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沿海开发区区域建设用海规模预测方法探讨

2011-09-23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1年7期
关键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开发区

纪 鹏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青岛 266061)

沿海开发区区域建设用海规模预测方法探讨

纪 鹏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青岛 266061)

合理地确定沿海开发区区域建设用海的规模,可以科学开发和有效利用海域资源,确保区域建设用海制度的有效实施。文章应用沿海开发区的劳均 GDP、产业结构以及各产业中不同行业对 GDP的贡献,对测算沿海开发区区域建设用海规模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区域建设用海;劳均 GDP;用地指标

区域建设用海是指在同一海域内集中、连片进行围填海工程并建设多个项目的用海方式,用海面积通常大于50 hm2。

近年来,沿海各地开发区的发展迅猛,由于受现有陆域空间资源的诸多制约,许多沿海开发区依托现有陆域向海洋发展,其主体部分多位于海洋,通过大规模的填海造地形成陆域,进行项目建设,有效地缓解了当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土地资源的迫切需求。在这些围填海工程的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在同一区域内集中、连片进行多个围填海工程的情况,由于各单项围填海工程各自独立进行规划设计和海域使用论证,缺乏合理有效的整体规划和平面设计,未能对同一区域内的多个围填海工程的累积效应进行统筹考虑,因而出现了单个围填海工程用海可行而整体用海不可行的问题,使海域资源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同时破坏了海洋环境。为此,国家海洋局2006年4月下发了《关于加强区域建设用海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并出台了编制区域建设用海总体规划的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建立了区域建设用海制度,对包括沿海开发区在内的各类区域建设用海进行总体规划管理。

通常,沿海开发区区域建设用海涉及的建设项目种类较多,时间上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占用的海域空间范围较大,如果用海规模确定过大,超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海洋环境的承载力,必将造成建设分散,浪费海域空间资源,对海洋环境造成损害;如果用海规模确定过小,则常被实际发展的需求突破,造成建设发展的滞后与被动。因此,科学合理地确定沿海开发区区域建设的用海规模,对实现同一区域内围填海工程的合理布局,保障当地经济的有序发展,确保科学开发和有效利用海域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笔者简单介绍应用沿海开发区的劳均 GDP(就业岗位的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 (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及各产业中不同行业对GDP的贡献,首先估算沿海开发区规划整体用地规模,进而测算沿海开发区的区域建设用海规模。

1 区域建设用海规模的测算

通常,在沿海开发区规划可利用陆域面积已基本确定的前提下,需利用的海域面积大小(即区域建设用海的规模),可以在开发区规划整体用地规模中减去可利用陆域面积求得,因此,确定了开发区规划整体用地规模即可推算出区域建设用海的规模。

1.1 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

人均GDP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H·钱纳里等人通过对许多工业化国家的观察和研究,根据人均 GDP水平,将整个经济发展变化过程分为3个阶段6个时期 (表1)[1]。

表1 人均经济总量与经济发展阶段划分美元

我国沿海开发区多将规划经济发展目标确定在人均 GDP 4 000美元以上,即工业化阶段的高级阶段。

1.2 三次产业结构的确定

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反映了一个地区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其经济发展潜力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现代化程度提高,工业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将逐渐优化,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并超过第一产业。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等人的研究成果表明,当第一产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降低到10%左右时,工业化进入后期阶段。根据对我国部分沿海发达城市和沿海开发区的第一、二、三产业比例的统计(表2和表3),第一产业所占比例较低,部分沿海开发区第一产业的比例甚至为0,而且因为沿海开发区多以工业项目等第二产业为主,金融保险、餐饮和公共行政等第三产业为辅,因此沿海开发区的第二产业较第三产业的比例为大,在65∶35~75∶25之间。

表2 2008年部分沿海发达城市三次产业比例 %

表3 部分沿海开发区三次产业比例

1.3 产业结构的细化

在各产业中不同行业对 GDP的贡献率比重,进一步细化了相应产业的劳动结构。根据沿海开发区的产业结构特点,第一产业所占比例极低,二、三产业为其主要产业结构,在此仅对二、三产业对应的不同行业进行细化。

1.3.1 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包括工业 (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根据国内外不同地区、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中,工业和建筑业对 GDP贡献的统计结果,两者在第二产业中各自所占比重的关系没有清晰的规律,工业总价值所占比重高的可超过90%,低的不足70%,但多数情况下工业所占比重在70%~85%之间,建筑业在15%~30%之间[2]。

1.3.2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包括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具体分为:一是流通部门,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二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金融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管理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信息咨询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三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四是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根据我国城市的统计结果,各行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见表4[2]。

