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国老人健身新法

2011-09-25李忠东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1年1期
关键词:浮箱身体老年人

□李忠东

外国老人健身新法

□李忠东

日本:静坐和吟诗成时尚

日本的不少寺院清晨会开放大殿,周围的人爱上这儿静坐30至60分钟,然后再去上班。“这种‘晨练’不受活动场地和运动器械的限制,十分方便。”45岁的出租车司机山本太郎赞不绝口道,“每天静坐半个小时,人变得精神抖擞,充满活力,开起车来一点也不觉得累。”

静坐,在佛法中为坐禅。禅有心体寂静而审虑之意,禅定之人通过坐禅可以获得禅味,一心清静,万念俱寂,有效地调节心理,使之达到一种良好的平衡状态。静坐可以澄心,与祖国医学中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通畅、精气内充、正气强盛、强身除病的观念一致。

静坐时,脑海中原来活跃的意识活动渐渐趋于平静,全身精神慢慢松弛,直至“深度放松”,使大脑得以充分的休息。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全身各脏器的活动会随着其功能的加强而更加协调有效。静坐可以改善全身的“体液循环”,补充脸部皮肤的水分,增加其营养,变得容光焕发,头发乌黑,眼睛清澈。静坐能加快体内气体交换的速度,消除神经紧张,放松肌肉,缓和某些病痛症状,使整个体内的温度、血液的酸碱度、血压、血糖、血脂以及钾、钠、磷等其他化合物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实践证明,静坐有助于肺结核、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心脏病和头痛失眠等疾病的治疗,另外对增强耐寒和消化能力很有好处。

静坐首先要求宽衣松带,身体端正;头朝前,眼微闭,唇暗合,牙不咬,舌抵上腭;前胸不张,后背微圆,上腹内凹,臀部后突;两手仰掌,叉置大腿上,右安左上,两拇指相连,安于脐下;两膝不并,脚位分离。其次,呼吸自然,做到呼长而缓,吸短而促,求自然,不用劲,行于不经意之间,把精力注意到脐下。随着呼吸的渐渐变慢加深,心脏的跳动也会相应减慢。静坐者会觉得外界的声音逐渐消失,宇宙一片清静,自然而得适悦之妙味。第三,静坐以清晨或临睡前为宜,远离嘈杂的都市人群,找一个环境清静、通风良好的房间,一次30分钟,入静后要特别注意放松头部和面部。坐完后,互搓双手,使之变热,再按摩面部以活血。只要持之以恒,定能获得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效果。

静坐的关键在于“静”,要全身渐渐放松,摒弃一切杂念,才能入静而坐。如果“静”不下来,可采用三招。第一招:尝试“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的“逐次观下法”。第二招:倘若“逐次观下法”难以操作,可换成将内心的注意力集中于“脐下三寸”的“观脐法”。这个位置便是中医指的丹田,可用并拢的4个手指作为尺度找到。第三招:坐定后集中注意“数息”,也就是“数呼吸”,即呼吸的“一出一入”,也会让人慢慢静下来。

在日本老人看来,吟诗颂词不仅能陶冶情操,抒发情感,而且是养生健身的法宝。据统计,日本朗诵函授中心招收的学员多达4万余名,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了60%。老人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纷纷将自己的诗朗诵录音带寄往函授中心,请教师进行评点和指导。保健专家的研究表明,老年人经常进行诗朗诵,对增加肺活量、改善记忆力和预防老年痴呆症很有帮助,是一种既强身又健心的活动。

美国:热衷“手跑”和“浮箱”

近年来,美国健身专家们设计的“手跑”运动不仅健身效果与慢跑相同,而且在防治老年人常见的肩周炎、关节炎等疾患方面很有帮助,因此深受老年人的喜爱。这是一项一举多得的健身活动,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对运动器具和场地要求不高,很适合中老年人或工作学习忙碌的人士,特别是有残疾的老年人。

这种新型的健身养生运动以手为中心,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现介绍其中的几种:

