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 通博 专精
——大学编辑出版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策略
2011-09-24周远成谢先卷
周远成,谢先卷
(1.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湖南衡阳 421008;2.《中国教师报》华南培训基地,广东深圳 518000)
大成 通博 专精
——大学编辑出版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策略
周远成1,谢先卷2
(1.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湖南衡阳 421008;2.《中国教师报》华南培训基地,广东深圳 518000)
编辑出版人才,是一种大成、通博、专精的综合型特殊专业人才。在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出版时代,这类人才必须在综合性大学中培养。结合我国50所大学创办编辑出版学本科专业的实际情况 (如编辑人才培养目标、就业、用人单位不衔接以及培养模式等),除传统的媒体编辑外,还要提升、扩大并适应未来的策划编辑、网络编辑和编校管理人才,以及发行、数字出版人才等需要,建立编辑、出版、发行、管理、技术、研究有机结合的“重一顾三”动态培养模式体系,从而为培养高层次编辑出版专业人才服务,以适应社会文化发展和出版市场需求。
大成;编辑出版学;专业人才;培养;“重一顾三”模式;编辑出版哲学
编辑和校对人才,是文化传承中的特殊专业人才,不仅是语言文字真善美的把关者,而且是优秀的精神食粮的传播者。编校境界,包括伟大的著作、优秀的作品、文化精神,都有赖于优秀的编辑、优秀的校对人才的严格把关。而培养这一类优秀人才,有两条途径:一是提供平台,通过自学成才之路;一是离不开高等学府——大学尤其是综合性大学的批量培养,使学生在“懂行”的基础上,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的能力和本领[1][2]。
20世纪80年代,随着出版业在新时代的蓬勃发展,出版界对编辑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编辑出版学,最初只在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等少数几所重点大学中设置,成为培养编辑出版人才的主要摇篮。1983年,武汉大学招收了第一届编辑类本科生;1985年,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所高校创办编辑学并招收学生;1999年7月,我国共有20多所大学创办编辑出版学本科专业;2003年初,创办编辑出版学本科专业的大学达40余所[3];至今,已有50多所高校创办编辑出版学本科专业。可见,90年代之后,编辑出版学专业在大学得到高度发展。
1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现状
1.1 培养现状:(1)编辑出版学专业分布比例。编辑出版学专业本科教育,一般有编辑学、出版学、印刷学、校对学、发行学、出版管理学等教材体系,以配合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应用。1998年,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编辑出版学”本科专业统一定位,就综合了原开办的编辑专业、出版管理专业、印刷专业、图书发行专业等。据开设编辑出版学本科专业的50所高校分析发现,编辑出版学专业依托所属的学科专业类别不尽相同,有新闻传播类、文学类、信息管理类、人文类和历史类等,具体分布情况如下表①:
学科类别 占50所高校数量 (所)占50所高校比例(%)新闻传播类 15 30%文学类 11 22%信息管理类 4 8%人文类 4 8%其他 (历史类、出版印刷类等) 16 32%
(2)专业课程设置门类。一般有专业课、基础课、必修课、选修课等,以构成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水平、业务能力、文化素质等扎实的知识能力结构,进而锻炼成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编辑出版人才队伍,以适应出版物市场需求和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的要求。
据部分院校的网站统计,我国本科类编辑出版学专业课程设置主要是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即面向图书、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编辑,其次是网络编辑和电子编辑,再次是出版发行、出版管理和出版文化方面的出版人员。如在部分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课程中,必修课程包括人文 (文史基础)、新闻 (写作、评论)、网络 (网络策划、数字出版、数据库)、发行 (出版物营销)、管理 (书业管理)等,据武汉大学、北京大学等6所高校[4]传统媒体方面的课程与电子网络媒体方面课程开设情况比较,后者一般门类较少,覆盖面狭小 (如下表):
学 校 传统媒体方面的课程电子网络媒体方面课程武汉大学图书营销学、书业法律基础、图书学新论、现代书业企业管理学、装帧设计与鉴赏、书业统计学多媒体技术及数据库、数字出版导论、电子及网络编辑北京大学中国图书出版史、期刊编辑实务、选题策划与书刊编辑实务信息检索与利用、电子出版技术南开大学 报纸编辑学 计算机基础及数据库北京师范大学图书编辑学、报刊编辑学、教科书编辑学音像电子出版、网络编辑学、广播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广西师范大学图书评论、书业法律基础、报刊编辑学、书籍编辑学、版本目录学等。出版现代技术衡阳师范学院图书学、书业法律基础、报刊编辑学、书籍编辑学、实用校对学出版现代技术、音像电子出版物