表4 第三产业各行业产值估算参考指标 %

1.4 劳均 GDP的确定

劳均GDP代表了一个地区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技术进步的带动作用,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劳动生产率提高。根据相关统计结果,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对应的三次产业劳均 GDP的估算参考指标见表5。

表5 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估算参考指标

其中,第二、三产业中不同行业劳均 GDP的估算参考指标见表6和表7。

表6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第二产业劳均G DP参考指标

表7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第三产业各行业劳均 G DP估算

在已确定产业结构及其细化的前提下,就可以根据沿海开发区的 GDP规划目标,确定各产业及其所辖行业的 GDP值,进而根据劳均GDP(就业岗位劳动生产率)推算出就业岗位的数量。

1.5 各行业建设用地指标的测算

在已经推算出各行业就业岗位的前提下,只要能确定各行业就业岗位需要的建设用地指标,就可以对整个沿海开发区的用地规模进行测算。

1.5.1 工业用地

采用三种测量工具收集研究数据;(1)The Quick Placement Test(QPT),(2)The Vocabulary Levels Test(Nation,1990),and (3)The Productive Vocabulary Levels Test(PVLT)(Laufer&Nation,1999)。

工业用地中各工业门类的技术含量不同、劳动力密集程度存在较大差异,相应的用地指标的差别也很大。

根据北京中心城区1995年的普查资料[3],每公顷工业用地容纳就业岗位数量为112人(建筑容积率0.4);日本东京1974年、1980年和1990年每公顷工业用地容纳就业岗位数量分别为 185人、191人和 160人 (建筑容积率0.67),若按北京工业用地建筑容积率折算,则东京每公顷工业用地容纳就业岗位数量为96~114人。尽管上述年份东京与北京的人均 GDP和劳均GDP差别很大,但每公顷工业用地容纳就业岗位数量差别并不大,大致为95~115人。因此,工业用地指标大致可按劳均87~105 m2估算。

1.5.2 建筑业用地

建筑业用地主要指各类建筑公司需要独立占用的施工基地,目前随着施工技术的提高,施工基地用地面积并不随建筑工程量增加而增加。根据北京中心城区1995年的普查资料,建筑业用地指标大致可按劳均25~30 m2估算。

1.5.3 第三产业用地

表8 第三产业各行业用地参考指标

1.5.4 其他用地

沿海开发区的其他用地主要包括居住用地、道路广场和绿地,可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J137-90)中第4.3.1条中的规定进行估算,居住用地占建设用地的20%~32%、道路广场用地为8%~15%、绿地为8%~15%。根据沿海开发区的特点,上述3类用地的规模可控制在建设用地的30%左右。

2 沿海开发区用地规模测算示例

某沿海开发区规划经济发展目标为国内生产总值100亿元,人均 GDP 4 000美元,可利用陆域面积约2 km2。

设定第一、二、三产业结构的比例为0∶65∶35,无第一产业。

2.1 第二产业用地规模测算

第二产业的 GDP值为1 000 000万元×65%=650 000万元

假定工业与建筑业的 GDP比例为85∶15,根据表6确定劳均 GDP值,则

①工业:就业岗位人数为650 000万元×85%÷6万元=9.21万人

用地总量为 9.21万人 × (87~105,取96)m2/人=884.2 hm2

②建筑业:就业岗位人数为650 000万元×15%÷5.5万元=1.77万人

用地总量为 1.77万人 × (25~30,取27.5)m2/人=48.7 hm2

2.2 第三产业用地规模测算

第三产业的 GDP值为1 000 000万元×35%=350 000万元

根据表7和表8的参考指标 (劳均用地指标取下限),估算出第三产业各行业的就业岗位数量和用地总量 (表9)。

2.3 其他用地

居住用地、道路广场和绿地合计占总建设用地的30%左右。

则某沿海开发区的总用地规模为 (884.2+48.7+257.9)÷(1-30%)=1 701 hm2(约17 km2)

表9 第三产业用地估算

扣除可利用陆域面积2 km2,该沿海开发区的区域建设用海的规模为15 km2。

3 结束语

笔者仅对沿海开发区区域建设用海规模预测方法进行探讨,鉴于所能获得资料有限,文中所涉及的相关参考指标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今后有待于进一步收集我国沿海开发区的相关资料,增加样本数量,对相关参考指标进行修订,以期进一步完善对沿海开发区区域建设用海规模预测方法的应用研究。

[1] H.钱纳里,S.鲁宾逊,M.赛尔奎因.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吴奇,译.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89:97-99.

[2] 董光器.城市规划总体[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107-121.

[3] 北京市统计局.北京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开发区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
挤压还是带动:开发区FDI外溢对无开发区城市经济的影响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江苏省县域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空间统计分析
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以南昌高新开发区为例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