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古代象戏小考
2011-09-22刘景刚
刘景刚
内容摘要:敦煌壁画中的象戏,反映出了人类是以驯化动物为条件而展开自己的文明史的,同时也展开了人类自我的驯化史。本文从驯化和文明化的视角来认识人和周围世界相互作用的关系。只有理解了驯化本质,人们才能真正理解人与动物关系的本质。
关键词:驯化;象戏;艺术
中图分类号:K879.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106(2011)02-0070-04
About the Elephant Show in Dunhuang Arts
LIU Jinggang
Abstract: A study on the Elephant Show find in Dunhuang Murals suggests that both the civilization historyof mankind and that of the self-domistication of mankind began with the domestication of animals. Therefore,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deal with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ankind and their surrounding environments from theviewpoint of domestication or civihzation. The nature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mankind and animals can bereallyunderstood when the nature of domestication is understood.
Keywords: Domestication; Elephant Show; Art
( Translated by WANG Pingxian)
一前言
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认识动物、驯化动物、与动物游戏、建立自我认识,这四者是相互联系而成一体的事情。动物驯化始于人类心理上的和物质上的两种需要。由于心理上的需要,一部分动物在同人类自然相处的过程中,因受照料而被驯化;由于物质上的需要,另一部分动物在被捕获之后,因受圈养而被驯化。象戏的分类正好也是同这两种情况相对应的:一部分象戏可归入技巧系列或亲和系列,反映人对动物的培养;另一部分可归入搏斗系列,反映人对动物的征服。
以往一直把象戏研究看作是杂技中的附庸,掩盖了它所具有的文化本质。今天,我们从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所发现的象戏形态,从艺术史、象戏史、风俗史以及文化史的角度,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论述象戏与人类整体相关联的事实,并从人类史和文明史的角度,而不只是生态学的角度和感情去理解人类与动物的关系,以显示动物是人类伙伴。它是人类的起点,又以被人类驯化过程来反映人类进步的文明历程。而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象戏也正是对人类驯化史和文明史的一种艺术的再现。
二象戏的历史
人类对象的驯服,已有悠久的历史。我国上古时期,野象曾经常出没于人们的生活区域。中国古代神话里舜曾经和其象兄弟屡次争斗,舜多次险遭象的攻击,但最终驯服了象。《后汉书》载:“象敖终受有鼻之封。”象始终同它最显著的特征鼻联系在一起。以上神话,据《楚辞·天问》的“舜服厥弟”,实际上是反映了人与野象的斗争,也是舜服野象。而民间所流传的《二十教图说》,首幅《舜耕历山图》中所使用的耕田牲畜,正是大象,正如《论语·偶会篇》所载:“舜莽苍梧,象为之耕。”
公元前,在印度栖息的民族已掌握了驯象技术。尤其是印度佛教,其宣讲教法的僧人大德皆善于以生动形象的故事来弘扬佛教教义。许多佛教故事,如佛陀伏醉象、大光明王本生等,多讲述驯服大象的内容。佛教中的普贤菩萨则以白象为坐骑。印度古籍《利论》也载有关于驯象的法则。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东征,在随军的将领中有名叫阿里安著的,他撰写了亚历山大东征的详细记录,书中“印度”一章中载:“如果说动物里有聪明的,就得算大象了……我自己也曾亲眼看见过一只大象敲钹,另一些大象跳舞。”可见,印度人驯养大象已有悠久的历史。
我国《汉书·武帝本纪》载:“南越献驯象、能言乌。”可见,西汉武帝时,已有南越向朝廷贡献驯象。文献记载,在汉代的百戏表演中,象戏已成为一个主要内容。考古发现的汉砖中,有许多以伏象、驯象、戏象为题材的内容,可以证实当时象戏的盛行。江苏徐州市茅村出土的汉代驯兽图中,有一人乘坐在象背上,指挥奔驰的百兽。山西祁县的汉代画像石上,有象配合猎人进行捕猎的活动。山东济宁的汉代百戏图中象戏图绘有六人共坐于象背,一人立于挺起的象鼻上进行表演。
汉代以后,中原地区的驯象、畜象和象戏等记载已屡载于史籍。晋人王嘉的《拾遗记》卷7载:“时南越献白象子在帝前,彰手顿其鼻,象伏不动。”说明了曹操之子曹彰膂力过人,当着乃父之面,徒手制服了南越所献的白象。北魏杨街之《洛阳伽蓝记》卷3载:“永桥南道东有白象、狮子二坊。白象者,永平二年(509)乾罗国胡王所献,皆背施五彩屏风,七宝坐床,容数人,真是异物。”隋代诗人薛道衡在《和许给事善心戏场转韵》载:“抑扬百兽舞,盘跚五禽戏。狻猊弄斑足,巨象垂长鼻。”这都描绘了隋时兴盛的百戏场景。
