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费倾斜动机对我国经常项目顺差的影响分析

2011-09-25宋红军

关键词:顺差协整外汇

宋红军

(1.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江苏南京 210093;2.中州大学经贸学院,河南郑州 450044)

自1982年我国公布国际收支平衡表以来,我国经常项目仅有五年出现逆差,尤其是自1994年以来,经常项目余额一直处于顺差状态,成为我国外部经济不平衡的突出表现。大量顺差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外汇市场上外汇的供求关系,带来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同时也使得人民币外汇占款大量增加,导致国内流动性过剩。经常项目顺差对我国宏观经济正常运行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我国经常项目顺差问题成为近年来学术界探讨的热点问题。

关于我国经常项目保持连年大量顺差的原因,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很多观点。很多学者认为过度储蓄即储蓄大于投资是导致我国经常项目出现顺差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林桂军等(2008)[1]认为外资(FDI)流入、个人以及生产部门中的公司制企业的过度储蓄是导致我国存在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原因。蔡德容等(2008)[2]认为:内部储蓄超过投资的“过剩性”失衡,导致外部的出口远远大于进口,最终产生了巨大的经常项目顺差余额。钟水映、李魁(2009)[3],任亚男、顾红侠(2008)[4]认为:人口年龄结构转变所带来的劳动力抚养负担的减轻促使了经常项目差额的增加。王叙果(2006)[5]认为:我国长期存在的金融约束是造成经常项目失衡的重要原因,金融约束的存在使预防性储蓄难以减少,“非意愿”储蓄得以增加,汇率不能充分反映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减少了进口,增加了出口。金融约束使企业的投资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储蓄难以有效地转化为投资。关于FDI对经常项目顺差的影响,学者们则存在一定的分歧。张海娟、吴亚玮(2005)[6]认为,FDI对经常项目顺差基本上没有贡献,相反还存在负面的影响。刘伟、张贵先(2010)[7]则认为FDI流入的增加是我国经常项目顺差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大量的FDI流入对国内投资产生了一定的“挤出效应”,使国内储蓄更加大于国内投资,加快了国内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产生大量的下岗失业人员,降低了居民的收入增长预期,促使居民消费动机减弱,国内消费不足,从而导致经常项目顺差扩大。本文利用我国1982—2008年的有关数据,对经常项目余额与外汇资产净值进行协整分析,并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对我国居民是相对较倾向于当前消费还是将来消费即消费倾斜动机的类型进行判断,从而发现居民的消费倾斜动机对我国经常项目余额的影响方向。

一、消费倾斜动机影响经常项目余额的理论模型

本文的理论模型采用的是Obstfeld & Rogoff(1996)[8]的跨时贸易模型,该模型表明:开放经济条件下居民的消费平滑动机和消费倾斜动机使一国的消费和产出不再保持一致,从而产生国际借贷活动,引起该国经常项目的变动,使一国经常项目出现顺差或者逆差,这是开放经济条件下居民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必然结果。

假设一国以固定利率r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进行借贷,该国消费者是同质的并且人口规模为1,消费者具有完全的预见性,消费者的生命周期为无限长,则代表性消费者消费最优化的效用函数为:

(1)

其中,u(Cs)为该国代表性消费者第s期的效用函数;β表示主观贴现因子,用以测度消费者的耐心程度;Bt为第t-1期期末该国持有的外汇资产净值;r为世界资本市场利率,Yt、Ct、Gt、It为该国第t期的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政府消费和投资。

假设u为等弹性效用函数,即

(3)

消费者在任意s期面临的预算约束为:

Bs+1-Bs=rBs+Ys-Cs-Gs-Is

由该式可得:

Cs=(r+1)Bs+Ys-Gs-Is-Bs+1

(4)

将式(4)代入式(1)得

对Us关于Bs+1求导可得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u′(Cs)=β(r+1)u′(Cs+1)

(5)

根据式(3)和式(5)得:

Cs+1=βσ(1+r)σCs

(6)

根据式(6),将预算约束方程式(2)左边的Ct+1,Ct+2,…,表示成Ct的函数,从而可得:

第t期的经常项目余额为:

CAt=Bt+1-Bt=Yt+rBt-Ct-Gt-It

(8)

将式(7)代入式(8),则第t期的经常项目余额可表示为:

二、消费倾斜动机对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影响的实证分析

根据前面的理论模型,可以得知经常项目余额受消费平滑动机和消费倾斜动机的双重影响,消费倾斜动机决定了持久收入和外汇资产净值的变动是增加还是减少一国的经常项目余额。为了检验消费倾斜动机对我国经常项目余额的影响效应,本文利用我国1982—2008年的有关数据对此进行相应的实证分析,根据实证结果判断消费倾斜动机是否是导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的原因之一。

