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学习,让学生自觉追求数学
2011-09-20徐亚平
徐亚平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是学好数学的催化剂。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增进师生情感,调动学习兴趣
增进师生情感交流,使学生喜欢数学老师,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产生情感效应。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热心,会转化为学生对数学的信任和对数学学科的喜欢。反之,如果学生讨厌或害怕一位老师,他们对老师的敌意有时就会扩及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只要这位老师一走进教室,学生的学习情绪就象蒙上一层阴影,一些学生就会失去兴趣。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品质,以热烈的情绪、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话语去感染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使学生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筋,一起学习,是他们的好朋友,从而增强亲切感。尤其对待差生,更要满腔热情地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这样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上的启迪,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满足,从而调动其学习兴趣。总之,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教师愉快、沉着地教,学生专心、有效、兴致勃勃地学。
二、改变教学资源,唤起学习兴趣
教师的教学组织应该为学生提供学习活动的线索,教材的呈现方式及教学过程中的练习,应该适应并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善和学习兴趣的诱发。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了,学习的热情就高,学习的效果就好了。教材本身有时很难都符合学生的实际,那必须要求教师针对教材内容,从教学内容的呈现,练习设计等形式上发生改变,重组教材,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数的计算时,在小学阶段是属于比较枯燥的内容,但是我们教师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改变,先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再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经历“在问题情境中产生计算欲望——运用自己的学习策略设法计算——在相互交流中修正或确认自己的算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在练习过程中反思、校正、提高”的过程。在教学的练习设计上,应该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三、加强操作体验,提高学习兴趣
重视操作体验教学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直接经验少,理解能力弱,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与教材高度抽象化之间的矛盾,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加强直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使用学具,丰富学生的感知材料,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器官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在操作过程中探索、发现数学规律,实现对数学知识的丰富体验,这不仅是培养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好方法,而且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例如:推导长方形面积公式时,教师先印好单位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方格,进行操作。在预先印好的方格上,利用12个小正方形来排,可以排出几种不同的长方形?学生出现了以下几种排法:每行排12个方格,排一行;每行排6个方格,排2行;每行排4个方格,排3行。我要求学生分别计算出这些长方形的面积。通过摆和数,了解这三个长方形面积是同样大的,只是排法不同。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列出三个图形的算式为:12x1=12(平方厘米),6x2=12(平方厘米),4x3=12(平方厘米)。然后要求学生量一量:各个长方形的长和宽;想一想:这些长方形的面积怎样列式计算?与长和宽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并讲讲这些算式的意义。由这些算式发现共同规律,即长方形面积所含的面积单位数等于这个长方形长与宽的乘积,进而推出“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这个计算公式。这样教学,使得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得活泼主动。
总之,要使课堂气氛活跃焕发生机,就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科学的设计学习活动,使学生不仅爱学、会学,而且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活泼,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让数学成为孩子们自觉追求的目标。