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晓霖:战地历练冒险人生

2011-09-21栾慧

博客天下 2011年13期
关键词:战地记者驻外加沙

■文/本刊记者 栾慧

马晓霖:战地历练冒险人生

■文/本刊记者 栾慧

马晓霖博客:

http://maxiaolin.blshe.com/

马晓霖,江湖人称“马王爷”,中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全实名博客网站“博联社”的创始人、CEO,国际问题专家。曾任新华社驻科威特分社记者、加沙分社首席记者、伊拉克战争特派记者、《环球》杂志总编辑。

最近这段时间,马晓霖三个字似乎无处不在。无论电视、电台、报纸,还是网络上,都有他的身影,对当下国际形势侃侃而谈的同时,他还要打理自己的网站——博联社。我有些好奇,一个人怎能同时做这么多事?

“只要安排好时间就行,然后工作效率高一点而已。这也和当年做驻外记者的历练有关。考入新华社,第一次做新华社驻外记者,是在科威特(兼管沙特和整个海湾地区),所以对海湾地区较为熟悉;第二次驻外是在巴勒斯坦,3年时间,对中东、巴以比较熟悉。在那边我上可以接触总统国王、下可以接触老百姓,所以对当地的社情民意比较了解。”

我们的对话就从他的驻外记者生涯开始。

博客天下:您应该算是比较资深的战地记者了:伊拉克战争,您是特派记者;在“高危”地带巴勒斯坦,您创建了新华社首个位于被占领土的派出机构——加沙分社,您也成为新华社驻加沙首任和首席记者。

马晓霖:跟新华社的那些先烈、前辈们相比,我根本不算什么。到目前为止,新华社牺牲的战地记者似乎有一百四五十个。比如“克什米尔公主号”爆炸,上面的新华社记者就有好几个(注:此事发生在1955年4月,国民党特务为了破坏在印尼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策划实施的一次恐怖谋杀。目标是周恩来总理。);1999年,中国驻原南联盟大使馆被炸,新华社女记者邵云环遇难。而受伤的亦有很多人。1993年新华社前副总编辑刘江在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采访,遭遇当地武装派别拦路抢劫,劫匪用自动步枪打穿了他的双腿,刘江受重伤;1994年,驻柬埔寨记者朱昌都采访冲突现场,腹部被手榴弹炸了个口子,他捂着伤口,把新华社的车开回使馆,然后才被人送进医院。真的是英雄无名。

博客天下:可有些战地记者却很高调。

马晓霖:那很正常。一方面是媒体的采访,另一方面,他们从战场回来也需要宣泄。离开战地,摆脱了生死之地,人有一种解脱的幸福和快感。但是越往后,越不堪回首。脑子里会想,但是不愿意与别人分享。

博客天下:2005年,对您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您离开了工作17年的新华社,投身互联网。为什么要离开新华社呢?

马晓霖:因为我有一个理念,不能在一个地方干一辈子。不管这个地方有多好。

博客天下:这是在冒险啊。

马晓霖:人活着一辈子,平安是一辈子,冒险也是一辈子,不会因为你不冒险可以活200岁,也不会因为你冒险,只能活10岁。人生就是这样,应该要挑战自己。人折腾才精彩。

博客天下:您创建的博联社是中国第一家以博客为主的民间通讯社?

马晓霖:还是唯一一家全实名的博客网站。民间通讯社的概念就是,每一个博客都相当于我的记者,他们平时在全球各地把自己随时看到的东西、想到的东西汇集成文字和图片,发到网站上。我再把这些信息通过商业的包装,销售出去,产生价值。

博客天下:博联社2007年上线,发展至今,您对博联社的现状满意吗?

马晓霖:说实话,不满意。我是自主创业的,缺乏大资金的投入。而且,这是一种全新的模式,需要探索。我是摸着石头过河。

博客天下:洪博培宣布参加美国总统大选了。今年年初,他在离任中国驻华大使前访问了湖南。您作为唯一随行的博客,了解到这样一个细节:洪博培未跟青年毛泽东巨型塑像合影?

马晓霖:洪博培的新闻官提醒我不要拍“他们俩”的合影。按照我的理解,洪博培是共和党人,共和党人是反共的。从政治上来讲,他不想给竞争对手制造任何的口实。但我想,他个人对青年毛泽东、创业者和革命家毛泽东是心怀敬意的,否则他不会去橘子洲头拜谒“毛泽东”。

博客天下:如果洪博培当上美国总统,对中美关系有何影响?

马晓霖:他当总统也是一个知华派的总统。他领养了两个孩子,其中一个就是中国小姑娘杨乐意。他说,这个孩子将来是他的普通话使者。这说明洪博培早就志在白宫,而且志在跟中国打交道。但是别忘了他是一个美国总统,他首先考虑的是美国的利益。你不要指望任何会讲汉语的高官、元首对华友好,他们对中国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就不错了。

联系编辑:luanhui@blogweekly.com.cn

猜你喜欢

战地记者驻外加沙
以军持续空袭加沙
高科技战争中的“四大金刚”
何以为家
加沙街头
战地记者重塑英国陆军
丁雪松:新中国第一位驻外女大使
浅析高校驻外研究院人才培养的实践与困境
八路军战地记者的日记本
晚清八旗子弟出身的驻外公使群体述略
战地记者安全保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