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考申论趋势分析

2011-09-25李梦金

决策 2011年1期
关键词:语体热点公务员

■李梦金

公考申论趋势分析

■李梦金

考生在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时,必须站在“准公务员”的位置。答题是否具备很强的针对性和较高的务实性,是证明考生是否具备国家工作人员公文写作能力的重要依据。

纵观近年公务员考试情况,申论测试的重点越来越接近机关工作实际。申论所给的材料均为近几年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这些热点既是老百姓十分关注的问题,又是党和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需要行政机关履行职责来化解存在矛盾的问题。

因此要求考生在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时,必须站在“准公务员”的位置。答题是否符合给定材料的要求,是否具备很强的针对性和较高的务实性,是证明考生是否具备国家工作人员公文写作能力的重要依据。

公文化趋势明显

在申论考试中,除了行政公文和党的公文及其子公文以外,涉及到最多的文体是事务类文书。这点在考生报考职位时就可以留心一下,每个职位都有自己的职责。

如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央办公厅的服务接待办公室文秘工作科员或副主任科员的职位简介是“从事公文管理、文件起草等工作”;国家发改委的政策研究室要求是“起草重要文件报告,研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和政策”。

由此看来,不论是命题范围,还是职位要求,都涉及到正式公文、日常文书、专业文书等。这些也是考生走上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考生在做申论考试的准备时,首先一定要了解和把握一些特定公文的常用写法,特别是要高度重视一些特定公文的格式规范和语体运用。

一是要准确把握各类常用文稿的特点。首先,要把握行政公文、事务类文书、应用类文书的固定性和规范性特点,再关注新闻类文稿的基本形式与特征。现行的行政公文有13种,党的机关公文有14种。两者在文种上、格式、写作方法和要求上大同小异,考生应当做到求同存异,心中有数。

在申论考试中考生除应会写议论文外,一般公文的写作都应掌握。重点文体应以决定、公告与通告、通知、通报、议案、请示、意见、会议纪要、工作总结、计划与规划、调查报告与工作研究报告、讲话稿与演讲稿、情况反映与政务信息、公约(乡规民约)、责任书、公开信与倡议书、合同书(协议书)、简报、消息、摘要、时评与述评、政论与策论等为主。

公文的写作与使用,不同于其他文章,其要求相当严谨,完全排除主观随意性,而必须严格按照一定的写作方法和约定俗成的格式撰写,其内容就是申论热点,考生平时就要加强训练,考试时才会熟能生巧。

二是准确把握、恰当运用公文语体特点进行写作。申论考试中出现的公文文体都在公文语言上体现出庄重性、平实性和规范性。因此考生除了应掌握这些文体的格式要求外,还应能准确、恰当地运用公文语体进行答题。这也是大多数考生的弱项。

在以往的考试中,应试者答卷口语化和文艺化语体很浓是非常普遍的。这与公文写作要求和申论答卷的语言要求相差甚远。应试者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这种语言的实践训练。

三是特别注意申论考试时题干中设定的特定的身份特点。在申论考试过程中,命题者往往为考生设定了身份,这就是虚拟身份。只有定好身份,才能从恰当的角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如果没有给虚拟身份,一般应对口虚拟。如是行政审批方面的事,就虚拟成工商局工作人员;如市容市貌方面的事,就虚拟成市容局的人或者街道方面的工作人员;如是学校方面的事,就虚拟成教育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若确实不好虚拟,就以政府办公室人员来写。

四是注重作答规范的特点。在申论作答过程中,涉及到公文,一定要注重条款之间严密的逻辑关系:先治标、后治本;先具体,后一般;先局部,后整体;先个人,后集体;先主要,后辅助;先眼前,后长远;先整改,后制度;先落实,后监督;先行为,后思想。

综上所述,考生在申论考场上遇到公文题例时,必须有明确的公文思维,套用公文或其它应用文体写作申论时必须把握文稿固定格式、准确使用公文语体、弄清虚拟身份、结合材料规范作答,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满意的申论高分。

社会热点问题与现象分析

公务员考试考察的内容,越来越侧重是社会热点问题与现象的分析,而这种热点问题反映的是对政府公共管理提出的更高要求。

热点知识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会以某些不同的形式呈现。公考的每个热点都是有其政策根基的,因此,这些足以引起大家的注意。

在材料阅读中要打破单个知识点的界限,探索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比如“热点连‘线’”的思考模式,便是针对热点间的逻辑进行在“点”基础上对“面”的把握。假若一段申论材料出现的是“就业”主题,那么材料的组织方式可能就会以多个热点出现,比如“大学生就业难”“农民工返乡潮”“下岗职工再就业”及“社会保障问题”等多个热点。

在申论考试过程中,命题者往往为考生设定了身份,这就是虚拟身份。只有定好身份,才能从恰当的角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申论考试的落脚点在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有“前奏”也有“序曲”,也就是必须在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解决,而且最终要以流畅、严谨、有说服力的文字表达呈现出来。事实上,很多考生并不缺少对策,但缺少整合能力和规范的表达能力,口水文章较多,建设性意见较少,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观点储备。

这种观点的储备可以有多种来源方式,其一建议大家广泛阅读几大报纸杂志的理论文章,去粗取精为我所用;其二对已有热点的学习和重复,申论考试十年间,诸多热点都存在重复的现象,可见热点并不是“一次性”用品,而不同热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值得深思玩味。

在阅读的时候不要读完“四字对策”就浅尝辄止,之所以能针对性地提出这个对策是建立在对对策的精确把握基础上。比如,若要用“体制改革”,就要知道体制改革大致包含“机构设置、权限划分和职能关系”三部分,逐一分析才能有的放矢,进而对当前政府改革趋势和特征做到精准理解。

很多考生旨在报考地方事业单位招考和其他日期较为临近的考试,那么在进行热点学习时要有侧重。热点无非包括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建设和文教科技等方面,既是一个个的知识点,又是密切联系的知识面。因此,不建议每个人都按部就班的进行学习,要有针对性地学习一部分热点,激发自己对同一问题的思考和分析,并尝试自我进行“点”“面”结合的串联,学习逻辑的组织与视野的拓展。

在对热点书学习时要勤做笔记,多做思考。通过热点思维的训练和知识的储备,在日常阅读和新闻关注中尝试自己勾勒热点,形成“热点敏感”。热点之所以成为热点通常是有一个长期的备受关注的发展过程,也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形成高频次的关注与解决,一夜之间出不了热点。所以大家要经常性关注时政要闻和社会民生,尝试从出题人的角度审视所阅读的新闻与时政评论,这也是公务员思维的表现。

(作者单位:金图公务员考试中心)

猜你喜欢

语体热点公务员
热点
热点
篮球公务员
结合热点做演讲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语体语法:从“在”字句的语体特征说开去
语体转化的量度与语体规范
汉代语体思想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