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红皮书”

2011-09-25徐浩程

决策 2011年1期
关键词:博客公安政府

■本刊记者 徐浩程

微博“红皮书”

■本刊记者 徐浩程

在经历了2010年众多公共事件后,对于微博,各级政府正在逐渐显出更大的勇气与和平宽容的执政理念。

2010年的最后几天,政府与微博的关系开始变得微妙。

12月28日,由“平安北京”发起的公安微博交流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广东、河北、江苏等地10余家公安微博博主和分管领导参加了此次研讨会。这是迄今第一次由政府牵头组织的微博研讨会。

29日,在“钱云会事件”上围观、质疑了近一周后,“微博观察团”让“微博客”们从线上走到线下,出现在事件的现场。这成了另一个“躲猫猫”事件中“网友调查团”的翻版。对此,温州外宣办主任张春校表示,“于建嵘教授或其他人,甚至网民过来展开独立调查,是来帮助我们的,我们欢迎!”

30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公室正式开通了微博——“天府微博聚焦四川”,成为继云南之后,第二个开通微博的省级政府。2011年1月1日零时,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通过这个微博送出了其新年祝福。

在如何处理与微博关系的问题上,各地政府显然都还在“摸着石头过河”,谁都不敢轻视,但谁也不敢说已经解决了这个难题。从网络论坛到博客,再到微博,每一次技术进步带来的信息传递方式变革,都让政府跟在其后疲于应对。

不过从年初,微博登上“两会”这个政治舞台;年中,“微博客”与政府在宜黄事件上的博弈;再到年末,各地政府端上这幅与微博关系的拼图。在经历了2010年众多围绕微博发生的公共事件后,对于微博,各级政府正逐渐显出更大的勇气与和平宽容的执政理念。

200倍力量的撞击

在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微博就已登上了公共舞台,但直到9月宜黄事件后,各级政府才真正认识到微博之于公共事务的力量。

在宜黄事件中,微博发力是从“机场女厕门连续直播”开始的。

9月14日,钟如九的家在一次强拆中支离破碎。16日,钟家姐妹赴北京求助被围堵,被迫躲入南昌机场女厕所内,并拨通记者刘长的电话。

半小时后,刘长发出第一条事关宜黄强拆的微博,呼吁关注。20分钟后,网络意见领袖慕容雪村转发了这条微博。50分钟后,得知消息的记者邓飞,开始了微博“机场女厕攻防战直播”。

此后,微博转发开始以几何级数增加,到当天上午,这条微博已被转发2700多次,超过1000条评论。攻防全过程被呈现到网友面前,实现了“现场直播”。

在微博“直播”时,就曾有人就此发短信、打电话给宜黄县相关领导,但这并没有引起他们的重视。当时,他们未曾想到微博会将此事推向公共事件,并最终导致他们被问责。在宜黄事件之前,对于政府而言,微博话题多是“闲言碎语”,他们更关注的是博客。

宜黄事件的“直播”改变中国微博历史。由于这次微博直播,原本单纯的拆迁自焚事件,开始向一个万众瞩目的公共事件迈进。也正是自此开始,微博的话题完成了从日常琐事向社会事件的转变,成为网络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改变了传统网络舆论格局的力量对比。

“在微博客、网络社群等新载体的‘夹击’下,论坛、博客的活跃程度有所减弱。在2010年,网民爆料的首选媒体变成了微博客,论坛、博客在事件曝光方面的功能明显弱化。”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在对比了2009年与2010年的网络舆论后,得出如此结论。

国外机构在观察了中国一些著名博客和微博账号的活动后,也发现:从“生产成本”的降低来看,写微博的人群是博客的4倍,这群人的人均微博产量是之前人均博客产量的5倍;从“消费成本”的降低来看,读微博的人群是博客的2倍,适合阅读微博的场所和碎片时间加总是博客的5倍。据此他们得出一个推论:微博的“力量”是博客的200倍。