(3)编辑出版师资队伍:通过分析开设编辑出版学本科专业代表性强的部分大学专业师资情况,包括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背景等相关情况 (如下表)②:
院校名称专业教师数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博士硕士本科有实际经验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55岁以上45~54岁35~44岁35岁以下华中科技大学 7 1 3 2 1 1 6 0 3 4 0 0 1 4 2武汉理工大学 8 2 2 4 0 2 2 2 4 8 0 3 1 2 2安徽大学 8 1 4 2 1 1 5 2 0 2 0 2 1 3 2华东师范大学 6 1 2 2 1 3 3 0 4 2 0 0 1 3 2北京印刷学院 16 3 8 5 0 7 7 2 5 8 0 0 3 8 5
续表
从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上看,主要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特别是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40%左右,55岁以上的教师占9%,35~44岁的占29%,45~54岁的占22%。
从师资职称、学位、导师资格上看,教师队伍中以讲师和硕士生导师为主,分别占31%和32%左右。其他职称当中,教授占29%,副教授占25%,助教占16%,比例最少的是博士生导师,仅占5%左右。
从师资学历上看,编辑出版专业教师学历主要以硕士为主,占55%左右,博士生占21%,本科占23%。[5]
1.2 就业现状:根据教育部网站就业率分布统计,2004~2008年本科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就业率的分布区间,具体如下表③:
年份 就业分布区间2004 80%~85%2005 80%~85%2006 75%~80%2007 80%~85%2008 80%~85%
从教育部网上 (2010-05-01)公布的数据显示,编辑出版学专业本科生的就业率在80%左右,而相似学科新闻学专业的就业率为75%左右。其他相关调查资料则显示:编辑出版学毕业生中找到专业对口工作的人数却很少,据北京大学学生作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在全国作为调查样本的出版社中,明确表示需要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生的仅15%④。事实上,编辑出版学专业毕业生的实际就业仍面临困境,前景堪忧。
1.3 用人现状:(1)编辑出版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分布在北京、广东、天津、吉林和上海五省。其中,在民营和私营单位的毕业生占30.53%,其他事业单位的占18.08%,中小学及其它教学单位占14.04%,录取研究生占11.46%,国有企业占6.19%,高等学校占4.44%,机关占2.63%,科研设计单位占2.44%,部队占1.32%,三资企业占1.00%。据有关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北京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1999~2004年6届毕业生共126人,其中直接读研究生的40人,占31.75%;其次去新闻单位的19人,占15.08%;其三是去出版社的13人,占10.32%;其余依次去了IT业、金融、保险、演艺圈、科研单位、图书馆、广告业等④。
(2)出版业用人分布:出版业用人单位主要分为三大块⑤:一是内容生产、复制单位,全国图书内容供应商约3 000余家。另外全国共有328家音像制品出版单位,198家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11 399家报刊社,50家网络出版机构,近10家网络数据库经营单位,18万余家印刷复制单位 (含出版、印刷公司、印刷物资供应单位等);二是发行销售单位,图书发行主渠道为新华书店加上民营批发商,全国约5 000家;三是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 (包括学会、协会等团体和学术研究机构等),全国共有各级出版行政职能机构1 084家[6]。
2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素养要求
2.1 编辑出版人才的素养:编辑出版人才是一种大成、通博、专精的特殊人才,其素养是一种综合的集大成化体系,即做人、做事、做学问的能力素养和本领。具体来说,分为基本素养、专业素养、潜在素养等层次[1][7]。一般离不开扎实深厚的专业素养、责任使命的职业道德、洞察分明的政治敏感、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等。一句话,就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运用理论与实践结合,建立采编、印刷、发行操练“实验区”,培养学生博与专、基础与特长、综合素质与一技之长的复合型专业人才[8]。
2.11 扎实深厚的专业素养。这是就编辑从事业务工作来说的,编辑必须从内功、识见、能力、心理等着手,不断提升自身整体素质 (诸如知识素养,语言文字基本功、实践能力等):(1)练功。练就扎实深厚、真伪辨别分明的基本功。编辑不仅是语言文字真善美的“把关人”,同时肩负着文化的传承、正确传播语言文字的使命,必须准确、引导语言文字朝着健康正确方向发展。(2)识见。博识、胆识、远识,真实准确。一要有专业行业之识,包括媒体基础知识、书刊营销发行 (包括杂志、报纸、书籍、电视和网络),以及书刊的时效性、内容主题、形式多样 (包含各种文体、中心话题、内容连贯衔接),形成内部编辑、外部专家和读者之间的有效沟通;二要有把握动态之识,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生应关注媒体最新的动态,如最新畅销杂志的亮点、影响力或其销量主要因素等;三要有灵感敏悟之识,随着集声、光、电、图、文字于一体的优势媒体网络迅猛发展,纸质媒体以外的其他各种媒体 (包括网络、数字、图表等)特色、运营模式和最新进展,必须有独特的眼光和编辑敏感,才能准确地预知、捕捉或把握未来媒体的发展动向,以及发行营销方式等等。