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包容性增长”:体现科学发展的新理念

2011-09-25王伟凯

党政论坛 2011年4期
关键词:包容性公平理念

○王伟凯

“包容性增长”:体现科学发展的新理念

○王伟凯

“包容性增长”理念是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9月16日召开的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强调表述的观点,指出“实现包容性增长,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为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实现经济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社会基础……实现包容性增长,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 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可以说该观点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科学发展观内涵,深化了人们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认识,推动了社会和谐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一、确立了协调发展在增长观中的地位

协调发展是“包容性增长”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强调的基本要求,那“包容性增长”理念则把这一要求精细化,不但强化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运行的协调,经济要素与社会构成的其它要素之间的协调,而且更强化了经济本身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式的协调,因为只有完成这些协调,经济与社会的协调性和均衡性才能最终实现。

众所周知,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使社会的文明程度更加进步,人类的生活更加舒适,经济发展实际上是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工具,但如果当这种工具控制了人而不是人控制这种工具时,那对社会来说就会出现一些不可预计的问题,所谓“经济增长了,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受益,有的人受益多,有的人受益少,特别是贫困人口受益更少”,甚至“有可能产出也许增长了,而人民群众却反而比以前更为贫困”,所以一些学者就曾提出:“单纯地发展经济是不好的,而更加全面、均衡的发展,才能使得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的改善同步进行。这才是发展的目的,这样的发展才能够可持续。”而“包容性增长”可以说是对经济发展应该与社会发展协调起来的最好概括。当我们面对新世纪的发展路径时,需要思考的已不再是“要不要发展”和“为什么发展”,而是需要明确“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应该说这已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不可回避的理论问题。

人是社会的主体,“个体的人只能存在于社会之中,只能存在于他和别人的社会关系之中,离开社会关系,他便不能生产劳动,不能生存,不成其为人”,所以党的十六大以来一直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作为发展的终极目标,如果说当我们较好地解决了“为谁发展”的问题之后,就需要着重解决“怎样发展”的问题,而“包容性增长”理念恰恰为“怎样发展”明确了方向,所以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就明确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也就是说,包容性增长既强调经济发展的速度,更强调经济发展的方式,“包容性增长”第一内涵是“增长”,所以对经济发展的速度就提出了必然要求,但仅有经济发展的速度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经济的高速发展并不必然带来贫困人口的减少,所以还必须强调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使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式能够实现协调与统一。

此外,就经济发展与社会组成的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而言,由于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是作为由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要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综合体,而这一综合体能否健康运行,完全取决于内部各要素之间关系协调与否,所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组成各要素之间的发展协调也就成为实现社会协调发展的不可忽略的环节。正如济南大学俞宪忠教授所说:“包容性增长就是经济增长、人口发展和制度公平三者之间的有机协同。”

二、强化了增长过程中的全面与公平

“包容性增长”本身含有“包容”和“增长”两个概念,其中“包容”作为限定词,明确了“增长”的内涵,即增长应该是全面的和“兼容并蓄”的,而不可能是片面的。也就是说,增长首先是全面的,但也必须是公平的,是使所有人都能够惠及的。

不容否认,在人类的认识过程中,曾一度把“经济增长”作为“全面增长”的代名词,由此单一的发展经济也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当经济增长的目标实现以后,发现并没有实现原来的预期,不但一些老问题没有解决,而且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因为经济增长是要付出代价的。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正是这一思想的指导,“包容性增长”理念则成为指导“增长”的具体操作方针。

全面性“增长”是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因为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既然作为一个整体,那就没有理由将其割裂,如果割裂肯定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就像我们曾片面强调经济增长那样,把经济增长当作发展的惟一,把发展理解为走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社会的过程,结果造成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生态安全、人口就业、财富分配、社会保障等问题的存在已使得“经济增长”的效果大大缩水。以致于就会产生“增长带来的好处与增长造成的动荡的代价相比是不值得的”认识,从而削弱了其致力于“经济增长”的动力和热情。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任何一个系统中,“某一方面的发展既要以其他方面的相应发展为条件,同时,它又是其他方面得以发展的条件”,对“经济增长”也是如此,其作为社会组成的要素,单一地推动经济增长并不能实现整体的进步,只有“全面增长”,整体的进步才能成为可能。所以从这一角度来说,“包容性增长”理念为全面增长和发展的路径开拓明确了方向。

