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建设规划促进学科发展

2011-09-22孟巧玲

卷宗 2011年7期
关键词:建设规划学科发展

摘要:工程力学是水利与环境学院四个硕士学位点之一,也是学校水利工程和土木工程一级博士点建设的重要支撑学科,建设好力学学科对我校两个重点专业水工结构工程及土木工程的整体发展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十二五”期间是学校和学院发展的关键时期,充分建设好这一时期的各项工作将为学校和学院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根据学校“十二五”规划和水利与环境学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力学学科“十二五”规划。

关键词:建设规划;学科;发展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高水平教学与科研成果的建设为核心,以工程力学硕士点建设为龙头,以特色求生存,以优势求发展,基本形成以教学为主、科研兼顾、教学成果突出、科研业绩丰富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实现力学学科快速发展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实现六个“一”工程,具体如下:

(1)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具有一定的教学和科研学术水平的优秀教师队伍;

(2)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省级教学团队;

(3) 形成一个高水平的校级(或院级)科研团队;

(4) 建设1-2门省级精品课程,获得1-2门国家级规划教材;

(5) 获得1-2项省部级及以上的高水平教学成果奖;

(6) 2013年获得力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获得5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其中2项及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逐步形成以教学为主、科研兼顾、教学成果突出、科研业绩丰富的学科。

(二)具体目标

1. 人才培养(含本科与研究生)

逐步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十二五”期间力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在读人数达到40人/年,并累计获得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5人及以上;定期参加全国性的力学学科竞赛,参赛学生人数达到20人/届,并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5人及以上,省级奖项15人及以上。

2. 学科建设(含学科方向定位)

继续保持和发展力学的学科优势,2013年成功申报力学一级硕士学位点,大力发展力学在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研究中的相关方向,大力推动环境力学方向的发展,促进力学学科各研究方向的协调发展。

3. 专业建设

建设好工程力学硕士点,为学校水利工程和土木工程一级博士学位点建设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4. 队伍建设

力学学科教师总数达到18人左右,其中教授3-4人,副教授6-7人,博士12人,学科带头人2-3人,形成2-3个具有较好基础、方向明确的研究团队,能够将整个学科力量凝聚起来。为此,需要引进人才:

引进1-2名具有力学背景的学科带头人(博导),引进具有力学背景的博士5-6名。

5. 科学研究

力学学科将重点围绕以下5个研究方向:

(1) 岩土与环境力学:边坡及土工结构物稳定性;环境土力学;岩土工程测试技术

(2) 工程结构振动与控制:复杂结构的抗震可靠性分析;工程结构振动分析、优化与控制;爆炸与冲击动力学;工程结构生命周期性能评估与风险管理;

(3) 工程流体力学:水工结构渗流力学;岩土水力学;水力学;流固耦合与控制

(4) 工程材料力学:断裂力学;疲劳与损伤力学;路面材料本构模型;沥青路面车辙形成机理与预测;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

(5) 工程计算力学:工程分析与计算力学;结构优化方法;多场耦合问题算法;非线性力学计算;计算流体动力学;力学中的反问题数值方法

(6) 社会服务与合作交流

社会服务:积极参与各种培训、各类工程项目的设计、监测及结构分析与计算;参与湖北省力学学会工作;累计参与或举办各类力学竞赛活动10次;

(7)合作交流:与国内2-3所著名大学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与湖北省力学学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出国访问学者1-2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0人次以上;参加全国性力学教学研讨会10人次以上;参加全国性或省级力学相关学术会议10人次以上;邀请相关专家来校讲学2-3次。

(三)战略重点(按四个学科分别阐述)

1. 人才培养与专业拓展(本科和研究生创新培养)

到2015年,工程力学硕士研究生在读人数达到50人/年。在本科教学工作中,建设2门校级精品课程和1-2门省级精品课程;成功申报省级教学成果奖1-2项,力学实验室建设迈上新的台阶,成功申报省级教学实验中心。培育1-2个创新基地,扩大对外服务能力。

2. 学科建设重点(成果建设、平台建设、服务资质申请、经费投入)