1. 计量方法和数据说明

根据前面的理论模型,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通过对经常项目余额和外汇资产净值进行协整分析,检验两者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如果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则可根据协整方程系数的符号对消费倾斜动机影响我国经常项目余额的方向作出判断。

本文利用的数据为1982—2008年的年度数据,CA表示经常项目余额,用历年经常项目余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来代替,正值表示顺差,负值代表逆差。经常项目余额来源于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公布的历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国内生产总值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9》,鉴于经常项目的计量货币为美元,国内生产总值采用人民币作为计量货币,利用美元和人民币汇率的年平均价,本文将以人民币为计量货币的国内生产总值换算成相应的以美元为计量货币的国内生产总值。B表示外汇资产净值,用历年外汇储备表示,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9》,并且用以2000年作为基期的美国消费价格指数进行调整。为消除时间序列存在的异方差问题,对调整后的外汇储备数据取自然对数代表外汇资产净值。

2. 单位根检验

由于只能对同阶单整的时间序列进行协整分析,因此在对经常项目余额和外汇资产净值进行协整分析之前,首先对其进行单位根检验,以判断其单整性。本文采用通用的ADF检验方法和EViews 6.0软件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注: 在检验形式(C,T,K)中,C、T、K分别表示单位根检验方程的常数项、时间趋势和滞后阶数;Δ表示一阶差分;**表示在5%的显著水平上拒绝存在单位根原假设。

检验结果显示:CA和lnB的原序列均不平稳,其一阶差分序列平稳,即两者都是一阶单整的,符合进行协整分析的前提条件。

3. 协整检验

如果两个或多个同阶非平稳时间序列的某种线性组合是平稳序列,则这些非平稳时间序列被认为具有协整关系,这种平稳的线性组合被称为协整方程,代表这些时间序列的经济变量之间存在一个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也就是说,协整是对非平稳经济变量长期均衡关系的统计描述。

本文采用Engle & Granger(1987)[9]提出的协整检验方法对CA和lnB进行协整检验,即通过检验回归方程残差序列的平稳性来判断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是否存在。检验过程如下:

首先对回归方程CAt=β0+β1lnBt+ut采用OLS方法进行回归,得到方程如下:

(10)

则模型误差ut的估计值为:

其次,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方法对残差项et进行单位根检验,以判断其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水平下残差项et为平稳序列,从而说明经常项目余额CAt和外汇资产净值lnBt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表2 回归方程残差平稳性检验结果

注: 在检验形式(C,T,K)中,C、T、K分别表示单位根检验方程的常数项、时间趋势和滞后阶数;**表示在5%的显著水平上拒绝存在单位根原假设。

4.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协整检验表明:经常项目余额与外汇资产净值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可以对这两者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以进一步验证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滞后4阶的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格兰杰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水平下,外汇资产净值是经常项目余额的格兰杰原因,而经常项目余额不是外汇资产净值的格兰杰原因。

5. 实证结果分析

根据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我国经常项目余额与外汇资产净值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外汇资产净值是经常项目余额的格兰杰原因。由协整方程可知,lnBt的系数为0.015205,该系数大于零,从而表明我国居民的主观贴现因子大于世界市场贴现因子,我国居民相对较倾向于将当前收入用于将来消费,这种倾向于将来消费的消费倾斜动机成为我国经常项目顺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我国居民消费倾斜动机的成因分析

前面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居民在消费上相对比较有耐心,具有积累财富、将收入倾斜到将来进行消费的动机,该消费倾斜动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常项目顺差的增加。这种在当前消费和将来消费之间更注重将来消费的消费动机的存在具有客观必然性,其原因如下:

(1) 崇尚节俭和财富积累的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居民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深受以节俭为美德的传统思想的影响,轻消费、重储蓄仍是大多数人的生活准则,在提高消费水平、改善现期生活条件与积累财富用于将来消费之间,人们往往更看重后者,超前消费和消费先行的思想仍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因此,这种注重将来消费而不是当前消费的消费理念不可避免地造成我国居民的主观贴现因子相对较高、边际消费倾向较低的事实。

(2) 住房、子女教育等支出的增加提高了中国居民的主观贴现因子。随着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住房制度、教育体制等的改革也在不断推进。就住房制度改革来说,随着住房公有制和住房福利性分配制度的打破以及住房市场化和商品化的推进,住房支出已成为家庭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近些年房价的大幅度攀升使得住房支出成为居民的沉重负担;在教育体制改革方面,高校扩招政策的实行为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条件,但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和整个社会学历水平的不断提高所带来的教育期限的延长,使得家庭的教育支出大幅度上升。而自有住房和子女教育又是绝大多数中国家庭比较注重的方面,对于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自有住房的拥有和子女较高的教育水平所带来的满足感远远大于从其他方面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因此,这两方面支出的增加使得居民的储蓄意愿增强,以便通过减少当期消费支出和增加财富积累使未来的购房和子女教育水平的提高成为可能,从而使居民在消费上表现出较强的忍耐性。

