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休闲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

2011-09-21罗康荣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运动

罗康荣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体育教学部,成都 610071)

运动休闲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

罗康荣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体育教学部,成都 610071)

当今运动休闲已成为人们提高生活品质的有效手段,运动休闲市场需要高质量的运动休闲专业人才为大众服务。如何向运动休闲市场提供合格的运动休闲专业人才是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以专科层次的运动休闲专业人才培养为出发点,从专业建设的角度对运动休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专业方向、师资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运动休闲;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专业方向;师资结构

2006年由教育部批准开办的运动休闲(亦称休闲体育)专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从理论到实践仍处于起步阶段。从专科层次到本科层次的运动休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都亟待研究与完善。由于学生层次、学制和当前休闲市场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专科层次的运动休闲专业人才培养具有自身的特点与规律,国内可供借鉴的范例并不多见。下面以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对休闲运动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体系、专业方向、师资结构等方面进行探讨。

1 制定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作为专科层次的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专业培养目标应以市场为导向,行业发展为坐标,以社会需求为指导,结合地区的发展情况和当地的人文特征,以及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加以考虑,制定恰当的培养目标。

笔者认为,我校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具备应用型知识和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同时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人才的培养应从2个层面推进,即从技术指导的实践层面和经营管理的理论层面加以培养,同时考虑运动休闲市场的丰富多样以及变化快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我校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运动休闲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有特长,能从事企业、俱乐部、协会、社区等部门运动休闲指导和组织工作,能洞察运动休闲市场发展变化的、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图1 我国部分高校运动休闲(休闲体育)专业课程体系

2 构建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构建要考虑运动休闲市场的需求、运动休闲市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学制、学生的接受度、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合理设置课程结构。

从当前我国部分高校运动休闲(休闲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上看,基础理论(学科)课程与基础技术(术科)课程的主要内容如图1所示,在课程设置比例上,由于各个高校培养目标的不同,学科课程与术科课程的比例也不尽相同。

美国部分高校休闲运动专业的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运动休闲专业在美国是一个人文社科偏管理类的专业,而课程则细分为4个部分。

图2 美国部分高校运动休闲专业课程体系

我校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属于专科层次,学制3年,培养目标为应用型人才,面对的是运动休闲市场,在课程总体设置上可以借鉴其他学校开设的课程内容,但不能全盘照搬,而应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确立主干课程,在主干课程中确立核心课程,在核心课程中确立我校的特色课程。我校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核心课程应包括以下几类:1)理论类课程:休闲运动管理、休闲运动组织与策划、休闲运动市场营销、休闲旅游、运动损伤与康复;2)技术课程:网球、羽毛球、健身类项目、户外运动项目、拓展训练。

根据当前运动休闲市场状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笔者认为可以尝试将户外运动项目和拓展训练作为我校特色课程,这一思路还需在办学实践中加以检验。在培养方式上可以采用第一学期进行基础理论和基础技术的培养,在此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逐步确立自己的特长教学方向;二、三、四、五学期进行专业技术教学和特长教学;第六学期进行就业实习。笔者认为实习环节在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应高度重视,它不仅仅是毕业前实习期的实习,而应该是贯穿整个在校学习期间的实习,这样有利于学生及时把握运动休闲市场的发展动向。实习课程主要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开展,因此,应尽快建立实习基地,以鼓励和创造机会使学生与市场直接接触,了解市场,锻炼自己。实习课程开设时间应包含统一安排的短期集体实习,寒、暑假学生自主实习以及毕业前实习期实践。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应根据市场需要具有针对性,注重培养计划的灵活性、可选择性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以保证培养的人才规格与市场对接,有利于学生在就业选择时掌握主动。总之,在课程总体设置上应把运动休闲市场的需求、发展趋势和学生的个性发展相结合,努力开发具有我校特色的运动休闲项目。

3 设计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方向

专业方向是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要对接的关键环节,就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而言,专业方向主要包括休闲运动项目技术指导和运动休闲市场经营与管理。

