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均衡发展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2011-09-20何志玲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1年17期
关键词:均衡发展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何志玲

摘 要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的重头戏,但实践中的阅读教学还存在“重知识讲解轻阅读技巧培训、重精读教学轻泛读教学、重语言分析轻整体感知”的问题,要破解阅读教学困境,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需做到“语言知识讲解与阅读技巧培训相结合、精读与泛读并重、语言分析与整体感知相结合”。

关键词 中学语文 阅读教学 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9-0087-02

阅读教学无论对中学语文教学还是对于人的终身发展,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目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着“三重三轻”的问题:即重知识讲解轻阅读技巧培训、重精读教学轻泛读教学、重语言分析轻整体感知。破解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困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待于“三个结合”。

一、语言知识讲解与阅读技巧培训相结合

重视对课文语言知识的把握而忽视阅读技巧的传授是传统阅读教学的通病。传统阅读教学以解释理论为基础。这种理论认为,阅读是一个“自下而上”的模式,是一个从下至上对字、词、句、段、篇的详细而精确的辨认过程。基于这样的认识,课堂教学以教师单向的灌输为主,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机械记忆状态。虽然此法对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获得语言知识是有益的,但对学生总体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并没有显著成效。以语言知识分析为主的阅读教学不能对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性有大的帮助。师生们费了很大力气,效果却并不理想,导致学生自信心下降,阅读积极性受挫。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应成为阅读教学的新取向。常用技能,诸如如何识别关键词、文眼、题眼,掌握篇章联结的基本手段和语法手段、逻辑关系语,语用与语义上的涵义,段落大意的概括,一定的文本知识与规律、篇章结构与方法,不同语篇的特定结构程式等,都应与语言知识的传授有机结合。笔者在教学中还注意引导学生对不同题材文章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记叙文──整体感悟,寻章摘句,注重语言积累和思想升华;议论文──把握观点,质疑问难,注重辩证思维和逻辑推理;说明文──筛选信息,掌握方法,注重科学严谨和简洁条理;文言文──读懂文本,名句赏析,注意古今差别和古为今用。当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后就可以提高课后泛读的效率。这也是贯彻终身学习理念的举措之一。

二、精读与泛读并重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叶圣陶先生所说的‘略读就是“泛读”。这句话精要的阐明了精读和泛读的辩证关系。精读是基础和准备,泛读是发展和应用,两者缺一不可。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对二者的重视程度是不均衡的。精读教学对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精读教学往往过分求精,阅读量小,还可能使学生养成字斟句酌的习惯,既影响阅读速度,也不利于思想情感的体验。而相当多的教师对泛读课普遍重视不够,甚至把泛读课当成学生的自习课,放弃了教师应有的引导、点拨。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段摘自《语文课程标准》的话同样说明泛读的重要性。既然重要,就不能放任自由,而应有所要求和指导。首先是篇目的推荐,让学生快速健康成长;其次是阅读要求:(1)要学习详读、略读、速读、摘读、跳读、猜读、批判性阅读等读书技巧和方法;(2)学会读书与思考、读书与研究、读书与实践相结合,学会做读书笔记;(3)学会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正确把握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4)学会使用图书馆资料室,有一定的目录学、版本学知识,正确、熟练地使用各种工具书,会检索资料。同时,为了刺激泛读教学,要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读书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组建读书小组,开展读书报告会、读后感写作大赛、演讲比赛等。

三、语言分析与整体感知相结合

在各省市中考、高考的语文试卷中,阅读题注重字、词、句、段的分析。受此影响,阅读教学常常把一个活生生的文章整体肢解得支零破碎,专注于局部的字词、表达等内容的提问。阅读教学的应试化会丢失文章的宝贵思想和灵魂,也会使文章的局部和碎片失去活力和生命。因此,文章碎片的融通和复原,是阅读教学发展的趋势。《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语篇教学成为近年来推行的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它着重培养学生从语篇上去理解文章,从中获取主要的信息。实践证明,采用语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十分有效。它可以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在分析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阅读时常采用语法分析逐字逐句地抠,遇见生词就查字典,往往停留在句子水平上的理解,忽视了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语篇教学,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语法词汇衔接关系,掌握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把握全文的篇章主题和中心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综合和推断能力。其次,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发展个性特长,形成健全人格都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阅读教学,具有较深的时代和社会烙印,过分强调思想的和政治的色彩,而忽视文本自身的美学和艺术特征。以分析为主的教法实际上造成了以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的学法,学生不可能真正感受文本的语言魅力,也难以感受到课文的人文熏陶。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相互建构意义的过程。为弥补分析式教学模式的不足,应提倡语篇教学,注重整体感知,字句的分析应放到整个篇章的大局下理解。文章是一个有机整体,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一个层次,都与整个文章有着内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孤立地分析理解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段落,具有很大局限性,常常不得要领。立足整体才能领会局部内涵,挖掘出深层次的意义。如《七根火柴》中的无名战士“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句中通过枯燥平淡的数字“一、二、三、四”,把无名战士对火柴的珍惜之情和献出时的慎重态度表现得淋漓尽致。它一方面表现了对无名战士的敬佩之情,一方面表现了无名战士留下的不仅仅是七根火柴,而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简单的几个数字,可谓字字千钧。就是数字后的省略号也留给我们无限的遐想,发人深思,使我们感到字里行间无不凝结着无名战士极丰富的思想感情。如单从词义、句义理解,无论如何也无法咀嚼其中的深刻含义。另外,我们在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时,强调整体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每一篇课文,作者都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抓住了这条思路,学生就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认识。就拿魏巍的《我的老师》来说吧,题目写我的老师,文章的结构与感情的发展基本一致。弄清了作者的思路之后,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作者构思的巧妙,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做到高屋建瓴。这也为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文意打下了基础。

学生的阅读能力,既包括语言知识的积累、阅读技巧的掌握,更包括文本的理解和思想情感的感悟。对于中学生来说,阅读能力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它是在长期大量的阅读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只要坚持上述三个结合,培养兴趣,广泛阅读,阅读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士超,黄俊连.《语文读本》处理方式初探[J].中学语文教学,2002(1).

[2]孟洁.论中学阅读教学[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5(5).

[3]金振邦.全方位开拓中学阅读教学的空间[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3).

(责任编辑 刘 新)

猜你喜欢

均衡发展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