(3)力勤。一要勤奋有志、坚韧毅力;二要运用编辑软件的能力;三要交流合作凝聚力。近年来,编辑软件的不断开发,大多数的出版单位都依托编辑软件进行编校加工、约稿和发稿等。如编辑加工稿件的主要软件是wo rd、方正飞腾等;图片加工工具有photoshop和coredraw等;视频的编辑软件有非线性编辑软件和movemaker等。不同的媒体所需要掌握的编辑软件也不同,对于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并不需要所有编辑软件都必须熟练自如地运用,应根据自己将来从事的媒体工作需要,有针对性地学习并掌握必备的编辑软件,做到能运用自如,保证、提升出版物的编校质量。(4)炼心。静心、静如止水;耐心、不厌其烦;细心、心细如发;虚心、虚怀若谷;适心、应变自如,甘如寂寞。这是编辑写功和坐功的两翼基本功之内核和健康心理素质,也是由作为从事精神食粮领域活动的编辑性质所决定的。
从编辑出版业的发展来看,历经纸质载体化——信息网络化——数字高速化发展,编辑出版业正走向世界现代化、国际化、自然化、生态化持续发展时代。从纸质化传播进入国际互联网信息化,并满足适应声、光、电、图、文字于一体的优势媒体网络发展,出版物网络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纸质媒体编辑,开始转化进入网络编辑和数字、信息编辑独占鳌头时代。作为网络编辑,除了具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外,还需要会图片编辑、视频编辑等各种编辑软件,以及基本的网站编辑工具如dreamweaver的掌握,精通网页设计 (网络美术等),并能独立进行网页的编辑。
此外,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生除会运用编辑软件外,还应学会使用基本的采写工具 (如摄像机、照相机、录音笔等),未来的编辑职业生涯很可能从记者采写开始,建构成集采访、编辑、写作、广告、出版、发行于一体的编辑出版运作新模式,这样,有利于编辑工作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一般地说,知识素养,既不是单一的理论知识修养,也非孤立的实践知识,它包括专业知识和跨专业知识 (如其他行业的知识)。编辑出版学专业本科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拓展自己的视野,在编辑的行业之外,寻找自己独有的特长和其他知识:一是相关或另一行业知识。即在学习编辑出版学专业知识同时,还要精通英语或医学方面的知识,这样有利于将来从事英语类或医学类的杂志、报社等媒体工作,在职场竞争中,会大大增加自身筹码和提升自己的竞争实力;其二,是学习社会知识 (诸如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知识的猎取多种多样,作为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学生除本专业、行业知识外,还有广泛的社会、实践知识;应着眼世界的各行各业,容纳百川,大到世界战争与和平的主题,小到街头巷尾的八卦新闻,都应有所了解、有所识别、有所感悟,并能培养自己的职业敏感,挖掘这些新闻或故事背后所隐藏的背景。
2.12 责任使命的职业道德。编辑工作艰辛、繁琐、默默无闻,然而又是人类精神食粮生产的崇高职业。作为文化的传承者,编辑必须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使命感;作为编辑人才,职业道德是首要条件。具体表现在:一是责任,即对原稿负责、对作者负责,对于可改可不改的地方一律不改,力求保真、保质、保值,将稿件的差错率降到最低极限。一是使命,对读者负责,对社会负责,以及文化传承、语言文字真善美“把关人”的历史使命,真正做到“一字不轻改,一字不放过”。一不能被个人的偏见和利益关系左右自己的思想,要站在社会优秀文化发展传承的高度对作者的稿件负责;二不能因为商业利益而忽略了肩上承载的社会责任,坚决拒绝黄色淫秽、黑色暴力文化。因此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生必须在专业学习的同时,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学术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担负起振兴民族文化的使命。
2.13 洞察分明的政治敏感。编辑工作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思想性,要求编辑人才具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编辑应必备以下政治素养:一是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二是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三是拥护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四是遵守和执行国家的法律和法规;五是爱国、维护民族统一与世界和平。在编辑过程中,必须慎重、把关,严防出现政治纰漏,造成负面效应。所以编辑出版学专业在校的学生,应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和党的政策学习研究,关心时事政治,关心国家政策和祖国的新变化,弘扬社会主旋律,自觉培养自身政治敏感和政治责任。
2.14 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编辑工作本身充满着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编辑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编辑在构思选题、组织稿件、修改稿件、内容组织和装帧设计等各个环节,都需要融入创新意识。诸如选稿能力、组稿能力、审稿能力、改稿能力、用稿能力等等。在编辑过程中,往往存在会选稿不会用稿、会用稿不会选稿或会审稿不会组稿、会改稿不会审稿等现象,这样都不适应行业素质要求。如所谓会选稿不会用稿,就是指用稿没有赶上时代潮流、紧扣当前形势热点、落后于别人,这就是创新和职业敏感的局限。所以编辑必须在自己的学识水平和理论水平的基础上,结合社会最新的热点问题、发展趋势,展开日常编辑工作,让媒介的形式和内容富有新意、吸引读者和观众,以确保媒体的独到、新颖、超前特色。如对于杂志编辑人员来说,即使每期杂志在内容方向上大体相同,也应有所侧重,必须根据社会最新发生的情况如盛大节日、重要纪念活动、自然灾害、国家政策等问题的发生情况作出适度调整。
