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与富士康的“爱情长跑”

2011-09-25贺海峰

决策 2011年1期
关键词:郭台铭富士康成都

■本刊记者 贺海峰

成都与富士康的“爱情长跑”

■本刊记者 贺海峰

成都“追”富士康,“追”了整整7年。中国地方政府之间玄机重重的博弈与争夺,以及不断演进的招商理念,在这场“爱情长跑”中显露无遗。

如无意外,2011年下半年,全球2/3的iPad,将由成都制造。

国际代工巨头富士康的这个庞大投资计划,同时包括LED—TV、LCD模组、LED背光模组及LED封装和照明光源生产线,还将涉足软件开精密模具生产、现代物流以及3C数码产品卖场等多个项目,总投资额高达10亿美元。据称,这是四川有史以来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

2010年,在经历了一连串跳楼事件之后,富士康“北上西进”的内迁行动骤然提速。内地众多省市政府纷纷向其抛出了橄榄枝,并为争夺这个巨型企业暗战不休,最终成都脱颖而出。

“其实,成都‘追’富士康,‘追’了整整7年。”在接受《决策》专访时,成都驻深圳办事处首席代表夏捷感慨万千。而这场“爱情长跑”的背后,显露更多的则是中国地方政府之间在招商过程中玄机重重的博弈与争夺,以及不断演进的招商理念。

成都对富士康爱慕已久。

一厢情愿

成都对富士康爱慕已久。

2003年8月,英特尔宣布在成都投资3.75亿美元,用于封装和测试半导体产品。这一事件让原本电子信息产业家底并不雄厚的成都异常兴奋。随后,他们把目光盯向了远在深圳的富士康。

富士康在整合上下游资源方面能力极强,此外,还可强劲拉动当地的出口、产值、就业。前景如此诱人,促使成都专门设立了驻深圳办事处,夏捷受命常驻深圳,负责接洽富士康高层。

但是,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均无优势可言的成都,要想迎娶这位国际代工巨头谈何容易。思来想去,成都决心率先拿下富士康旗下的赛博数码广场项目,继而顺藤摸瓜,把富士康下边的模具、连接器等项目陆续引进成都。

那段时间,夏捷频繁与富士康接触,积累下来的各部门负责人的名片总计超过240张,但迟迟未能见到总裁郭台铭。

2005年,成都市市长葛红林亲率游说团队奔赴深圳,目的就是为了赛博数码广场项目能够顺利落户。不过,成都的满腔热情并没有得到富士康的热烈响应。“一个部门的总经理出面,就把我们给打发了”。接着,成都又以市委主要领导的名义给郭台铭写信,最后也是石沉大海。

当时,主攻国际市场的富士康,正专注于在中东部地区跑马圈地、攻城拔寨。2006年,落户武汉;2007年,落户沈阳;随后,落户南京。这些都让成都的招商团队万分焦急。他们试图通过富士康在成都的一些小关联企业来接触到高层,但均无功而返。

现在回过头看,彼时,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力才初露端倪,人才基础、产业配套能力等方面也很难满足大批量的代工需求。并且,作为国际代工巨头,对西部地区高昂的物流成本,不可能不心存畏惧。

“其实,我们当初的想法也有点漫无目的。除了赛博数码广场,富士康到成都还可以做什么项目?我们并没有琢磨透。”时任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郑莉回忆。

一晃3年,成都没有取得任何突破。

一波三折

开门不红,成都并未轻言放弃。夏捷告诉《决策》:“通过不断地看、听、钻研,我们更感受到富士康的魅力所在,了解到它潜在的项目及其影响,触动很大。欲速则不达,我们就在暗处默默地关注它。”