从当前运动休闲市场的需求以及学生的就业途径来看,我校运动休闲专业方向应重点定位于休闲运动项目技术指导,这些休闲运动项目应包括现在发展较热的项目,比如健身房开展的健身操以及各类健身舞等项目;还包括各类球类馆参与人群多的项目如羽毛球、网球、乒乓球等项目。同时要特别注意开展当前有市场需求,发展前景较好的项目,如户外运动项目中的攀岩、徒步穿越、越野自行车、漂流以及拓展等项目。在规划专业方向时应与当地的地理人文特征相结合,利用本地的地理人文优势开展休闲运动项目的研究,比如结合成都地区的农家乐文化发展休闲运动项目等,从而体现出地域特色和专业特色,使我校在建立运动休闲专业方向的发展中保持领先。

考虑到学生今后的发展需要,对于运动休闲市场经营与管理能力的培养应加以兼顾,在着重基础理论和原理学习的同时,通过实践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其主要途径是利用假期和集中实习期进入运动休闲经营企业进行实习,从而学习企业的管理与经营方法和手段。

4 优化师资结构

运动休闲(休闲体育)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性前沿专业,在专业教师配备上普遍存在匮乏的局面,许多学校的专业教师都是其他学科教师转过来的,在专业理论素养、技术水平等方面难以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如何满足运动休闲专业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几个途径加以解决:首先是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对教师进行休闲运动项目培训,使我校体育教师成为能胜任休闲运动项目教学的专业人才,从而满足我校运动休闲专业发展需要,但这一途径需要一定的周期。其次是聘请校外专业教师,这种方式能很快解决现有专业教师的缺口,但从长远来看,由于其不稳定因素较多不利于专业的持续发展。再就是引进专业教师或招聘专业对口的大学毕业生,使他们成为我校运动休闲专业发展的生力军,这一途径对我校运动休闲专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其所用周期相对较短。

我校运动休闲师资建设中要注重培养专业的创新群体,积极吸收外界营养,学习发达国家运动休闲领域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注重考察和研究本地区的地域特色、人文特征、休闲文化等,努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5 建议

1)明确培养目标,将应用型人才作为运动休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注重发展和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运动休闲市场的发展需要。

2)在课程体系建设和专业方向的设计中,把休闲运动项目与本地地理人文特征相结合的户外运动项目确立为运动休闲专业的核心课程,这是把运动休闲专业办出特色,并具有较强竞争力和适应市场需求的一条有效途径。

3)加强现有师资的专业教学能力,通过培训实现我校体育教师向运动休闲专业教学转型,同时积极引进运动休闲专业教师,以便更好地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运动休闲专业团队。

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而运动休闲专业作为新兴专业,从理论层次到实践环节都需要深入研究。因此,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修正、发展,只有通过科学定位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找准专业方向,不断优化师资结构,才能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使专业健康发展,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郭修金.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建设比较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1):24-27.

[2]郑彩壮,闫万军.美国部分大学运动休闲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8):43-45.

[3]陈琦,倪依克.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思考[J].体育学刊,2008(7):10-15.

[4]方东.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及其反思[J].高教探索,2008(4):137-138.

[5]MULL R F,BATKESS K G,JAMIESON L M.娱乐体验管理[M].韩勇,康胜,译.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Study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Majored in Sports and Leisure

LUO Kangrong
(Sports Department,Chengdu Electromechanical College,Chengdu 610071,China)

Sports and leisure become an effective mean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issues how to create the market of leisure sports and to train leisure professionals qualified with the people’s need of entertainment and health.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professional sports and leisure services,training objectives,curriculum,professional orientation,structure etc are discussed combining with the teaching practice.

sports;training objectives;curriculum system;profesional orientation;faulty structure

G807.4

A

1008-5440(2011)03-0079-03

2011-03-11

罗康荣(1972-),男(汉族),四川广安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训练与教学。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运动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不正经运动范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