在瞬息万变的社会里,编辑只有具备时代敏感和发展敏悟,才能把握最新的社会、时代潮流并作出相应的变化,保持受众对媒体的新鲜感和亲切感。21世纪的编辑,必须适应当代的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出版发展要求,结合相应的时代背景,优化选题策划,筛选、抉择和录用优秀稿件,有效提高出版物的质量水准。
2.2 新型编辑出版人才:随着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根据有关预测,未来编辑、出版、发行多元化、多维化发展,要求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应是多元、多维度的,以下几类编辑人才将会受到未来编辑出版业的重视和青睐[6]:
从编辑出版的行业内部发展来看,(1)策划编辑。如选题策划、出版运作、营销策略、新闻广告、品牌推广等,出版业的市场化决定了编辑由单一加工型向策划型转变,策划在整个出版业务工作中将居于核心地位。(2)网络编辑。网络编辑是网站内容的设计师和建设者,即指利用相关专业知识及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对信息进行搜集整理、编辑加工、分类建库、审核发布,再接收反馈信息,与网民互动交流,从事互联网网站内容建设的职业人员⑥。在需求预测上看,每年的缺口超过10万网络编辑人员。(3)发行人才。随着出版行业的改制转型,在出版业市场化进程中,出版行业将越来越重视出版物营销的发行人才——即对产品的整体营运提供决策服务,包括对发行渠道、读者心理和同类产品进行比较、评价等,提出决策参考方案的人才。(4)数字出版人才。随着纸质、电子、网络以及声、光、电等多元、多维媒介体系融合的大趋势,以数字化内容、数字化生产、网络化传播、信息化交流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文化内容产业是大势所趋,这迫切需要建设一大批高质量、高水平、高能力的数字化出版人才队伍。
从出版业的外部和产品形象设计来说,(1)外语人才和版权人才。自从加入W TO以来,外资准入的政策将会更加开放,中国出版业即将向国际市场拓展,版权贸易的活跃和版权输出的扩大将使得外语和版权贸易相结合的人才急需和看好。(2)出版市场调查统计、数据分析人才。类似开卷公司、Nielsen BookScan公司的出版行业市场调查公司将越来越多,具有定性研究能力的市场调查人才将受到出版调查市场的特别青睐。(3)出版物产品设计师。作为出版业传统美编职位的高端形式,市场需求将持续升温。传统的“装帧设计”、“版式设计”、“美术编辑”将会被“书刊设计”概念所取代,设计师将对出版物以商品视之,从材质、外观、包装、工艺、评介等全方位通过数字化处理,对出版物进行物质层面的整体构思设计,以迎合读者的心理和口味。
3 编辑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
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是培养出版物编辑、出版、发行、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涉及到编辑学、出版学、发行学、管理学多维层面,又有主辅之分、重点之别,可以形成编辑学为主、或出版学为主、或发行学为主、或书业管理学为主等4种知识结构的模式训练体系,从50所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的编辑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来分析,还必须进行不断总结、改进和革新,建立适应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时代的发展需要的“大出版”、“大编辑”、“大成人才”的培养体系——“重一顾三”模式,即指编辑、出版 (校对)、发行、管理等各专业,侧重一专 (“一专业”),辐射三点 (“三兼顾”)定位。如重编辑专业,则兼顾出版、发行、管理;重出版专业,则兼顾编辑、发行、管理;如重书业管理专业,则兼顾编、出、发;重出版物发行专业,兼顾编、出、管等。这样,从知识型向综合实践创新能力型转化,把握了业务技巧、市场操控、信源培养及其使用等有效提升。
一般地说,编辑出版学专业人才,有编辑出版类的,也有出版物市场营销类的,诸如编辑人才、校对人才、出版管理人才、书刊发行人才等。大学编辑出版人才的培养,一、二学年建构知识体系,三、四学年形成能力结构,编辑素质教育要贯穿大学四学年的始终,处理好编辑出版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矛盾,改革编辑出版类专业人才培养策略,重视学生的文化、专业、知识、能力的综合实践,提升专业知识训练、抓好文化知识拓展、强化实践知识多样化,充分利用互联网,通过专业、文化、多媒体,利用信息化、网络化等多渠道,确保专业知识比重占50%,实践、文化知识各为25%左右,形成从专业实践到课外实践,到社会实践三结合的实践训练模式。
3.1 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编辑出版人才的培养,有一个长期的成长发展过程,基本形成了四大典型的专业培养模式:一是依托其他学科 (如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等),培养编辑人才;二是改造或嫁接相关学科 (如图书馆学等),培养发行人才;三是依托行业资源,培养出版经营管理人才[9];四是依托自身素质能力,造就自学成才。图书策划、出版管理、图书营销、版权贸易、网络出版学等课程和专业为复合型人才培养创造了条件。当前,编辑出版学专业本科教育与出版业对人才的供、需存在矛盾,制约、影响了从数量、到质量,到高层次的编辑出版业各类人才的造就发展。
