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可燃冰开发带给海南的启示
2011-09-22刘锋
加拿大可燃冰开发带给海南的启示
□刘锋
蕴藏丰富油气资源的中国南海
建成南海资源开发服务基地,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六大定位之一。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自然是重头戏。南海不仅蕴藏着丰富的常规油气资源,而且富集非常规的可燃冰资源。尤其在琼东南盆地、西沙海槽等海南岛周边海域,已经初步发现了大面积的可燃冰富集带,资源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和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冰状晶体。作为最有潜力的石油替代能源,可燃冰的研发一直以来备受西方发达国家的重视,加拿大在可燃冰开发领域更是位居国际前列,扮演着先行者的角色,其一系列生产实践活动对技术追随国而言也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2007年,我国在南海北部陆坡首次采集到可燃冰实物样品,2009年又在青海省永久冻土区有所斩获,由此也证实了我国境内的可燃冰资源同样大有潜力。但是,与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可燃冰开发领域明显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亟待迎头赶上。对海南而言,加拿大可燃冰的开发实践带来的启示有:
加强规划制订与人才储备。加拿大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着手研究可燃冰,80年代初制订了前瞻性的开发规划,加强培养和储备专门人才。马更些三角洲所属的加拿大西北区政府也制订了区规划,引进众多石油公司进行前期调研与布局。可以说,加拿大当前的领先地位与及早规划和布局密不可分。海南省受权管辖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南海广阔海域,地理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唯一欠缺的是人才优势,这需要海南加大在海洋地质、海洋物探等自然科学领域的人才培养与学科布局。此外,海南也应该着手考虑制订前瞻性的可燃冰利用远景规划,密切跟踪国际动向,为今后的商业开发赢得先机。
海上与陆上开发要因地制宜。由于就油气资源开发而言,陆上难度比海上难度小,加拿大的可燃冰开发首先着眼于陆上冻土区。但与此同时,加拿大并没有迟滞海上的试采工作,反而不断加大海上的投入。加拿大石油公司一直在设计海上常规油气田与可燃冰气田的联合开采方案,以期创造出海上油气田开发的新模式。我国今后在可燃冰试开采方面很可能会先从青海省的永久冻土区展开,但需要看到的是,南海的海上试采也不会太滞后。与加拿大马利卡地区高纬度、低海拔的地理条件有所不同,青藏高原永冻区处于中低纬度、高海拔区域,平均海拔在4000米左右,加上地理条件复杂多变,设施配套条件差,可燃冰的开采难度并不低。综合对比起来,反倒是海上开发条件更优越一些,南海北部海域有诸多成熟的油气田,有多年积累的海上作业实践经验,这是开展海上可燃冰试采的有利基础,有助于实施海上联合作业。
可燃冰开发将加剧争议区的主权声索。尽管加拿大在马更些三角洲的可燃冰开采活动完全在本国境内实施但这一举动已经促使俄罗斯、挪威等国加大对可燃冰开发领域的投入,并且加强对北极资源以及主权的声索,成为了导致北极争端升温的原因之一。南沙海域目前存在争议,可燃冰的开发会吸引周边国家的注意力,加剧相关国家对海洋油气资源的争夺客观上增加了南海争端解决的难度。但对于中国有利的一面是,由于开采可燃冰的技术要求很高,中国可以通过国家攻关行为,全力提升自身的海上勘探与开发水平保持对南沙周边国家的技术威慑力,反过来可以促进争议区海域资源的共同开发。
提升深海勘探技术与海上装备制造水平。南海深水油气以及可燃冰等资源的开发为提升我国深海勘探技术与海上装备水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海南理应借助近水楼台,抢占一席之地。像航天科技一样,深潜技术同样是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加拿大的“重生号”、美国的“阿尔文号”、日本的“深海号”等深潜器,不仅可执行深海勘测与追踪定位等任务,而且可用于深水油气的开发领域,尤其是用于海底可燃冰样品的寻取。我国建造的“蛟龙号”载人深潜器2010年8月在南海成功试水,其今后的任务之一就是寻找南海海底的可燃冰矿藏,以便进一步摸清家底。海南应借助中科院将在三亚建立深潜研究机构的良好契机,大力加强南海深水领域的技术力量与研究队伍建设。同时要以南海深水油气与可燃冰开发为导向,以洋浦经济开发区为依托,提升海上装备制造水平,既着力于南海资源开发服务基地建设,也更好地规划海南省未来的油气化工产业布局。◎
(作者单位:中国南海研究院)
[编辑:王秋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