“包容性增长”理念的另一涵义是公平和公正,即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着力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的机会,并对增长成果实现合理共享,拒斥穷者愈穷和富者愈富的两极分化状况发生。应该说社会公平和公正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人们之间经济上、政治上甚至自然能力上的差别,都在不断地制造着社会的不公正,这种社会不公正的问题俞是突出,就愈益强化着人们的公正追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使人们平等、广泛地参与经济增长的过程并从中受益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和主流,这种参与上升到理论层面就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包容性增长”,而且公平的介入对增长也是极为重要的因素,所以胡锦涛总书记更是强调了包括机会公平在内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等诸多公平要素对增长的意义,因为机会不公平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甚至有可能中断经济增长过程。所以要实现“包容性增长”,就要着力促进人人获得平等发展机会。也就是说,“要消除任何形式的‘社会排斥’,将所有的人包容到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消除社会阶层、社会群体之间的隔阂和裂隙,使所有的社会成员,包括男性和女性,老年人、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健康人和病人、残疾人,富裕阶层、中间阶层和困难群体……都能够无障碍地融为一体。”

全面性和公平性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指导思路,在当今时代更是显示出非凡的意义,只有把富有全面和公平意义的“包容性增长”作为增长的指南,其增长才有价值,也才能真正使人类获得增长所带来的幸福。

三、突出了增长过程中人的主体性价值

“包容性增长”理念的最终落脚点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从而突出了增长过程实现后的人的主体性价值,因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主体性价值能否充分实现,决定着社会进步程度,而由于“经济增长的好处并不是财富增加了幸福,而是财富增加了人们选择的范围”,所以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包括“经济增长”在内的社会发展既离不开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更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作为主体的个人,不可能单独存在于世,而总是不断地与其他个体或群体发生着联系,如果个体不能参与发展和享受发展的成果,那社会发展的动力就会大大减弱,所以胡锦涛总书记一直强调,必须“不断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而使人的主体性价值得到最大化的认可和发挥。

人的发展与生产力的发展是统一的,没有人的生产活动,就不会形成任何的生产力,更谈不上某一领域的人为增长,离开人的主动性谈生产力的发展只不过是一种抽象的追求,更谈不上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生产力发展了,人的真正的自由全面发展才成为可能,也就是说,“人类只有在物质生产领域,即生产劳动实践活动的能力上真正达到极高程度之后,才有可能进入人的个性自由全面发展的自由王国阶段。”从这一角度可以看出,人的主体性价值实际上是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的惟一动力。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所以对人的问题的关注也就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最为关键的问题。如果说“以人为本”强调的是尊重个人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那“包容性增长”理念则从哲学意义上对“人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深入诠释,无疑对全面开展“人与增长”的关系研究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

“包容性增长”理念不仅反映了党对国家未来思考的系统性和对理论探索的延续性,而且反映了其对于当前“经济增长”的反思,但这种反思不仅仅停留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调整等经济领域,而是关心经济增长中的个人、企业能否“机会平等”地参与经济活动和分享经济增长成果。

“包容”是一种境界,只有拥有这种境界,才能顺应时代要求,才能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获得主动。“包容性增长”作为认识主体的一种创新,是建立在时间基础上而又存在于社会历史之中的创造性认识,“是一种探索客观世界的新本质和新规律,并获取独创性认识成果的特殊认识活动”。中国既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实践者,针对国内经济发展的现实,在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将改善民生、维护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尊严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点。就国际社会发展情况而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决定了只有“包容性增长”成为全球共同遵守的理念,才能有效解决当今世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全面改善各国人民的民生,最终实现世界的和谐稳定。反之,则不但不利于改变本国人民就业环境,不利于改善本国人民的生活,也不利于国与国之间的友好交往,最终影响世界的和平与进步。

由此可见,“包容性增长”理念,已不再是单单经济发展的方略,而是一种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式和国际经济秩序建立的方式,所以说实施“包容性增长”,不仅有利于中国的稳定与和谐发展,而且也应当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共有的对和平发展的一种诉求。

(作者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 谭 力)

猜你喜欢

包容性公平理念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笨柴兄弟
夜经济要有“包容性”
Diversity:Driver of Innovation and Growth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公平比较
包容性增长的理论内涵及实施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