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是非成败杜月笙

2011-09-21陈祥

博客天下 2011年13期
关键词:枭雄章士钊杜月笙

■文/陈祥

是非成败杜月笙

■文/陈祥

■http://www.eeo.com.cn/2011/0505/200545.shtml

杜月笙何人,想必人人都知道。旧时代的经历者,无不听说过上海滩杜老板的威名,他代表着旧社会里暗无天日的一面,孳生着遍布天地的蚊蝇虫蛆。

曾几何时,在地摊上看到数不胜数的与杜月笙有关的书,重新分类后,人们把他归入上海滩三大亨,只为一场群体猎奇。至此,流氓为非作恶的形象退场,这些人的发家史成为中国特色成功学活生生的案例。人们羡慕的是枭雄的叱咤风云,尤其能在多种强权势力之间进出自如。

时值1980年代,林林总总的杜月笙传、大传、全传、正传、密传、秘闻纷纷登场,其中只有徐铸成的《杜月笙传》尚读得过。只是,经历反右“文革”劫后余生的徐铸成,难免胆战心惊,写作带有强烈教化色彩的红色补丁。在前言里,徐写到写作此书的目的是为“让不管有无昨天经验的广大读者,更加珍惜今天,努力创造分外美好的明天”。另外,由于在杜月笙门下,包括他自己,多是文化程

度不高的人,甚至很多人大字不识一斗,这注定他们无法留下日记、书信等文字物件。身为新闻记者的章君,他搜集材料的唯一之道只能是提着收音机穿大街走小巷,耐心倾听别人的回忆。同时,帮会之事很多是见不得日光的,不像政府政策有公开的报道和记录,所以录音带也就成了孤证。

杜月笙的发家史,从底层最落魄、贫穷的人,一路闯关斩将,变成沪上达人,其间充满了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

从他出生到八岁,先后失去了父亲、母亲、小妹、继母,为了生计的他,从高桥乡下来到上海市区,从水果摊学徒做起。入青帮可说是改变了人生轨迹的一大转折点,但入帮人数多如牛毛,能混得像模像样的,着实不多,跟社会等级结构的金字塔一样,越往高处体积越小。

杜月笙常强调人生要吃三碗面,情面、体面、场面。他的飞黄腾达之道,吃透了中国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他靠娴熟的人际交往获得了他想要的,在获利的同时又不忘施舍救济。从乞讨流浪者到落魄的文人、政客,他都慷慨大方。杨度、章太炎、章士钊、黎元洪,莫不受过他的恩惠。这些钱,很大一部分来自他贩毒的暴利,但在当时,无论是各地军政府,还是各路枭雄,都入此行当,军费、政府经费靠此滋润。

抗战期间,杜月笙的表现可圈可点。从组织别动队配合军统在日军后方骚乱行刺,到退至重庆后主持红十字会工作,算是为抗战立下汗马功劳。但抗战胜利后的国民政府,并没有就此卖脸面给他。以为上海市市长或者副市长职位顺理成章归自己的杜月笙,兴冲冲回到上海时,吃惊地发现约好的欢迎仪式被撤销了,代替旗帜和花环的是“杜月笙是黑势力的代表”“打倒杜月笙”等标语。

躲避在香港的杜月笙,在国共两边都不得好,虽然双方都劝他回归自己的一方,也将其视作统战的一大对象,想借助杜月笙的威望来安抚民心、辅助稳定社会秩序。毛泽东派章士钊去劝他回国,章士钊反被杜说动,犹豫不决的章被陪同人员拉回国。后来,杜月笙病逝,收到了民国政要和遗老们众多的挽联,身后的风光暂时遮盖了生前受到的排挤。

杜月笙,连同他的江湖时代,就此一去不返。

猜你喜欢

枭雄章士钊杜月笙
别人存钱,我存交情
华清宫
只存交情不存钱
杜月笙的敛财绝招
章士钊妙藏态度
章士钊与陈独秀
章士钊妙说杨昌济
乱世枭雄 治国巨擘——基于多元史观解读《一代雄狮拿破仑》
章士钊《柳文指要》出版内情
满盘皆枭雄,各领风骚三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