三、成果建设

1、教学方面:获得省级教学团队1个(工程力学省级教学团队);建设省级精品课程1-2门(材料力学和弹性力学),建设校级精品课程2门(弹性力学和结构力学);获校级教学成果奖2-3项(2010年1项、2012年1-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2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获全国优秀力学教师1名;出版力学教材3-4部(结构动力学、工程力学、材料力学学习指导、结构力学学习指导);获得国家级规划教材1-2部(结构动力学、工程力学)。

2、科研方面:立项建设校级研究团队1-2个 ,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4-5项 ,发表核心及以上学术论文及三大检索论文 。

四、平台建设

组建校级工程力学研究中心;完善学科资源整合;建设规划好力学实验室,完善实验室设备、人员管理及各项制度建设,把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相结合,把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相结合。

组建工程力学研究中心,下设三个实验室:

(1)一般力学实验室

主要研究内容:工程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实验

拟购置设备 :1.材料试验机系统

(一)主要用途

1.统用于教学、科研的常规拉压、扭转、弯扭、剪切、剥离、撕裂,块谱加载、蠕变、耐久性试验,疲劳裂纹扩展、断裂韧性、高低周疲劳,二维复合加载、工况模拟、环境影响等的试验研究;

2.主要应用对象有金属、混凝土、新型材料、汽车零部件、高分子弹性材料、复合材料、生物材料、紧固件、塑料和树脂、纺织品、木材、纸张材料及构件等。

拟购置设备2:液压万能试验机

(一) 主要用途:

钢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或构件的抗拉、抗压、抗剪、抗弯等试验,小型张拉千斤顶校准,测力传感器标定。

(2)振动、冲击与噪声测试实验实

主要研究内容:

大型、复杂、精密结构的振动测试、分析与安全评估;

建筑、环境噪声与振动测试分析及控制;

道路、桥梁、渡槽、桩基的质量检测;

结构振动模态分析试验技术;

流固耦合振动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拟购置设备1: 五通道结构动态试验系统

(一)主要用途

用于桥梁、建筑、隧道、道路、车辆等大型结构及构件的动、静态性能试验研究。主要用途包括:

1. 多维协调拟静力加载试验,可进行静态和低速率动载试验,包括逐级加载及变形试验,低速拟动力试验,周期重复加载试验。

2. 动态试验,包括疲劳试验,冲击载荷试验,复杂程序加载试验,复杂波形变形加载试验。

3.模拟动力试验,模拟地震对结构的作用,实时地计算结构的动力响应;

4.研究生教学试验。

拟购置设备2: 64通道动态信号采集及分析系统

(一)主要用途

该设备用于桥梁、结构、汽车等领域教学及科研中的动态信号采集及分析,主要用途:

1.桥梁动力特性及抗震试验研究

2.结构疲劳试验研究及应力、应变疲劳寿命预测;

3.结构试验模态分析,包括环境随机激励模态分析;

4.车辆、机械振动试验研究;

5.结构修改预测和子结构综合及灵敏度分析;

6. 噪声测试和分析;

7. 其它领域的振动、动应变、动位移、动荷载的测试分析。

(3)数值仿真实验室

需要配备ANSYS等大型结构仿真分析软件,能够进行大型复杂结构的静动态、线性非线性问题的数值仿真,以及多场耦合问题仿真。

图书文献资源建设:订阅相关力学学术期刊10种,国家级精品力学教材5套,相关辅导教材10套,购买力学课件及试题库各5套。

五、师资队伍建设重点

引进高层次和自身培养人才若干人,出国访问1-2人,国内高访1-2人,工程单位挂职锻炼2-3人。

六、保障机制

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学科各教师之间相互协调、大力协作、敢于探索,相信一定能够更好地完成力学学科的各项建设目标。

作者简介:

孟巧玲,女,汉族,河南,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力学实验室,实验师,研究方向;力学实验。

猜你喜欢

建设规划学科发展
【学科新书导览】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超学科”来啦
青州市东夏镇富贵园项目风险识别研究
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及其养护探讨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浅谈城市路灯设施规划与施工管理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中公众满意的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