唐代的象戏得到了更为高超的发展。唐玄宗时,大力推崇百戏表演。尤其是象戏已开始在音乐伴奏下,进行象舞表演。例如唐人郑处海在《明皇杂乐》卷下记载了唐玄宗观看府县教坊舞象表演的情景:“唐玄宗在东洛,大酺于五凤楼下,命三百里内县令、刺史率其声乐来赴阙者,或谓较其胜负而常罚马……府县教坊,大陈山车旱船、寻檀走索、丸剑角抵、戏马斗鸡……又引大象、犀牛入场,或拜舞,动中单律。”府县教坊中尚且畜养舞象,宫廷里更有专司管理大象之责的机构,它直隶于殿中省的闲厩使,称五坊使。
安史之乱时(755),长安宫中的舞象全为安禄山所获。因为古代象被视为祥瑞之兽,所以安禄山打算举行舞象表演。这些象不是由安禄山驯养的,所以不配合表演,使安禄山当众出丑,最终他就下令杀害了这些舞象。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唐代宫廷舞象又继续风行,到了德宗时(780—805),宫中的舞象数达32头之多。晚唐诗人李商隐(812—858)写下了《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蛮童骑象舞,江市卖鲛绡”之句,描绘了当地儿童骑象起舞的场景。《太平广记》也载有:“蛮王宴汉使于百花楼。楼前入舞象,曲动乐作,优倡引入,象以金羁络首,锦绣垂身,随拍腾蹋,动头摇尾,皆合节奏,即天宝中舞马之类也。”
宋代的驯象在宫廷仍有相当的地位。《宋史》卷38中记载:“嘉泰元年(1210)……真理富国献驯象二。”真理富国又名真腊,即今柬埔寨。史籍中
还记载西域献舞象之事:“开宝四年(971),其国僧吉祥以其国王书来上,自言破疏勒国得舞象一,欲以为贡,诏许之。”
元代的象戏,《马可波罗游记》中有记载:“这一天,皇帝的象队达五千头,全部披上用金银线绣成鸟兽图案的象衣,一队一队排好……当整个队伍排好之后,列队从皇帝陛下的面前经过,蔚为壮观。”这不难看出,这些象是经过专门训练的。
明代,据文献记载,当时京城不仅修建了专门的象房,而且由专人对象进行驯养,调教。象房又称演象所。而锦衣卫另设驯象所,专门管理象奴(训象员)及驯象。民成祖年间,蒙古人帖木儿在中亚建立了帖木儿帝国。帖木儿曾率军征讨印度,所获战利品中就有大象14只,供帖木儿玩戏和作象舞之用。
清代沿袭了洗象旧俗。如清人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中“洗象”条载:“象房有象时,每岁六月六日牵往宣武门外河内浴之,观者如堵……”清代还有斗象之戏。清人王士稹《池北偶谈》卷23“斗蛇斗象”条说:“康熙(1662—1722)中,驾幸南苑,观象与虎斗,虎竞为象所毙。此又一奇也!”这说明,当时的象虎之斗是非常刺激和惊险的象戏表演。
今日世界,许多国家的马戏团中仍不乏象戏表演。泰国还制定了每年一度的象节。可知,舞象之戏,历经了数千年之传承,仍未绝迹于人间,并继续风行于世界。
三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象戏
敦煌莫高窟北周第290窟,窟顶前部人字披的东西面,有6条长达20余米的长卷佛传故事画,有一幅悉达多太子双脚平行开立,右手托举起一头小象的场景(图1)。
西壁南起第6扇屏风画上,绘有悉达多太子掷象的场景(图2)。
敦煌莫高窟五代第61窟西壁佛传故事南起第11扇屏风画中,描绘悉达多太子站在奔驰的大象背上进行象戏表演(图3)。
以上画面,均展现出悉达多太子在举象时使自己身体的各部分由内至外地充分显示出力度、强度和健美的高度结合,也表现出人的生命本质的威风,雄壮而不可战胜。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发现多幅幢幡画,其中有一幅佛本行故事(现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描绘了悉达多太子青年时习武的场景(图4)。其中有举象较技的表演,悉达多太子头戴黑色幞帽,着棕色短裙,两脚左右开立。右臂高举过头顶,手托大象的背,象脚和象鼻朝向天空,象耳下垂。左侧一人,头戴幞头,脚穿靴,身穿袍,系绣带,举双手鼓掌,祝贺太子的表演,画面也充分展现出悉达多太子的力量和智慧,并蕴含了举重物的体育雏形。
另外,莫高窟隋第278窟、第383窟、第397窟,初唐第57窟、第283窟、第322窟、第329窟、第375窟、第386窟,均绘有佛传故事中的乘象入胎、夜半逾城。
以上所描绘的象戏,均是经过专门驯养和调教有素之大象,他们与人已合为一体,象已是人类亲密的朋友。这里不仅含有娱乐和竞技两种目的,而且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小结
敦煌莫高窟壁画和幛幡画中的象戏表演,证实在一千余年前,敦煌地区已有关于人类驯化动物的记载,这不仅显示出人类征服动物的能力,同时也体现出动物本性的毁灭。画面的象戏还可以说明,人类驯化动物的技术越高,动物越能够表演高难度的动作,从而也涵盖了其竞技性和娱乐性的目的。如,2009年3月在俄罗斯举办的第二届国际马戏艺术节上,《驯大象》夺得了唯一的金奖。大象表演自始至终都很欢快,动作花样百出,技巧性极强。
参考文献:
[1]范晔,后汉书·袁绍刘表列传:第628[M],北京:中华书局,1997:2413。
[2]班固,汉书·武帝本纪:第53[M],北京:中华书局,1997:176。
[3]范祥雍,洛阳伽蓝记校注:卷3[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61。
[4]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隋诗:卷4[M],北京:中华书局,1983:2685。
[5]郑处海,明皇杂乐:卷下[M],北京:中华书局,1983:26。
[6]李商隐,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M]//全唐书:第16册,北京:中华书局,2008:6240。
[7]脱脱,等,宋史:卷38:第222,北京:中华书局,1997:730。
[8]陈开俊,马可波罗游记[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