第一,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性与人才培养的不变性之间的矛盾,即人才应变型与不变型的矛盾,需求量变化与培养量不变性、适应性与不适应性的人才需求矛盾,进而造成培养机制与就业的矛盾,一方面数字出版产品的研发、营销、管理专业人才奇缺,一方面有的高校出版专业本、专科毕业生就业难[10]。编辑出版学的培养目标是能胜任图书、杂志、报刊等纸质媒体等实际出版工作,但在互联网信息化、数字化的冲击下,这些媒体正随着网络时代的变化日新月异,然而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培养过程中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所使用的教材以及教育方式等诸方面都与20多年前铅字排版时代大同小异。其原因有三:一是课程、教材、教法迟后。在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出版技术广泛运用科技成果,而在编辑出版学科的课程和教材建设中,却很少涉及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方面知识,大部分高校的编辑出版学专业设在文学类或新闻类专业下,这意味只强调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而忽视或不重视软件、计算机方面能力培养。其二,软件方面的课程形同虚设。由于师资力量及教学方式的落后,教学计划没能很好地执行落实。其三,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学科建设与发展速度显然无法满足业内各种人才的“大编辑”成长发展需要。随着“大出版”、“大编辑”的出版业综合发展趋势,如今编辑出版人才的需求已远远超出文字编辑、校对编辑和美术编辑的范畴,数字化出版、网络编辑将成为人才需求的主力。
第二,出版工作所涉学科的广泛性与人才培养的专门性之间的矛盾,即知识讲解与资料阅读、单一理论教学与多元实践训练的矛盾。在出版业内,始终存在博识与专长的矛盾冲突;事实上,这是应变智慧、应变能力多样化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单一化之间的矛盾,高校一般常式主要是课堂教学,而变式是多元、多层、多维化的,诸如资料阅读的网络化教学、博客交流、QQ式互动等。编辑出版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所学的知识除专业外,还必须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和信息技术等诸方面的知识结合起来,通过多学科课程的整合并与数字内容相关的版权、技术、设计、营销等方面的通识人才[10],才能在出版的实际工作当中得心应手。但是,编辑出版学本科专业学生在学校并没有受过其他学科的系统教育训练,且本专业教育着重于编辑出版理论和业务方面的内容,这使编辑出版学专业毕业生无法快速胜任实际工作,导致许多编辑出版学专业毕业生常常在就业中受挫,许多出版单位即使用专科人才也很少用本科编辑出版人才。
第三,出版业对人才的实践针对性与人才培养的通用性之间的矛盾。从系统观来看,编辑出版学依托哪个专业就会培养偏重于相关专业人才,如编辑出版学依托中文专业并定位于编辑学——文字加工编辑,依托新闻专业——大众出版物编辑,依托图书发行专业 (市场营销专业) ——出版物发行人才。从高校网主页中看出,编辑出版人才的培养目标几乎都是能胜任一切编辑出版业务工作的“通才”,事实并非如此,由于在校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实践时间有限,爱好各异,并不能完全掌握各种媒体的知识,在校学生各方面均衡发展的结果使其在毕业后对任何媒体知识都一知半解,又乏一技之长,特别是动手实践能力差。高校培养方向缺乏特色和实际目标的现状导致了出版业对人才需求的针对性和人才通用而不专之间的矛盾,使编辑出版学专业培养的人才失去了同其他专业所培养人才的竞争力和应变力、适用力,无形中丧失了诸多就业机会以及就业竞争能力。
3.2 高校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策略:编辑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必须是编辑出版理论和实践训练的内在统一,并兼通现代计算机技术手段等,也就是“专”中有“博”,“博”中有“专”,博专结合的复合人才。在专业课程定位中,专业方向 (如营销方向、图文加工方向、大众读物策划方向等)、专业出版编辑 (包括印刷形式和非印刷形式的传媒体系),以及出版营销 (加工编辑、出版策划),实行新闻、出版、广告、管理与编辑学结合,一方面注重必要的知识讲解和资料阅读 (典型案例、相应评析,如文稿评审、组织文化或评述专业学科发展动向等,都是必须的实践性训练内容)[11];一方面要重视调查研究、实际操作、模拟训练,一般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目标要求,包括课程、教材、教法等专业教育训练的内在要求;一是专业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开发培养要求;一是开放式办学,各学科专业领域互相沟通、结合社会实践和国际交流合作。这三个方面,是培养高级编辑出版学专业人才的基本条件或路向。同时也涉及到教师水平、管理人员水准和学生素质等多层次、多维度发展。
