、银行与银行间外汇批发市场、中央银行与外汇指定银行间公开操作市场相结合的外汇统一市场。在资本市场方面,我国借鉴国外经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A股市场、B股市场。在市场结构上,我国已形成了以承销商为主的一级市场,以及以深、沪两家交易所为核心、以各城市证券交易中心为外围、以各地券商营业部为网络的二级市场。

5.金融发展水平显著提高。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金融市场的竞争程度、创新能力等有了显著提高。无论是从金融相关比率、金融深化还是金融结构的角度来看,整体金融发展水平都处于上升趋势(见下表),金融资产占我国财富的比例不断上升。在金融数量增长方面,从1992年到2009年,中国金融资产总量增加了38倍;金融相关比率即金融资产总量占GNP的比重达到305.5588%,金融深化率(M2/GDP)系数即非货币金融资产占金融资产总量的比重已从1992年的94.34955增加到2009年的178.9159。

(二)金融发展不足的表现

中国金融发展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金融发展不足也是客观存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增长。瑞士洛桑学院出据的国际竞争力报告中就明确指出,金融是影响我国经济竞争力的滞后因素。我国金融发展不足主要体现在:

1.金融体系不够健全,金融市场高度垄断,阻碍了资金自由流动和价格机制自发作用。一个健全的金融中介结构体系,应该渗透、服务到各种所有制、各种层次的具有发展潜力、符合金融服务要求的企业。而在我国,长期以来的“重国有,轻民营”的思想根深蒂固,我国的金融体系基本上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服务的,更为严重的是,非国有部门不仅要面对较高的利率约束,同时还要面对贷款总额限制。更进一步的,二级价格歧视的存在为寻租活动提供了温床,而租金的漏损则进一步减少信贷资源,从而使得民营企业的融资更加困难。目前在我国经济中,非国有经济对GDP的贡献已达63%,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已达74%,而非国有经济使用的国有银行的贷款不到30%。正是这种认识上的偏执和制度上的诱导,使得中国金融体系内二级价格歧视得以长期存在,从而导致信贷资金的流向呈现“二元化”状态,非国有企业的融资需求受到很大的抑制,严重制约了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2.金融资源价格扭曲,存在金融抑制。金融抑制的最主要特征是利率管制,当政府制定的利率与市场利率相互脱节时,此时的利率就不能真实反映金融市场中资金的稀缺程度和供求状况。目前,官方指定利率的标准是调节利益分配和抑制通货膨胀,这实质上是把利率政策当作财政手段来使用。此外,我国利率政策的调整主要是依靠行政手段而不是经济手段。中央银行一揽子制定各项存贷款利率,各级金融机构也只有统一执行这种强加的利率水平,自主确定利率的权限范围十分狭小。这种资本配置的非市场最优化选择大大降低了全社会的资本使用效率,降低了资本的总体回报率,影响了社会财富的积累和经济增长的程度。

3.国有银行改革不到位。在现有的金融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国有商业银行。但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这些商业银行金融资产质量普遍不高,盈利水平较低,历史负担较重,制约了银行的发展。同时,各国有商业银行为了完成中央银行下达的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任务,普遍存在“惜贷”现象,而为了完成贷款业务指标,又会在贷款风险控制上放松把关,大量发放贷款,造成不良贷款的增加。另外,国有商业银行在贷款对象的选择上存在比较严重的门户观念,一般只对国有企业发放贷款,对蓬勃发展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心存歧视。这就在客观上助长了通货膨胀和不良资产的沉淀,降低了资金资源的配置效率,客观上也使得国家的货币政策效果大打折扣,增加了经济发展的隐患。

4.金融融资工具单一,渠道集中,资本市场利用不足。多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一直受到严重抑制,非货币金融资产在国民经济和金融资产总量中的地位相对上升,但并未对经济产生足够的积极作用。此外,由于货币市场上呈现出国有金融机构高度垄断的局面,资金只能在国有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之间低效循环,从而导致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真实的竞争机制,市场中价格机制的配置作用丧失,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三、改善金融发展不足的政策建议

1.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健全金融体系,打破金融垄断。经济增长需要有良好的金融发展水平来支持,而良好的金融环境要有一个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要打破金融垄断,改变“重国营,轻民营”的思想,使国有部门和非国有经济公平竞争,消除二级价格歧视,改变信贷资金流向的“二元化”状态,使银行信贷资产从国有企业手中逐步转移到民营企业手中,提高了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资本边际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

2.完善金融市场,提高金融发展程度。我国金融发展的当务之急是消除金融抑制和防范金融过度并举,加快金融体制改革,致力于完善金融结构。首先,要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利率真实反应金融市场上资金的供求状况,在对利率政策的调整上是用经济手段而非现在常用的行政手段。其次,鼓励金融业务创新和制度创新,促进金融资产的多样化,优化金融资产内部结构,提高我国货币化进程的质量,确保金融资产发展的规范化。

3.积极稳步推进国有银行改革,提高金融资产质量。经过二十多年的金融发展,中国的银行体系已经具备相当的规模。但现有体系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加以完善。要以股改和上市为契机,优化治理结构,将行政主体改变成市场主体,将行政约束改变成资产约束。与此同时,整合业务流程,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实现业务重点的转变。

4.加快和完善资本市场建设,提高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发展直接融资方面有很大进展,如股票、债券这类金融资产的增速很快,但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功能定位有偏差,市场化程度低,未能真正体现其对资本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必须走出对证券市场的认识误区和由此形成的监管理念,加大市场化力度,提高资金配置效率,促使资金流向更有效率、更有竞争力的企业。真正发挥证券市场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让资本这一稀缺要素通过证券市场的高效率配置,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

(责任编辑:栾晓平E-mail:luanxiaoping@163.com)

F830

A

1003—4145[2011]01—0100—04

2010-10-27

冯元照(1964-),男,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资产保全部总经理。

猜你喜欢

金融资产金融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君唯康的金融梦
P2P金融解读
论金融资产转移的相关问题探析
制造强国的主要指标
国家金融体系差异与海外金融资产投资组合选择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