转机不期而至。

2007年底,成都发现,富士康在中东部地区的布局基本完成,剩下唯有西部地区。

此时,一位关键性人物出场了。是年12月,主政广西的刘奇葆转任四川省委书记。他在广西期间,曾亲赴深圳考察富士康。其后,郭台铭一甩手就在广西投资了30亿美元。

2008年1月,四川省副省长黄小祥率队前往深圳富士康,终于见到了多次登门拜访而未能相见的郭台铭。

郭台铭让属下拿来一张中国地图,第一句话就问:“四川在哪里?从四川连接欧亚大陆桥到达欧洲,线路怎么走?”当得知四川离南亚、欧洲比沿海地区还近时,他猛然意识到,“应该到四川、到成都去看一看”。

春节刚过,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再赴富士康沟通,力邀郭台铭到成都度假、考察。

“五一”期间,郭台铭带领家人以及一批核心高管前往成都。正在美国出差的李春城,连夜飞回成都。一位参与接待的官员透露:“开始时我们丝毫不谈投资的事情,只是陪同他们到九寨沟、大熊猫繁育基地等景点参观,让他们细细领略、品位成都的美。郭台铭这一次被完全打动了。”其间,主宾相谈甚欢,初步把光电确定为投资方向。这让成都产生了无限遐想。

孰料,接连而至的两场灾难将这一梦想击得粉碎。

5月28日下午2时28分04秒,成都市政府第一会议室。市长葛红林与郭台铭的特别代表正准备研究投资的具体细节,8级的强震从汶川猝然袭来。在剧烈的摇晃中,富士康的投资项目只能暂时搁浅。

在此期间,成都一直在项目设计、物流配套、政策支撑、成本分析等各个领域进行详细研究,以便为进一步与郭台铭商谈奠定基础。

更大的考验还在后头。10月,美国华尔街著名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全球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作为国际代工巨头,富士康也被市场上各种裁员的传言包围。

彼时,富士康相关负责人拿出三张表格给郑莉看,内容是在谈项目的产能和出货量。“他说项目的走势不妙,现在根本没办法来决定这个事情。”

稍后,一封来自富士康的信被转交到省市主要领导手中。信中提及,在四川的投资决心不会改变,但基于地震的影响和金融危机的冲击,他们只能等待一个更好的时机再重启投资。

郑莉的心顿时凉了半截。

成渝暗战

就在四川忙于灾后重建的关口,重庆后来居上,用另一张牌把郭台铭拉拢了过去。

2008年,时任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黄奇帆做了一个估测:未来两年,全球笔记本电脑消费将新增1.6亿台。重庆的目标是吸引其中的8000万台产能落户。

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确保IT整机零部件实现本地化生产。如此一来,则对整机厂商而言,上游进项物流成本将可忽略不计,整体物流成本可望与沿海发达地区打成平手。再加上西部生产要素的低成本优势,重庆的竞争力就能够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手握“整机+零部件”这张底牌,黄奇帆从容不迫。他先把全球最大笔记本电脑厂商惠普拉到重庆落户。惠普笔记本电脑整机产量号称4000万台,实际上首批下线仅400万台。因此,有必要说服富士康跟进。

2009年2月,黄奇帆赶往台湾,向郭台铭施展纵横之术。“惠普在重庆有4000万台订单,如果你们过来,可以既做零部件,也做整机。”

此言正中郭台铭的下怀。作为世界最大的IT零部件厂商,富士康每年可做5000万台整机的零部件。但这时笔记本电脑整机市场已被瓜分完毕,富士康一直在寻找进入的门径。

4月,郭台铭前后派出了两支共50人的团队前往重庆进行谈判。“听说这个消息,我们比较紧张。”郑莉承认。

成都全力提速与富士康的谈判进程。6月,市委书记李春城再次率团前往台湾,与郭台铭商量成都的投资事宜。双方签署了投资备忘录。竞争城市之间的角力和暗战,此时进入高潮。

为确保富士康顺利落户重庆,重庆招商团队想方设法深入到竞争城市腹地,探听对手的真实情况。同时,针对富士康临时提出推迟签约的动议,重庆方面进行了24小时的紧急危机公关。8月,惠普(重庆)笔记本电脑出口制造基地、富士康(重庆)产业基地在重庆签约,惠普正式下单4000万台整机。