3.21 高校内部改革:创设培养编辑出版人才情境模式。(1)革新课程,适应数字化时代要求:编辑出版学课程一般分为理论知识讲解、阅读资料和实践教学等,通过如人文 (文史哲)类、编辑出版类、新闻写作类、出版物及文化经营类、现代传播技术类和编辑出版业务实习等课程,建构学生的能力结构和知识体系。所谓革新课程,就是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和学生个体的智能结构需要,从课程设置到课程内容,到课程形式、类型等进行切实改革,既要确保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基础学科,又要注重编辑出版学的交叉或相关性学科,还要定位编辑出版学的主干核心学科,三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建构编辑出版人才的知识结构体系。同时注重及时更新,一方面根据数字出版时代的特点,编辑出版学专业的课程必须针对图书、报刊、音像等具体的专业方向,合理地设置专业课程,开设数据库、多媒体应用技术、电子排版、数字版权保护等信息技术[4]或现代传播技术类课程,突出学科专业和办学特色。另一方面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必须结合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特色,增加适应各个方向的多媒体网络课程,充分利用互联网络技术,通过电子媒体和国际互联网开设教学博客、教视新闻、电子网络课程,拓展模拟编校实践训练和及时开展师生、生生交流对话,教会学生从互联网、出版网、校对网等搜集学习、研究和阅读资料或学术资料,撰写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科综述、小论文等。
为了构成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生合理的专业知识体系,一般应开设编辑出版学概论、编辑实务与技能、书刊校对实务、出版物市场调查与营销、出版选题成本与策划、网络编辑与数字出版、报刊新闻写作与编辑、新闻出版法律法规、编辑出版史论、书刊设计学、读者学、书评学、工具书使用法[12]以及编辑出版哲学等。与传统的编辑业务流程相比,数字化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主要体现在选题和组稿等方面。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以前依托单一媒体盈利的出版物产品都有多种媒介载体,走向了多种媒体的道路,如一些网络书籍既有纸质媒体又有电子媒体,传播途径和传播范围远远超过传统单一纸质媒体。编辑人员必须在选题时将多媒体运作元素考虑进去。而出版物的组稿工作更离不开多媒体网络技术,信息的搜集、利用、转化和整合等大量工作都必须依托网络平台进行。而出版工作 (其他方面)也离不开网络技术,因此,在培养编辑人才过程中,必须重视数字化出版等能力的培养。
(2)改革教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学的蓝本、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影响编辑出版人才的理想知识结构和能力构成的关键。因此,应加强编辑出版实验室和模拟网站建设,建立编辑专业、数字出版知识更新资料库系统,如编辑个案、编辑实践内容等。教学内容确定之后,着重在教学方式上改革,一是案例教学、讨论研究;二是定位、建立讲清理论体系、实践思路和知识系统;三是强化实践性,运用知识资料库开展广泛阅读训练,进而弥补教材迟后给编辑出版人才培养带来的问题。教材改革,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数字出版时代的发展趋势,从拓宽学生的视野出发,首先,教材在传统媒体课程中,增加网络多媒体、计算机编校软件类的知识,并适当增加网络编辑类知识的比例。其次,教材应多引进国内外出版业中的案例,从丰富多彩的案例中,将编辑出版的理论知识与出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兴趣。再次,教材在改版的速度上,必须同时代发展需要同步,及时改版和更新教材内容和知识结构,以适应课程、教学、改革和知识结构更新的动态发展。
3.22 专业实践创新:培养编辑出版实用人才。(1)重视实践,实行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结合:在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学生培养过程中,应重视两个层面:一是课堂教学为主的间接理论知识学习,一是以实践环节为重点的直接经验的获取,大多高校都偏重于理论教学而忽视专业实践。从国内开设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大学来看,重视编辑出版人才实践环节,对学生的实习课程认真进行考核的高校并不多。为此,首先高校应多与出版媒体单位建立长效合作关系,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其次,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办报纸、杂志或参与其他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实践,在自我动手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责任意识。再次,“走出去,请进来”,聘请出版业成功人士为学生开设讲座,或带领学生参观其工作现场。目前,最现实的最为重要的是提供一些就地取材的有效实践途径,如教学博客、QQ教学解疑热线,或校对网、出版网等学习资料的搜集查阅,以及运用编辑出版博客互动交流,促使师生、生生之间“教学相长”、“编校相长”,从而解决弥补自己孤陋寡闻的缺陷。(2)创新技能,提升学生整体职业素养:编辑的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贯穿于编辑出版工作的整个流程。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源自实践,大学可以在学生的实践课程中,增加创新元素和创新内涵,使学生在学习编辑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编辑动手实践比赛的项目 (如选稿、组稿、改稿、编校比赛等),着眼于创新目标设置激励奖项,在鼓励学生培养自我创新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合作共赢的团队协作意识。编辑的职业素养来自学生在学习中的潜移默化,大学必须让学生意识到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性,制定有效计划,使学生接受系统的职业道德素养教育。