在200倍力量的撞击下,政府在博客时期练就的方法开始变得捉襟见肘。一个典型例子是在微博时代,“网评员”工作起来更难,“他们想说话都得先去注册,然后还得关注我,为了把话传递得更广,他们得关注更多人。最重要的是微博这种平台上,他们和其他人没有联系,他们的声音没人听。”相关专家分析道。

在微博上,只要一条信息发布出去,它会像病毒一样传播,管理者不可能把所有人的微博删掉,它是现场直播,不可能事先审查,这就是微博带来的挑战。这样的挑战,考验着政府机构的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和执政能力。

在200倍力量的挑战下,应对方法缺失带来的强烈不适应感,让宜黄县政府的第一反映是回到“避而不答”状态,在博客时期训练出来的听取民意、愿意交流的姿态开始回缩。

10月10日,江西省宣布,宜黄县委书记、县长等主要领导人被免职。在微博“围观”中宜黄事件以问责结束。

官方微博探路者

据易观智库报告显示,我国微博注册用户2010年达到7500万,而2011、2012年将分别达到1.45亿和2.4亿,增长速度将创下中国互联网之最。

微博正在快速膨胀,“微博客”也在有意识地将更多关注放在公共领域。面对如此局面,政府一味回避,显然不能解决问题。“只要网上出了个什么东西是需要解释的,你们不用请示我,你们赶紧上网去解释,别把问题拖成一个不得了的大问题。”针对比较集中的网络热点事情,温家宝总理如此嘱咐。

在宜黄事件之前,一些官方微博也已经开始运作探路,其中之一即是公安微博。

2010年2月,广东开设我国首批公安微博群,此后,河北公安微博群等相继浮出水面。8月1日,北京公安正式开通“平安北京”后,20天内访问量突破210万人次。“微博问警”达到了一个高潮。

这些公安微博群建立之初,信息播报是其主要职能。在这些公安微博中,主要发布的是警情播报,偶尔有重大案件的直播。这显然是利用了微博的及时性特征,希望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可以第一时间发布新闻,主动出击,抢得话语权。

但这也意味着,这些微博重在发布信息,少有互动。这从另一个热门官方博客“成都发布”的命名中即可见一斑。

“微博问政”的重要特征是与网民的互动,积极运用新兴手段强化互动,也就成为推动“微博问政”走向实效的重要环节。随着宜黄事件中微博作用以及其互动性特征的凸显,公安微博的职能定位也开始发生变化。

在12月20日召开的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上,公安部部长孟建柱要求“公安机关要善于借助网络微博等新型媒介搭建警民互动平台,主动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评议”。

而在年前举办的“公安微博交流研讨会”上,公安微博的博主也已经意识到互动的重要性,称公安微博的灵魂在于互动,最重要的作用是“为民服务”。

在公安微博外,成都官方微博“成都发布”则在微博风格进行探索,“织出了内地最火的官方微博”。

一个典型例子是在微博语言上。成都市政府新闻办有关工作人员称,“成都发布”尽量柔化处理微博语言,并不时选择一些与城市形象和民生相关的新闻进行发布,增加亲和力。如针对城南三个地铁站点推出免费自行车的便民之举,以“成都市民这下子出行更方便了,南门地铁站外崭新的自行车随便用……一小时内还是免费的哦”的语言进行发布。

相关专家建议,有效回应微博的挑战,政府一方面要高度关注微博的影响力,发挥微博在推动民众参政议政、加强政府与民众交流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对“微博问政”的局限性保持清醒认识,建立科学的舆情评判机制。

同时,针对微博给政府执政能力带来的挑战,网络应对应当仅仅是一个“前台”,更重要的还是需要政府认识到,无论什么形式和载体,暴露出来的仍然是官民关系的老问题,进而在行政运行机制方面做出相当大的改善。

网络无法解决所有问题,一切都靠网络舆论将事情改变的话,这个社会不会是健康发展的社会。从民众的角度来讲,需要的不是官员们亲民的姿态,而是有关自身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实际解决。

猜你喜欢

博客公安政府
“老公安”的敛财“利器”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公安报道要有度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公安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