(3) 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居民的消费决策既取决于其当期收入,也取决于其对未来收入与支出的预期。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改革所带来的经济的快速增长使我国居民的收入得以迅速提高,但国企改革所带来的终身就业制的取消、下岗失业人员的增加以及严峻的劳动力就业形势,加剧了居民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因此,在预计个人或家庭承担的支出会不断增长而未来收入又难以确定的情况下,为避免出现难以应付的支出情况,居民显示出较强的推迟消费、增加预防性储蓄、将消费向将来倾斜的动机。

四、 结论及政策建议

经常项目余额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Obstfeld & Rogoff(1996)[8]的跨时贸易模型,可知居民的消费平滑动机和消费倾斜动机会导致一国经常项目余额的增加或者减少。就消费倾斜动机对经常项目的影响来说,如果该国居民在消费上有较强的耐心,推迟消费的意愿较强,该国居民的主观贴现因子大于世界市场贴现因子,该国经常项目余额就会增加,反之,经常项目余额则会减少。

本文利用我国1982—2008年的数据资料,对经常项目余额与外汇资产净值进行协整分析,在所得到的协整方程中,外汇资产净值对数的系数为正值,从而表明我国居民的主观贴现因子大于世界市场贴现因子,我国居民在消费上相对具有较强的忍耐性,居民倾向于将来消费的消费倾斜动机促进了我国经常项目余额的增加,居民的消费倾斜动机成为我国经常项目顺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须要采取合理措施降低居民的主观贴现因子,提高居民的当期消费,以减少因当期收入向将来消费的大量倾斜所带来的经常项目顺差。针对我国居民消费倾斜动机的成因,笔者认为应采取如下措施:

(1) 进一步倡导合理消费、超前消费的现代消费观念。通过各种方式对居民进行现代消费观念的宣传教育,使人们充分认识到生活质量取决于实物的消费而不是单纯的财富积累。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适当扩大消费规模既可以改善自身生活质量也可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同时,要大力发展消费信贷,解决制约居民消费需求扩大的流动性约束,改变主要依靠自身储蓄的积累实现大宗消费的消费模式,为居民进行超前消费提供必要条件。

(2) 抑制房地产价格的过快上涨,改变房价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状况。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固然有我国人口众多、住房需求大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则是房地产投机、“土地财政”等非供求因素的推动。为此,要进一步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尤其是加强“限购令”的执行力度,遏制房地产投机行为。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改变以“价高者得”为核心的土地出让方式。同时,努力确保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扩大地方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渠道,进一步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问题。

(3) 促进居民收入稳定增长,解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大力促进服务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提高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努力提高社会就业率,解决居民面临的“就业难”问题;完善社会再就业保障机制和失业救济体系,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拓宽居民增收渠道;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切实实现“十二五”规划所提出的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

参考文献:

[1] 林桂军,Schramm R. 我国储蓄/投资差额的结构分析与经常项目顺差[J]. 财贸经济, 2008(4):11-17.

[2] 蔡德容,马南南,万建永,等. 我国储蓄投资失衡对经常项目失衡的影响——基于两缺口模型的实证研究[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8(4):39-45.

[3] 钟水映,李魁. 人口年龄结构转变对经常项目差额的影响机制与实证分析[J]. 世界经济研究, 2009(9):34-39.

[4] 任亚男,顾红侠. 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原因探析——基于人口年龄结构视角[J]. 北方经济, 2008(11):13-14.

[5] 王叙果. 金融约束:经常项目失衡分析的新思路[J]. 财贸经济, 2006(9):86-89.

[6] 张海娟,吴亚玮. FDI对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影响[J]. 北方经贸, 2005(2):96-98.

[7] 刘伟,张贵先. FDI与中国经常项目的实证分析[J]. 财经问题研究, 2010(2):68-73.

[8] 莫瑞斯·奥博斯特弗尔德,肯尼斯·若戈夫. 高级宏观经济学[M]. 刘红忠,李心丹,陆前进,等译.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2.

[9] 孙敬水. 中级计量经济学[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9.

猜你喜欢

顺差协整外汇
前三季度银行结售汇和涉外收支双双保持顺差
经常项下境内外汇划转相关业务
不辱使命的中国外汇人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外汇套利 稳赚不亏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外汇套利 稳赚不亏
形成我国经常账户顺差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