3.23 沟通交流合作:造就国际化出版精英人才。(1)沟通专业,新闻与编辑结合路更广:编辑出版学专业除与中文专业打通外,还应与新闻专业结合,我国历来是新闻出版不分家的。在新闻专业中增加编校方面的教学内容和知识容量,融合编辑学、出版学、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和图书发行学知识,并根据不同专业有所侧重,把各种出版物或各种传播媒介中的编辑活动和出版社、报刊社以及网站的出版经营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也就是说,编辑出版学专业设置和学科、课程体系建设,应与其他专业打通和融合,如在编辑专业中开设新闻写作、新闻采访、新闻评论等方面的课程,有利于编辑专业的学生打牢语言文字基本功,并扩大知识视野和拓展就业门路,以利于编辑出版学专业毕业生适应广泛,提升了其就业竞争力。(2)交流合作,培养国际化出版人才:随着出版业国际化发展,新闻出版总署“十五”人才培养规划明确提出,要造就一批出版行业的领军人才,尤其是国际化出版人才的培养。国际化的交流与培训要从短期培训向长期培训过渡。许多高校积累了不少与国际著名大学互访、交流、合作的成功经验:一些开设编辑出版学本科教育的大学为适应出版业国际化的趋势,开设了许多与国际接轨的相关课程,同时还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互访,举办国际研讨会,合作办学等。如举办“数字出版时代出版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展编辑出版学专业学术交流合作,派出访问学者进修学习;或与大学图书学专业签署合作协议,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校际交流互访、交流学习等,及时把握世界国际出版业或全球化数字化发展的最新动态。
此外,编辑学与出版学是不可分离的,它既涉及编辑活动,又离不开出版活动,是编辑、出版活动的融合统一。编辑出版学专业,是编辑学和出版学相结合的学科。为了确保编辑出版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水准,还必须不断促使编辑出版学专业类教师在“专”、“精”基础上,做到“博”、“杂”,构成特殊的“双专业”、“双学位”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师资队伍,及时提升专业教师素质,采取调任、特聘、兼职、客座等多种形式补充、壮大、完善师资力量,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完善专业管理体制,教师资源合理流动,强化学科专业建设,发挥师生互动活力,形成学科专业特色,以确保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各种改革措施的顺利实施。
总而言之,大学作为培养编辑出版人才的摇篮,应从三大层面把握这类人才培养,一是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诸如人的素质和教学管理,包括教师、管理者、领导的素质和水准;一是学生的素质和质量 (如招生素质、教育素质、以及培养方式与素质关系);一是大学教育,课程、教材、教法和专业实践等,同时应与社会发展同步,关注时代态势的变化,改革调整课程内容,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编辑出版人才,而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生,作为未来的编辑出版人才,应在就业的大好前景下,认识到自己准备的不充足。编辑出版人才的培养应按照“大出版”的理念对培养方向和目标进行调整,着重培养大成、通博、专精的宽口径的复合应用型“大编辑”、“大出版”、“大集成”的专业人才,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和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时代发展需求。因此,大学应一方面通过教师队伍的建设、教材革新、教学实践等一系列措施来促进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训练机制、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机制,促使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生根据自身的不足,培养自觉学习和猎取知识的主动性。经过这样双向努力,编辑出版人才的质量将达到更高的质量和水准,更能适应社会新时代的数字化出版发展需求。
注释:
①我国高校编辑出版设置情况表 (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09-23](2010-05-01)http://www.gjs.cn/show.asp?id=1311。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校教育统计数据 [2004-09-23](2010-05-01)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level2.jsp?tablename=1020。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校教育就业资讯 [2009-05-19](2010-05-01)http://gaokao.chsi.com.cn/z/jylfb/。
④中国学术引擎:[2008-07-26](2010-05-01)http://www.80075.com/huijililun/200807/26-248821.shtml。
⑤出版业人才供需现状分析与预测 [2007-08-14] (2010-05-01)人民网: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28/6113183.html。
⑥网络编辑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兴职业,2006年首次被列入国家职业大典 (百度百科)。