“骑车”。仰卧身子,躺在草地上、沙滩上或垫子上,也可以躺在床上,双臂向上伸直,模拟蹬自行车的动作,但要有意发力,每次可做两分钟。

“拳击”。把前面的沙包模拟为“对手”,然后握拳重击,每次挥拳次数不得少于100。

“抛球”。用力把一个橡皮软球抛向空中,落下时稳稳接住。也可以将球用力抛向墙壁,弹回时再接住。至于高龄老人,可以不用球,只做抛、掷、接球的姿势即可,但必须用力,每次做3分钟左右。

在“手跑”前,健身者要做些热身活动:活动手指的关节,像仿效抛保龄球和发乒乓球的动作那样甩动腕部、臂部和肘部,以促进血液的循环,让整条手臂的所有关节都能活动开。

美国老人还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健身方式,那就是使用健身“浮箱”。“浮箱”是以玻璃钢为原料制成的箱子,使用时往箱内注入一定浓度的盐水和天然芳香剂,SPA中心提供这项健身服务。

老人裸着身体进入处于半浮半沉状态的“浮箱”,将箱门关闭。随着水温渐渐升高,香味变得愈来愈浓。在有些香味的作用下,老人可以慢慢地进入高质量的深度睡眠状态。“浮箱”不但能降低血压、软化血管、减少中风和心脏病发作,而且在预防和治疗皮肤病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巴西:兴起“爬行”热

在巴西多种多样的健身方式中,“爬行”颇受老年人的青睐。由于“爬行”热的兴起,“爬行俱乐部”门庭若市,需排队预约。“爬行”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条件,用不同的姿势和速度在长100米的地板上爬行,来回200米为一个单位。体质较好者可以多来回爬几个单位,最多的一口气能爬10个来回。年老体弱者不要勉强,在爬行中可以适当休息。

卡尔旺博士是巴西一位著名的医学专家,在对各种爬行动物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研究后,发现它们很少患有动脉硬化、腰椎病、冠心病、痔疮、下肢静脉曲张等疾病。那么长期爬行对人的健康是否有益呢?他为此做了一个实验:把一些患者集中起来,让他们每日爬行20-30分钟。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这些患者所患疾病都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健康状况也明显好转。

卡尔旺博士解释说,人在站立时,全身60%以上的重量由脊柱担负,使之成为身体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大脑在直立姿势时处于人体最高位置,极易引起缺血缺氧。由于心脏只进行一些生理强度极度缩小了的慢性运动,致使其适应能力逐渐减退。正因为如此,脊柱、大脑和心脏极易发生疾病,冠心病、高血压、脊椎病、关节炎、内脏下垂等疾病都与直立有关。“当然,直立是人必需的姿态。”卡尔旺博士指出,“但是为了身体的健康,我们不妨打破常态,给身体一个回到‘原始’状态的机会。”

爬行让人在活动中回到原始动作姿势,使头部和心脏的位置降低了,全身的血液回流得以通畅,有利于对身体各器官的血液供应。在运动时,内脏向下压迫胸、腹前壁,锻炼了呼吸肌,呼吸器官的功能得到了改善。肺内的气体交换充分,血液中的氧量增多,从而使新陈代谢增强。在爬行中,维持头部重量的颈、背部肌肉群也得到了锻炼,改善了脊柱的姿势和体态,减轻了下肢、骨盆的负担。由于身体重量分散到四肢,腰椎的负担被大大减轻。若每天有一定时间进行爬行锻炼,则对心血管疾病及各种脊椎、腰部病变显著的症状起到治疗的功效。

人进入老年期后,由于活动较少,肌细胞的老化,分裂能力降低,肌纤维会日趋缩小,结果使得上肢、肩、背肌肉萎缩,腹肌松弛。与此同时,机体组织和身体各器官正常的生理活动功能也会减弱和衰退。由于爬行活动动作舒缓、柔和,可以调动身体的各个系统,因此能够预防和缓解20余种老年病。特别是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痔疮、消化功能紊乱等症的人来说,爬行是再适合不过的了。

猜你喜欢

浮箱身体老年人
沉管安装专用船舶浮箱和供暖工艺改造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
美国人浮箱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