有内部消息称,重庆也如当年成都一样,准备顺藤摸瓜,并已经瞄准了富士康的其他产业项目。

成都急了。省长蒋巨峰亲自率队前往国家发改委沟通;市委书记李春城也陪同郭台铭赶到相关部委,解决项目落地难题;副省长黄小祥再次赶往深圳洽谈。通过采取上下夹击策略,成都近乎逼着对方把他们真实的想法和项目的框架一步一步规划出来。

经过20多次拉锯式谈判,10月,郭台铭与成都签订10亿美元大单,拟投资LED液晶电视、液晶模组、LED背光模组等面板生产线,和重庆基地形成上下游配套。

“那次签约,终端产品只有电视机,这远远不够,而且电视机也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郑莉介绍,成都市决策层由此下定决心,务必拿下富士康的王牌产品,就是最火的 iPad、IPhone。

此时,成都的政策优势不及重庆。2008年,成渝同时向国务院递交方案,结果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率先获批,而成都仅获批一个保税物流中心。2010年2月,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再次获批,两地的政策落差进一步加剧。

所幸的是,紧随其后,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也闪电获批。

在土地政策上,成都出手更显大方。在原先2.6平方公里基础上,专门合并富士康南片区,整合成为4.68平方公里。

而重庆同时引进富士康、广达、英业达三个“冤家”,局面固然壮观,但也恰好给了成都游说的空间。知情人士透露,四川一位省领导对郭台铭说:“重庆太挤了,你们过来吧!”

为了满足IT行业订单出口的快速供货要求,成渝两地各出奇招,打响了一场缩短物流时长的比拼战。

重庆那边,开通了渝深快速集装箱“五定”班列。从重庆到深圳的运输时间,由原先的106小时缩减到53小时,比长三角到欧洲的海运时间还要短几小时,形成了电脑整机物流优势。

成都这边,开通了直飞欧洲的全货机航线。采用载重量110吨的波音B747全货机执行,一周3班,并可根据项目的需求增加航班次数。另外,通过借道兰州,成都与欧亚大陆桥连为一体,抵达荷兰阿姆斯特丹港只需17天。而从上海走海运抵阿姆斯特丹,则需23天。

喜结良缘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2010年5月26日,正率领四川代表团访问台湾的刘奇葆动情地说。

其时,郭台铭备受连串跳楼事件困扰。这天他专程从深圳飞回台湾,设宴款待刘奇葆一行。当晚,郭台铭与四川省政府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他说:“我们将加速西进设厂。”

花前月下、海誓山盟,双方终成“眷属”。

迈入“婚姻殿堂”之后,成都展示的竞争力让郭台铭大吃一惊:9月30日,16万平方米厂房建成,2万名工人已到位;9月25日,iPad生产线安装,10月18日即调试完毕并进行了出口通关测试,第一批苹果iPad运往美国;圣诞节前,近一半生产线已经启动。

此举堪称世界代工史上的奇迹。当地官员介绍,成都项目iPad生产线多达52条,一旦全部投产,将达到年产能4000万台规模。2013年,年产能有望突破1亿台。

富士康与成都的完美姻缘,不仅将给成都带来数千亿元的产值,也将带来20多万人的就业。更让成都获益无穷的是,世界IT产业掀起了前所未有的西进大潮。英特尔、宏碁、戴尔、惠普、德州电器、联想、广达、英业达、仁宝、纬创、和硕,诸多巨头纷至沓来。

全球IT产业版图,或将因此加速改写。

猜你喜欢

郭台铭富士康成都
穿过成都去看你
成都
富士康50亿美元印度建厂
郭台铭:喜欢用没有退路的人
郭台铭:喜欢用没有退路的人
在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