[1]周远成.第三章 生存智慧:为人为事为学[M]//大成管理哲学与《老子》今说.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0:67-86.
[2]周远成,周纯,江明月.当代大学本科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1):129,132-135.
[3]吴启迪.积极推动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持续健康地发展[J].中国编辑,2004(6):6.
[4]王一婵.数字出版时代编辑出版学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编辑,2009(1):73.
[5]李建伟.中国编辑出版学本科教育现状研究[J].编辑之友,2009(1):78-79.
[6]常振波.出版业人才供需现状分析与预测 [N].中华新闻报,2007-08-15.
[7]周远成.和谐境界与人才发展:大成管理学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76-91,104-116,168-176.
[8]刘玉清,张金桐.适应业界需求的编辑出版本科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校外教育 (河北),2009(8):25.
[9]刘拥军,李宏葵.编辑出版学专业20年发展追溯[J].出版发行研究,2005(2):44.
[10]陈洁.数字出版人才培育的多维探思[J].中国出版,2009(3):68.
[11]田胜立.编辑出版学专业定位和培养模式[J].中国编辑,2006(1):19.
[12]李苓,黄娴.“大编辑”视野下的中国高等院校专业设置准入标准[J].出版教育,2009(8):47.
Abstract:The editing and publishing majo r integrates achievements,versatility and specialty.Based on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editing and publishingmajor set up in 50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generally from the perspectivesof the discrepancy among training objectives,job-hunting and the need of employers aswell as the p roblems in the training mode and strategy of the editing and publishing major,the w riters conclude that the editing and publishing majormust be educated in a comp rehensive university in the netwo rked,informationized and digitalized publishing epoch,according to the educating objective.Besides the traditionalmedia editing,the enhancement and magnification should be made in o rder to meet the upcoming personnel requirements like p lanning edito rs,cyber editors and managerial editors as well as publishing and digital publishing staff.A dynamic educating mode,namely“Focusing on one and taking care of theother three”,should be established w ith a dynamic integration of editing,publishing,issuing,managing,engineering aswell as researching.Thus themode can nurture high-level editing talents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publishing market.
Key words:achievements;editing and publishing science;p rofessionals;educating;the mode of“Focusing on one and taking care of the other three”;editing and publishing philosopher
Achievements,Versatility and Specialty——On the Current Educating Situation and Strategy of Editing and Publishing Ma jor in Un iversities
ZHOU Yuan-cheng1,X IE Xian-juan2
(1.Editorial Department of Academic Journal,Hengyang Normal Univ.,Hengyang Hunan 421008,China;2.The South China Training Base of the Journal Chinese Teachers,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China)
G64,G23
A
1673-0313(2011)01-0141-07
2010-10-28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和谐境界与人才发展:大成管理学研究”(06ZC146)。
周远成 (1956—),男,湖南衡山人,教授,从事大成管理哲学、高等教育和编校管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